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一起来品读《道德经》的第四十章,原文如下 ——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audio-thumbnail
曼解道德经 · 第40章
0:00
/11:31

audio-thumbnail
40-1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0:00
/5:27

问:「反者道之动」,「反」一说是循环往复,一说是相反。

C:这个「反」既是循环往复,也是反着来,其实是一个意思。

「道之动」,道的展现就是道之动,道的展现总是反直觉——跟“我”的直觉完全相反。

顺着“我”的直觉,必定会出现物极必反,必定会出现循环往复。

所以,“我”在,“我”的感觉跟这个道相反。

问:在这里用“直觉”这个词的时候,你想用它来指向什么呢?

C:就是“我”对应的想法的移动所带来的直观的感觉,想法机械的移动,“我”移动的那个方向特别得方便,所以符合直觉。

但这颗心跳出直觉,跳出这样一个移动,看这样一个移动,一看,事实是反的,所以真相、内心真实的活动跟“我”的感觉是相悖的。


问:这里能不能结合一个例子来说说「反者道之动」,比如拿自我欲望的生成,来解释一下。自我看到一个东西,想要去追逐,想法很方便地就往那个方向移动。

C:结果越是追逐,大脑越是撕扯。

比如,追逐名誉,背后这颗心费了多少牛劲?有各种的恐惧。

真相展现你这样做、这样想、这样活充满了问题,但这个“我”依然去追逐名誉,它感觉不到。

它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的理论、观点来对它的痛苦进行阐述、解释,来获得一种满足。

真相所展示的、内心规律所展示的就是这颗心有莫大的痛苦,因为追逐;但这颗心陷入到追逐里面去,停不下来,看不到实际在发生什么,依然在去追逐那个东西,真是一叶障目。

结果「反者道之动」,最终你不得不停下来,因为痛苦实在太大,各种的理论不管用了,只能停下来,结果物极必反,应验了,循环往复,应验了。

你看,绝大多数人这一生在盲目地追逐,两手空空。


问:下面这句「弱者道之用」

C:你能否活在真相中?你能否在每一刻运用「道」,那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颗心放下所有“我”的意志,放下所有的寻求,自然在“我”的世界里面,这样一个状态显得很弱。

因为“我”爱逞强,“我”爱追逐,这个“我”很执拗,所以在这样一个“我”的视角下,「道之用」变成了「弱者」。

所以,这还是反着,还是在展现「反者道之动」。



audio-thumbnail
40-2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0:00
/5:19

问:接下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万物」指的是什么呢?

C: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

第一个层面,从自然界来看,万事万物的存在是客观的,万物的生长都是来自于「有」,但这个「有」最终也是来自于「无」,来自于能量的转换。太阳光把能量通过绿叶转化为有机物,这本身就意味着能量的转换,所以「有生于无」。

第二个层面,从内心的角度来看,万事万物在我们意识中的存在,有画面,有相,有语言,有标签,这些在我们的意识中叫做「有」。

但实际上这些「有」也都来自于「无」,因为意识活动本来是空的,这是事实,这颗心得感到空是事实,那自然不难理解这句话。但同时,想法移动的时候,也是意识活跃的时候,会带来各种「有」的感觉。

很多「有」是假象,带来各种精神挑战。所以,这颗心必须全然观察,看到哪些「有」对应着真,哪些「有」对应着假,这样这个意识活动,才可以适得其所。(斜体为后补,音频中无。)

比如语言的使用,这个语言对应着相——语言本身是相,语言的含义还是相,所以这些相被唤起,在大脑中的短暂滞留,产生了「有」;但一不滞留还是无,所以「有生于无」。

所以这两个层面,无论从自然界还是从内心,本是合一嘛。两种解释都可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问:刚才你说到意识的活动是空的,这个意识的活动就是指想法的活动吗?

C:咱们所说的意识活动指的是想法,这样一个语言钩织的想法特别得顽固,导致了滞留。

比如说,针扎一下你的手,疼痛的感觉只会持续一小会,就自然息止了,因为神经元的活动就是如此,有反应,有响应,然后息止。

但语言不是,语言在反复播放,在内心里面反复播放,反复刺激,自己刺激,被外界刺激,所以产生了很多的混乱、失序。


问:就是一个事情其实没想起来,但是看到这个字、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它唤起了记忆和画面。

C:然后再反复地去想这些字,反刍,结果这个相不断地被加强,不断地滞留,这是一个物质的过程,这个物质最终也是来自于能量的转换,对吧?

从一个卵细胞到变成一个人,通过学习语言、使用语言产生了各种的意识活动,最终还是“我”。所以,一定要提防语言所带来的幻象。

理解我们整个的意识活动它为何产生扭曲,能否不扭曲,但当一个人去执着于“有” 这个相或者是“无” 这个相的时候,相又滞留了,问题没有解决。


所以,听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不能总是依赖于讲者在讲。没用,听者得会听。这是一个真正的交流,听者不能被语言所框限。

咱们在使用语言来解释相的产生,看到相,但最终是清空。

结合这一点来看自己,看到这些相的滞留不正常,那问题不是去拒绝相、排斥相,而是能否让相不滞留,这是生活的根本,这也是内心调整的根本,去触碰真相的根本。

所以,这颗心会听,不走偏,自然能够深刻理解这些话在指向什么。

问:好,最后再来回顾一下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咱们下章再会。

C:咱们下章再会。



返回目录(曼解道德经)↗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