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起来品读《道德经》的第四十二章,原文如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audio-thumbnail
曼解道德经 · 第42章 · 全
0:00
/14:45

audio-thumbnail
42-1 道生万物 & 阴阳相冲
0:00
/6:32

问:这一章里这第一句话到底在说什么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Cico:道法自然,道“主宰”了万事万物,毕竟整个的万事万物都是围绕着自然展开,所以简称道生万物,展开说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四,四生五,五生万物”。

所以,不要被这个数字所迷惑,1、2、3,你可以说到100也没问题,但没意思了,对吧?意思就是道生万物。

问:下面这句呢,「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字面意思是万物背负阴而怀抱阳,后边背着「阴」,前边抱着「阳」。关于这句话的解读,四处都解释得特别的复杂,又辩证又什么的,Cico怎么投射这两句话?

C:其实也很明确,阴、阳对应着极端,对应着两个倾向,对应着分裂,这是一种理解。

第二种理解,那就是意识活动总是非常容易围绕着这个自我展开,自我变得越来越深,这个叫「阴」;完全在意识上去冲抵这样一个状态,叫做「阳」;但只有「阳」,没有「阴」也是极端。

毕竟这个我物理存在,对吧?心理上不存在,物理上存在,所以一味的无我,那也是精神不正常。因为物理上这个我存在,这个身体存在,所以阴阳得相冲,才可以居于环中,这叫做「和」。

所以,万事万物指的是整个的意识活动充满了极端,只要有极端,意识活动不息止,不息止就会制造各种的问题。

怎么才可以息止意识活动呢?那就是阴阳相冲,意味着不走极端,不能一味地围绕着“我”运转,或一味地没有“我”,都是极端,而是这颗心观察、看到实际上在发生什么。所以,万事万物都充满了极端,有阴有阳,这个词只是一个指代而已,对吧?

所以,但凡有极端,这个意识活动不息止,这意味着不和。

「和」意味着清空,清空意味着阴阳相冲,没有极端,这颗心才可以在观察、理解,而不是去努力、挣扎、费劲,动用所谓的意志力,那都是在极端中。所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指的就是这东西。

不要对阴、阳、冲气去展开什么,走偏了,对吧?语言不是那东西,那个东西无法用语言描述。

这个「和」就是没有极端,没有极端,这颗心才没有自我,这颗心才清空,这颗心才能看到什么是实际的问题。

所以,「和」意味着这颗心没有“我”,才能看到物理上我的存在——这个自己——没有自我,但有自己这才是「和」。否则那些所谓的「和」,都是伪和,对吧?

通过这个自我跟某个事物等同,比如说跟一个国家等同,来制造一种欢乐盛宴,那个不是「和」,伪和。因为那个依然是在一个极端的状态,所以「和」就是清空,内心清空,没有这个我,这颗心极其得切实际,这是「和」。

问:「和」意味着清空,是不是也意味着中和、平衡?

C:意味着这颗心不追逐、不排斥,全然地观察,一切自然是阴阳相冲。

问:也意味着一种稳定的状态?但凡过阴或过阳似乎都有问题。

C:过阴、过阳反而能够在一种稳定的假象,极端很稳定,但也正是因为阴阳相冲,居于环中,这个状态最不确定,最不稳定,但反而是最安全、最稳定。你看,语言没法说。



audio-thumbnail
42-2 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0:00
/2:52

问:接着往下看,接下来老子举了一个例子,「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在古文里,孤是少年丧父,寡是老年丧夫。不谷,不善,这是人们所厌恶的,而王公、侯王却用这些词来称呼自己。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所以说,万物有时候折损它,反而是有益于它,有时候有益于它,反而是在折损它。

C:王公所处的位置、地位令人嫉妒,令人羡慕,这都是问题,这都是隐患,所以他得称自己孤寡、不谷,来中和这些东西,否则王公继续称呼自己各种华丽的称号,这只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所以,通过这个称呼来中和这个意识的活动。越是高位,越得极度谦卑,这都是阴阳相冲,才可以「和」,这个自我才不会利用这个高位来继续加强自我的活动。所以,「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此消彼长——当事物势头太旺盛的时候,得适当折损一下,否则这个自我容易使劲,一使劲,自我就回来了,对吧?

同样的,很多东西往「损」的方向走,这个自我也会使劲,得通过抑制来中和,防止这个劲使起来,一旦这个劲儿使起来,自我就生成了。

所以,「损之而益,益之而损」强调居于环中的重要性,只要不居于环中,这个自我就特别爱使劲,这个使劲本身就是自我的活动。



audio-thumbnail
42-3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0:00
/3:32

问:好,咱接着往下看,「人之所教,我亦教之」,人们奉行的教导,我也奉行;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这句话通常翻译为专横强暴的人,不能全寿而终,我把这一点作为教导的根本原则。

C:刚才咱们说这个使劲,这个「强梁者」就是一个使劲成瘾者,是个危险。

「人之所教」,这个「人」是真人、正常人——没有被自我所困的人。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毕竟这是让「人」的状态持续的根本法则,那就是「冲气以为和」。

「强梁者」意味着要么是过阴,要么是过阳,自我的活动、自我的劲特别强,出现了极大扭曲,所以自然是不得其死,因为能量被自我过度消耗。为何我们这个世界大部分人生活一点能量都没有,能量被各种自我活动所耗散,被各种的劲所耗散。

问:这个「死」让人联想到前面有一章是「死而不亡者寿」。

当时Cico你说的是,能够在此刻把这个自我死去、熄灭,但身心完好,这个是「死而不亡」。

C:对,这也对应着「强梁者不得其死」,这个自我不死啊。

「强梁者」就是自我在使劲。这个意识永远不清空,所以一直死不了,自己不得其死。

问:一直在「负阴」,但是没有「抱阳」,没有「冲气」,也没有「和」。

C:所以很悲催,这是我们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的悲催的状态。

能否结束悲催,意味着能否在这一刻不使劲,在每一刻不使劲?

问:所以,老子在通过这些文字去传递一种感知,一种内心的状态,通盘的、完整的、全然的。这些感知在字里行间,通过这些文字传递,但又在文字之外,需要每颗心去捕捉到这些东西。

C:是,这需要大量的观察,大量的理解,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意识活动极其复杂,社会框架极其复杂,这些都在妨碍一个人触碰这些非常简单、非常实际,但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

问:好,最后再来回顾一下这一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好,以上就是「曼解道德经」的第四十二章,咱们下章再会。

C:下章再会。



返回目录(曼解道德经)↗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