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判断 vs 看到大是大非

不判断 vs 看到大是大非
0:00
/439.6592

Joyce:今天的关键词是不判断,怎么去合适的理解和投射不判断。

J:这里Cico你能不能再阐述一下,为什么对于刚接触冥想的朋友要非常警惕这个判断。

因为刚接触冥想的时候,这个意识的内容是被整个社会灌输的陈旧的思维框架,那些机械性的回路在运转着,在那样一个内心状态下所做的判断都是想法里的判断。

C:这个判断基于自己的喜好,基于自己的厌恶,所以那叫判断。

J:对。但就是说走出想法了,通盘的理解内心之后,也存在大是大非。此判断非彼判断,这方面 Cico 能不能再阐述一下?



C:你看,我们大多数人这个判断来自于自己的喜好,喜欢什么,你就认为ta好,不喜欢什么,你就说ta不好。所以,这评判总是一刀两断,非黑即白。

我们生活中有大量的评判,在形成无数的分裂、分割,一个个的小片段。

你看这个习惯非常强,一旦有事情一来,一旦有画面一来,大脑立刻去评估它,喜欢不喜欢,立刻做判断,这个习惯非常强。



J:比如说,当我们刚开始观察这个习惯的时候,也不是说控制,就说“我什么都不做判断”,那又成了一种机械的控制,而是说观察到内心老是在做判断的倾向。

C:觉察,在这一刻,在每一刻去觉察这样一个倾向。



J:同时一个合适的关注点是否还是「理解」,去理解内心在发生什么,去观察这个世界在发生什么。

C:当你在觉察你在评判的时候,这个理解已经开始发生了,它是一体的。

J:然后随着理解的通透,包括判断在内,整个内心的动作也在自然地调整,也不需要刻意为之,是吧?

C:这一切都是没有任何的努力挣扎,自然的发生。只要这颗心真正在看、在观察、在觉察这个判断在发生。亲自看到生活中的每一刻,自己有这么多判断,周围人也有各种的判断。

所以你看,当这颗心基于这些喜好、厌恶来做评判的时候,这本身是一个作茧自缚的行为,因为它在加强自己的喜好,或加强自己的厌恶,越这么做,这个自我越陷越深,想法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

当这颗心真的看到了这个世界怎么一个状态,那这颗心那个时候的“判断”,加引号的判断,其实也没有其他词可以代替,简称“判断”加引号,已经不再是基于自己的喜好,而是基于这个世界客观的现实,客观的样子。在陈述的时候,那样一个表述本身加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客观认识。

这个判断不是之前那个判断,但语言就是这么有局限,需要每位朋友去体会这样一个看似细微,但其实差别特别大的一个点。



J:关于不判断,还有这么一个点,就说不做不必要的判断,然后问题又来了,什么是没有必要的评判?

C:这就对应到刚才咱们所说的基于自己喜好的、厌恶的这些评判,不要有;这些评判没有必要。

当这颗心真的看到大是大非,这个是假的,那就该看到是假的,那个“判断”就不再是不必要的啦。

这些东西有毒,的确有毒,那你得做出这样一个判断,不然吃进肚子里就会中毒;这个东西是假的,你得判断,你不判断就中招了。

所以,这些东西不是基于自己的喜好,不是基于自己的这种厌恶、追逐,而是基于客观的观察和理解来辅证内心,走向正路

所以,我们得观察生活中有大量的这种喜好、厌恶、追逐,当我们的评判基于这些的时候,它不是基于事实,所以它总是在加强这个自我,这是个陷阱。

自我是所有问题的来源,根本的来源。

所以,不要图一时嘴快去做评判,不要去追逐那样一个短时间加强自我所带来一种虚幻的确信感,都是自我欺骗。



J:好,关于不判断这个话题,咱们就先聊到这,咱们下期再会。

C:下期再会。


Cico(张冲和),哲人,觉者,深入涉猎数学、人工智能、生物、神经科学、东西方现实,人类意识领域的通识者,用中英文阐释对人类意识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