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 · 3 · 问答:关于家,奥运精神,互联网996和竞争考核
觉醒在此刻2022年2月直播实录 · 第三部分,视频、音频、文稿如下——
问:想询问Cico的一个观察,关于一个名词,一个概念,也就一个字,就是“家”。正值春节,“家”这个字,这种社会的组织形式就特别突出来了,想听听cico的观察。
C:什么是“家”?我们经常谈论这个词,但却很少去检查什么是“家”?
“家”是一个画面吗?“家”是一种形式吗?
至少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构架下,这个“家”的形式感很强。当然在整个世界,所谓的“家”,都有很强的形式感。
为何我们总在谈论这个“家”,这个社会、这个媒体的宣传机器,也总在反复播放这个“家”、这个“家”,那个“家”、那个“家”。
我们能否一起去观察咱们自己,观察这颗心,观察当大脑去说这个“家”的时候,大脑究竟有怎样的诉求?
那种所谓的“家”的概念,“家”的画面究竟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个大脑究竟是去追寻那个感觉呢?还是想要这个“家”?
你看,当这个大脑去想象,这样一个“家”的画面的时候,它对应着什么?
对应着安全感,对应着关爱,对应一种被照顾被照料的感觉,简称温暖的感觉。但这样一个画面归画面,那画面可以通过各种的宣传来传播,对吧?
但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这个大脑需要安全感,否则大脑没法工作,没法运转。
那我们却都认为这个“家”能够带来一种安全感,所以这个大脑卯足了劲,去执着于各种的所有的家庭的形式,结果迷失在这个形式中。
感觉没了,形式还在,这种安全感的绝对必要性,来自于一颗内心亲自观察。
这颗心如何能够感到安全,它不是一个小问题,它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这颗心也看到,当这颗心在执着于任何一种形式的时候,这种执着本身,破坏了所有的安全感。
所以当这颗心能够看清整个想法的构架,看到这颗心在追逐“家”的感觉,实际上在追逐这样一种安全感,在追逐一种被关爱。
这样一个“家”的幻象,这样一个家庭的观念概念,对应着各种的自我的寻求,而这样一个自我的寻求本身,自我感觉不到安全。
因为这个概念本身是想法,通过这个想法来追逐一个安全感,反而让这颗心感到不安全。
当这颗心不再追逐,这颗心自然也有了安全感。
这颗心不再追逐被关爱,反而这颗心去给予关爱,这颗心也变得非常的踏实,平静,喜乐。
这样一个“家”的形式本身就不再重要,这样一种感觉,意味着无论生活在哪里,这样一种心态,这样一个清醒的状态,遍地都是家不是吗?这个地球都是家。
否则这个所谓的“家”对应着那个画面,各种的抱团取暖,各种的部落,各种的团体,各种的执着,各种的内斗,家庭纠纷,窝里斗,各种的掣肘,这颗心也不再鲜活。
所以,你看“家”作为这个概念,变成了我们所谓的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也变成这样一个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利用它,对吧?
但背后其实就是内心这种对安全感的寻求,这种对关爱的需求,它对应着内心的自我的这种寻求,当这个自我没有寻求的时候,也就没有这个自我。
不是概念,也没有形式,所以在我们这个大众的语汇中,很多的这种词语都给它着了相,上了色,这个大脑,去追逐这样一个画面,去追逐这样一个概念,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概念和画面,它的反应带来一种感觉。整个的生活便坠入到各种各样的幻象中,所以“家庭”“家”这个概念我们得看清楚。
看穿它,清空它,不是没有家,而是不能有任何对这个“家”的形式的执着。
你看,在当下这样一个中华文化里面,这个“家" 这种形式感太重,也变成自我的一部分,我们整个人大脑被这样一个家的概念所累,也不再鲜活。
这样的文化真的是文化吗?这样的传统真的有它的意义存在吗?
问:关于奥运会,Cico如何看待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
C:你看这个“更~”“更~”“更~”,意味着比较对吧。比较级,追求一个更高、更快、更强的画面。
这种具有画面的精神,究竟是什么精神?为何会有这样一个“奥运会”这样一个东西?ta是何物?为何要去追逐这样一个更高、更快、更强?
一种自我的舒展,一种自我的发泄,图什么?较什么劲?
为何奥运会还有各种的所谓的这种活动,都变成这样一个意识领域中,追逐的对象?
这个奥运会以这个“国家”为单位,什么是国家?中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美国人,当我们以这个国家这个身份来展现的时候,意味着我们无法真正看到对方是人。
基于我们的所谓的传统文化,这些各种的思维套路,这本身意味着隔离、隔阂,所以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来竞争,来较劲。
图什么?在这样一种竞争中占据优势,我拿了多少金牌,就能体现我好了吗?
我们能否看到这样一个活动背后的自我动机。
这样一个活动它不是体育。体育不是用来看的,谁看体育对吧,体育是用来参与的,你不参与,看有啥意思。
既然你在看体育看奥运,你看什么?看的是比分?谁更快?谁更强?谁更壮?谁更高?
那意味着你也在衡量,你也在比较,你也在借此来去发泄,能否看到这些衡量,比较在制造影响,在制造这些引人关注,否则没意思,对吧?
媒体这个意识领域,通过这些比较、衡量来制造刺激,才能引来这种关注,通过比较衡量来制造各种的概念,各种的这种感觉。
看看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在利用这些奥运会在做什么?不都是各种的宣传对吧,这个国跟这个上帝有什么差别?
有人信上帝,有人信这个国, 有啥差别?只是名字不一样而已,只是名字不一样而已,对吧?
所以,整个都是意识的活动。当这颗大脑真的看清的时候,这颗心必然果断的去否定这些事情。
否定意味着看清。这些所谓的体育,所谓的竞技体育,它并没有这些体育乐趣,都是充斥着各种的比分,比较、衡量都是自我的活动。
这些参与竞技体育的人伤痕累累,观看体育的人,也是在追逐各种的衡量比较的感觉。
若一个人真的爱体育,ta一定去参与体育,去玩,不是在这里去通过这些画面来知道这些感觉。
所以这样一个所谓的奥运也罢,各种的名称也罢,背后多数都是对应着这个人类,数以千年以来的巨大的困惑,唯心所困,为这个自我所困。
好,咱们来看下一个问题。
问:咱们再看一个文字的问题——
如果由于生存的需要,身处996和各种考核的压力下,如何去停止比较,息止想法呢?
Cico刚刚提到了,可以通过细致的观察探索和理解,可以有更详细一些的表述吗?
C:这里咱们就开诚布公的谈这些的问题,那Cico会问真的是生存的需要吗?
真的是生存的需要吗?
这就是细致的观察,探索理解的一部分,这需要检查我们整个人性人生的方方面面。
Cico再问一遍,真的是因为生存的需要吗?
能否看到这样一种所谓的996,这种考核的压力,对应的这种人性的泯灭?
为何大脑还在遵从?
或许此刻大脑想觉得,可能离开这个环境,更加具有挑战,但真是如此吗?
这需要你亲自去观察,为何要如此忍受,难道你来冥想也是为了去忍受这些东西吗?
当这样一个周围的环境,如此强的去刺激你,去比较、去唤起,各种各样的竞争的想法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我们是人,不是金刚,冥想也无法让一个人变成金刚,观察自己,就是看到自己是个人。
当这颗心真的自由,生存会是问题吗?
当然脱离这样一个框架、这样一个体系,会有各种的未知,这个内心是否在害怕这个未知。
你看这颗心啊,既害怕已知,也害怕未知,这个未知依然是个画面,还是已知,这颗心其实没有去从来就没有去触碰未知。
真实的人生非常的现实,我们得看到,自己是个人,看到这样一个环境的扭曲,看到这个危险,而不是跟这个危险继续相处。
所以这样一个观察的过程,就是看看有没有可能,或者说不可能再这么继续下去,得看清楚,而不是说我非得这么做。
然后看看我能否这么做,能否清空这个概念,清空“我非得在这里待着”,“因为这个生存的需要”,你看这样一个结论,把自己框限了。
而是我能否清空这些东西,亲自看看我能否在这里待着,所以我们都得去真正的严肃的深刻的观察,去发问,这真的是生存的需要吗?
这个内心去打破所有那些体面,去走出各种的套路,需要一个极强的魄力,去观察自己的恐惧,这个话题咱们会在未来的节目中详细探讨。
当此刻,能否看到自己的恐惧害怕什么,当内心害怕的时候什么也做不了,害怕意味着有各种各样的画面,那个画面带一种恐惧,结果呢?
瘫痪了,对吧?什么也干不了,这个画面带来各种的生存焦虑——“没有ta我不能活啊!没有ta啊,我不能活呀”,真的吗?
内心得看到这些画面,能否即刻全然?
当这颗心没有被画面劫持的时候,没有被这些画面滞留的时候,这颗心没有恐惧。
生存的需要来自于内心即刻的感知,当这个感知没有被恐惧所劫持的时候,否则这样一个生存的需求,都是来自我的一种寻求,对应着恐惧,对应着永无息止的想法。
“我”是谁啊?我真的存在吗?这些都需要亲自观察,细致的观察。
当然更多内容Cico无法在这里一一说来,因为整个的观察也很细,也很多,也很琐碎,但也很全面。
咱们会在不同的节目中不断的去说,反复的说,但同时,你亲自去观察,当这颗心静下来去观察,在观察中让这颗心静下来。
(待续)
(字幕制作 / 文稿编辑 LSJ,ZZ)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