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 · 1 · 看清恐惧的形成、运转,心理恐惧一消百消;大脑必须没有恐惧,才有自由的行动

大家好,今天推送「觉醒在此刻」2022年6月的第一部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和恐惧要解决,但听的时候,得放下问题、放下目的,否则这个动机会妨碍大脑去开放、自由地捕捉。

内容如下——

中国大陆用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链接观看视频

完整音频——

觉醒在此刻 · 2022年6月 · 第一部分
0:00
/52:43



1 冥想,在未知中观察
0:00
/6:53


大家好,每一位朋友好,咱们在这里继续这场旅程,去一起观察,一起理解,一起发现什么是冥想。

你看,很多人总把冥想当做一个方法、药方,去解决什么特定的问题,那样一个状态,那样一个想法,那样一个动机本身依然是这个内心在寻求,想要摆脱,想要结束,这反而跟这个冥想没有关系。

冥想就是去理解我们自己,通盘地、完全地理解这颗心怎么运转的,这个意识的活动是怎么构建的,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这个社会究竟在发生什么?这意味着这场冥想之旅无论叫它什么,它没有目的,而是自由的观察——在观察中自由,在自由中观察去发现问题,这个发现问题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所以,这场探索之旅一定是从未知开始,当这颗心在这未知中去探索、去观察、去理解的时候,这颗心才可以收获到坚不可摧的确信感,无法撼动的坚实的确信感。

正是这颗心没有任何的方向,才可以自由的观察,才能看到问题,问题才可以解决。

若这颗心从已知开始探索——“我有问题,我得去解决我的问题”。那这颗心就始终围绕着它所认为的那个问题,它觉得是问题的问题。

这样一个探索本身最终收获的是一种不确信,被撼动。因为这颗心没有从这个已知中解脱,想要在这个已知中得到一个解决方案,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逻辑;但这样一个探索本身撼动的是整个已知的根基。

所以,这一刻咱们能否放下所有的已知,在未知中去一起感受,一起观察,我们能否即刻看到真相,即刻触碰真相?要不然一个人听了,“嗯,说的挺对,但是呢,我还不太理解,我再想两天”,这么一说啊,就永远没头了。

我们能否在这一刻汇聚所有的能量,去观察,去理解,去看清。看清,只会发生在这一刻,只要这一刻不发生,永远不发生。这颗心即刻卷入到这个时间概念,一切都在拖延,无限的拖延。

所以,我们这场探索本身在这一刻就是实战,亲自去看到,亲自去感悟,去理解这颗心的方方面面——不是那些内容,不是那些画面,那些没有什么可理解的;

要理解的就是,这颗心为何总是被陷入到各种各样的画面中,各种各样的想法中,各种各样的故事中,不断在算计,不断在衡量,不断在比较。为何这颗心不在这一刻?




2 合适的关注,本身意味着清空
0:00
/7:37

所以你看,这样一场探索,咱们得拿出所有能量,合适的关注,合适的发问,合适的观察,这意味着全然,不是陷入到某个细节里面去。

这颗心特别容易陷入到细节里面去,一进入细节,整个的感知全部扭曲,细节接连着细节,细节是越来越多,这个大脑是越来越小。放眼望去,这整个世界的人,几乎都陷入到各种各样的细节里面去。

所以,这样一个通盘的观察,意味着这颗心必须柔韧,必须特别的灵活,能够钻入到细节中,并且能够即刻跳出细节,看到整体,这意味着需要全然,需要卯足劲。

因为想法本身就是危险,这颗心不懈怠,这颗心真正在面临危险的时候,这种紧迫感,这都是我们去探索、去理解这个世界的能量,否则,能量就被各种的细节、各种的画面所消耗、所浪费。正如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能量一样,被各种的想法、事情、细节所耗费。

去观察自己,意味着这个观察没有这个观察者,没有这个“我”。若“我”在观察意味着“我”有喜好,“我”有反感的东西,那整个的观察就会被“我”的喜好所误导、所扭曲。

“我”活在过去中,“我”对“我的过去”特别得感兴趣,充满了各种的骄傲、自豪,这样一个状态,就没法去观察。因为这个愉悦在,这个利益在,这些想法让我们感到一种充实感、存在感。

“别人羡慕我,别人夸我,唉呀,好爽”,那我就没法观察自己。这颗大脑轻飘飘的,完全陷在这个想法所带来的愉悦中,这个偏好在阻碍这个人观察自己,在阻碍这个人去合适的看到问题。

ta会问,为何要放下过去?你看,这样一个问题本身背后对应着一个不合适的关注,因为这颗心在从过去汲取愉悦。对于这颗心来说,这个过去就是那些愉悦,当这颗心这样问问题的时候,意味着探索终止了。

因为这颗心丝毫觉察不到这个过去的问题,丝毫没有看到这个过去在制造什么事端。

当这颗心放下所有的偏好,在这一刻完全客观地观察,那这颗心自然会问,为何这颗大脑总是抓住过去不放?

这颗心在观察这整个的过去,无论是愉悦也罢,无论是“伤害”,加引号的伤害也罢,为何这颗心总是跟过去如此纠缠?

这样一个合适的关注本身意味着这颗心在清空、在观察,为何这颗心无法活在这一刻,这是一个问题。

要么这颗心完全在这一刻坦然地活着,要么就完全陷入到过去中;那个未来也是过去,大脑想象一个未来,但那个未来本身是基于过去的一种经历、过去的感知,稍微修改一下,稍微调整一下,整一“未来”出来,但那还是过去的延续。

所以,这颗心要么完全活在当下,要么活在过去,这就是这颗心在这一刻,在每一刻所存在的两种情况,不可兼容,不可兼得。




3 只要全然在此刻,恐惧一消百消
0:00
/7:37

那这颗心为何不活在这一刻?这颗心为何总是活在过去?难道是这颗心害怕什么吗?害怕什么也不是,害怕空着,害怕自己不存在,所以总得依附点什么,来获得一种存在感、充实感。总之,这颗心总想是什么,是点什么,总想有个名头,那意味着这颗心在这一刻它害怕什么也不是。

当这颗心真的看到,在这一刻的时候,这颗心的确什么也不是。放下这些所谓的过去的标签、名字、职称、学位、家庭、财产,这一刻的确什么也不是,这是个事实。

那这颗心害怕自己什么也不是,因为害怕才陷入过去。通过那些各种的自我的画面,追逐愉悦也罢,追逐充实也罢,追逐各种的成就感也罢,都是因为害怕,害怕自己什么也不是。

当这些想法,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的想法在制造问题的时候,这颗心也不忍心去彻底否定想法在内心的位置。因为这颗心还想从这个想法中获得愉悦,获得存在感,因为这颗心害怕什么都不是。

那这颗心只要不在这一刻,这颗心必然充满了恐惧。但这颗心真的完全活在这一刻的时候,意味着这颗心完全的接纳,完全的看到这个事实,“我”什么也不是,那这颗心自然没有任何的恐惧。

只要这颗心完全活在这一刻,这颗心没有恐惧。

但这颗心只要不活在这一刻,这颗心害怕这一刻,它所害怕的画面叫做这一刻,跟这个这一刻没有关系。

所以,你能否发现在这样一个意识的世界里面,充满了叶公好龙啊。真正的龙,叫这一刻,脑海中有个关于“这一刻”的画面也叫龙。

这颗心想象着,“我什么也不是,呀,不行,我好害怕”。那我得去追逐愉悦,我得让自己感到一种成就感、存在感、价值感,那无论怎么逃避,恐惧始终在。

尽管愉悦,可以看似短暂地让这颗心在意识上忘掉这个恐惧,但是忘掉不是说不存在啊。这颗心充满了掩耳盗铃,想通过愉悦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是铃的声音的确在,只是自己听不见而已。

所以,当我们真的放下一切,放下任何的评判,去直面内心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颗心要么必须果断的行动,打破这个想法的连续性,即刻回到这一刻,安然在这一刻,所有的恐惧一消百消。

否则,这个生活几乎陷入到数不清的,各种形式的恐惧,这个人生被恐惧所累。一个充满恐惧的人生,没有自由,被恐惧所驱使,自然没有自由。




4 观察自己,就是看到恐惧的形成和运转
0:00
/3:04

去观察自己,理解自己,很大一部分就是要去看到这个恐惧,究竟这颗心真正在发生什么。这需要一颗心拿出魄力,如实的观察自己。放下任何语言,标签的过滤,看到这颗心对语言的反应。

那个语言,那个词语叫做害怕,叫做恐惧也罢,跟这个真实的恐惧,是两码事。能否亲自看到,这个恐惧来自于哪里?

这个看清的过程本身,就是消除恐惧的过程,也是回到这一刻的过程。

但你看,放眼望去,这个世界每个人几乎都活在各种各样的数不清的恐惧中。但这颗心又不敢面对自己,所以总是隔靴挠痒,呀,我害怕这个,那这颗心的关注点在“这个”上,通过把“这个”解决了,这个恐惧缓解了,但下一个恐惧又来了。

你看,这颗心不去直接面对这个问题——也就是理解自己,观察自己,总是在对这些外在的事物做调整、做微调。

无论害怕什么,那个什么是其次的,而是这个害怕本身为何存在?

你看,市面上有各种理论去分析这个恐惧、害怕,有这种恐惧,那种恐惧;这颗心得亲自去看到,只有恐惧,没有这种恐惧,那种恐惧。所以,理解自己的过程,也是理解整个恐惧形成、运转的过程。




5 陷入社会心理框架,就会感到不安全、恐惧
0:00
/7:19

你看,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在哪个社会生存,但凡这颗心在模仿,在遵循,必然这整套的社会心理框架就会运转在这一个人的身上。

这样一个框架下,有无数的尺度、标尺,去攀升也罢,去变成也罢,去达到也罢,这颗心在不断地追逐这些目标,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寻求、各种欲望。

你看,这都是整个心理框架所带来的影响,“呀!我要变成一名高级财会师,我要变成一名顶级的厨师……”

在这样一个社会构架下,有各种各样的职称,一级一级一级,你看当官的不也是吗?区级、县级、市级、省级等等。

这样一个框架下,充满了无数的标准,也就意味着无数的分裂、划分。每一个划分,每一个标准,每一个标杆,都对应着画面,都对应着这个刺激,也就是大脑对那个画面的反应。

那陷入到这样一个社会心理框架,就意味着这颗心陷入到这些反应里面。那整个的生活被这些反应所推着,那自然那些进取心啊,那些欲望啊,那些雄心壮志啊,也都是来自于这些反应的劫持。

那在这样一个极其庞大的想法的构架,在它的作用下,整颗心非常地忙碌,整天运转着。毕竟这颗心从这样一个遵循中,从这样一个模仿中获得一种“安全感”,加引号。

噢,跟大家都一样,大家也都这样,这颗心觉得应该这样。那实际上是个条件依赖,对吧?这颗心在意识上觉得这样是正常的,带来一种踏实感、安全感。但其实也是一种愉悦,不是吗?一种叫做安全感的愉悦。

但话又说回来了,这颗心真的感觉安全吗?如果这颗心真的感觉安全,真的感到安全,这颗心就不再感兴趣,去爬这个,爬那个;要成为那个,成为这个。

我此刻安全,我什么也不想变成。

但如果这颗心说,我想变成什么,这样我才能感到安全,这意味着这颗心在此刻它不安全。是什么让这颗心感到不安全?是不是恐惧?只要恐惧在,这颗心就不安全。

所以,这颗心想要获得安全,这就意味着这颗心只要在遵循这个框架,想要变成什么,想要实现什么,根据这些标准,这些衡量尺度,“我要在多少岁之前变成省长”,这样一个状态本身让大脑感到不安全。

不是说这个大脑先感到不安全,才去爬这个梯子,而是这个大脑在遵循这个梯子,在爬这个梯子,导致这颗心觉得不安全。这意味着这颗心要看到这个问题原本的样子,需要放下这个自我。

否则,在自我的视角下,永远是我先感到不安全,所以我得去爬梯子,因为爬梯子能够让我感到安全。

但实际上,事实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就是,当这颗心去爬梯子的时候,这颗心感到了不安全。

你看,这个自我在作祟,让这颗心产生了错觉,自然在这样一个错觉的影响下,就无法看到问题原本的样子。

所以,探索、观察一定要放下这个自我,放下这个视角,才能够客观的,没有任何谴责的,也不需要正当化任何东西,而是直面观察这整个内心的动态,它原本的样子。




6 恐惧是否真的存在?看清、彻底否定
0:00
/8:39

所以,你看这颗心只要有恐惧,它就感到不安全;感到不安全,就想获得安全,变得安全。

但问题是,咱们是否看到了这个恐惧,是的确存在呢?还是子虚乌有?

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不去检查这个恐惧是否真的存在,已经被恐惧劫持了。同时每个人都在相互遵循,相互效仿。那这些恐惧传播好似病毒,在这样一个集体意识的控制下,这个恐慌特别容易传播。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社会,都是一回事。

还有很多的恐慌来自于教科书,来自于别人的传授、分享。这颗心完全陷入到这些所谓的恐惧里面去,被这些恐惧所劫持。这颗心赶忙跑起来,呀~我得去寻求安全感,我得努力,我得奋斗,你看我多勤奋。Cico说净瞎扯,你特别懒,正是因为你懒,你才这样。如果你真的勤奋的话,你得去看看这个恐惧是否真的存在。

所以,这个外表的忙碌、勤劳不能掩饰这颗心极度的懒惰。一个真正勤快的心,它没有恐惧,因为它亲自去看一看,这恐惧是啥呀?是否真的存在啊?还是子虚乌有啊?生理上这个恐惧的确有,对不对?

这颗心真的遇到危险的时候,比如说在丛林里面遇到一头饥饿的猛兽,或者在过这个人行横道的时候,旁边来了一辆车,开得很快,那这颗心即刻感到危险,赶快采取动作,躲闪也罢。这些完全是在这个无意识中发生的事情,这是恐惧它的位置、它的作用,来保护整个的生命体,对不对?

但如果这个恐惧上升成这个心理层面,意味着它是一个意识的活动,它是个想法。它的感觉好似恐惧,但它跟这个生理的恐惧不是一回事。

这个心理层面的恐惧来自于想法,想法的活动滋生了恐惧。

想法是什么呀?各种各样的画面,各种各样的符号、言语,总之都是画面。那这颗心对这个画面产生反应,带来一种恐怖的感觉、害怕的感觉。那这就是所谓的心理层面的恐惧。

不像这个生理恐惧,的确有车,的确有猛兽,这个心理层面的恐惧,它来自一个画面,对画面的反应。那为何这颗心把这个画面当真?为何这颗心这么懒?为何不亲自去看一看?这个画面是否指向事实,还是一个幻象?

你看,当这颗心在遵循、在模仿的时候,这颗心在从众。“哎呀,别人说啦,这个特别特别可怕,所以我也觉得可怕。”为何要从众?能否亲自去看一看,亲自去瞅一瞅,那个画面、那个说法是否是真的?

你看,几乎每个人都懒,所以在这样一个意识的世界里面,谣言满天飞——各种的放风,各种的故事、绯闻,满大街都是。中国有中国式的绯闻,这个西方社会有西方式的绯闻,总之都是一些绯闻、废话,但为何这颗心总是把这些绯闻、废话当真?为何不拿出这个魄力去亲自看一看?

这是整个人类面临的问题。这颗心完全依附于想法,完全依附于语言,把这个想法所呈现的东西当成了事实。这本身就是一个等同的过程,就是说我脑海中的一个抽象,我认为它就是真的了,无论这个世界怎么发生变化,这个言语就够了。所以,大部分人从这个言语中找到满足感。

你看,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理论,这个心理学理论,这个哲学什么理论,还有这个谁家的理论,什么主义,什么思想,这都是言语所钩织的东西。

这颗心从里面获得一种满足,获得一种确信,但却不去亲自看看这个实际是什么。




7 娱乐产业背后是整个人类的恐惧
0:00
/5:51

所以,这样一个世界,整个大脑完全被语言所劫持。这个语言、想法所对应的各种的画面,有着各种各样的恐惧。

但这颗心就是不检查这些恐惧是否是真的,而是继续从想法中汲取愉悦,继续逃避。但只要这颗心没有看穿这个反应,这个反应始终在,这个恐惧始终在。这样的生活变得非常的焦灼,生活是越来越保守。

你看,这个世界娱乐产业当道,但背后都是对应着整个人类莫大的恐惧:害怕自己什么也不是,害怕生病,害怕死亡,害怕各种各样的数不清的非常离奇的事情,害怕得不到尊重,害怕孤独,害怕被冷落,害怕领导看不上我。

无论害怕什么,能否这颗心亲自看到,这个害怕是怎么生成的,这颗心能否果断的行动,活在这一刻,不汲取,不回避,不排斥,不抵触,不去正当化。

能否就在这一刻?这样的一颗心意味着它对整个的社会构架通盘地否定,整个想法的构架通盘地否定。不是说我否定它去图什么,没有,什么也不图。

但我看清了这一套极其得荒谬,产生各种的恐惧,让这个生活变得非常得畏缩,这个人生过得很怂。我果断否定这些东西,这些想法或许在我的工作中,或许在我的事情中有它的位置,但在这颗心里面它是一点位置也没有。

这个“我”压根就不存在,那这样一颗心,完全的活在这一刻,那这颗心就可以亲自发现,活在这一刻是什么感觉。这颗心亲自发现这一刻是怎样的,和听到别人说这一刻是怎样的,是两码事。讲话者在说,在表达。但这颗心真正看到这一刻的时候,那无论讲话者说什么,都已经不再相关,也不再重要。

当这颗心完全活在这一刻的时候,这颗心才会变得真正的切实际。活在想法里面,被各种的影响所操控着:我要变成这个,我要拥有一辆好车,拥有更好的房子……

当这颗心完全活在这一刻的时候,这颗心才看到这个人生真正需要的是自在,没有恐惧,没有恐惧才自在,自在意味着没有恐惧。那为何让这颗心陷入到这个过去里面?为何被这些过去、这些恐惧所累?

这一刻,我什么也不是,但这一刻我的确存在呀。我不需要通过想法来钩织一个我的存在感,这一刻我的确存在,但没有标签。这就是我原本的样子,没有评判,没有排斥。




8 在此刻,不被恐惧驱使,才有自由、自发的行动
0:00
/5:43

当这颗心完全活在这一刻的时候,那这颗心才可以看到周围的人是如此的盲目、麻木,大家都在通过标签、想法、画面来去揣测对方,却没有人互相看到彼此原本的样子。

当这颗心完全活在这一刻的时候,这颗心不需要去看什么娱乐节目,这眼前都是各种的大戏啊,各种离奇的戏码,一出出上演。

当这颗心在这一刻,那是真正的安全,一个不想着追逐,一个不想着追逐安全的心,一定是安全的心。

一个不想着去追逐被爱的心,一定是一个充满爱的心,对这个生活没有恐惧,那这颗心自然自由,每一刻都是福分。

咱们能否拿出魄力活在这一刻?

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做哪些事情,能否不让这颗心坠入到想法中,能否无论你多累,这颗心不要懒惰?

当这颗心完全在这一刻,咱们才可以相遇,这个相遇或许是毕生的缘分,但无论怎样,这一刻我们才可以去探索、理解这个人生。没有恐惧,才可以无所不谈,无所不看,才可以真正的理解。真正的理解,也意味着清空,清空也意味着无惧。

这样一颗心——正如今天咱们开始所说的——从未知中探索,获得的是极强的确信感。因为这颗心不懒惰,亲自去看清,看清意味着清空,意味着理解,意味着前所未有的不可撼动的确信感,不是来自于知识,不是来自于灌输,而是来自一个人看清,不被想法所困的、一种无法撼动的、始终存在的真实的感知。

这是生活的基石,人生的基石,是一切创造性的基石,创造性的源泉。也只有这一刻,这些心们,这些所有的心没有恐惧,我们才可以在一起做事情,才可以真正地自发地做事情。

自发意味着没有追逐,没有被恐惧所劫持、所驱使,这颗心全然地看到、理解,这颗心的行动才是真正的自发,善意才是真正的自发。这个爱,这个行动,这整体的一切,来自于这个自发,那就是自由,没有任何恐惧所驱使的行动。

这个时间过得挺快,咱们这样已经有一个小时了,咱们先休息一会,回来咱们继续接着探索、观察、理解,稍后见。


字幕制作 / 文稿编辑 LSJ,AB,WS


返回 觉醒在此刻 · 2022 · 目录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