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起来品读《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二章,原文如下——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audio-thumbnail
曼解道德经 · 第32章 · 全
0:00
/14:21

audio-thumbnail
1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0:00
/3:36

问:来看第一句,「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道,始终是无名而质朴,虽然幽微,天下却没有人能降服它。

Cico对这句话的体会是什么呢?

C:「道」也就是内心的规律,自然的规律,万事万物的规律。

「道」意味着自我的息止——这样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扭曲的意识活动息止。

这样一个扭曲的意识活动充满了各种的名分,各种的高调,各种的大,有名就大,无名则小,对吧?

但凡一个事物进入到意识中,那个事物的相,那个事物的名,产生一种大的感觉。

你看,一个人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所谓重要的事情,这个重要,那个重要……这些事情都是有「名」,有个名字,有个名分,有个价值,有个位置,有个等级。

当这颗心被各种“重要”的事情所把持的时候,那自然就触碰不到「道」,也看不到这颗心怎么运转,被那些它所认为的“大事”所劫持的时候,那些真正重要的、也就是那些真正极其切实际的事情,就被忽视了。

所以「虽小」,真的小吗?

这里老子这种描述采用了自我视角,自我觉得,哎,不重要,微不足道,但「天下莫能臣」,这是事实。再有本事也无法改变自然规律,一切都如灰飞烟灭,最终都得回到无名。

你看,自我尽它所能去折腾,最终道还是道,真相还是真相,自然还是自然,只有那个自我折腾没了。

问:这么理解这个「无名、朴、小」,感觉很妙。原来这个「小」是被自我忽略的东西,看似小,但是真的小吗?



audio-thumbnail
2 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0:00
/2:33

问:接着往下看,「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宾,有服从、归顺的意思。

侯王若能持守大道,万物将自然地归顺。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天地相合,降下甘露,人们没有命令指使它,它自然均匀地滋润万物。

C:「候王若能守之」意味着能否无名、质朴?那这样万物也不需要知道你,那一切都是适得其所,「万物将自宾」嘛?

这样一切适得其所,天地自然相和,没有问题,没有冲突,没有分裂,没有对立,人的能量才可以汇聚,去更好的生存,那自然「以降甘露」。能量汇聚,变成甘露,否则都是战争、杀戮。

「相合」意味着没有分裂,没有分裂意味着人的意识活动适得其所,没有滞留。

那这种自然的造化意味着不需要去给出任何的指令、命令,那些控制、那些强加,那人自然是一切在它合适的位置上,「自均」,均匀意味着适得其所。

问:这句话看似在说「以降甘露」,其实也是老子把对人的意识活动的观察,投射到了这个自然现象上。

C:没错。



audio-thumbnail
3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0:00
/4:26

问:好,接着往下看——「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这句话似乎就不那么好理解了,通常就翻译成,万物兴作就产生了各种名称,有了名称之后,就应该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产生危险。

制,规章、制度。

C:社会的构架。

你看在古代中国,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构架,不同的朝代,所以在老子那个时代,这样一个制度已经存在许久,可能也早于老子千年甚至更早。

所以这样一个制度,所谓的真人、天子也罢,它有个名分,对吧?

人但凡使用语言,总爱通过语言来构建一个身份。



问:对,在古汉语词典里关于「名」,有这么一个词条,《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说「立名为皇帝」,从秦始皇开始,他给自己这个位置叫皇帝。

C:直到现在,这个名分换汤不换药,名字可以有,没问题,也已经有了,但能否适可而止?

意味着能否不再基于这个名字去扩大自我,壮大自我,制造声势,歌风颂德。

问:这里是不是有一个内在和外在的关系啊?

C:内在的投射成外在的,外在的又反过来继续加强内在的,这是整个人类语言所构建的这个意识活动的危险、陷阱。

看不到这一点,自然就是基于这个名字,扩大自我,壮大自我,对吧?各种的卖弄、炫耀、控制、威慑。

这就是为什么要「知止」。



问:那这样一个过程还包括人类发明的时间的计量,包括货币单位,再包括互联网,都是这样一个过程,是吧?

C:越来越多的名字,越来越多的分类,这个意识的活动变得是越来越小,越来越细,这都在加强这些回路,这个陷阱。

问:这个「殆」指的是什么呢?殆,有危险的意思。

C:这个回路没有看到它,没有制止它,继续运转,最终导致灭亡,自我的灭亡,又要改朝换代,又有各种的战争、战事、杀戮。

问:「知止」就是说要觉知、打破这个机械性回路的运转,这个叫「知止」。

C:没错,也只有这样,让这个社会、让这个天下持久地和平下去。

不是说我要保住我的政权,不是说是为了维护我的政治利益,你看那都是对这个误解,而是「侯王若能守之」,这个制度有它的名分,或许可以适得其所。

否则,这样一个制度里面没有「道」的空间,都是名,都在追逐名利、权力,就像这个世界每一刻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样,对吧?



audio-thumbnail
4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0:00
/2:51

问:好,接着往下看,「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川,是指水道、河流,“两山之间必有川焉”。

谷,也是指两山之间的水道或者是夹道。

那Cico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C:「道」就是自然的规律,与自然接壤,「道之在天下」。

「川谷」也是水流经的地方,最终要回到江海,所以「道」连接自然,「川谷」连接江海。

连接意味着不隔绝。这颗心不隔绝,意味着不被名所累,清空这个「名」,无名、质朴,那自然这颗心与自然接壤。所以,这就是「道」和「天下」的关系,好比「川谷」和「江海」的关系,连接不隔绝,与自然同在。

「道」也在于天下,它是每个人内心的规律,人类整个意识活动的规律。



问:好,那以上就是曼解道德经的第三十二章,最后咱们再来回顾一下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问:咱们下章再会。

C:咱们下章再会。


返回目录(曼解道德经)↗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