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下面一起来品读《道德经》的第20章,先来看一下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léi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audio-thumbnail
曼谛道德经 · 第20章 · 全
0:00
/30:12

audio-thumbnail
唯之于阿,相去几何
0:00
/6:08

问:「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唯”,恭敬的回应。“阿”,怠慢的回应。恭敬和怠慢,又相差多少呢?

Cico:恭敬也罢,怠慢也罢,都是自我的活动,这个脑子里面都有画面滞留,才会出现恭敬,才会出现怠慢,这些不同的表现,有差别吗?

为何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有差别?人都想被恭敬的对待着,不想被怠慢。

你看得理解,在这样一个自我的视角下,自我追逐所谓的体面,那些恭敬,那些客套的东西;回避、厌恶、受不了各种的怠慢。

但一个人若看到自我的危险,那意味着这颗心能够把任何的奉承,任何的恭敬,以及各种的怠慢,都一样看作是危险。

因为恭敬在唤起一个人的自我;怠慢,更不用说了,也在唤起人的自我。

一颗走出自我,走出隔绝的内心,看到这样一种恭敬也罢,这样一个怠慢也罢,都一样,都是自我的活动,没有什么差别,一样的危险。

问:好,前面这两句就说透了,下面这两句,「美之与恶,相去若何」,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呢?

C:可以再增加一句话——对之与错,相去若何,是之与非,相去若何,好之与坏,相去若何。

这些都是意识上的评判、划分、对立,都是意识的展现。这个对,那个错,所谓的各种是非的标准,各种美恶的标准。

问:这句话让人联想到《道德经》第二章里提到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知道美是美的,是因为恶的存在。

C:那这个美就不是真正的美,与恶相对应的美,不是美,反而这样的美和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

真正的善一定在美、恶的对立之外,善没有反义词。

内心真正清空的时候,那个状态,那种同理心,那种爱,那种善,它没有反义词,所以,这个“我”不息止,“我”在展现所谓的美,“我”在作恶,都是“我”的活动。

而真正的善、爱、同理心,是在“我”完全不在的时候才会有,你看,维度完全不一样。

但凡在意识中定义好与坏、是与非,它始终是个想法,它没有本质区别。这个完全是意识上的一个活动、想法的活动、寻求、追求,但跳出想法,美和丑,各种的对立其实在一起。



audio-thumbnail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0:00
/2:36

问:好,咱们接着往下看,「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C:这里Cico倾向于理解,「畏」不是想法层面的害怕,而是在整个神经元层面物理的恐惧——敬畏,是一个人对宇宙、天地、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各种物理危险的害怕,它是一回事。

问:生存之必须的畏。

C:没错。这个,人都有,我也不得不畏,包括对宇宙、对自然各种现象的惧怕、敬畏,都是一回事了。

问:下面这句,「荒兮,其未央哉」,「荒」,荒漠、广阔的样子;「央」是结束、尽的意思,未央就是无尽的意思。

翻译成白话,像荒漠一样,没有尽头。

C:无边无量,内心广阔,这就是整个神经系统它所展现的状态——无边无量,语言无法描述,但那种广阔,那种浩瀚,这颗心能够感受到。

问:这个广阔和浩瀚是自然和宇宙的广阔和浩瀚,为什么你说是神经系统的广阔和浩瀚呢?

C:这个是一体的。

当这颗心没有被各种的想法所阻隔,没有各种的寻求所隔绝的时候,整个心是通畅的,也只有这颗心可以看到感受到自然。

也就是说,整个的神经系统它没有封闭起来,所以能够跟自然在互动。

问:你说的不就是那四个字嘛——天人合一。

C:对。



audio-thumbnail
我独泊兮,其未兆
0:00
/4:02

问:好,那咱们接着往下看,「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

“熙熙”,兴高采烈的样子。

“牢”是牛,古代祭礼以牛作为大祭的牺牲品。“如春登台”,好像春天登台眺望。“泊”,淡泊,恬静。“未兆”,没有迹象,不张扬炫耀,低调。

翻译成白话,众人兴高采烈的奔走,好像是参加丰盛的宴席,又好像是春天登台眺望。我却独自淡泊,没什么可表现的。

C:你看,大家都在刷小视频,我什么也不用,一回事嘛?

问:新时代的解释(笑)。

问:接下来这几句又是在形容这种状态,「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léi兮,若无所归」。

“孩”同“咳”,婴儿的笑。

“傫傫”即磊磊,落落不群。

就是累累,光明磊落的磊。

翻译成白话,浑浑沌沌,好像婴儿还不知道嘻笑;落落不群,好像不属于任何地方,无所归属。Cico,这几句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C:其实也没有联想到什么,似乎在说Cico的处境。「傫傫léi兮,若无所归」,哪都不属于,什么也不属于,完全的独立、独处,内心里面独自一人,完全独处。

你看,众人总是跟风,对吧?去追逐各种的愉悦。那个时代可能吃吃喝喝,看看风景,现在也有,但互联网增加了更多的寻求愉悦的手段,各种的刷视频、聊天等等,整得很热闹。

一个真正严肃探索内心,理解自性,触碰真相的人必然是独处,一切都很平淡,但也特别有滋味。

淳朴、质朴、简单,没有那么复杂的意识活动,自然也像婴儿一样。婴儿还没有学会语言,没有人类这种扭曲的意识活动,单纯,这样一个状态本身意味着不合群。

一个看清真相、触碰真相的人,一定不合群。

问:群,圈子,不属于任何圈子,不属于任何一个部落。

C:内心合群的人,一定无法触碰真相。



audio-thumbnail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0:00
/3:12

问:好,咱们接着往下看,「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众人都有富余,而唯独我好像什么都不在乎。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我的内心淳朴,浑浑沌沌的。

关于这两句,Cico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C:这个「余」一定是在心上有余。

这个「有余」意味着什么?这个内心在积累画面,积累想法,所以对应到外在,财富也是各种的积累。

问:你这个解释,真的挺妙的。

C:它是一体的。

问:因为脑海中有了想要更多财富,更多保障和安全的画面,所以才会在现实生活中,去追逐这些东西。

C:没错,这颗心总是在追逐,在累积,却不放下,也不释怀,所以「众人皆有余」,这是内心的问题。

你看,在这样一个社会构架里面,这个人非常容易去囤积财产,大家纷纷囤积财产来获得一种安全感。

也正是因为人人囤积财产,才产生这样一个自我隔离,每个人在自己的自我隔离里面去囤积、去累积,来获得安全感。

但实际上,若没有这样一个隔离感,这颗心本来就感到安全;这颗心真的安全的时候,也没什么可囤积的,所以才有了「而我独若遗」。

当所有人都在依赖于这个画面,财产、物质,每个人都在囤积的时候,这帮人形成了众,但每个人都被自我所隔绝,你看,多反直觉。

所以,这颗心一旦隔绝,意味着充满了依赖,一个充满依赖的心,也就形成了众,互相依赖,形成了群体。



audio-thumbnail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
0:00
/3:13

问:好,咱们接着往下看,「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昭昭”,光耀自炫的样子。

“昏昏”,暗昧的样子。

“察察”,严苛、精明细察。

“闷闷”,沉默不语。

众人都光彩显耀,唯独我黯淡平常;

众人都精明细察,唯独我闷声不计较。

C:人的意识活动,这个以“我”为中心的意识活动,都是各种的表现主义,「昭昭」这两个字就指向这一点。

这样一个意识活动充满了算计、衡量、计较,特别的小心眼,特别的精细,这就是「察察」。

没有“我”的意识活动,内心就没有那种展现的欲望,得瑟的欲望,「我独昏昏」。

「我独闷闷」意味着这颗心大度,不计较,因为这个“我”不在,自我不在,所以,这形成了鲜明对比。

问:「闷闷」也意味着内心的安静,是吧?没有这些思虑、计较的活动,所以内心也很安静,很寂静。

好,咱们接着往下看——

「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

“澹”,淡泊,沉静。

“飂”,高山上的风,清远徐吹。行迹飘逸,无所束缚。

沉静,像大海一样;高逸,像天空无际。

这又是一个意象。

C:无需多解释,每个人亲自去体会,去感受这样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浩瀚。



audio-thumbnail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0:00
/6:16

问:好,下面这句,「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以”,在古文中一般指“用,目的”。这个“以”放在这里,不太好理解。

Cico怎么理解这个「以」?

C:「以」意味着方向,意味着寻求,有目的,这都是内心自我的活动。

问:“顽”,原义是难劈开的囫囵木头,形容不容易变化或动摇,英文就是immovable,unshakeable。

C:那就是不可撼动,也正是因为这颗心没有寻求,所以这颗心不可撼动。

问:“鄙”,粗俗、鄙陋、边远,在这里更接近于朴素、简朴、简陋的意思。

翻译成白话,众人都有所寻求,唯独我坚定朴素。

C:这颗心只要有寻求,意味着这颗心不可能朴素。

各种所谓的奢华,也都是我们人意识的活动。意识创造了各种的价值,那些奢华对应着那些很高的价值,所以这都是人的大脑寻求的结果。

问:而且有寻求就肯定会有动摇,对吧?

C:一旦寻求,内心其实是飘摇不定。

这个人一旦寻求,ta一定是成双结对,因为寻求给内心带来一种不稳定、不安全的感觉,所以都是一帮人一起寻求,产生一种安全的假象。

所谓的流行文化来源于此,所以是「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当真正一个人的时候,ta的任何寻求会即刻感到内心不安定,即刻看到寻求的危险。

若这个人ta不是一个人,ta就放不下寻求,因为随大流,随波逐流,大家都在寻求,这产生一个条件依赖,还会感觉寻求本身是一个正当的事情。所以,「众人皆有以」,一定是众人。

「顽」,这个心只要没有寻求,真的是无比的坚定。

所以,也只有一颗真正独处的心,才能不可撼动,不受影响。自然那些功名利禄也就不再感兴趣,这颗心也就在一个朴素的状态、自然的状态。

问:好,来看最后这两句,「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贵”,重视,珍重。

“母”,生母,通常认为指代生命的本源,也指代道。这个「贵食母」Cico怎么理解?

C:贵食、贵母。

问:哦,你认为,食和母是并列的关系。「食」就是温饱,「母」,有人解释为道。

C:也就是内心的本质,内心的规律。

问:「食」和「母」是并列的,还没有看到这样解释的,但是听你这么一说,也通。

C:这就是活在真相的乐趣。

好好的活着,你就得吃好,「为腹不为目」,同时内心继续活在真相中。

吃得好,生命可以延续,这颗心能够正常的运转。也只有这样,这颗心才可以在真相中继续运转,动静合一。

所以,「贵食」「贵母」同等重要。



audio-thumbnail
用一个字概括这一章
0:00
/3:00

问:当整体上,回看这一章的时候,如果用一个字来提炼,那这个字是什么呢?

大家的答案是什么?

Cico的答案是什么?

C:独。

问:在这一章中,「独」字出现了六次。

C:独,就是独自,完全一个人,不是说你周围没有人,那个是画面,是内心完全一个人,意味着这颗心是空的,没有画面累积,才真是一个人,也就是整个的机体,整个的身体,这是一个人。

若这颗心不是空的,意味着这颗心充满了各种的画面,各种的影响。

你看,当下这样一个互联网的世界,这个脑海里面多少人的言语、画面,这就不是一个人,也就不是独处,这样的心啊,必定困惑。

去理解老子在说什么,不是去基于文字,而是你能否即刻独处;只要你独处,你一定可以观察自己,内心脱离这个「众」,才可以看到各种寻求的危险。

你看,这样一个社会心理框架的构建和运行,就是一群人在一起寻求,带来一种安全的假象。结果这样一个心理框架变得根深蒂固,自然这颗心就无法看到这样一个社会心理框架对生命带来的危险。

「独」意味着即刻不再从众,即刻不再遵循。

这颗心一旦独处,定可以观察一切,也自然才可以读懂自己,只要读懂自己,老子在说什么,自然也就一清二楚了。

问:好,最后,再来品味一下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léi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以上就是曼解道德经的第20章,咱们下期再会。

C:下期再会。


返回目录(曼解道德经)↗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