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谈 · 44 · 冥想入门的六种心态(2020版)

大家好,欢迎打开今天的「曼谛·空谈」。

今天我们想来聊一聊冥想入门的六种心态。

内容如下——



J:在冥想入门阶段,为什么要关注心态?

C:大家既然做冥想,冥想是关于什么呢?冥 想,就是关于我们的心态,如何能够合适的感知整个世界,如何合适的感知我们的内心,这本身就是冥想的一部分。

什么是冥想的开始呢?

冥想的开始,并非是从我们做呼吸冥想的那一刻开始,而是从我们开始调整心态的那一刻开始。

很多朋友刚开始做冥想的时候,很容易执着于冥想的形式,也就是呼吸冥想,以为那个是开始,但不是。

当一个人决定要开始冥想的时候,TA的心态的转变和调整,这已经算是冥想的开始了。



/1/  做 起 来



J: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说。第一种心态是什么?

C:第一种心态——做起来,不要想那么多。立刻行动起来,立刻做冥想。

我们总是沉浸在想法中,这也是很多人的问题;我们在想办法解决,也就是通过冥想。

而冥想本身,它不是想,而是让每个人能够理解想法的局限,走出想法。


J:为什么我们要理解想法的局限?为什么要走出想法?

C:因为我们所有的心理问题,所有的内心痛苦,全都来自于想法,来自对想法的反应。

很多人有各种精神挑战,比如说焦虑、担心,这些都是一种害怕的表现,这种害怕、恐惧,实际上来自于我们对想法的反应,认为想法是真的,那种幻想是真的。

你看,我们所有的精神挑战毫无例外,全是来自于想法。当一个人的人生完全被想法所控制,各种问题源源不断。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走出想法。

走出想法,不是说没有想法,而是说不被想法所左右,这也是我们整个冥想的意义所在。

要走出想法,你就得理解想法的局限,理解想法给每个人带来的问题。

而去理解想法的局限,去走出想法,我们需要行动起来,做冥想,而不是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冥想、怎么冥想。

你看,行动和想法是天然的不搭嘎。

冥想是在想法之外,你在想法里面,你永远无法想象到想法之外的场景,徒劳。

J:所以,冥想也有另外一种表达,叫做静观,安静的静,观察的观;这个词就更强调「观」这个动作。

C:在静中观,在观中静。

静,意味着内心的平静,内心不受想法打扰的时候,才是内心真正平静的时候;也只有在这种平静中,我们才可以去观察想法,认识想法的局限。

同时,反过来,通过认识想法的局限,我们又可以进一步走出想法,让内心平静。

静和观,观和静,这是一个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问题。

好,这就是冥想入门的第一种最好具有的心态,这就是冥想入门的第一种心态。对,就一个字——做。

做,行动起来,别想那么多,做。



/2/  接 受



J:接下来冥想入门的第二种心态是什么?

C:接受。

接受此时此刻的状态,

接受此时此刻的困惑,

接受此时此刻的问题、挑战,而不是想“呀,我要赶快去冥想,让问题消失”。

大家需要仔细揣摩这一点,非常的微妙。

很多人来做冥想,希望去解决问题。但如果你不接受此时此刻,总想去解决问题,这种心态本身就会让问题持续存在。

所以当做冥想的时候,接受此时此刻的状态,包括走神了,走神了很多次,接受它,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接受意味着不介怀,当你不介怀的时候,想法才可以逐渐息止,我们才更有可能进入一种非常平静的状态。

只要你介怀,各种心思杂念都会随之产生。

所以在我们的呼吸冥想中,接受任何一刻的状态,不去质疑它,不去想它,不去拒绝它。

接受、不介怀本身是对我们内心最小的干预,这种最小的干预才可以保证内心更快的恢复和调整。

J:好,这就是冥想入门的第二种心态——接受、不介怀。

有的时候,当你真正体会到接受这个心理动作的时候,你可能有一种全身紧张的肌肉都松弛下来的感觉;

或者是头部的肌肉、皮肤松弛下来的感觉,一种放松释怀的感觉,这就是接受,第二种心态。



/3/  不 期 待



J:冥想入门的第三种心态是什么?

C:第三种心态——不要有任何的期待,这一点非常的反直觉。

很多朋友开始冥想,必然有一个目的,解决内心的困惑、问题、挑战。

在这里,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不要对冥想抱有任何的期待。

冥想不是来给大家解决各种所谓的实际问题,冥想是让每个人能够看清内心的真相,内心的规律,内心是如何运转的。

看清这一点,比解决任何实际问题都更加实际。当你对人生没有困惑的时候,你也就不会产生问题,没有问题,哪来的解决问题呢?

所以,冥想不能帮你直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但冥想给你带来的变化是你想象不到的,它却比任何的方案更加的实际。

但同时不要对冥想抱有任何的期待,任何的期待反而会妨碍你继续冥想。

在我们的生活中,期待是个非常容易的事情,期待自己怎样,期待别人怎样,有期待就会有落差,有落差,就会对内心带来伤害。

冥想是来修心的。一旦对冥想产生期待,“呀,希望冥想能够解决我什么样的问题”,这种期待本身反而抵消了冥想的作用。

而冥想是帮助每个人走出想法,期待也是想法。所以,鱼和熊掌,大家自己选。

J:当我们不去期待的时候,才是放下了这个想法。同时我们释放出来的是行动力,是做冥想。

好。这就是关于冥想入门的第三种心态,对冥想不抱任何期待,但你仍然去做。



/4/  开 放



J:第4种心态是什么呢?

C:第4种心态,是用一种开放的态度去做冥想,开放、不判断。

对于刚刚接触冥想的朋友来说,想法在生活中仍然占据非常大的比例,我们很容易形成对各种事物的一种画面,容易产生各种判断,猜测、联想,包括对冥想,我们也容易形成关于冥想应该是什么的画面,

“哦,冥想中,我应该全神贯注,不走神”,实际上每个人在冥想的时候,走神是非常正常不过的事情。

当我们对冥想练习,有这样一个画面的时候,这个画面本身也是想法,也在阻碍我们以开放的态度来做冥想。

所谓的开放态度,就是要去抛掉任何关于冥想的画面,去做。

对于每次冥想结束的感受,也不要去判断它。好也罢,不太好也罢,这都是判断。

很多时候,我们在冥想中深刻的意识到某些内心的规律,可能跟平时的生活状态不一样。

这种深刻的认识本身,可能对大脑也会带来一种冲击,不要判断它。

当一些真相被我们认识到的时候,这种认识本身可能是一种短暂的打击,不要判断它。

J:关于不判断,你之前说过一种轨道模型,能再介绍一下吗?

我们一旦开始判断,就在大脑里面形成一条新的思维回路——偏见。

我们会沿着这条回路不自觉地转下去,这会扭曲我们对内心的认识。

不判断,意味着我们不轻易去构建这样一条偏见的回路,让内心处在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不被任何的回路所框限。

判断是一条轨道,不判断是另外一个轨道。

如果我们希望内心保持一种自在的状态。我们就要行动起来,不判断,让内心处在一种不判断的轨道上,一切都是开放的。

J:好,这就是冥想入门的第4种心态——不判断、以开放的心态去做冥想。



/5/  独 立



J:接下来第5种心态是什么呢?

C:冥想是一件非常独立的事情。

为什么叫独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观察自己的内心,谁也帮不了谁。因为只有你一个人能看到你的内心。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被告诉,应该怎样做,希望能有一个权威来指导自己,应该怎样做。

在冥想里面一切都是反的,没有任何的权威能够帮助你,告诉你该怎么做。

可以找一个老师来指导你,没有问题。但老师本身不是你的权威,就像大家来听这个节目一样,这个节目也不是你的权威。

这个节目中会跟大家分享一些冥想的要领,这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感悟。感悟得到,你才能理解;感悟不到,光听这个节目,可能对你没有什么帮助。

向内探索意味着我们要去观察内心,以自己的观察为主,这个跟我们平时的生活习惯非常的不一样。

J:所以在冥想入门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观察,相信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也有能力来理解人的内心是如何运转的。

C:同时还要接受自己能够犯错,去试错。

放掉判断,包容自己,包容他人,不迷信权威,否定任何的心理权威,向内探索和观察自己,这种观察是对自己的唯一的理解。

看似话说得很绝对,但就是这个理。你自己观察自己,这是唯一理解内心的方式。没有第二种。

J:很多时候,当人们心里有困惑的时候,可能去读一些书籍,或者是听一些名人大咖的讲座谈话,或者去看电影、看小说,希望能从故事当中体会到一些关于人心和人性的道理。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向内观察自己,你无论读怎样的书,书不会误导你。

但如果我们不去向内观察,去读各种书,听别人的建议,除了误导还是误导。

J:好,这就是冥想入门的第5种心态。

相信自己的观察,独立的去探索,否定任何的心理权威。



/6/  不 陷 入 细 节



J:冥想入门的第6种心态,也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最后一种心态是什么呢?

C:不要陷入细节。

细节这两个字很抽象,但我想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内心总会容易陷在细节里面,冥想也是如此。

当我们进行呼吸冥想的时候,这个动作也有很多的细节。比如说感受,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鼻子附近,感受气体进入鼻孔和离开鼻孔的感觉,这些感觉非常细微,也是细节的部分。

很多人会去纠结,这些小的感觉是否合适,是否不合适呀?

J:这个和我们在冥想引导里说的“感受吸气的感觉,感受呼气的感觉”又有什么不同?

C:感受它,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

在课程中,咱们从来不描述一个非常具体的感觉,因为每个人感觉不一样,文字也无法完全去展现这种感受。

还有冥想的动作要领,比如是否是盘腿而坐,是否坐在椅子上,手放在哪里,有很多细节的部分。

其实这部分都非常灵活,大家不必去纠结于这些细节,而忽略了冥想的本质——那就是走出想法,通过感受身体,感受知觉,来走出想法。

我们要从整体上认识什么是冥想,这是整个冥想中最重要的任务。

咱们说理解,很多人会想到从想法上理解,不是的;冥想无法从想法上理解它,你只能通过你的行动,你的冥想练习和你的感受来理解。所谓的理解,就是观察内心,这是唯一的理解。

如果我们不观察内心,不去感受,看到任何用语言来描述的冥想,一定只会带来误解。

这就回到我们说的第一种心态,就是冥想入门最重要的就是「做」,冥想36计,做为上计。

好,以上关于冥想入门,最好具有的6种心态。

好,非常感谢大家的收听,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继续关注曼谛悟思的9周正念冥想课程,朋友们,再见。


(收听节目音频,亦可转至微信公众号Mindiverse的页面 ——  《空谈 · 冥想入门的6种心态(2020)》  )



返回空谈目录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