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 2 · 谈自我,等同即隔绝,走出已知,触碰真实、未知的人生

以下是「觉醒在此刻」5月的第二部分,谈想法、记忆和冥想,长约50分钟——

中国大陆用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链接观看视频

完整音频——

等同、隔绝、语言、已知和未知
0:00
/29:57



这颗心为何如此容易被想法包裹?
0:00
/6:55

Cico:咱们继续观察,继续探索探讨。

你看,对于这个地球上的绝大多数人,无论在中国,在哪个国家,这个大脑完全被想法包裹,被想法所对应的各种的抽象所包裹。抽象,就是指的各种的概念、符号、公式、言语。去理解这个大脑是如何被这些想法所包裹,就是在自己的生活中看清,这个想法的世界是如何构建起来的。

这需要每个人亲自做实验,这可是真正的科学实验,最科学的实验。亲自行动,亲自看到结果,看到变化,这本身就是实验。当一个人能够完全透彻的,客观的理解自己的时候,这是真正的科学精神。

不是说那些做科学的,才具备什么精神,在科学那个领域,就像其他领域一样,鱼龙混杂。而一个能够严肃观察,透彻理解自己的人,这本身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

若这样的人恰好从事科学,那说不准这个科学才会有真正的突破。同样,如果这样的人出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说不准这个领域才会发生什么真正的变革。

去看到这颗心,为何能够如此容易的被各种想法的构架所包裹?



你看,这个社会心理框架,各种的权威所制定的应该是,不应该是,该怎么做,该怎么爬。

这个大脑在遵循,在模仿。你有没有发现,只要遵循,只要模仿,这颗心就必然活在想法里面。遵循模仿都是寻求,有个画面要去实现。那这样一个过程,寻求的过程,无论叫做遵循也罢,模仿也罢,它本身就是一个想法运作的过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努力,大脑要去实现某个画面,意味着大脑有个画面去实现它。

这样一个过程本身意味着努力,卯足了劲,去实现,去达到。这样一个过程本身,就是想法滞留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本身,也是让这个想法所钩织的框架,不断加强的过程。

这种努力意味着内心陷入到这个专注里面,聚精会神,意味着挣扎,意味着头脑发紧,不松弛。要去达到什么,实现什么,成就什么,这都是想法的活动。看看我们自己的挣扎,都是这样一个想法的过程,动态的过程。

所以让这样一个想法的构架,在我这里运转,意味着有大量的寻求、遵循、模仿、实现、追逐,那些东西。有各种的奖赏,物质刺激,对吧,对应着大量的愉悦。这个愉悦本身,变成了这样一个想法、框架、遵循的原动力。

你看,年轻人从小到大一直在爬坡,在追求这个刺激,一旦没有可爬的,这颗心顿时感到无聊;也正是这样一个生活状态,这颗心充满了各种的需求、寻求,难以息止。




等同,带来自我隔绝
0:00
/3:50

当我们真的闭目凝神去观察生活的这一切的时候,会发现有大量的概念在脑海里面运转。每当看到一个特定事物的时候,那个特定的概念已经升起。

诶,看到这样一个鼠标,大脑立刻想,哦,这是鼠标。这种概念有它的位置,有它的作用,对吧?

我们使用鼠标使用键盘,这些概念,有它的位置和作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有大量的概念,有它的位置,咱不去质疑。但为何这些概念,能够跑入到这个内心领域里面来?

你看,去看一棵树的时候,这个大脑立刻想到这个树的名字,什么物种。当看到一个人的时候,立刻想到过去的画面,“唉呀,这人过去伤害过我”,看到一个人的时候,立刻想到ta的名字,想到关于ta的各种的事情。



能否看到这样一个心理领域,也充斥了大量的概念?

当这个树在我面前,我没有看到树的时候,意味着都是各种的概念,对吧?进入脑海里面,嗯,就这个树啊,是什么物种,压根就没有看到树,因为这个概念在运行着。

同样的,在我们的生活里面,每当看到这个人ta的画面,过去的画面开始重放了,ta的名字,各种的事情、八卦。这个大脑,压根就没有看到这个人。

我们能否在我们的生活里面,在每个人的世界里面看到这个问题,看到这个叫做等同的问题,把这个概念跟这个真实事物等同起来——把树这个字和真实的树等同起来。

等同方便,对不对?看到树这个概念,立刻跳起来,够了够了,我不用再看树了,我只要知道这个树的概念就行了。

你看,这样一个等同的过程,也就是把这个概念,跟这个原始、原本的事物混为一谈,意味着这颗心不再去看到触碰原本的事物,而是完全基于这个概念去理解。




人类在疯狂的使用语言,也在被语言隔绝
0:00
/7:28

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大量的言语的交互,每个人都在使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那些感受也是来自于其他言语的感受,整个内心完全跟语言等同,所以这个语言变得如此重要,每个人都在大量的疯狂的使用语言,这颗心完全坠入到语言的这个环境里面。

你看,大量的文学影视,各种的作品全都是语言,你去看那些电影全是语言,如果你把台词掐掉,这电影没法看,通过语言来唤起某种感觉,这样一个依赖的过程本身也是等同的过程。

当这颗心亲自去看这个原本的事物的时候,这个心必定会发现,那个真实的感受无法用语言描述,一旦描述出来,那个感觉被语言本身所唤醒的想法所带来那种感知,所混淆。

也就是说这样一个生活里面,生活有大量的这种感知,若一个人真的是用心去感受,主动去发现的时候,必然会发现如此庞大的生活,无法用语言描述,能用语言描述的是这么大那个小地方。

你看,整个内心完全坠入语言,那么小的地方,那么拥挤的地方,整个的人生也完全堕落成一个言语的环境,狭隘,充满了冲突,充满了各种的绝对性、极端性,荒谬。

所以,这个大脑等同的过程就是把这些符号、语言、想法跟真实的东西等同起来,这样一个过程本身就是制造自我隔绝的过程。



而这样一个等同的过程也是构建这个已知的过程,已知的就是想法,就是一些过去,旧的。

在这个已知中,充满了冲突,充满了矛盾,各种自我表达,各种的文字所钩织的幻象。画面完全不一样,大脑一不小心看了不同的文字,各种的冲突在那摆着,这个自我也是各种想法的活动,也是这个已知的活动,也是各种的文字堆砌。比如,财产,这个数字很重要,对吧?各种的东西都是这个已知。

所以,这样一个大脑被想法包裹的过程,也是一个大脑等同的过程,把这些符号跟真实等同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隔绝的过程,也是一个构建已知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已知的世界里面,这个内心要么特别的无聊,枯燥,需要去寻求新的刺激,那需要去构建新的已知。那你看这个大脑,去追求各种的体验,寻求刺激,要么这颗心冲突满满,问题特别多,因为不同的想法打架嘛。

已知的世界充满冲突、对立、分裂、分隔,这颗心也要去找一个新的已知,希望那里没有冲突。整个自我的世界在不断的扩张,扩张的是这个自我,扩张的是这个已知的范畴。

在这样一个已知的世界里面,每个人深陷自我隔绝,每个人之间也必须保持大量的距离,井水不犯河水啊,这个想法不一样,冲突,了不得。

整个社会也是基于这个自我视角构建的嘛,所以这样一个社会基于自我所构建的社会框架,本身是个幻象,当然不否定那些所谓的技术进步,那些东西可能有它的位置,事实就是这样一个社会构架本身,它是一个幻象,因为它基于大量的想法的活动,充满了寻求,充满了等同。




人类的已知在不断扩张,但仍接近于0
0:00
/4:05

所以你看,人类在这样一个已知的范畴里面,创建了一个极其庞大的知识的网络世界,这个已知还在扩大,这个已知相对于这个未知来说,永远是接近为0,但这需要一颗主动的心亲自去看到。

讲话者这么说,因为这是他的现实,能否变成你的现实,需要你亲自去观察、发现它。这个已知的过程,这样一个已知的世界,看似很庞大,因为每个人都在构建已知,但我们真正仔细去观察、去体会,这样一颗心极其的狭隘。

看似这个已知很大,但这颗心非常的狭隘,只被包裹在那一个非常小的世界里,尽管到处乱窜,创建已知,但它所生活的那个范围非常得小。

当一个人清醒的看到,这样一个想法构建的世界是如何沦陷我们这个内心的时候,那这颗心定会发现,这样一个过程极其的危险。

人类陷入已知,但其实并没有解决任何的问题,这个已知永远是不完整的,永远是分裂的、对立的、分割的,只要这颗心被想法所包裹,在这样一个由想法所构建的已知的世界里面,这颗心充满了各种的神经质、各种的反应,在不断制造各种问题,这个已知的世界充满了对立、充满了分割、充满了矛盾,这本身是想法移动的动力。

所以,为什么在这样一个世界里面,这颗心如此的躁动不安?充满各种的反应,如此的不稳定?

因为这颗心没有触碰到真实的生活,这个真实的生活它是新的,新的意味着它不是已知的,它是未知的,未知意味着不在想法的范畴,想法去想,永远是旧的。能否看到这样一个不可能性?




未知的心,自然寂静
0:00
/7:51

去感受这个生活,意味着这颗心在未知中,在这一刻感受、观察那种真实的感受,无法用语言描述,去亲自发现、看到这样一个未知的世界,ta的庞大,ta的无边无量,那里没有冲突,没有矛盾,没有分割,没有对立,这颗心自然寂静。

但你看,只要这颗心陷入到这个想法里面,所有的想法成了瘾,也就是说这颗心完全被已知所劫持。在这个已知中,这颗心想要知道,想要被告诉,想要安全,想要稳定,但这个想法的世界,已知的世界从来就不稳定。

所以,人类发明了各种的信仰,包括意识形态,对吧?你看东西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意识形态,信这个、信那个的,为什么?希望通过构建想法,让这个想法稳固下来,来产生一种安全感。

这个自我总在追求这些幻象,当这颗心陷入到这样一个已知的范畴里面,这颗心害怕未知,因为这颗心无法触碰未知,ta只能去想象这个未知,

所以,这个未知还是已知,ta始终没有真正触碰未知,ta所害怕的还是已知。已知带来了害怕,带来了恐惧,尽管名字叫未知。

这颗心能否真正的行动起来,去全然的感受、观察,没有任何等同,不再寻求?

这颗心没有任何的寻求,也只有这样,那扇窗户,那扇未知的窗户才有可能打开。

但这颗心能做的就是没有等同,全然的观察,全然的接纳,没有任何的寻求,一切自然也会到来。

但这颗心也不再想知道,毕竟想知道的还是画面,还是已知。真实的生活,在未知中。

未知只能是去感受、观察,这本身意味着真正的冥想,很“简单”,加引号对吧?

只要这个想法不复杂,一切很简单,只要这个世界被想法所钩织起来,这样一个复杂的心,很难触碰这样一个简单的状态。

所以,在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中,感受、观察、没有评判,不在意识上去好奇这是什么,想要确认,不想要确认,才能够去感受这个生活。

意味着这颗心对这样一个已知的范畴保持觉察,保持警觉,这样才不会让这个已知继续蔓延。也只有在全然的观察中,这个已知才可以适得其所。

生活,这个真实的人生,才可以在这样一个未知中坦然的展开。

人生的自由,这颗心的自由,只在未知中。

也只有这样一颗心,才可以把已知放在合适的位置,在未知中带着爱,带着关怀,带着人性去过这样一个本不应该这么复杂的人生。



好,咱们今天的探讨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咱们的时间就用来问答,不是你问讲话者答,而是咱们一起去思考,一起去理解,一起去看清。

真正回答问题的是你自己,看清、清空、解决问题。

那咱们稍事休息,稍后见。


字幕制作 / 文稿编辑 AB,TG,EVE


返回 觉醒在此刻 · 2022 · 目录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