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 1 · 确信感 / 这颗心能否在此刻死去 / 人类意识的扩大 & 疾病

以下是「觉醒在此刻」2022年8月的第一部分——

中国大陆用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链接观看视频

完整音频和文稿——

觉醒在此刻 · 2022年8月 · 第一部分
0:00
/3:43

分段音频和文稿——

1 这一生,什么最重要
0:00
/3:43

大家好,每位朋友好,这里咱们继续这场没有终点的旅程,观察自己,理解自己,看清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

这一生什么最重要?

当然,物理健康非常重要,健健康康的,什么事没有——这个最重要。

但这颗心也得清晰,不困惑,不糊涂,这个也是健康的一部分,毕竟身心合一。

身体的健康来自于这颗心,透彻、简单,没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只有这样一个状态,这个人生才可以充满活力,才可以去迎接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是一个人生的根本需求。

好好地活着,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极其基础的根本需求,却很容易被忽略,被各种各样的想法所遮挡。

你看,人一旦陷入到这样一个永无停歇的意识活动,这颗心整天被各种的画面所劫持,各种的应该是、不应该是,各种的目标,各种的雄心壮志,各种的追逐、实现……这颗心就无法看到这个人生的根本需求。

看到这个根本需求,不是说听别人说怎样怎样,而是这颗心能否亲自感知到,这个事无比重要。这也意味着这颗心不被任何的想法所劫持、不被任何的幻象所劫持,问题看得清清楚楚,问题看得一清二白,没有疑问,那这颗心自然是极其地确信。




2 亲自看到大是大非,这颗心无比确信
0:00
/6:28

这个确信感,不是通过想法来加强,不是要去跟随某个意识形态、组织、大部队来获得一种所谓的狐假虎威的确信,那个都是自我欺骗。

但凡这颗心活在想法里,陷入在各种各样的想法、幻象、梦想、理论、观点、结论等等之中,那这颗心就不可能有确信,因为想法总是飘摇的,即便它固定一小会,但它还会动摇。

所以很显然,这样一个确信感不可能来自于想法。那想要从这个想法中去获得一种确信感,那也是幻象。

你看,放眼整个世界,人类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有组织的、有预谋的、有框架的想法,从政治的意识形态到宗教信仰,到各种各样离奇古怪的理论分析,希望能够给这颗心带来一种确信感、踏实感,但事实怎样呢?通通的失败。

在这样一个追逐中,对各种信念的追逐,希望能够获得一种确信感中,这颗心变得更加得飘摇。

你看,整个世界人的行为都充满了各种的惶恐、焦虑、不安,各种的表现是极其的躁动。很显然,这颗心真的十分确信的时候,那是坦然,不可能躁动。一颗躁动的心意味着不确信,完全的困惑。

所以,这样一场人生探索之旅,就是让这颗心亲自看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是想法中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各种的条条框框。那个不是对与错。在想法中的对与错真的有很大差别吗?或者说在想法中有真正对的吗?

这颗心亲自去观察,亲自看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意味着这颗心一定在想法之外。不被想法所包裹,才可以看到大是大非。这样一个观察的过程,这样一个清空“我”的过程,这样一个亲自触碰真相的过程,便是发现这样一个不可撼动的确信感的过程。

这颗心没有任何的困惑,任何即刻发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看到背后有哪些想法的移动、哪些自我的动机、欲望、贪婪、幻象。当这颗心能够看到这一切的时候,正在发生的那个表象不再相关。否则这颗心就会被各种的表象所困惑、所迷惑,毕竟表象都是想法的罗列、钩织,言论的堆砌。

一颗真正全然观察的心,果断抛掉任何的影响,亲自去观察,亲自看到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这样一个看到的过程本身就是这颗心确信感的延续。




3 确信意味着什么
0:00
/7:08

确信意味着没有幻象,有幻象意味着不确信。尽管可能有短暂的相信,嗯,“是这样子的”。

确信不是相信,亲自看到这个世界、这颗心实际上在发生什么,这个不需要相信,看到就看到了,看到就确信。

相信意味着没有看到,所以才相信。一个亲自观察的心,没有什么可信的,也没有什么不可信的,相信不相信都是想象中的对立。

在想法之外,只有观察,只有全然的观察,没有接受,也没有拒绝。亲自看到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样一个状态本身,就是确信。「的确」意味着看到,「信」意味着清空,的确是这样。所以,这颗心就不再纠结了,清空了,这就是确信。

这样一个确信的心,没有任何的精神依赖。当然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上,各种的物理依赖那是必不可少,对吧,食物、空间等等。但这颗心没有任何的依赖,依赖意味着不再观察,不再看。

你看,放眼这整个世界这60亿人或者70亿人,都充满了各种的内心的依赖。

所以,人是挤在这样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越来越拥挤,同时还打得不可开交。所以,我们通过想法来制造这样一个界限,我们通过遵循这样一个想法的构架,来保持这样一个界限,然后这样一个心理框架运行在这么多人的心里面。

但实际上呢,这个世界人口如此众多,生存空间如此狭小,大家是如此的拥挤在一起,这颗心充满了依赖。所以你看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所谓的文化传统,这些都是我们人类的各种各样的意识活动。

这颗心能否没有任何的精神依赖,这意味着这颗心在这一刻,在每一刻,通盘的否定人类所创造的所有的东西。不是说拒绝它,不是说排斥它,而是这一刻这颗心能否通盘的否定。没有目的。

不是说,“唉呀,我要否定这一切,为了我能够变成圣人”。那很显然这颗心在自我欺骗,什么也没有否定,那也不是通盘的否定。这颗心能否没有任何的目的,在这一刻通盘的否定。

很显然这颗心有所依赖,有所执着,有所眷恋,有所寻求的时候,那这个通盘的否定发生不了。但凡有执着,这颗心就纠结。但凡有所追求,想要满足,那这颗心也就放不下。但凡这颗心有所依赖,那这颗心也就无法即刻否定。

否定不是说突然的停止、排斥、终止,而是这颗心能否在这一刻死去,这意味着我们得去理解什么是生、什么是死。




4 这颗心能否在此刻死去?
0:00
/9:07

无论在东方世界,还是在西方世界,这个死亡是一个非常避讳的事情,原因很简单,这两个字本身对应的画面恐怖可怕,但“死亡”这两个字和死亡它不是一回事。

我们在意识中去谈论这两个字的时候,这两个字的画面带来反应,带来恐惧。能否看到我们这样一个意识活动充满了无数的画面,只要这颗心陷入到这些画面中,各种的恐惧始终是以各种形式展现。所以,这里咱们去理解生与死的时候,每颗心能否亲自看到对语言的反应,不要被语言劫持,否则我们就无法去探索。

探索意味着看到这颗心对语言的反应,即刻放下这个反应,即刻通盘的观察,全然的观察,去理解这些言语指向什么?

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我们在成长,我们在成熟,我们在衰老,这是一个事实,这是自然的一部分,无可辩驳。

但这颗心能否在这一刻死去,这颗心能否即刻放下,所有一切?不是去否定Ta,不是去排斥Ta,不是去抛弃Ta,而是这颗心在这一刻能否彻底的放下?

你看,放眼望去,整个人类世界对死亡有各种各样的演绎。但这个物理死亡是个非常简单的事情,就是物理死亡,可能因为疾病,可能因为各种的意外,可能是自然的死亡,其实没什么可演绎的。

但为何这整个人类,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对这样一个事情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想法、理论,或许这些理论这些想法背后,所指向的死亡并非物理死亡。

难道是这些想法误把这个心理死亡、这个自我的熄灭当成了物理死亡?这个自我害怕熄灭,害怕什么也不是,那这样一个死亡,这样一个想法、这样一个画面,必然会带来莫大的恐惧。

这个“我”总想实现什么?总想有更多,“我”还有好多要去实现的,要去达到的,这个“我”不甘心。在这样一个追逐中,在这样一个不断的欲望的扩张中,这个“我”的意识始终在。

一个人去观察这整个世界人的活动的时候,必然会发现,几乎每个人,这个“我”都在延续。每天的活动中有大量的事情都是在围绕这个我,在加强这个我,我的学校、我的教育、我的家庭、我的财产、我的车子、票子、房子等等等等……

我的工作、我的职位、我的职称、我的名声、我的形象……

在这样一个社会生活中,这个“我”的角色始终处在一个中心位置,那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被这个自我所框住,一切围绕这个自我,我要奋斗,我要变得更好,我要实现什么,我要为这个,为那个……但最终都是来追逐这个自我满足——我要做好事,我要做公益。

但最终呢,还是这样一个自我实现,在这样一个无休止的意识活动中,这个“我”充满了恐惧,害怕失去什么,害怕达不到,做不到,实现不了。

这个跟怕死有区别吗?

通过词语的表述,看似是好像不搭嘎的事情,但这颗心仔细去观察,发现好像是一回事,怕空、怕死、怕啥也不是,都是一回事。

所以,这样一个自我不息止,意味着总在积累。

你看,随着人的这个岁数增长,这个“我”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互相冲突的故事,互相冲突的叙述,这颗心负担累累,恐惧多多。

在这样一个意识活动下,“我”从来没有息止过,那自然“我”的存在,就跟这个物理的存在画上等号,你看这想法制造了多少的幻象,多少的问题,多少的欺骗。

在这一刻,这颗心能否彻底放下这一切?




5 只要这颗心会死去,一切充满生机
0:00
/5:25

这颗心能否通盘的彻底的清空这个意识,在这一刻死去,放下所有的负担,不是说这个人不负责任,相反只有一个能够在这一刻,在每一刻死去的心,才可以完全的负起责任,责任不是想法,责任来自于一颗心,在这一刻能够死去,这颗心才可以清晰看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自然。

这颗心在这一刻死去,这颗心才可以在这一刻重生,不被任何的过去所累,任何的负担所累,而在这一刻,这颗心,也是新鲜如初,新鲜如初,所以这颗心。

在这一刻死去,意味着在这一刻清空放下所有的事情,那这一刻这颗心重生,这样的人生在每一刻都是焕然一新,无论面对怎样的问题,只要这颗心会死去,知道怎么死去,那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这个大自然得需要死亡,动物的死亡,植物的死亡,从有机变成无机,才能够重新发芽,重新生长,周而复始,这是自然规律,周而复始不是机械回路,而是这颗心啊,在这一刻死去,在这一刻重生,这是自然的循环。但相反,你看这整个人类,这个我不息止,这个我是越来越重要。

无论在中国,无论在西方社会,这个我的意识,特别是西方社会,这个我的意识是如此之强,我不息止,意味着打破了自然的循环,意味着破坏了自然的循环,违背了自然规律。

在这样一个我不息止的环境下,我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机械回路,扭曲,从整个的社会构架,意识形态,人类可以说作茧自缚,这个我不息止,我就陷入到各种各样的永不息止的回路中,产生各种的自我隔绝。

你看这整个地球环境问题,各种的污染,战争,到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的,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这样一个违背自然的结果,打破了自然的循环,用这样一个,机械性的破坏性的,无序的回路所代替。

人类在意识中完全被自我隔绝,自我蒙蔽。你看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上,整个的想法完全被这个框架所劫持,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感知不到,在这样一个意识不终止的环境下,这颗心啊,充满了无数的恐惧,担心焦虑,害怕这个实现不了,害怕那个达不到,害怕失去这一刻,这一切都在加强这个我,可谓是一个恶性循环。




6 人类意识的扩大 & 疾病
0:00
/5:58

这个自我一直在,这个自我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反应,各种的不合适的关注,来继续扩大这样一个人类意识。

你看,这个人类啊,相比这个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有着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各种的病。

人的病,很多的,可能有上千上万种。你去这个书店看看这些医学书籍,这病啊,那么厚,各种的症状。

这背后都对应着这个人有各种各样的意识活动去关注这些细节,毕竟这些所谓的病带来不同的身体的感觉,但这背后也意味着这颗心被各种的意识活动所劫持,被想法所劫持,无法通盘地观察整个身体,在想法中这颗心越陷越深。

所以你看,这个人类关于这些疾病的探索,很多也是来自于我们这个意识活动的扩展、扩张,最终都是围绕着这个内心、这个“我”怕死。

所以,回到这一刻,回到每一刻,这颗心能否在这一刻放下这一切,通盘地否定这一切?

也只有这样一颗心在这一刻死去、在这一刻重生,这颗心才自在。否则这颗心被各种的事情所累,周围各种的事情,来自于各种各样的自我的活动、躁动。各种的寻求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

这个心能否不为之所动?这颗心能否即刻地清空放下?也只有这样这颗心才可以保持清醒。

清醒意味着这样一个意识活动周而复始,自然地升起,自然地清空,这是自然的规律。这颗心完全跟这个自然接壤,这颗心才可以清醒。

一颗清醒的心在这一刻清空、在这一刻死去、在这一刻重生。也只有这样一颗心,才可以独当一面,也只有这样一颗心才可以做一个完整的人。也就这样一个状态,这个人性才不可以泯灭。

否则这颗心被各种的想法所劫持,其实没有人性,都是想法,这些机械回路所推动的行为。那些残酷、那些暴力都是来自于机械。

人性,从不机械。

机械意味着效率,意味着无休止的运转,意味着失序。这颗心能否不机械,意味着这颗心能否在这一刻清空,在这一刻重生。

也只有这样一个状态,这颗心才可以确信,否则一陷入想法,这颗心就糊涂了,飘摇了。

想必每个人都能感知到这一点,一旦陷入想法,感知发生扭曲;一旦有寻求,感知发生扭曲。

寻求一起,自我不灭,各种的机械性回路又开始运转起来。



7 像树一样矗立
0:00
/4:46

所以,人性——去绽放这个人性的光芒,去展现这个人性之美,不是去表现什么,而是这一刻这颗心能否放下清空,能否安然地在这一刻?

不被各种的幻象劫持,看得清,放得下,拎得起,这样一个状态,这颗心没有恐惧,这一刻什么也不是,也没啥可失去的,怕啥?

这一刻这颗心知足,清空,重生,这颗心知足,也只有这样一个状态,这样一个完全没有任何暴力的状态,这颗心才可以看清这整个世界的暴力;

看到这些暴力,也只有这样一个状态,这颗心自然有爱,这样一个状态本身就是爱,这样一个状态本身就是正,一身正气嘛。

也只有这样一个状态本身,这颗心才充满了行动,充满了活力,因为没有这些能量浪费于各种的想法、幻象,那自然这是能量,用于行动,不是被画面所推动的行动,而是行动。

只有在这样一个状态,这颗心才可以做自己,就像每一棵树,每一朵花一样,做自己。无论有没有人看那个树,那棵树就矗立在那里,无论有没有风吹,那棵树依然站在那里。

清空这个“我“,清空这个鬼,“我”就是这个鬼,不是吗?

没有这个“我”,这颗心清晰确信,不可撼动,这是真实自己的展现,这自然地做自己,这样一个状态确信,也是我们这个人自信的来源。

没有我,这颗心清晰,不可撼动,确信看到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这就是自信。没有这个“我”才有自信,有了这个“我”,只有相信,但无论怎么相信,从来都不可能有自信。

时间过得挺快,这样咱们稍事休息,之后回来咱们继续,接着探索。


字幕制作 / 文稿编辑  ST,AB,ZZ

返回 觉醒在此刻 · 2022 · 目录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