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起来品读《道德经》的第二十七章,原文如下——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zhé);

善数(shǔ)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audio-thumbnail
曼解道德经 · 第27章 · 全
0:00
/17:02


audio-thumbnail
27-1 善行无辙迹……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0:00
/4:45

问:「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辙迹,车辙的痕迹。

瑕谪,过失,瑕疵。

筹策:古时计数的器具。

关楗(jiàn):楗,关门木,横曰关,竖曰楗。

通常翻译为,善于行走的不留痕迹,善于言谈的没有瑕疵,善于计算的不用算具;善于关闭的,不用门栓却打不开;善于打结捆绑的,不用绳索却解不开。

这个「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还是善良、友善的意思?

C:「善于」和「善良」的「善」是一个善,是一回事。

若这个「善」只是擅长于某一个方面,那这个善不是完整的。有些人善于行走,有些人善于言谈,有些人也特别善用于算计。当这个善是一个局部的行为的时候,这个「善」可能对应着「不善」。

当「善于」和「善良」是一回事的时候,意味着这个「善」是完整的、整体的。当这个「善」是整体的时候,我们再回来看看这五句话,该怎么理解?

善于行走,「行」也有行为的意思,既善于行走,也是好的行为,也是善于做事情。当这个「善」是完整的时候,那就是好事情,真正的好事情不留痕迹。

当这个「善」真正完整的时候,表达、说话才是适得其所,没毛病,没有任何瑕疵。

「善数」意味着这颗心自然能够预测、估量,能够预判会发生什么,ta不需要任何器具。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若去想象它,那得有门栓别上,才开不了;但这颗心却不一样,看清了问题,理解了问题,问题也就解决,意味着关闭;没有什么门栓,但问题也不再出现。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当我们想象的时候,那就是用绳子捆住而不可解。而这里「善结无绳」,你看,这就是内心的状态——当内心展现出一个极其善的状态,这样一个状态本身能够连接很多人,不需要捆住,但这种连接比任何的捆绑都牢靠。

这颗心只要无为,什么问题可以解决,这样一个状态,这颗心本身就纯真,真正的善良,自然也能连接更多的人。哎,这么理解就把这个「善」的意思完全展现出来了。



audio-thumbnail
27-2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0:00
/5:46

问:好,来看下面这几句——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C:「救」什么意思?字面上理解就是救助。什么是救助?当一个人受伤了,ta需要救助,ta饿着肚子需要救助,保证生存,这个「救」没有歧义,意味着这个人吃饱了饭,恢复了身体,能够自食其力,这就是救的过程。

那内心也是如此。这个人有了各种的内心问题、挑战,救ta意味着让其恢复精神独立。一颗精神独立的心没有问题,所以这是「救」。

「弃」意味着抛弃、放弃,这意味着这颗心在「为」。「无弃人」意味着这颗心无为,这颗心不去排斥,不去回避,不去拒绝。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但不要给「弃」附着画面,在中文语境下有“不离不弃”的画面。我内心不排斥跟这个“不离不弃”没关系。

这颗心容纳所有人,但不是说可以跟每个人在一起,所以千万不要着相;而是这颗心有容乃大,宽广、容纳,没有任何的排斥,这本身是善的空间,有这个空间,才有善。

所以,这个字本身容易唤起我们当代语汇的一些内容,产生误解。

问:内心里面没有放弃,但未必是在物理空间上始终都要不离不弃。

C:那不可能的事情。这个人的内心,各种无序的活动、错乱的活动,都是物理危险。即便是圣人,ta也得保护自己这颗心不受伤,有空间,善才可以继续。

这颗心「不弃」意味着这颗心有空间,但实际上这颗心也正是如此,才可以果断的行动。无为,才无不为。

这个需要每一位朋友亲自去体会、感受,千万不要被这些文字的相所欺骗。





问:那下面这两句呢,「常善救物,故无弃物」,通常的翻译就说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浪费东西。

C:浪费意味着抛弃,浪费意味着「为」,我不想用了,我想用新的了,你看那个叫「弃」,「无弃」意味着不浪费,不浪费自然意味着物尽其用。

所以,这个「救」、这个「弃」非常容易在当代中文语汇中产生误解,可能很大的误解。所以这颗心一定要提防,去亲自看到这个本质是什么,不要被这两个字欺骗。

问:下面这四个字是「是谓袭明」,「袭」,一指沿袭,沿袭智慧光明;二指有覆盖的意思,所以也有人翻译为内藏智慧聪明。

Cico,比较倾向于哪个解读呢?

C:其实都说得通,但是大脑可能倾向于内藏。

因为「无为」是个非常隐形的东西,但也正是这个非常隐形的「无为」,是人生真正的智慧。



audio-thumbnail
27-3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0:00
/6:31

问:好,接着往下看——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镜鉴。资,有借鉴的意思。

C:所以你看,这里的「善」,「善良」、「善于」是合一的。

「善」字,既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形容词,善于为人的人,就是善良的人,一个合一的状态。

所以,真正的「善」这个状态本身是所有「不善」的老师,这个话没有歧义,所以也不需要去解释什么。

那不善的人其实也是善人的“老师”,加引号,因为这个善人能够从中大量的观察、学习、理解、体会这里面的问题。所以,这些不善之人也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教科书。





问:好,咱接着往下看——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不尊重ta的老师,不爱护这面镜子,虽然有智巧聪明,还是有很大的困惑、迷惑,这是一个精妙深奥的道理。

C:咱们要回到上一句,「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这个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这个不善人也是善人的老师;

同样的不善人是善人的教科书、镜子,善人也是不善人的教科书、镜子,所以,师、资是一回事儿,它是相互映照的。

所以,这里「不贵其师,不爱其资」的只有那一方,那就是不善者,不善者不贵其师,不善者不爱其资。

这样的人自我上身可是极其得傲慢,目中无人。这样的人在整个社会的各个角落到处都是,尤其在那些所谓的领导岗位。所以,我们得看到这些人可能有些智巧,但都是狡猾,都是些小聪明,实为大的困惑、迷惑。

怎么讲呢?这样的人内心有非常多的恐惧,也正是因为恐惧,才会出现「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这种状态。





问:为什么因为恐惧会「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C:你看,这颗心有各种各样的恐惧,那去逃避恐惧,这颗心需要汲取大量的愉悦,它的愉悦的来源在哪里?就是这个自我。

所以这个自我特别大,特别傲慢,从中来汲取各种的愉悦——“呀,我很优秀,我很有才能,我很有领导气质”,这颗心在逃避,在逃避恐惧,所以在追逐愉悦。

问:从自己很好、很能干的画面当中去汲取愉悦,所以会看不到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C:没错,人心就是这样子,需要每一位用心的朋友亲自看到,问题彻底看清,什么都不是问题了。





问:好,以上就是曼解道德经的第二十七章。

最后再来回顾一下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问:咱们下章再会。

C:下章再会。


返回目录(曼解道德经)↗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