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 1 · 谈想法的运转、自我、寻求和安全感,走出想法,真正的冥想从未知开始

以下是「觉醒在此刻」2022年9月的第一部分——

中国大陆用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链接观看视频

完整音频——

觉醒在此刻 · 2022年9月 · 第一部分
0:00
/49:37

分段音频和文稿——

1 想法真的重要吗?为何如此依赖想法?
0:00
/7:11

大家好,每位朋友好,咱们再次在这里相聚,一起去观察,去理解,去发现。发现自己,发现这个世界。

发现意味着触碰未知,在已知中其实没什么可发现的,都是类似的套路、模式、机械性的回路在重复运转。

去发现,意味着这颗心啊,亲自去看,亲自去观察。能否看到这个人生在意识之外,在这些机械性的回路之外,究竟是什么。

发现自己,也就是发现这个世界。自己就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自己。这个可不是什么唯心论,而是这整个世界的感知,整个意识的内容、社会、人文等等,其实全是来自于神经元活动的造作。想法的活动都是神经元的活动,它本身是一个物质的过程,没什么神奇的地方。

但你看这整个人类如此的追捧想法,在过去几千年,可能上万年,人的想法是不断累积。这些想法铸造了一个如此发达的物质文明,这颗心一旦推崇想法,追逐想法,自然也就无法去观察想法究竟是什么。

进入想法的内容,有各种的画面,各种的想象,各种的愉悦,各种的问题,但这整个想法内容控制了我们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

想法真的重要吗?去探索这个问题,这颗心必须清空,没有任何的排斥,没有应该是,或者应该不是的画面。这颗心才可以去观察体会这个想法真的重要吗?

或许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想法难以息止,所以这颗心自然接受了想法无处不在,并进入想法,让想法变得更加的扩展,扩大,发达。这个想法的活动越是活跃,这个人的意识活动越是扩展,产生一种非常有知识,好像懂了很多,好像很聪明的样子。这个画面却变成了很多人追逐的目的,毕竟想法有多少,想法能想到多远,它能衡量,它能比较。凡是能比较的,人都去追逐。所以这个想法、智识、智力这些能够比较参考的东西人啊,都去追逐。所以你看,整个世界完全基于想法构建。

在想法中有各种各样的愉悦、成就感、满足感,但同时这个想法带来无数的旋涡、困惑、冲突、矛盾。这颗心总是跟想法的内容打交道,总是去依赖于这个想法内容来支撑大脑。说白了,这颗心在寻求各种各样的“刺激”,加引号的刺激。这些想法内容本身就是这些刺激——想知道,想了解,想被告诉,各种的好奇、猎奇。

你看,这颗心总想从已知中去获得一种满足,获得一种确认,获得一种确信,这是一个非常机械的过程,每个人都在经历,都会看到,如果愿意去看的话。




2 在想法里被影响,被愉悦,代价是什么
0:00
/6:44

你看,这颗心但凡跟想法交互,它是个非常容易发生的事情,因为方便,因为简单,不费什么劲,这颗心就进入想法,被告诉、被愉悦、被满足,但也正是这样这颗心啊,变得愈发的懒惰。

这颗心被各种的影响所灌输,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数不胜数。但是这颗心啊,总在拿,从这拿一点从到哪一点,也不检查,这样一个方式很“容易”,加引号的容易,因为那一刻觉得容易,那一刻觉得容易,它是个欺骗,就像很多人通过所谓的甜言蜜语,来达到目的一样,那一刻言语带来一种满足,一种愉悦,那一刻让心觉得舒坦、被捧、被夸。

所以,你看这颗心,非常的懒惰,总在去汲取愉悦,任何一点愉悦,都变成这颗心腐败的开始,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

在想法中一直搅和着,一直去依赖于各种的信息,各种的影响,各种的灌输,但终究这些东西啊,互相冲突、互相矛盾。

毕竟去实施灌输的人,去施展影响的人,ta基于ta的目的,ta的想法,ta的想象;另外一拨人也在灌输,也在想方设法制造影响,根据ta的体验,ta的想法,ta的假设,当一个人受到多方的影响,互相冲突矛盾,这颗心被打来打去的,两眼冒金星,困惑,咋回事儿?

所以,但凡这颗心,活在想法里面,特别的飘渺,特别没有安全感,不踏实,但同时,想法还能带来各种瞬间的愉悦,即刻的满足,真是要了命了。

那你看,这些想法的活动跟毒品有没有差别,吃一点即刻满足,但后患无穷。这颗心但凡在想法里面,它没有踏实那一天,总有各种的想法的活动,各种的嘀咕。

所以,但凡这颗心被想法所包裹,正如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那样,那这颗心自然跟周围的环境脱节,跟这个世界脱节,在这样一个极其动荡的世界里面,这个想法的世界里面,这颗心想要一种确信,想一种稳固。但这么多想法,乱七八糟的互相冲突、互相矛盾,得让这个想法,有个中心,这样所有的想法,围绕着这个中心转——这样一个想法,这依然是个想法,能够带来一种即刻满足,即刻稳定,我只管这一刻也行了,此刻我觉得稳定就好了。

但实际上呢,这样一个中心,让很多的想法滞留下来,的确产生一种稳定的感觉,这个“我”诞生了,这样一个即刻的满足、即刻的稳定,变得非常有吸引力啊,对吧?

整个世界都相互模仿、相互效仿,只要想法的活动在无序的运转,它一定会有中心,来满足这样一个即刻稳定,即刻确信的感觉,但代价是什么?想法的滞留,画面的滞留,“我”的生成,但凡画面滞留,想法滞留,也就是“我”的存在,那人生啊,进入一个“新”的篇章,加引号的“新”。




3 当心在追逐安全感的时候,它在追逐什么
0:00
/8:01

这颗心非常的鲜活,一个人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会,ta定会发现,这颗心抵抗、抵触任何画面的滞留。

“我”在,画面滞留带来短暂的愉悦、满足、稳定,但这颗心,整个的神经系统却依然在抵触这东西。所以,画面一滞留,愉悦变烦恼,所以在这整个神经系统的反对下,这个“我”不长久,这个“我”总在变,这个“我”总感到不安全。

这个“我”总想确信,所以你看想法换了一波又一波,这个执着的对象,换了一波又一波,但这个执着还在,这个“我”还在,这个问题换汤不换药。

所以你看,整个人类的挣扎,在这个想法世界的挣扎,但凡活在想法中,这颗心总想去追寻确信、安全,在这样一个追寻中,构建了自我,自我让画面滞留产生短暂愉悦。

然后问题继续,这个“我”的感觉愈发的强烈,愈发的想寻求更大的满足,更强的安全,那结果呢?

这颗心变得更加的忙乱,也更加的恐惧,所以这颗心能否不去追寻任何的安全感,能否看到当这颗心在追求安全感的时候,这颗心实际上在追寻的是,它自己想象到那个安全感,这样一个追寻过程,永远是不得志,不得志,这颗心更加的恐慌,更加的渴求安全感。

那个安全的画面是自己的幻象,因为寻求,产生那个画面去追寻它,但却不去检查、不去看那个画面是否存在。

所以我们能否看清这一切,看到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过程,简单加引号,活在想法里的人从来不简单,这个想法极其复杂,所以那个复杂状态,在阻碍这颗心触碰这个极其简单的过程——那就是能否不去寻求任何的安全感,寻求意味着这颗心根据自己的幻象、想象来追寻一个结果,想要改变现实,改变这一刻,来实现那个幻象,那样一颗心自然无法去聆听去观察、去理解。

因为那样一个幻象,那样一个冲动,那样一个想要去实现的结果,“我”要找到安全感,屏蔽了一切。

当一个人用心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现象到处都是,一睁眼都是这些故事,这样一个模式在重复上演,所以都不用看电视,一睁眼到处都是大戏,是吧?

那颗心追逐它的目标,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肯,杀气重重啊,或许也是傻气重重。所以,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那就是想法本身,永远不能带来安全感,陷入想法本身自然带来一种不安全的感觉。

这颗心去追逐不安全感,反而加剧了想法,带来各种的滞留、累积,让问题变得更加严峻,进入各种死胡同,能否看到这个事实?

看到这个事实本身已经是个很大的事情,特别大的事情,为什么呢?这意味着这颗心即刻停止追逐,即刻放下它的所有问题,即刻来观察,即刻看到,否则这颗心总在跟它的问题打交道

当这样一颗心总是围绕着它的问题的时候,它自然就无法去聆听这一切,无法在这里一起观察理解,因为它认为它的问题最重要,它需要找到它的问题的解决方案,但却不知道,那样一个状态本身是问题,那样一个纠结于它的问题本身是问题,而它所认为的问题本身,可能是一个替罪羊。

所以你看这个语言、这个表达充满了欺骗,一个人整天围绕着ta的问题的时候,那个问题本身可能并不是真正的问题,而是因为真正的问题没有看到,所以这颗心啊,找一个替罪羊,整天折磨那个替罪羊,也折磨自己,毕竟自己、那个“我”本身就是替罪羊。




4 走出想法:看着它展开,看着它消逝
0:00
/9:04

这样一个整日被想法所包裹的大脑,该如何跳出想法?

不是说没有想法,说我啥想法没有,那你成植物人了;而是整日被想法所包裹,这颗心该如何走出想法?

当讲话者问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不是去找方法,而是我们一起去合适地关注,去探讨、去探索这颗心怎么走出想法,而不是整天想我该怎么解决我的问题,我该参加什么心理学课程,我该找什么大师来给我指点一下,那个本身是问题。而是咱们一起发现,这颗心能否从这样一个整日被想法包裹的状态即刻走出?

请不要给「即刻」这两个字赋予画面,因为一旦这颗心对「即刻」这两个字赋予画面,意味着这颗心又被时间所困——“哎,有没有方法能够即刻、立刻啥事儿没有了?”

所以你看,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一定要观察这个大脑总在着相。一旦对于「即刻」这两个字产生一个画面,这个时间概念就进来了,“哎呀,我得很快、即刻”。

你看,被画面所劫持的大脑,这个「即刻」和这里咱们所说的「即刻」它不是一个事儿。所以,这颗心放下所有的画面,不能被任何的时间概念所包裹。

所以,去走出想法,这颗心不能有任何的挣扎,不要努力走出想法。这个努力本身意味着新的想法,努力意味着大脑有个画面去实现,还是寻求。寻求意味着努力,努力意味着想法的活动,“新”的想法的活动,加引号的“新”,毕竟想法总是旧的,想法总是已知的,已知的总是旧的,未知的才是新的。

所以你看,文字本身带来很多的干扰,这颗心需要全然的观察,观察自己对语言的反应。

这一刻,这颗心看到想法有各种的内容在不断地展现。这颗心总在跟这些想法内容去纠缠,去回应。

能否这一刻让这颗心静下来,意味着这颗心没有任何努力,不再去回应这些想法,而是全然的观察。这可能是很多人的现实挑战,因为当这颗心总在跟想法交互的时候,这样一个畸形的回路已经建立,这颗心总有这样一个冲动去响应这些想法,那个冲动在的时候,冲动在阻碍这颗心全然的观察。

所以,能否体会这样一个挣扎的状态,加引号的“挣扎”,全然意味着这颗心看到这些冲动。

谈到全然,咱们不得不谈「听」。活在想法里的人,不知道怎么听,因为想法的内容以及这样一个机械性的回应,自动把内容展开,这颗心变得懒惰、被动。自然,在那个状态这颗心是与世隔绝。

「听」意味着这一刻,丝毫不费劲去聆听周围的声音。比如说一个人站在公园里面,可以听周围的鸟叫,看蓝天,感受微风;

或者一个人在静坐的时候,感受整个呼吸带来的身体的感觉,这是「听」。

「听」本身不费劲,但问题来自于这样一个总想跟想法交互的冲动,那样一个非常机械性的状态,那个在阻碍这颗心全然地观察。

Hold住,不再给这些机械性的回路,任何的助力,让它自然地息止。这颗心在这一刻全然地听、感受。

或许,当那股冲动来的时候,这颗心、这整个身体坐立不安,没问题,hold住,不再响应,不去响应,看看那些冲动能否自然地息止。亲自去发现,当这些冲动不再被响应的时候,(冲动)袭来的时候,整个身体可能会坐立不安,但,只要hold住,这些冲动就彻底地死去了。

这么做本身,意味着这颗心在走出想法,「即刻」意味着这颗心在行动,不是要即刻实现什么结果——那个“即刻”是画面。

而是这颗心即刻行动,即刻打破想法的连续性,即刻行动意味着即刻全然、即刻聆听、即刻不费劲。尽管这颗心需要hold住,因为那个惯性、那个冲动还没有息止,息止只能来自于这颗心彻底的无为,全然的观察、清空。这就是清空。




5 走出想法,去感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0:00
/7:04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往下走,走得更深一点,走得越深越好,去看清事物的本质。看清本身,它不是一个想法的活动。想法没有息止,这颗心没有静下来,没法看清,可以去思考,可以去分析,但那些都是想法的活动。

看清意味着这颗心亲自感知到,那什么是感知?感知和思考有什么差别?

这颗心静不下来,这颗心被各种的想法所包裹,这些想法本身在左右感知。

咱们常说的一个词语叫直觉,什么是直觉?若这个想法没有息止,各种底层的思维倾向依然在持续的时候,直觉是一个自我欺骗,毕竟还是这些想法的活动,也只有这颗心极其安静的时候,没有被任何的想法内容、想法的倾向、各种思维方式所挟裹的时候,这个所谓的直觉,才可以指向这样一个真正的、没有被任何想法扭曲的感知。

但那时候咱们就不用直觉两个字了,心在亲自看到,感知到。所以,感知需要一颗寂静的心。感知才能带来寂静,寂静才可以感知,也只有感知才可以带来洞察,带来所谓的灵感。

这颗心变得更加的锐利、敏锐,能够捕捉到各种的非常细微的想法移动所带来的意识上的影响。

但这都来自于全然的观察,不是去想,就好比此刻当我们真的去观察的时候,每个人在聆听的时候,不是聆听讲话者所说的内容,而是亲自观察自己,自然这颗心就不需要去费力理解讲话者在说什么。因为讲话者的内容跟你的观察是卯合的,或正在走向卯合的路上,它不需要任何的费劲。

所以这样一个全然的过程是心在行动,即刻打破想法的连续性,在让这颗心恢复到正常的感知。这颗心即刻行动,这个想法才可以适得其所。

心,才可以整体处在这样一个未知的状态。但一旦进入想法,感知就不存在了,或者说感知被扭曲了,整个都是想的内容,所以,什么是结束?

当这颗心看到问题,感知到这个问题,感知到这一切的时候,这个感知本身意味着结束,好比总闸——关闸,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所以感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看清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看到了整个想法的移动,这些都是感知,感知即刻在,问题即刻解决。

毕竟那些问题,所谓的那些问题都是意识活动的展现,想法的活动,即刻不再相关。也只有这样,这颗心才可以看到真正的危险是什么,去解决危险。

但凡心活在想法里面,这个心只有小,一切都是隔绝,危险只能被感知到。

所以,陷入想法的人,ta可能有无数的危险,想法所展现的,想法所想象的,整天惶惶不安,整天焦虑,整天担心,但那些危险都是想法的假象。

这颗心走出想法,去感知,才可以看到什么是真正的危险。这个危险在不断的唤起“我”的意识活动,这个危险在不断地让这个意识活动持续。这是危险。解决它。




6 真正的冥想意味着什么
0:00
/11:10

所以,冥想压根就不是逃避,不是整各种的乌七八糟的练习方法,还有各种的门派、教派。

真正的冥想是这颗心清空所有想法的幻象,所以这颗心能够看清,亲自看到问题,亲自解决,真正的问题,这本身是直面人生。

也只有这样一颗心感知即行动,这颗心才可以解决所有的危险,真正的危险解决这是真正的危险,才可以让这个意识活动自然的息止,让这颗心处在未知的状态。

所以你看很多人有各种的精神挑战,但ta却看不到危险,还在走向危险,离危险是越来越近。

这个事情在不同人身上、不同家庭、不同事物、不同的圈子、不同的人群重复上演,这个问题可真是不分国界。

所以你看,真正的冥想需要魄力,魄力也就是即刻放下自己认为是问题的问题,即刻放下自己纠结的问题,先把想法清空,让心静下来,去感知去看到发生了什么

这样一个清空的过程,对应着我们过去各种各样的探讨、探索、想法、时间、自我、愉悦、恐惧、生死,我们探讨内容非常非常多,非常庞大,但总之都是让心看到想法的局限,让这颗心痛痛快快的清空,没有废话,即刻清空

所以,这颗心看到了这些想法的无用、局限,那这颗心才可以心甘情愿,二话不说,即刻的全然放下,让这颗心恢复自然的感知。再回来看看我的问题呢,没了,哦,那是危险。

所以,所有这些,都需要落实在每一位用心的朋友身上,这个想法带来各种的直觉,跟着直觉走,结果是陷入想法是越陷越深;但熄灭这个想法,走出想法是反知觉的它需要果断的行动,即刻切断。

也只有这样一颗心大气,真正的大气,能够果断的切断想法的连续性,这叫大气,否则都是小气。一帮小气鬼,想法里面带来太多的琐碎,太多的细节,太多的芝麻蒜皮,都是一些极其小气,无用的东西,一个小气的心,小气,所以整天受气;一颗大气的心,大气,看得清,捡得起,放得下,啥事没有,能够看到真正带来问题的危险,解决它,这样一个状态,这样一个人生,才是极其真实的人生。

真实,来自于这颗心在感知、在行动,中间没有任何的多余东西,否则有了“我”在,“我”扭曲感知,“我”在嘀咕,嘀咕产生一个所谓的行动,充满了后悔、充满了问题。

所以,冥想究竟适合谁,我们在这样一个意识的活动里面,去谈论冥想,谈这个方法、那个方法,那个派别,那个师傅,这个老师……

这样一个冥想自然被想法扭曲,因为想法总想寻求得到满足,得到解决,而真正的冥想是没有任何的寻求,在这一刻彻底的无为。

所以,这颗心能否走出这个世界如此多的噪音,能否触碰最为直接的,最为底层的,也最为简单的人生真相,真是缘分。

也只有这样一个状态,这颗心才可以有一个不可撼动的人生,能够撼动的、晃动的都是想法,能够走出想法,能够看清这一切,这颗心需要大气、需要魄力、需要突破所有那些直觉所带来的假象。

也只有这样这颗心才可以活在一个以基于事实、基于真相的现实,不是基于想法的现实,当然也只有这样,想法才可以适得其所。也只有这样,这颗心才自由。一个知道如何死去的心,才知道什么是自由,这颗心自在、自由,而这个人生自然无憾,没有任何的遗憾。

所以,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每一位朋友亲自行动,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小圈子,各种的封闭、混乱的圈子,但这颗心能否回归自然、回归人性,咱们再组建一个“圈子”,加引号的圈子,不封闭、不混乱,只有秩序,咱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气圈。愿每一朋友都可以用心生活,加入到跟这样一个大气圈,同行。

好,这是咱们第一部分的探索,咱们稍事休息,之后咱们回来继续理解,继续观察,稍后见。


字幕制作 / 文稿编辑  AB, ZZ, ST)

返回 觉醒在此刻 · 2022 · 目录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