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 2 · 谈东西方现实和意识形态
以下是「觉醒在此刻」2022年11月的第二部分——
完整音频——
分段音频和文稿——
咱们继续观察,继续理解。
你看,这个世界有70亿人,遍布在全球的各个角落。每个人有其独特的生活环境、生活体验,各种的感受、喜好、观点、倾向,所以每个人有其独特的现实。
什么是现实?现实来自于整个意识活动所展现、所带来的感知。对于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个现实跟文字、语言、画面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换句话说,语言是这个现实的基础——不同的表达,不同的表述,带来不同的相、不同的感觉、不同的愉悦,让这个现实变得非常得细微。
所以,但凡在这样一个意识活动中,每个人Ta的现实都有所不同。这样一个世界、这颗心啊,总在依赖语言,总在依赖语言所构建的这个相、这个语言的意思、这个被传承的意思、被广泛接受的这个意思。
你看,这颗心其实很懒惰,总在模仿,模仿这些语言的意思,在跟大部队靠拢。所以,在一个区域的人也会有一个共同的现实,或者说每个人现实中重合的部分,来自于这个语言、这个相、这样一种分享,所谓的大众文化、所谓的意识形态等等。
你看,但凡这颗心坠入到意识活动,坠入到这样一个语言所构建的意识活动中,这颗心就自然会被各种的小现实包裹。因为这颗心条件依赖于想法的框架、思维的框架、社会心理框架、意识形态、传统、文化等等——这一切都在构建一个小现实。这颗心懒惰,这颗心习惯于接受、适应于各种的心理框架,结果呢,这颗心坠入到各种各样的小现实、自我的现实。
所以谈“现实”这两个字,我们得看到它是一个想法、意识的活动,是一个条件依赖的状态,一个局部的思维活动,永远是分裂的、不可兼容的。这样的现实始终是隔绝的。因为每个人终究有其独特的现实。这也是我们整个人类在当下,或许在过去几千年,面临的同样问题——就是有如此多的局部的小现实。
在过去一两百年,这个意识形态开始走上舞台,希望通过意识形态能够把人连接到一个现实里面来。但结果呢?这个现实却被额外地增强、加强,带来各种相的滞留、画面的滞留,对于这整个的神经系统来说,受不了。
所以,这颗心能否突破摆脱这些意识活动、想法、语言所构建的现实,能否触碰一个不是由语言,不是由想法、画面所构建的一种不可撼动的现实?
你看,这颗心依赖于语言、画面、文化、传统等等,这个人的现实总在漂移,所谓的时代趋势。即便没有这个所谓的时代趋势,每个人的现实都在漂移、都在变,喜好在变、品位在变、趣味在变。而且,这个现实被各种的影响打破,乃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在中国这样一个集体的意识形态现实下,这颗心能否看清,走出来?在西方有其非常强的个人主义现实,但无论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现实,都是自我的现实。这样一个人的意识活动,始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在这样一个以西方意识为主导的全球意识浪潮下,那这颗心完全陷入意识活动,必然会发现,这个自我永远在那里。结果呢,这颗心就接受了这样一个“现实”——加引号的现实——那就是自我永远在。
所以,整个的人类活动,这个西方的思想活动、社会活动,都是基于自我构建起来的。所以你看,个人主义,其实就是对自我无法熄灭的这个假设的加强。整个的社会活动完全基于个人视角,一切以我为主,每个人都是以我为主。无论做什么事情,我在第一位。
但问题来了,哎,我第一位,你也是第一位,咋办?所以,就得有协调,就得有这个制度,就会有这样一个主次,主人、客人,这样一个称呼,这样一个加强自我视角的思维活动。
那辩论,通过一个体面的方式来进行争执,也变得必不可少。围绕个人视角,这个所谓的民主,也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对吧?因为我特别重要,那民主是这样一个所谓的连接各种自我进行决议的方式。但你看,在中国这样一个思想氛围下,其实并没有对这样一个我,有一个完全的确定。
但问题是,但凡这颗心在意识活动中运行,它始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这带来一个非常微妙的困惑——在意识中,我可以说这个我存在,不可避免;但在意识中去否定这个事情,很困难。因为去否定这个我,必须得清空意识。所以无论哪种意识形态,这个我始终在,那这样一个以个人为视角的意识形态,自然永远占主导。
因为这颗心在意识活动中,这个我就在那里。而清空这个我,熄灭这个我,需要大量的观察,这颗心不能困于任何的意识形态。但凡采取某种意识形态,这个我都在加强。即便在意识上否定这个我,但这个意识形态本身在加强这个我。所以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个人主义思想浪潮,可以席卷全球。因为我们整个人类都陷入到这样一个意识活动中,在意识活动中,这个我非常容易存在,那这颗心自然倾向于接受、适应于我的存在。
你看,这个影响非常得深,对吧?一旦适应于这个我的存在,这个自我就正当化了。看一看西方的思想方式——其实也不叫西方了,这样一个自我视角的一种思维方式——对整个人类的影响,对整个人类的框限。在意识中的任何挣扎都无法抵抗这样一个个人化、个体化的视角,除非这颗心清空意识活动。
所以你看,在个人视角下,这个自我不断被加强,自我为所欲为。整个的西方社会也是一个高度“自由”的社会,“自由”加引号,实际上就是这个自我想干啥就干啥,那在实际生活中呢?但凡自我为所欲为,自我是深陷困境,深陷隔绝。这样一个个人主义的背后,意味着极大的隔绝,这颗心受不了。
所以,在个人视角的意识形态下,这个自我可能会去勾勒一个反面——哎,能否整点集体的来缓解这种孤独?但问题在于,我们这个意识活动本身能否清空,能否息止?
这样一个自我视角的意识活动,自我无限扩张,必须得节制、对抗。所以,在西方社会里面,所谓的三权分立等等,那些规则,其实就是来对抗自我,互相控制,互相要挟,来达到一种平衡。否则这个自我,就会无限扩张,为所欲为。
因为意识活动就这样,这个自我总想去寻求扩张、扩展。所以问题不是这颗心需要有怎样的意识活动,而是这颗心能否看清,放下意识活动。不是没有意识活动,而是能否清空意识活动。那显然这颗心不能被任何的文化传统,社会框架,意识形态所占据。因为那些都在让这个我正当化——无论是一个温柔的我,还是刚烈的我,都是我。
所以你看,当今这个世界媒体发达,关于这个世界的新闻,政治的,商业的,其实都跟这些意识形态、人的现实有直接相关。西方现实基于西方的视角来投射中国;东方现实、中国的现实,基于中国的思维来投射西方。结果呢,是人类之间互相看不懂,理解不了,因为所有人都被想法所框限,都被现实所框限,都被这个我所框限。
当内心被个人主义所占据,那个人奋斗、挣扎、拼搏、寻求、欲望,让这颗心完全隔绝。每个人陷入到自己独特的喜好、癖好里面,这颗心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脆弱、越来越神经质。
结果呢?每一个人都变得不可接近,自我越深,越是不可接近;个人的界限越来越明确、越来越远,那人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浅,这个金钱变得越来越重要。
所以这样一个个人视角,它是一个无底洞,越陷越深,越是个人,越是隔绝;同样,这个集体也是如此,越是集体,越是深陷集体。无论叫集体还是个人,都是那个我,无论是这个独特的我,还是这样一个共同的我,这个我都在加强,都在加深。
但这整个的神经系统都在经受煎熬,这是我们整个人类所经历的事情——以各种的方式在加强这个“我”。“我”越是加强,仇恨越大,对抗越大、敌视也越大,所以这个世界没法瞧,人的困惑展现在各种的政治活动中、商业活动中、经济活动中。这个自我的活动,跟不同的标签等同——不同的国家地域、意识形态、职位、地位等等——跟这些东西等同,都在加强这个自我,每个人都在汲取愉悦,希望能够获得一种稳定的感觉。
但只要每个人深陷自我,深陷隔绝,这颗心从来就不安全。无论这个人什么职位,什么称呼,那些都是相,放下那些相,看清自我都是一回事,对吧?
这个恐惧、这个害怕,这个畏缩、这个猜忌、这个使坏、这个贪婪、这个狡猾、这个条件依赖都在那里。你看媒体上充满了大量的关于商业的、政治的活动,有各种的称呼、名称、噱头、画面、想法、构架,当这颗心被这些东西陷入进去,自然困惑的不得了。
但凡这颗心放下这些外在的东西,观察自我的活动,一目了然——否定这个自我,放下这个自我的现实,那这颗心才可以触碰人性这个真正的、大的、不可变更的现实。
一个充满爱的现实,不可动摇;一个充满关怀的现实,不可撼动。
当一个人真正在用心生活,感受、观察、理解整个人生的时候,这颗心自然对各种带来隔绝、阻断的状态敏感,而我们人所谓的自我活动,其实充满了隔绝、阻断。因为这个自我的活动总是在构建一个中心,这个中心维持了整个内心活动的运转,所以有中心意味着有隔离、有距离、有分裂,这也意味着没有爱,没有关怀。
所以,当这颗心在全然观察这个世界,看到这样一个无可奈何的局面,这颗心该如何行动,来回应这个世界?这自然变得越发得清晰——熄灭自我,这颗心不跟这样一个世界同流合污。
否则,这颗心永远是陷入到无休止的争执、不解中,这边有这边的言论,那边有那边的想法,这边的言论看到那边的想法,不行啊,赶紧封杀。自我总想让对方听到自己的话,总想在争抢影响,争抢主导。
面对这样一个自我打打杀杀的现实,这颗心能否远离?远离不是控制,而是这颗心看清了、彻底否定了,远离这样一个失序的环境、无序的环境,这才是我们真实的人生,不是基于任何想法所构建的现实,而这颗心通透,全然地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不让画面滞留来构建任何的小现实,那自然这颗心不隔绝,完全得开放。
只有这样的人生,才可以触碰真正的自由,自由不在任何所谓的小现实里面,任何的小现实里面有愉悦——可能那个名字叫“自由牌”愉悦,但愉悦不是自由。
困在这个小现实里面,这颗心的问题——麻木、乏味、挣扎、冲突,这是事实,事实不能被现实掩盖,去看到事实,那这颗心必须突破任何想法所构建的现实。
这颗心有秩序,整个的机体是个人,作为人,不是中国人、不是美国人,不是这国人、那国人,不是东方人、不是西方人、就是人。人的现实是事实,人的现实基于真相,真相无相。
人的现实即真实,否则那些有名、有姓、有归属的现实,都是自我世界想法的结果。
所以你看,理解人生,理解这颗心,我们得触碰方方面面的话题,因为这些话题可能对应着过往各种自我的结论,未经检点,所以可能依然运行在我们的脑海里面,我们需要拿出来看清放下,解决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量的观察也是来源于此——这颗心不适应、不习惯,看一看咋回事儿,看清它,不染着,继续在人的现实中与真相为伴,生活自然变得简单。
这一切都来自于每一位朋友大量、用心地观察,并实践自己的观察,不是实践讲话者所说的东西,那讲话者这东西又变成新的意识形态了,新的教科书了。
讲话者的东西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亲自发现,并亲自实践你所发现的——行动带来理解,理解归于行动。
那这就是咱们今天这个第二部分,一个非常短暂的探索、探究,关于现实、人、真相。
咱们接下来,就到了第三部分,互动问答,咱们一起去看一些问题,一去看清它,看到问题的本质。这个过程,咱们一起思考,一起发现。
这个问题不是问给讲话者,而是问给自己,合适地发问让这颗心去合适地关注,看到问题的本质。
好,那咱们休息一小会儿,之后开始问答环节,稍后见。
(字幕制作 / 文稿编辑 ST, AB, ZZ)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