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 2 · 关于想法、能量和明智的行动 / 同情来自已知,慈悲在未知中 / 真正的爱

以下是「觉醒在此刻」2022年9月的第二部分——

中国大陆用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链接观看视频

完整音频——

觉醒在此刻 · 2022年9月 · 第二部分
0:00
/26:16

分段音频和文稿——

7 谈想法,能量,爱,绝对正确的行动
0:00
/7:56

咱们继续观察,继续理解。

当这颗心走出想法,在全然地观察、理解、看清、看到整个想法的移动,这样一个观察本身没有“我”。因为“我”是想法的一部分,想法的中心,渴望安全的结果。“我”只是这样一个渴望安全的回路的一部分在持续加强。

全然看到想法,意味着这颗心走出想法,在感知,在亲自体会,在亲自看到想法带来什么问题,想法的移动产生什么样的欲望,产生怎样的算计,怎样的评判,怎样的动静。

只要这颗心在寂静中观察,在寂静中体会,一切自然浮出水面。当然这一切都在不言中,这样一个走出想法、全然观察的状态,意味着能量的汇聚,能量不再浪费于各种想法中。

也只有在这样一个全然的观察中,这颗心充满了活力,活力意味着能量,意味着能量的汇聚,否则没有活力。

放眼望去,整个世界死气沉沉,人的能量被想法所耗散,有的想法跟鸡血一般,如同打了鸡血,有各种的亢奋、兴奋,但背后却是长时间各种的意志消沉,没人说,没人提,整个世界都在展现这些兴奋,制造各种的假象。

当这颗心不再被这些想法所构建的事情,各种纷扰所困扰的时候,这颗心充满能量,这不是一个观点,这是事实,但凡每位朋友亲自体会的时候,这一点非常明显。​

能量饱满,满血复活,只有这样一个能量汇聚的状态,或者说能量汇聚本身,才会让我们进一步探索下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爱。只有这样一个能量汇聚的状态本身,这颗心才有爱。

爱需要能量,没有能量,没有爱。

当这颗心被各种的想法、冲突、矛盾、困惑所劫持的时候,这颗心可以告诉自己“我有爱”,但实际上没有爱。一颗有爱的心必定是精神饱满,能量汇聚,没有各种所谓的私人问题,这颗心大气,才有爱,也只有这样一个状态的心,才可以知道、才可以触碰什么是爱,什么是慈悲之心,什么是悲悯之心——这个词语不重要。但凡这颗心不在那状态,什么词语也没用。但凡在那状态,哪个词都行。

这颗心能量汇聚,在感知,看清想法带来的问题,这样一个状态本身才会有同理心,才会有爱。因为看到了别人的问题,别人的各种烦恼,各种因为大脑的无知,甚至是在想法里面无可奈何的状态。只有这样一个能量汇聚的状态,才可以看到这个世界的悲催,而这些能量的汇聚,会自然地消耗在你的行动中。

所以,感知即行动,意味着感知本身意味着能量的汇聚,汇聚本身自然的推动行动,这是真实的活。

这个行动本身充满爱,因为这些能量不冲突,它没有中心,没有算计,没有冲突,没有对立,这个行动本身一定是正确的行动。

不是谁告诉我,这么做、这个是对的,那么做、那个是不对的,大脑通通抛弃。

一个能够处在全然状态,观察、理解、看清、能量汇聚的状态,一个有爱的状态,一个自然行动发生的状态,本身是绝对正确的,也只有处在一个绝对正确的状态的心,可以知道什么是错的。




8 同情来自已知,爱在未知中
0:00
/9:14

然而,我们的现实生活充满了各种的想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所谓的交互,但凡这颗心用心观察,会发现每个人都是深陷其各种的想法和意识活动里面。

交互本身充满了想法,充满了问题和危险。毕竟,但凡这颗心进入言语交互,这颗心短暂地被意识活动所包裹,但凡有这些想法的活动,我们的感知短暂会受影响,这不是什么问题,而是需要这颗心淡定、沉着、冷静。

在这样一个想法的世界里面,我们有个状态叫同情,而且在这样一个想法的世界里面,同情特别容易发生,各种的惨状,各种的悲催,这颗心非常容易同情。

同情却无法带来清醒,同情无法让这颗心清醒,你是否在生活中看到这一点?

这样一个意识的世界,也是一个语言、肢体、外在动作表现的世界,也是一个卖弄的世界,卖乖、卖惨等各种的展现。这颗心没有觉察非常容易进入这样一个同情的状态,所以我们一起去观察同情和所谓的慈悲之心,或者说爱、悲悯之心、同理心有什么差别?

爱传递的是清醒,同情传递的是困惑。同情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假设,那就是“我”的存在。“我”在,不可能清醒,“我”在,只有困惑。同情来源于我们基于自我的视角,基于我们对这样一个心理问题的认可。

换句话说,这个同情来源于大量已知的滞留,而同理心、慈悲心、悲悯之心在未知中,这是天壤之别。

你看,在我们的日常互动中、言语中,一个人自然有所谓的熟人,越是熟悉的人,已知的活动越多,同情的状态越容易出现。自我非常的狡猾,也非常容易去利用这样一点,对吧?卖弄同情,卖弄眼泪。

你看那些电视剧,那些剧情,重复的故事重复上演,对吧?什么爱情啊,得了疾病要死了,10年前是那些剧本,10年之后还是那些剧本,这些故事在重复上演,在制造眼泪,都是这样一个人类意识活动的悲催。

这里咱们是去观察同情,不是说不同情,不是说无情,这都是意识的对立,而是这颗心能否活在未知中,待在未知中?让已知的活动,让想法适得其所。

最终悲催需要每个人亲自结束它,而不是一个人把悲催暴露给另外一个人,“来,行行好吧,同情我吧”。

最终需要每一个人亲自结束悲催,熄灭这个“我”,“我”是悲催之源。所以,一颗渴望被同情的心,它把一切跟此对立的当做无情,并去评判它。

就像一颗心,渴望有一个组织,有一个团体,有一个族群,它会去排斥任何跟它不属于一类的人。尽管最后它会发现没有人跟它属于这一类,每个人都极其得独特。​

所以,我们得看到在这样一个意识的活动里面,充满了分裂,充满了对立,充满了困惑,充满了矛盾,能否息止这样一个扭曲的意识?能否点醒更多人?

当然结果不能期待,毕竟这个需要每一个人亲自息止悲催。这颗心在每一刻看到这样一个状况,清晰,没有困惑。我的爱,每一个人的爱,不能因为同情而埋没。同情不是爱。




9 真正的爱,意味着什么?
0:00
/9:07

所以,真正的爱,不是展现,而是一个人真正清醒地生活的时候,这个状态本身是爱,不需要展现,就像一朵花自然地开放,它开着本身就已经说明一切。

这样一个内心极其充实、充满能量、充满爱的状态,它不是一个语言可以描述的状态。我们在各种的媒体中、各种的报道中、各种的新闻中,有各种的故事,商业中也有各种的爱,情人节、这个节、那个节。

但真正的爱,一定是在意识之外,对整个人性的关怀,不是自我的关怀。

但你看,放眼望去,西方世界因为自我的长期滞留,这样一个彻底腐朽的制度,在不断地助长自我的活动,这个世界没有爱,也不知道什么是爱。

相反,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所谓的同情,因为同情的一瞬间,能够让这样一个极其麻木大脑感到一丝温暖,但结果还是愉悦,对愉悦的追逐,让这颗心充满同情。但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跟每一个自我打得不可开交。

所以,在这样一个极其麻木的世界里面,这颗心渴望温暖,这个同情变成了出口——有人同情战争,有人同情这个,有人同情那个,有的人整天想着要去第三世界扶贫。

这颗心没有爱,都是图自己的愉悦,想要获得一种温暖,在这样一个极其冷漠的世界,想要获得一个温暖。而这样一个意识形态,这样一个状态正在向世界蔓延。

真正的爱来自于我是一个好人,我真的好,这个“我”虽然不在,这个状态好,但我不需要知道,我也不需要让你知道我这个好,这就是好;好不好你自己能看到,若你看不到,无可奈何。这是好,这是爱,对不对?

所以,这个“我”不息止,“我”永远是在追逐安全、追逐温暖、追逐愉悦,同情本身变成一个出口,深陷这样一个出口,这颗心便无法触碰真相。

它自然还把真相当成无情,你看,真的是没有办法,意识活动就是这样子,除非它亲自息止、亲自清空、亲自看到、体会到什么是爱——爱不是意识活动,正是因为有了爱,这个意识活动才可以适得其所,才可以自然地清空。

这颗心有爱,意味着没有问题,这颗心有问题,意味着没有爱。我们得看到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意识世界,他们探讨了太多问题,把所有的问题都给文字化了、表面化了,只要心一懒,这颗心就会去接受、接纳这些内容,不再去亲自观察,结果到最后都是灰烬,什么也没有,只有困惑。

若我们每个人有这份爱,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人,有这样一个真正的关切世界的态度、这份爱,或许我们才可以让教育走在正轨上,或许这个社会才会有一个新的转机,或许地球才不会被这些没有爱的东西所毁坏。

你看,咱们说了这么多,其实都在指向非常简单、非常明确、却又难以言说的东西,老子把它称之为「道」,咱们也可以叫它冥想、真相,其实没有任何词语可以表达它,但事儿就这个事儿。

我们的生活就是在这一刻、在每一刻展开,从这一刻,这颗心才可以洞察这个世界,否则这颗心就遁入到各种的幻象里面。

只有在这一刻,这颗心没有寻求,爱自然守护这一切。

只有在这一刻,这颗心清醒,啥问题没有,但这需要这颗心有大量的观察、勤奋。

这个世界很大,净土难觅,唯有此刻,在这里,这颗心勤奋观察,保持这份净土,让这个爱生根发芽,让这盏自性之灯照得更亮。

好,这就是咱们今天分享、观察、一起理解的过程,这样一个探索的部分到此结束。接下来咱们依然要进入到互动环节,咱们一起去看问题,一起去理解,看清这个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什么。

(待续)

字幕制作 / 文稿编辑  LSJ,TG

返回 觉醒在此刻 · 2022 · 目录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