1月 · 1 · 观察整个冲动的生灭 / 用语言,而非被语言用

以下是「觉醒在此刻」2023年1月的第一部分——

中国大陆用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链接观看视频

完整音频——

觉醒在此刻 · 2023年1月 · 第一部分
0:00
/29:58

分段音频和文稿——

1 坦诚,没有执着、隐藏和回避
0:00
/12:29

每一位朋友好,这里咱们再次相聚,回到原点,在这一刻我们放下所有的东西,所有人类所创造的东西;在这一刻,咱们一起去观察,去理解,去体会,去发现,去触碰,这样一个用语言无法完全展现、无法描述的东西。

但凡这颗心去感知、去发现、去体会,一定可以触碰到这样一个东西,无论叫真相也罢,无论叫宇宙的规律等等。这个名字标签不重要,而是这颗心能否具有这样一个品质,能否触碰这些在言语之外更普遍的东西。

我们的人生其实充满了变数,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不可预测,整个人类的意识都在漂移,这颗心也自然随着这样一个意识活动在变,每天都不一样,更不用说这个月、上个月、今年、去年这样一个时间维度。人总在变,在这样一个无穷无尽的变化中,是否存在一种不变的品质?

当一个人用心地观察自己,观察这整个想法动态,ta一定会发现这颗心其实不太喜欢变化,心总想抓住什么,希望能够不变,能够定下来,想法的世界充满了变数。这个意识活动都是各种想法的内容在变,这颗心越是想去抓起什么,想要变得稳定,变得固定下来,越是不得法,越是适得其反。

这颗心总想追求一种安全,一种不变,这颗心总在变,怎么办?这颗心在这样一个大浪中无法平息,想要平稳,但事实上实现不了。

为何这颗心不可以乘风破浪,为何不可以接纳这样一个无穷无尽变的过程?或许当这颗心能够跟所有的变化待在一起的时候,这颗心才可以发现什么是不变的。

这颗心只要去追求,想要找到一种不变的东西,想要抓住什么,希望能够获得一种稳定感、安全感,这颗心自然就无法去看到什么是真正不变的。

这样一个探索极为地公开,因为没什么藏着掖着的,没有什么秘密。所谓的秘密,不都是因为这颗心恐惧、执着所带来的假象吗?

因为这颗心没有秘密,所以我们能够在这里坦诚布公地谈,去发现这样一个坦诚的状态,难能可贵。

「诚」意味着愿意去观察,拿出魄力,亲自观察,深入进去,发现这样一个内心世界究竟有啥,究竟有怎样的活动?实际上在发生什么?

但你看,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总在回避,总在逃避,总在追逐,这颗心极为地忙乱、焦灼,很难停下来去观察、去看一看究竟在发生什么。在这样一个追逐和逃避的过程中,这颗心就无法坦诚,这颗心自然会藏着、掖着、兜着,越是有隐藏,意味着越是回避,越是回避,越是无法观察。

看到整个世界,整个的神经系统、整个的意识活动实际上在发生什么,所以心能否停下来?



2 观察整个冲动的生灭
0:00
/7:49

整个意识的内容来自文化传统、意识形态、语言、当地的习俗、工作职责、称呼、家庭等等,无数的概念放到一边,停下来,去亲自走进去,听一下心的声音。去亲自观察,当这颗心停下来,整个的身心停下来,那无数的冲动,无数的撕扯,能否跟这些问题、跟这些冲动待着,能否不为各种冲动所动,否则我们停不下来。

这个冲动一波接一波,这颗心因此总在满足冲动,各种的追逐,各种的逃避,各种的肤浅,各种的不正经,不严肃。总之一颗躁动的心无法严肃观察自己,观察这个世界。

躁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颗心被无数的冲动劫持,这些冲动来自于各种各样的影响,各种应该是的画面,不应该是的画面,各种的口号,各种的指令,来自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家庭职责、自我成就、自我实现等等。

心在忙碌的时候,感觉不到这些冲动在,因为这些冲动让心忙碌。但一旦停下来,这颗心能否不为各种的冲动所动,能否观察,能否hold住,能否让这些冲动自然的绽放,自然的死去?

不去回应、响应这些冲动,

意味着观察,意味着不为之所动。

看到整个内心各种冲动,它的产生、发展、高潮、息止,

不去响应,让其自然的息止,

也只有这样,整个的身心才可以停下来,

停下来才可以观察,

细致地观察,深入观察,

才可以发现梦寐以求的不变的东西。

所以这既是我们这场探索的开始,也是人生探索的终点,即是开始也是终点——就是这颗心能否清空,能否在这一刻死去?

死去不是说肉体死去,而是人活着,这颗心能否死掉?

能否在这一刻清空所有的意识活动,

让身心合一,让身心安静下来。

静下来,这是我们深入探索的前提,

也是我们整个深入探索的最终目的地。

浑然一体,无先无后。

这颗心能否看到安静的作用,静下来,停下来,这颗心总想抓住某些想法、观点,来获得一种稳定感、安全感。当心能够清空一切的时候,这样一个能够清空一切的能力,或许真正的安全感在这一刻。

无论你是第一次参加觉醒在此刻,或是已经参加过很多次了,我们能否依然放下所有的一切,非常谨慎地、非常严肃地,非常仔细地洞彻这颗心。

我们发现它所对应的理解不是一个知识累积,不是说我知道了,我懂了,我成仙了,我实现了什么境界了,达到什么状态了,跟这些无关。

这个理解永远是进行时,理解来自于观察,观察、看到,通盘地看到,完整地看到,理解意味着清空。

所以这样一种探索需要我们每一位朋友一起发力,一起涌现,一起观察,因为讲话者无法去传授你任何知识,讲话者懂的并不比你多,因为他在观察他的心,你需要做的就是观察你的心。

这里咱们使用最简单的、最普通的语言,去实现这样一个交流,深层次的交流,透彻的交流,真正的交流,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一起配合。

3 谈深入交流、语言、内心和情绪
0:00
/9:39

你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大量的言语沟通表达,但其实真正的交流几乎很难发生。

对于各种的社会事务,那些交流对应着一些表象的沟通,对吧?买东西啊,各种事务,但是当我们真的去谈心,谈一些深层次东西的时候,发现交流非常的困难,几乎每个人都是好像隔着一层什么似的,很多话说不了,很多问题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去触碰,所以避而不谈,逃之夭夭。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交流总是趋于肤浅,有一些非常表象的事物,似乎能够去带来一种共鸣的愉悦。但一旦往深里聊,全是问题,全是隔阂,全是冲突,全是矛盾。

所以能够深入地交流,能够实现真正地交流,意味着我们得做一些功课,亲自发现如何去触碰这些问题——这些人生的底层大问题。我们在这种日常肤浅的交流中,忽略了、回避了无数的人生的底层问题。

或许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未曾认真地想过、思考过这些底层问题。在这样一个肤浅的状态中,这颗心隔绝,总是感到各种的隐隐的不安,貌似一种绝望,周围都是人,无法开启这样一个真正的交流。

我们生活中有无数的问题、挑战、困惑,难以描述,难以表述,难以沟通,所以在这一刻,我们能否真正地交流,我们就不得不观察这整个内心的动态,包括语言。

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吧?每天都在用说话、写字、阅读、发消息,语言无处不在。我们常常认为这个交流基于语言,事实上单凭语言实现深入的交流,非常的困难,几乎不可能,或者说不可能。

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依赖语言。我们能否看到在生活中,对于绝大多数来说,语言在使用我们。我们各种的思维方式,多少是来自于语言的习惯性比较大,这颗心总是在依赖于语言去思考,但这个语言本身的构架,语言本身所唤起的情绪、感觉在左右着我们的思考,似乎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刻,这颗心总在依赖语言。

所以这颗心被语言所带来的感觉、带来的想法所劫持,这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不是吗?心依赖语言容易、简单、方便,我们可以从一句话中获得满足,获得欣喜,获得安慰。这颗心总是指着语言这样的状态,怎么交流?

沟通意味着这颗心通盘地观察,全然地观察。全然就是完全的样子,完整的样子,这颗心不能聚,不能使劲,一使劲,没法交流。

能否看到当这颗心在使劲的时候,这颗心坠入幻象,坠入幻象意味着隔绝,隔绝怎么能交流?

当一个人内心完全被语言所劫持,完全依赖于语言的时候,跟这样一个人沟通交流,意味着需要时间,需要去想语言怎么说,这样一个时间的过程,也把自己放置于幻象中,所以一颗依赖的心完全隔绝,没法交流,想要跟一颗封闭的心、依赖的心交流,只会带来新的隔绝。

所以我们能够交流意味着我们的心不依赖,不封闭,也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在使用语言,不是被语言使用。当一个人在使用语言的时候,意味着ta在观察这个语言带来什么反应,观察自己的反应。

当这颗心在使用语言的时候,这颗心没有情绪,否则那就是被语言使用,对吗?

你看,我们的情绪都是被各种的语言所捆绑带来的反应,对某些词语的反应,对某些表述的反应产生了情绪。当一个人真正在用心地、谨慎地使用语言的时候,一颗心没有情绪——当然有情感是另外一回事,但没有情绪,我们才可以去谈非常细致的、非常严肃的、非常紧迫的问题,才可以看清,才可以看到。

但一旦有情绪,情绪遮蔽一切。

谨慎的使用语言,意味着咱们观察这颗心对语言有什么反应?观察意味着不被反应劫持,也意味着全然地听,这些语言指向什么?观察自己对语言的反应。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跨越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揭露假象,助有缘人触碰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