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下面一起来品读《道德经》的第十九章,先来看一下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audio-thumbnail
曼解道德经 · 第19章
0:00
/14:58

问:「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有的版本写作「绝智弃辩,民利百倍」,Cico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

C:「绝圣弃智」,这个「圣」指的是圣人、榜样,意味着人可以去效仿、模仿,那这本身都是意识的活动。这个「智」智巧、狡猾。

还有那个版本,「绝智弃辩」,「辩」,诡辩,也都是智巧的一部分,这些都是意识的活动——这个以我为中心的意识的活动,自我的活动。

若这些东西在盛行,那意味着这个自我本身就被正当化了,能够传播唤起更多的自我。

这个民众一效仿,处处都是自我,结果呢,所有人都烦恼,所有人都痛苦。



问:那这句话就是说,弃绝标榜的圣人、智慧,民众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那下面这句呢,「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C:这个「仁」「义」都是画面,都是一个应该是的画面。这个画面跟人一等同,你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跟人打交道,这些画面就在不断的活动,不断的唤起,它本身就是一个束缚,大脑不自在。

这个大脑在遵循这个画面,我要「仁」我要「义」,那这个大脑本身就在抵触,有各种的冲突,带来各种的精神问题和挑战。

这样的一个大脑本身就暴力,那有暴力,谈这个仁和义有啥意义?所以,息止这些画面意味着这颗大脑停止任何的暴力。

问:这里说的暴力是指什么呢?比如说,一个人脑海当中有冲突的时候,这个人会脾气不好,说话也带刺儿,这是你说的暴力吗?

C:当然了,这都是精神暴力的一部分,对吧?

只要这个大脑不自在,被画面所劫持,各种画面的滞留,整个大脑的运动,整个大脑的行为本身就带着暴力。

那有暴力谈仁义,是不是很假?当这颗大脑没有暴力的时候,那自然这颗大脑就充满爱,充满关怀,还需要去规定什么仁和义吗?



问:那咱们接着往下看,「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C:这个「巧」指的也是大脑的狡猾、鸡贼;「利」就是好处,利益。

那你看,在这样一个商品社会,到处都是巧,到处都是利,有利可图,也就必然会有所谓的盗窃。

这个盗贼本身,ta的大脑也是受到这些影响,偷值钱的,可以换钱嘛。所以,有巧有利,那就有诈骗,也有偷盗,这些意识的活动,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扰乱问题。



问:说到这,有一个话题,咱们还真的从来没有聊过,为什么会有所谓的偷东西?

C:这个偷,要么想占有,要么因为这个东西值钱,偷了能够换钱,也是占有,就这样一个大脑,在追逐好处,追逐利益,追逐一种愉悦。

我们本身不去谴责这个盗窃、偷是对还是错,因为当我们说这个是错的时候,实际上就把这个所有权给正当化了,没有对与错。

问:就是这东西属于某一个人,这本身也是掺杂着一个意识的活动,是吧?

大家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为什么一个人可以有那么多的土地,那么多的房子,那么多的财富,也都是在人类社会的想法构架里实现的这些东西。

C:没错,所以说,“偷盗”这个词本身咱们作为中性处理,没有对,没有错。

你看,动物有时候也互相偷东西。有时候松鼠会偷另外一个松鼠的东西,那个松鼠囤积的这个粮食、果实,然后另外一只松鼠也去偷,所以这对应着一个内心的状态,想法的状态,意识的状态,大脑的活动。

但是,我们这个社会总是通过外部手段来定夺对与错,放掉那些外部的标准,向里走,向内观察,发现这些想法的动态真的是没有对与错。

问题不是去争执对还是错,而是我们能否息止这些没有必要的想法活动。(关于偷盗,近期还会发布一期节目,继续谈。)



问:那这就是这三句,「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这个「文」是指什么呢?

你看,从古到今,无论在哪个社会,这个治理啊,都有各种条文,按章办事;「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可不能当做章程、法文来用。

因为这三句话它对应的是个状态,而不是通过控制来完成,“呀,我要立刻绝圣,立刻弃智”,而是需要理解这三句话究竟在说什么。所以,如果把这三句话当做法文,它的效力就非常弱。

因为可能大部分人都看不懂,若一个人总是按章办事,ta永远无法理解。

因为一个按章办事的大脑,非常的机械;一个机械的大脑,无法理解什么是绝圣弃智,什么是绝仁弃义,什么是绝巧弃利。

「故另有所属」,所以,这三者若去实现,需要通过所谓其他的方式,那就是每个人要真正的行动起来。



问:就是下面这三种?「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C: 没错。

问:这个「素」原意是指没有染色的丝,见(jiàn)地像没有染色的丝一样素净。

C:这个见(jiàn),Cico觉得可能通“现”(xiàn),展现,内心拥抱这样一种朴素的状态,整个外在展现也是非常的朴素。

朴是指未经雕刻的原木。内心质朴,整体也是朴素。

问:所以你认为应该读见(xiàn)素抱朴,见是一个动词,也对,这样这个句子中,动词都是对应的。

「少私寡欲」很好理解。

「绝学无忧」,Cico对这几个字的投射是什么呢?

C:「绝」就是一点也不这样,叫「绝」,非常的绝对。「学」是什么呀?「学」就是效、模仿、跟风、遵循。

「绝学」一点也不模仿,一点也不效仿,绝不跟风,这颗心不受影响。

「无忧」,就是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担心,意味着这个心完全在这一刻。但凡这颗心在这一刻,这颗心不可能模仿,也不可能担心焦虑,也不会有各种的欲望。

这颗心只要完全在这一刻,也是一个非常朴素的心,质朴的心。

问:刚才这句话「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你从左边解释到右边,然后又从右边回到了左边。

C:嗯。



问:关于「绝学无忧」,你的解读和一些版本都不一样,有人会把这句话解释成对什么知识都不执着,但是你觉得这个「学」可以理解成模仿的意思,那你怎么看待不同人对这些文字不同的投射呢?

C:这个可能跟每个人这个生活的经历、感悟、环境有关系,没有非得说对与错,每个人需要自己去掂量,去理解,去观察。

当一个人不再模仿,不再遵循的时候,那这样一颗心,这样一个状态本身,无论学什么知识,必然会适得其所。

你看,很多人可能没有真正理解知识是什么,所以,所谓的那个学知识,都是模仿,都是跟风,都是效仿。

所以,这个知识总在被误用,总在滥学各种的知识和技能,来标榜自己,来提升所谓的技能,方便找工作,方便所谓的个人提升,等等等等。

所以,不同版本的解释,需要每个人亲自去理解,不要同意,也不要不同意。

每个人亲自去感受、感悟,一定会知道这些话究竟指向什么。当然,你也可以完全不去看这句话。



问:好,那关于《道德经》的第十九章,咱们就解读到这里,最后再来回顾一下——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好,咱们下章再会。

C:咱们下章再会。


返回目录(曼解道德经)↗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