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 4 · 问答:专注.匠心 自我.念头 做事.动机 冥想.生活

觉醒在此刻2022年1月线上直播实录 · 第四部分,视频、音频、文稿如下——

中国大陆用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链接观看视频:问答:专注.匠心 自我.念头 做事.动机 冥想.生活
问答:专注.匠心 自我.念头 做事.动机 冥想.生活
0:00
/36:24

【5】


主持人:那我们看一下这个问题,

“Cico,你说的这个专注和匠心、匠人精神,有区别吗?”

匠人精神,这个词在最近几年在国内的媒体上出现挺多的,做好一件事情。

Cico:这样一个词的出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脑在寻求那一个画面,希望通过专注让大脑平静,通过专注、不分心、不分神,锚住一点。

这个跟之前第一位朋友提问的那个问题,就是说在意识中啊,总想去加强这个意识,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特别直观,特别符合直觉。

在这个意识中符合直觉东西,都是符合这个想法移动的方向的东西。特别容易,特别方便,但那个不是真相。

真相不在想法移动的方向上,真相是反直觉的。反直觉本身意味着刹闸,你越顺着这个方向,这个意识活动持续着,生活看似容易,问题多多。

刹闸意味着“我”跳出这个意识活动,我跳出这个想法去看,哦,大家追捧这样一个词语,都是希望内心平静,唉,仅此而已。


但这代表了大家的寻求,但真相不在那个方向上,列位,别找了,你不找了,只要你不找,你就能够发现真相,只要你开始找,开始渴望,真相离你远远的,就这样子。

这个意识活动是越找什么,这个意识活动是越持续,问题越持续。停止这个寻求,意识活动才可以自然的息止,哎,问题没了。

当内心能够主动这么做,这意味着这颗心得透彻理解这整个想法的活动,整个自我活动的构架,理解什么是语言,这些咱们都会在未来的活动中逐一展开,详细、细致地一起观察。

所以,看到媒体上这种言语的使用,我们得体会背后这些人的心思,自我的追求,自我的寻求,而不是被他们的寻求所带跑,这本身也是不随大流,这本身也是独立的、客观的观察。

主持人:有人可能会想,“我这一辈子就做好这一门手艺,或者是我就在这一个方向和领域深耕,这样我也有一个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一个本事”,当大家在谈匠人精神的时候,背后可能也有这种对安全感的寻求。

Cico:没错,所以你看,先做一个完整的人,之后,你的事业、你的人生,围着这个完整运转;而不是此刻我们总想去想象着一个画面,“呀,我得有一门手艺”,“我得有一个饭碗能够怎么怎么着”,这都是想象。

人,先得活得完整,过得完整,你的无论什么事业围绕着这个「完整」展开,否则这个人生是彻底的失败。看似这个人有一门手艺,整个人生过得一塌糊涂,只是你不知道而已,ta也不告诉你。


所以,你得看到这个大脑的影响来自于各种的媒体,各种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报喜不报忧,真正的问题没有多少人敢谈,大家都在向外张望,互相勾勒美好的景象,结果呢,彼此都坠入幻象。

向外张望特别容易,对吧?

但是向内观察得拿出魄力

当一个人真正向内走的时候,ta本身已经不随大流了,当一个人在这样一个深入细致的观察过程中,会不断地发现,哦,我的生活充满了各种的影响,各种的资讯、手机的新闻、媒体、视频,在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刺激,让这些幻象不断地持续。

当这颗心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真能看到这些「假的」,都是这些人的意识的一些假象,通过文字,通过媒体传播开来,这才是真正的谣言。

我不看(这些东西),我亲自观察;豁然开朗,一定来自于一个人亲自的观察,亲自的实践。



【6】


主持人:好,那咱们再往下进行哈,还有没有人想要语音发言呢?那我们换一换,好吗,让这位朋友发言。

问:Cico能听到吗?

Cico:可以听到的。

问:好的,然后我也是这阵子一直在做这个内观冥想,在做一些观察。然后我会发现在很多的一些时刻当中,这个“我”会具备一些就是非常强大的表现欲。

就像刚刚提到的这个过程当中会发现,就有很多的一些画面,它会在脑袋里面会跑出来。

可能开始我们只是在投入的做某件事情,但是做着做着的时候,这个我、这个画面它就会跑出来。

那可能就是说,需要我们在时刻的保持这种观察,去发现这个运作的一个规律,从而在那个状态下面,回到自己本身想做的那件事情,投入去做,这样的一个状态就会更好一些吧?

Cico:去理解这个我的活动,需要细致的观察到,我们内心各种念头的生起,包括想做那个事情本身的「想做」,有没有可能跟这个“我”有直接的关系?

各种在我的生活中,我做事情的过程中,各种的「想要」,无论多么细微,那个是否在不断的唤起这个自我?

去体会这个大脑只要有所被动,这个“我”就回来。想要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非常被动的过程。这个咱们都得需要用心的体会,这个很多东西啊,其实语言难以完全说清楚,但若一个人能够亲自看到,豁然开朗。

咱们在未来节目里,还会一起探讨这个语言,去体会这个语言和这个内心被动有什么关系?去进一步感受到这个语言和“我”有什么关系?这个语言和这个意识有什么关系?

当大脑看到这些非常细微但极其重要的关系的时候,那我们的每一步的生活状态就会发生变化。

所以,日常的观察非常的重要,但我们也需要非常深刻的推理,我们所看到这种表象可能未必触碰真相,我们需要通过推理去触碰我们的视觉、听觉无法真正触碰东西。

所以咱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深度训练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这是真正的逻辑推理,它是一个全盘打通的、整体的推理。

你看,我们接受各种的教育,从事各种的行业,在那个小的行业里面,有它特定的规则,那些的推理非常有局限。

因为都是基于各种的规则、想法,其实很被动,而整个的人生去触碰真相,去看到假象来触碰真相,这个需要一个非常通盘的、完整的推理过程。

这个推理不是基于想法,而基于大脑真实的感知来推理,推理反过来又能够帮助大脑获得真实的感知,所以这个止观一体嘛。

去通盘理解咱们这样一个交流过程,本身也是咱们彼此去体会这样一个推理的过程,这个推理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基于想法,不是基于画面,尽管想法、画面有它的作用,而是基于我们整个大脑的感知

而这感知本身也是由这个推理进一步纠正,而这样的感知、这样的推理不可撼动,也正是这样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确信感。生活无论你做什么,那些都是其次的,从这里开始,这个需要每一朋友亲自去体会。

不光是冥想本身,也要去看看我们做的事情和这个我,和我自己究竟是什么关系?

去理解我为何要做事情?

不是说不做事情,而是理解为何要做事情?

我是需要做一个特定的事情?还是只要做事就好了?

这个需要一个人亲自观察,这个人生的本质是怎样的,活的本质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会一目了然。

咱们在之后的活动中啊,咱们也会逐一的展开,一起去探索、去理解。



【7】


问:下面咱们看这个问题哈,为什么在生活当中做事情总会去想做它的目的?有什么好处?

比如说,拿跑步来说,如果跑之前想着今天要跑多远跑多快,会感觉心累,但如果什么都不想,就是观察呼吸,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就会好一些。

为什么做事情总是出于某种动机和目的?然后我们真的能够放下任何的动机和目的来做事情吗?


Cico:讲话者说,“能”,但这个“能”只对他有意义。

你能否亲自去探索,亲自去试一试,而不是希望这个讲话者给个话,“你能”。

为何这个做事情总是有这么强的目的性?

放眼望去,周围的每个人几乎都这样,做啥事都有一个特别强的目的,想要去实现,想要去达到。

反正我得有动力才能做这个事情,那个画面,无论叫目的、目标,还是愿景,那个画面需要有。通过那个画面来推动我的行动,来去做那个事情。

如果我们真的仔细地看这个社会、看自己,发现这就是我们的这种行动模式,通过画面产生刺激,这个刺激迸发出能量,这个能量来推动自己做事情。

但同时还得提防,因为很快,这个大脑很容易会变心啊,这画面换了,坚持不了几天又想干别的事情了,或者,哎呀,没意思不想干了。看到这样一个极其挣扎的过程,特别的挣扎。

大脑看到别人都这么做,觉得,嗯,这是正常的,都得有画面、有理想、有梦想,去追求结果,希望那个结果能够带来一种满足、一种成就感,也就是说那样一个目的对应的愉悦,是自己做事的动力。

哎呀,我做成了,别人都会高看我,嗯,我很了不起哦。哎呀,我这样我就可以……嗯,扬眉吐气了。


你能否看到这整个背后,自我的活动,能否看到,大脑把这个事情习以为常,想当然了。

所以,整个的人生充满了各种的目标,但实际上都在遵循这个社会框架,对吧?一步步地实现,来不断的巩固这个“我”,就连跑步的时候也不放过。

我今天得跑十公里,下午吃了两个鸡腿,哎呀,吃了两个鸡腿,还喝了三瓶啤酒,又怕长胖,我得跑十五公里,十公里,太少。哎呀,跑二十吧。

这样一个画面本身在消耗能量,刚开始大脑能够靠这个能量,跑段距离,但很快当大脑累了之后,整个身体累了之后,这个大脑,这画面hold不住了,动力不足,哎呀,行,跑六公里就行了。

这个事情,这个例子本身,跟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做事情的方式,如出一辙,整个背后都是我的活动——

我想要实现什么,我要变成什么,我要避免变成什么,当大脑被这个画面所劫持的时候,这一刻跟ta无关,对吧?

大脑总在想象着,渴望着去实现那个画面来获得一种愉悦、一种满足。这样一个过程本身,大脑完全错失这一刻。

我能否没有任何目的地做事情,这是提问者所问的问题。就像我跑步的时候我没有目的,反而能够欣赏周围的风景,还能聆听鸟叫,哎,跑了20公里。


我能否在未知中生活?

有这个画面,有这个目的,有这个目标,意味着这个大脑总是活在已知中,这个意识的活动消耗大量的能量。

结果呢,脑海里面天花乱坠,实际生活里呢,懒得要命,这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场景,对不对?脑海里各种的想象,我要这个那个,但实际呢,啥也干不了,因为能量全被浪费了。


要去理解,去探索,我能否没有任何目的地做事情。

那这个关注点就不能仅仅在这一个问题上,因为这一个问题背后对应着很多的大问题,底层问题——

我是谁,我和能量的关系是什么?

能量和人生的关系是什么?

我和各种的目的,各种的动力,有什么关系?

这个已知、未知,这个画面是什么关系?

大脑需要理解这些东西,理解、看到,过好这一刻,比什么都重要的时候,那大脑才可以做事情。而不是去做特定一个事情,根据某一个特定的画面。

这意味着我们得先把这个问题搁置,重新在每一刻理解自己——看到我的行为,我的人生被各种的画面所劫持,我的各种所谓的人生的动作,都是基于对这些画面的反应。

整个的人生都是一个二手的,因为这些画面都是各种的影响,各种的拼凑,画面在那里摆着,产生类似的反应、产生类似动作。哦,大家都这么做。你看,大脑就陷入到这里面。

所以能否看清?我们去观察,理解这些底层大问题,这些看清了,这些小问题就全部解决了。

但最重要的还是落实到每一位朋友身上,亲自去行动、亲自去观察。这个理解、观察是一个勤快人的活。

好,咱们看下一个问题。



【8】


主持人:最后,咱们来看这个问题吧——如何能把在冥想时候的状态带入到日常生活当中?也就是说如何平复日常生活中的失序感?

Cico:那讲话者不得不问一句:你真的在冥想吗?魄力呢?魄力只在打坐中吗?魄力需要在你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

亲自观察,亲自体会,需要改变的就得改变,该分离的就得分离,该调整的就得调整,不敢调整,怕什么?有恐惧?那恐惧没消除,你在冥想吗?去理解观察为何内心……

如此的怠慢这一切?恐惧什么?怕什么?为何要忍受?

当然前提是你得真正的理解自己,看清这么活有没有可能,不可能赶紧调整。

所以,这个冥想它不是一个不光是个打坐打坐是个非常其次的东西,非常其次,但不是说你不打坐不去冥想,不去这样做,而是说相比这个整体的内观,整个我们的人生,这个技术非常的其次。

这个"我"的活动非常容易去追求一个方法,追求一个结果,我要平静,但这本身意味着这不是在冥想,冥想就是要理解我的人生,也不是我的人生,就是人生。

大脑看清自然会有行动,但我在,我就有各种的控制,基于各种的画面、各种的恐惧,大脑感觉到应该那么做,但这个我害怕,不行,不能那么做,得这么做,或者不做,老样子吧。


所以,做一个完整的人,过一个完整的人生,其他一切围绕着这个「完整」展开,而不是牺牲了完整,去适应某个系统,适应某个构架,过某种特定的生活,那真的是本末倒置。这个世界大多数人都是本末倒置,所以这样一个意识的世界里面,总是有各种的黑白颠倒。

还是回到刚才的例子嘛,如果有针扎手一下,那手立刻收回去,你不需要想太多,也不需要想。

但是,到我的生活里面来,这个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意识活动,这个我总在算计,患得患失,因为有恐惧嘛。

所以,大脑就看不清,看不清也自然就没有行动。

所以谈到这里,咱们能做的就是深入的观察,继续细致的观察,很多事情需要你亲自看到,一切都会自然的浮出水面,相当多。

一切都得来自你的行动。

看这朋友留言说,“这个大脑看清自然就有行动,但我在就有很多的控制”。

去体会一下这个我、控制、寻求有什么关系?

去理解这个意识活动,当我们的人生完全陷入到这样一个意识的活动的时候,到处都是雷,到处都是坑。

好,这应该是最后一个问题了吧。

主持人:那咱们今天的这个活动,这个就要真正的进入尾声了,咱们就准备结束了。


C:让那咱们今天的活动就告一段落,然后呢,希望每个人都每天、每一刻,严肃用心的生活,不光讲话者,每个人都严肃起来,用心起来,仔细的观察,只要咱们每个人都仔细观察,用心理解,自然各种的假象都可以看到一清二楚。

那咱们今天活动就到这里。非常感谢所有人参与这一活动,也希望更多人能够用心的生活,咱们在之后的各种的节目中再会。



(字幕/文稿编辑   X,MJ, YP, YM, WS)


返回 觉醒在此刻 · 2022 · 目录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