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谈 · 77 · 再探冥想要领(2023)

💡
继2020、2021、2022,每年详谈一次冥想技术之后,2023年开年,咱们以初心再探冥想。

这是2023开年的第一篇重磅内容,当一个人开始完全理解自己,也就是去理解这整个人类意识的构架,在安静中观察,在观察中安静,绝对必要,不可或缺。

在寂静中,大脑在瓦解所有的陈旧,并建立一种崭新的秩序。大脑在重新理解一切,在触碰真相,在触碰自由——
再探冥想要领(2023)上
0:00
/21:39
再探冥想要领(2023)下
0:00
/22:09

问:大家好,在这期音频里,咱们来聊聊什么是冥想。

在开始这场探索之前,这颗心在此刻需做出怎样的调整?

Cico:每个人在这一刻,这颗心的状态可能不一样,此刻能否放下所有关于冥想的理解?无论是从哪里获得的,能否在这一刻统统放下?在这一刻,我们从未知之中去发现、理解什么是冥想。

问:以一颗清净的、婴儿般的初心来理解什么是冥想。

C:无论这一刻状态怎样,尽最大程度放下,但总之完全接纳这一刻。

问:好,今天可以从这样一个话头开始——

“我的心不静,想做这个做那个,但是又怕这个怕那个。

现在我意识到,这种状态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因为无论做什么,这颗头脑得冷静、灵光。我想到了冥想,隐约感觉到,冥想能帮我走出这段时期。

当我真正开始严肃考虑冥想的时候,Cico有没有什么提醒?”

C:你为什么要打算冥想?

是怎样的相,怎样的画面让你觉得冥想是一个可以尝试的东西?

是从其他地方听说的?听说了冥想的种种好处,就好像听说一个产品有种种功能一样,这颗心打算试试那个产品,难道在这里这颗心想要冥想,也是有类似的心态吗?

(留白)

咱们之所以问这个问题,就是提醒这颗心在这一刻亲自观察自己,能否没有目的

当这颗心有目的的时候,脑海中关于冥想的相,在阻碍这颗心理解什么是冥想。无论以何种原因,最终这颗心决定探究一番,决定探究到底。

咱们就把所有的目标、所有的动机统统放下,或许这样这颗心才可以发现什么是冥想。

问:你刚才说的这一点很反直觉,我从小到大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什么才去做那个事,但此刻你说放下所有的目的,啥也不图,啥也不为。

C:没错。

正是因为这颗心总是有目的,所以这颗心从来没有去观察整个世界,没有观察ta所做的事情究竟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意义,有没有问题,这颗心统统不管,因为它只在追逐它的目的。

这个习惯是否在这里延续?

(留白)

你看,我们还没有深入进去开始谈什么是冥想,但其实我们已经深入进去了。

问:这里能否先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冥想?

C:在咱们用三言两语说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冥想之前,这颗心能否只有听,没有同意或者不同意,能否放下对冥想的所有的幻象、期待?

冥想是去发现问题,发现究竟是什么问题导致了当前内心的状况。

请仔细听——是去发现问题,去探究为何这颗心会有这些问题,冥想不是去解决我这些问题。

发现问题意味着没有目的,有目的,发现不了问题,就好像一个人看地图一样,这颗心有了目的地,整个地图就看不了了。

所以,发现真正的问题,这是冥想;忙于解决症状,摆脱问题——焦虑、抑郁、惶恐、悲伤、迷茫等等,这个不是冥想,但这个普遍被当作是冥想,不知道这颗心是否捕捉到了什么。

当这颗心真的发现了问题的时候,问题已经解决了。

问:这颗心怎么去发现问题呢?

C:没有目的才能发现,这颗心没有目的,也没有障碍,才可以去发现,意味着心得静下来,浑浊的水得沉淀下来,才可以看到水中都有啥。

所以,这颗心安静是绝对必要的事情,但这跟“冥想把安静作为目的”是两码事。

问:刚才我们从发现问题谈了冥想的本质,那具体到操作层面,现在我就要坐下来冥想了,我可以怎么做呢?

C: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去体会,去发现,去感受,这个让心静下来的过程。

这里咱们所说的不是方法,但会有一些关于要领的探索、探讨,这需要每一位朋友、每一颗心亲自体会,亲自找到窍门,亲自抓住这个要领的核心,亲自实践。

那这一刻,让心静下来,意味着这颗心放下所有的事情,家庭的事情,学校的事情,工作的事情,所有的事情——所有人类所创造的事情,全部放在一边。

这一刻,身体能否安静地坐下来。

有的人喜欢盘腿而坐,也可以直接坐在椅子上,坐在沙发上,躺着容易睡着,若一个人愿意躺着,试一试,如果睡着了,那就睡着了。

这一刻身体安静下来,这个大脑把所有的事情放置一边,能做到吗?

(留白)

问:刚开始冥想的时候,心里时有一股冲动,比如说接下来要做什么事情,想着那个事情。

C:把那个事情放下,跟冲动待在一起,不要满足它,但也不要压制它,但把事情放一边,能否做到?

看到这整个冲动的升起。

待着

能否跟这些现象、症状待在一起?不去满足它,不去煽风点火,也不去压制它。

但把所有事情即刻放在一边,能否做到?

可能整个身体坐立不安,想要扭动,待着。

这颗心能否看到各种的冲动,各种想要去捡起那个事情的冲动,能否果断打断?

怎么打断?打断不是强制,而是这颗心能否聆听周围的环境,观察冲动,感受呼吸,感受身体各种各样的感觉。

同时,这颗心能否保持对想法的警觉,不去捡那个事情,这一刻无论多难过,多挣扎,待着。

问:刚才有一瞬间,当Cico说聆听周围声音的时候,大脑一瞬间好像明白这个冲动是什么了——我想去做某个事情,这个冲动是在想法里的,但是当我聆听周围的一切,感受这整个身体的律动,这心脏的跳动,呼吸的起伏,去感受整个身体的时候,那一瞬间似乎有一种从想法小小的角落里走出来,又恢复到完整、全然的状态。

C:去体会,当这颗心在感受、在聆听的时候,所有内容都是自然展开,呼吸的感觉,身体的感觉,周围的声音,一切自然展开,这颗心没有使劲。但这颗心想要去捡起那些事情的时候,在动用想法,能否看到这个状态,是这颗心在使劲的过程。

问:去全然地感受这整个身体,感觉这么丰富,但为什么观呼吸会经常被提起?

C:刚才咱们谈完全然聆听、觉察各种的冲动,看到大脑使劲的过程,这颗心亲自体会,留意到这些细微的差别,我们才可以去合理地使用观呼吸。

否则,直接说观呼吸本身,大脑可能对观呼吸成了错误的相,变成另外一种控制,看似在观呼吸,实际上看的是关于呼吸的画面。

当我们去全然地观察整个身体知觉的时候,观呼吸不见得是件坏事情。

因为呼吸的过程有丰富的知觉,这个气体进入鼻腔,进入气管,进入肺,到空气从整个身体流出来,这里面有丰富的知觉、感觉,但平时这颗心总是跟想法交互,这些感觉全被忽略了。

问:呼吸也是一个全身运动,是吧?虽然呼吸看似发生在上半身,但是整个身体的律动其实都能感觉到。

C:没错。

所以,当这颗心去体会全然的时候,它会发现观呼吸里面的内容很多,可能会涉及到整个身体的方方面面——

我们整个身体的肌肉,因为呼吸的进行都在动,肺的扩展、收缩,气体跟整个身体、皮肤的接触,甚至身体和衣服的接触……在呼吸的过程中,都是这颗心可以去体会的东西。

因为这些东西本来就在,只需要这颗心体会到、感受到,不需要使劲,不需要努力,不需要控制,因为一切都是在那里自然的展现——需要的就是一颗安静的心。当这颗心安静下来,这一切自然能够展现出来。

问:这颗心在体会不使劲,不努力,不控制。

C:体会一下这个「不使劲」——

不使劲,你依然在呼吸;

不使劲,心依然在跳动。

我们得看到,我们的生活使劲成性,成了一个很大的瘾,很大的习惯,这颗心只要一使劲,这颗心就坠入到无休止的意识活动中,完全被意识所蒙蔽,什么也感觉不到。

问:有时候感觉自己要很努力,才能做好,要做很多准备才能做好。

C:所以这颗心总想努力,总在使劲,自然这颗心就无法去发现问题,因为问题就在那里,需要一颗不使劲的心才可以看到。


再探冥想要领(2023)下
0:00
/22:09

问:冥想的过程,是不是在安静、全然、无为当中,让整个身体这股劲松下来?如《道德经》所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C:没错。

让整个的身心松下来,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不使劲,任何一点目的——想要实现什么状态,这颗心都在使劲。



·关于姿势·

问:刚才听你这样去阐述冥想,这颗心在感受,但过去从别处读来的关于冥想的方法,还是会在脑海中浮现出来。

C:待着。

问:比如说怎么观呼吸,坐姿要怎样,以前看过的东西还是会浮现出来。

C:待着。

咱们这里也再说一说,怎么坐。尽量坐直,但不需要特别的严格。

问:可能有人会问,坐直和放松这两种状态兼容吗?

C:放下关于放松的画面,大脑有一个关于身体软绵绵的状态,把那个叫放松,那个未必放松。

问:一提到放松,可能会想到瘫坐在沙发上的画面。

C:那个叫松弛、松垮、懈怠,未必放松,那个可能是身体没有能量,所以只能那么松垮。

问:但其实放松的时候,整个脊柱也会自然地挺立、舒展,是吧?

C:是。所以,放下这些关于词的相,身体保持耸立,不严格,严格就是使劲了。

不使劲,身体能够直立吗?试试看。



·关于呼吸·

咱们谈谈怎么观呼吸,观呼吸为什么没有任何的使劲。

亲自看到、感受到呼吸带来的知觉,每个人可能发现的地方不一样,这不重要,也不需要去确认。

“哎,我这对不对呀”,首先不要随便问“这样对不对”。当你这么问的时候,这颗心是否有了冲动,看看这颗心是否又使劲了——想要知道什么,这些都在破坏这颗心全然的状态。

吸气的时候,观察这个空气进入鼻腔、气管、胸腔,进入整个身体。

亲自观察,无需表述。

(留白,可闭上眼睛,亲自体会一下)

你会发现这个注意力不可能完全一直在呼吸上。

如果这颗心非得让自己总是感受到呼吸,能否体会到这颗心在使劲?

这颗心不使劲的时候,关注点自然地切换——也能听到外面的声音,周围的声音。

但这颗心依然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呼吸的感觉可能会变得显著,但不会遮盖其它的感觉,比如说,这一刻,这颗心依然能够听到外面交通的声音。

呼气的时候,整个的身体在回落,这颗心能够感受到什么?

无需表述,无需回答,亲自感受到,那个已经是完美的回答了。

(留白,可闭上眼睛,亲自体会一下)

同样,周围的声音,身体其它的感觉也都能感受到,这个注意力不可能只在呼吸上,一切是自然地切换,只要这颗心不使劲。

或许这一刻脸上某个部位痒,观察,看看这个痒能否自己消失,别着急去挠。

因为人总是习惯立刻去挠,能否先不挠?看一看,一会儿,这个感觉还有没有。

就当是一个实验,其实这就是在未知中做实验,亲自看到这颗心在发生什么。

平时总是去挠,发现不挠,哎,过一会儿痒也没了,反而有时候越挠越痒,亲自去观察、去发现这意味着什么。



·关于“走神”·

问:Cico,你现在怎么理解走神的问题呢?刚才谈到感受这整个身体,呼吸的韵律,然后感受感受着,就走神了,但是还不知道,等意识到走神的时候,想法已经移动一会了。

C:因为当一个人刚刚开始做这个事情的时候,过往的生活习惯,过往所积累的无数的问题,都是因为这颗心完全陷入想法,一直跟想法交互,所以习惯特别深。

自然在这样一个全然感受的过程中,老毛病随时复发。

待着。

当意识到走神那一刹那,回到全然,二话不说,二话一说还是想法,这颗心得拿出这样一个高度的警觉。

你看,大脑是如此陷入想法,这个想法中有愉悦,有那些大脑曾经所认为的问题,所以总是纠结那些问题,结果还是在跟想法搅合。能否看到这个想法是多么具有“吸引力”,加引号。

所以这就是为何咱们还得去理解想法的构架,想法是什么,不能单单地去在这里静观,还得去理解我们整个人生的底层的大话题,理解什么是想法什么是愉悦理解什么是恐惧,理解什么是自我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爱什么是行动什么是生死

这些理解本身是在走出对想法的“瘾”,加引号。

问:就是说,当这颗心去理解这些大话题,当过往的画面、相在脑海中浮现的时候,这颗心能够看清,看清了也就没有困惑,不执着,放下了。

C:继续全然。

看清了想法的路数,不再被想法所带跑,自然脱瘾,否则那这颗心总是被想法欺骗。

所以你看,我们既得有静观,静下来,全然,同时我们也得去理解这些底层的问题。



·关于冥想时间·

问:听到这,大脑浮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次冥想要做多长时间呢?

C:我们得看,问这个问题背后的初衷是什么?

这颗心是否又想着其他的事情了,能否看到各种事情总在填满这颗心,这颗心总在围绕着时间概念在安排事情。

当这颗心在全然地感受的时候,它也想不到时间,也没有时间这一说,所以这颗心能否体会一下时间对你的影响。

观察、看到这些事情比问时间更重要,尽管咱们马上就要回答这个问题。

看到这个时间对这颗心的影响,看到当前的生活状态,有很多事情得做,那如果这颗心想要一个“答案”,加引号哈,很危险,那就是——能有多少时间,就做多长时间。

无论这一天多忙,能否在最忙的时候停下来?10分钟,20分钟。

能否在早晨起来的时候,半个小时?

越是忙的时候,能否越是停下来,10分钟,15分钟,20分钟,灵活把握。

能否让你的碎片时间都用来冥想?让心静下来,去观察、发现实际的问题——在你的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人生方方面面的背后,那些真正的问题。



·观察、理解、悟·

问:其实这颗心感觉到,当它学会了观察自己,也就开始了真正的学习,它开始观察自己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也在观察每个人的一言一行,观察这个社会实际上在发生什么。

当它学会观察的时候,它开始能够意识到问题,并调整这整个身心的作为,然后这种观察、理解、学习会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C:是,所以你看,观察自己就是不费劲,这颗心静下来,一切都会展现在这颗心面前。

问:那真正的冥想是不是在安静中完全理解自己?

C:可以这么说。

问:但说实话,刚才大脑意识到时间观念又进来了,当Cico说不仅要静观,还要去理解人生的大话题,包括时间、生死、爱、恐惧,大脑不自觉就在想,这是个大工程啊,这显然不是三天两头我就能看清的事情啊。

C:未必啊。

因为这颗心又把「理解」这个词理解错了,这个理解不是一个知识的积累,不是一个要看多少书、听多少内容才能理解的点。

这个理解是看到本质,就像这颗心感受到呼吸一样,它不是一个言语上的理解,它不是一个智识上的理解,所以这个理解也就是顿悟、开悟、觉悟,跟时间无关。

渐悟和顿悟,不要着相,一着相,就会出现了顿渐之分,其实没有顿渐之分,而是跟每个人的状态有关系。

比如说,有些人深陷这个社会心理框架,有着各种非常拧巴的、挣扎的关系——跟这个框架,跟这个环境——这些问题、这些东西在阻碍ta去看到实际上在发生什么,所以开悟就很慢。

但有些人的环境没有那么恶劣,自己这个状态也没有那么混乱,结果看清问题很容易。所以,它不是一个通过努力、通过什么能够达到的事情,而是这颗心在不同的环境,得看到这些环境在阻碍这颗心理解,这一切跟这个时间无关。

所以这颗心得观察,不要去纠结于顿悟是什么,渐悟是什么,因为一旦成相都是问题。

「悟」最重要,悟到,悟见最重要,跟时间没有关系,但可能跟每个人自身的环境,包括心理环境、外在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独立·

问:最后还是想问Cico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想读一些书的话,有没有什么推荐?冥想非得找个老师带领吗?”

C:观察自己,当这颗心又想去读什么书,希望能够获得一种明确的感觉,或者想要去找某个人告诉ta,希望能够从某个人那里找到答案,那这颗心又不独立了。

读书容易,问人也容易,但自己亲自观察,需要放下这一切,放下所有的目的,最反直觉,也最不容易,但或许是最容易的事情,或者说反而是捷径。

问:好,那关于冥想要领,这样一个对话、一个探索,进行到这里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关于冥想技术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见曼谛在2020年、2021年、2022年,谈冥想技术的文章(链接附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语汇,指向同一个事情。

C:希望这场对话能够打开更多人关于内心,关于人生,关于这个世界真相探索的兴趣。

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拿出行动,拿出魄力,迫在眉睫,赶紧行动,观察,发现问题。

好,再会。

相关链接:

详解呼吸冥想(2020)

重温呼吸冥想(2021)

再谈冥想技术(2022)

返回空谈目录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