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一起来品读《道德经》的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音频、文稿如下——

audio-thumbnail
曼解道德经 · 第15章 · 全
0:00
/20:31
audio-thumbnail
15-1 古之善为道者
0:00
/2:48

问:先看这第一句「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C:大家去感受这个气场,一切自然明了。

「为道」,这个「为」很重要,只要「为道」,这颗心它无论怎么表达、怎么说、怎么做,这个气场在那里。

「微妙」意味着这颗心非常的细致,所以才会「深不可识」。观察得极为透彻,透彻意味着清空,清空意味着无知,这都是「深不可识」。

「通」意味着不滞留,正因为这颗心非常细致的观察,想法才不滞留,通达,透彻,所以产生一种玄的感觉,但依然是透彻。

这就是我们人的意识活动,当这个意识活动啊,没有画面的滞留,没有这些着相,这个意识就是通的,通的意味着清空。



audio-thumbnail
15-2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0:00
/3:14

问:好,那接着往下看——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正因为难以理解,所以勉强这样形容:谨慎得就像冬天涉足河川一样。

“犹”在古代是指猴子的一种,行为十分警惕、警觉,每次出来之前,要把周围的情况都看得一清二楚,才能有所动作。

C:大脑需要极其的敏感、敏锐、谨慎、小心翼翼,因为这个想法、这个意识的活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能是个坑。所以,这整个的身心在动用想法,动用意识活动的时候,特别的谨慎。

你看,「若冬涉川」意味着有危险,「若畏四邻」也是如此,有危险,这个想法本身就是危险。


问:只是想法吗?那物理世界的危险呢?

C:自然界的危险,这个是人、动物的意识活动的基本构成,它就是要保护这个身心。

但这里,咱们都说的是这个内心的活动,这个心理世界,这个意识的活动,这个自我的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想法,那个是障碍,那个是危险。

这个想法——不光是“我”的想法,还有他人的想法——为何一个人待人接物上都如此谨慎?都是因为这个想法不可测,很危险,不光自己的想法,还有对方的想法。

不是说想法危险,就只有我自己的想法危险,而是所有人的想法。

所以,若人能够看到整个意识的活动,看清这个意识是怎么升起的,想法是怎么运转的,这个念头是怎么升起的,必然这颗心会特别的警觉。

也只有这样,这颗心才可以全然的看到想法的动态变化,才能看到问题,看到危险。



audio-thumbnail
15-3 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释
0:00
/4:11

问:好,那接着往下看——「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释」

端谨庄重像客人一样,焕然冰释就像冰雪消融一样,洒脱自在。

C:这就是这颗心、这整个神经系统的智能,见机行事。

在处理各种的事物上,各种的想法的交互上,非常的谨慎。

端谨庄重,意味着这颗心特别的谨慎,尽量避免没有必要的想法的动态。

你看,咱们在探索内心、观察内心的时候,咱们也很正式,非常的正式,也是如此。

咱们能够让这个语言指向内心的真相,每个人去观察,但尽量不让这语言去唤起没有必要的想法、画面,也是如此。

但这样一个状态它不是装,不是假装,这样一种庄重的状态,人依然非常的真实,想必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个人啊,内心依然旷达,看似很庄重,但这个气场很自在。

你看,但有些人就不行,看似很庄重,但特别假,都是各种的掩饰、控制,想必这里咱不用多说。每位朋友只要用心,都深有体会。



问:好,那咱们接着往下看,「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敦厚质朴就像原木一样,内心旷达像山谷一样,外在浑融随和,好像浊水一样。为什么说「混兮其若浊」呢?

C:你看每个人的生活现实不一样,ta的生活环境也不一样,很多时候ta的外在的行为举止,不得不应和于这个环境,看似很复杂,实际上这都是表面现象。

这个人的品质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那个品质还在,那种敦厚的品质,那种旷达的品质都在。

所以,人的这种外貌外在的表现非常具有欺骗性,所以我们能否超越这些外在的表现,去看到这个人内在的品质。

所以,我们这样一个探索、观察、理解内心,很多朋友来自于各行各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现实,不同的环境,做不同的事情,可能从外在看,甚至相悖,但内在的东西却高度的一致。



audio-thumbnail
15-4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0:00
/3:28

问:好,那咱们接着往下看——「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谁能在浑浊中静下来而慢慢澄清?

谁能在安定中动起来而慢慢生长?

C:这两句指向一个词那就是寂静,

进而问之,谁能有一颗寂静的心?只有一颗寂静的心,才会有动静合一。

💡
无论这个世界多么纷繁复杂,这样一颗寂静的心不受影响,保持这样一个清透的状态。

同时,这颗心当处在一个安稳状态的时候,又能生机勃勃,充满了活力。

这样一颗心,它是动静一体,这才是真实的人生,真实的生命。

「徐」这个字,展示了这样一个状态,一切都是“慢慢的”,“慢慢的”加引号,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慢”;而是这颗心空寂,不被想法占据,这颗心不被时间观念所束缚,所以,一切自然慢下来。

这是一个完整的人生的状态,不受影响,完全寂静,充满生机。

看一下我们当下这个世界,这颗心有各种的画面在累积,不断的填满这颗心,整个人的行为完全基于画面,说静不能静,说动动不了,却极其的躁动,想法如此的活跃,各种的画面静止、停滞,能否看清楚这样一场挣扎的人生有何意义?



audio-thumbnail
15-5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0:00
/6:48

问:好,那咱们再看这一章的最后几句——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保全此道的人,不会想要满盈。只因不满不盈,所以能去故更新。


C:说白了,那就是要活在真相中,那这颗心必须保持空着,不能被想法填满。

想法都有什么?各种的欲望,各种的想要,各种的需求,这都是在填满这颗心。

只要这颗心填上了东西,就开始自满,自以为是,各种的自我欺骗,所以为道者,也就是保此道者,必然要把这个心放空,不欲不盈。


问:提到不欲不盈,脑海中的画面是,一个空间里有东西,但是没有塞满东西,这个叫不盈?还是说,这个空间里什么东西都没有,那个叫不盈?

C:不要着相,千万不要着相,着相带来比较。

你看,“哎,只要不是满,就行了”,这又开始自我欺骗了。

这么说吧,真相很绝对,要么0,要么1,没有0.5。

但人啊,总爱取中间值,0.5,0.6,0.7,自我欺骗。

提防这个语言带来意识的比较、相对性,这都是语言带来这种欺骗和误导。


问:所以,不欲不盈还是内心保持清空,想法没有滞留。

C:没错,你不要着相,也不要想一点也没有,那也是相。

你就放空就好了。

在于你此刻要这么做,保持未知,而不是想“哎,此刻我的心里面还有多少想法”,这都是自我欺骗了,是额外的意识活动。


问:那这个「蔽」字呢?蔽,在古文中是指旧的但保存很好的东西。

C:这个身体,这个细胞,这些有形的东西,它在成熟在衰老,但这颗心永远年轻。

一颗清空的心啊,它总是能够自身不断的更新,每天都很新鲜,每天都不一样;

但这颗心啊,有东西,塞满了,那这颗心破旧、衰老,人生啊,也毫无生气。说白了,那样活没意思。

即便是我们的肉体、这个细胞也在更新,尽管整个身体会变得成熟、衰老,这是自然规律,但这颗心因为没有想法的累积,它可以永远焕发生机。

所以,身体的变化我们无法干涉,这是自然的规律。能否有一颗年轻的心?


问:读到这句的时候,想到了克里希那穆提在一九七几年的一次演讲,那个时候他已经80多岁了。

但是他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大脑能否永远年轻,能否从各种的束缚、局限、负担当中解脱?

其实说的是一个意思,是吧?

C:完全是一回事。

问:80多岁,常人看来是一个所谓的老人了,但是这颗心在关心的是整个大脑能否永远年轻,从各种意识的负担当中解脱出来。

C:没错。

问:好,这就是《道德经》的第十五章,最后咱们再一起品读一下——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问:好,那咱们下章再会,

C:咱们下章再会。


返回目录(曼解道德经)↗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