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起来品读《老子/道德经》的第四十七章,原文如下——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yǒu),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audio-thumbnail
曼解道德经 · 第45章 · 全
0:00
/13:18

audio-thumbnail
47-1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0:00
/5:44

问:先看头几句,「不出户,知天下」。

C:为何?有电视。

问:「不窥牖,见天道」。

C:为何?瞅手机。

你看,现在咱们都实现了“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有手机、有电视,生怕你不知道,这显然不是老子的本意。

这个「天下」是不是各种各样的意识活动的内容?重复的套路,重复的戏码,一样的心理动作,可能剧情、角色、脚本换一换,但同样的故事一代一代上演,同样的悲剧,同样的轮回,一代一代重复。

那什么叫「知天下」?整天陷入到这些意识的内容中,叫「知天下」吗?还是陷入到那些已知中,这本身意味着无知、愚昧。

「知天下」意味着理解、观察、看清。当这颗心真的在理解、观察、看清、放下,这个过程不需要出户,尽管可以出户。观察这个「天下」就是理解自己,我的意识活动和整个人类的意识活动完全是一体的,这是个事实。

那观察天下,「知天下」,不是去嚼舌根,不是去谈论,不是去关注各种的绯闻、猎奇、八卦、娱乐、追剧;而是这颗心严肃地、通盘地观察自己,看清、看透意识活动在鼓捣啥,所以理解自己就是「知天下」。「不出户,知天下」便是如此。





「不窥牖,见天道」,牖,窗户。你看,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某个窗口去解读“观察”,加引号的观察,总是倾向于依赖于某个特定的渠道、观点、视角,这都是「窥牖」,对吧?

很多人读书、听新闻、看报纸,通过各种别人的言论,各种二手的、三手的、四手的言论观点,从这里面能够获得一种满足感,但这个跟理解世界没有关系,都是文字的游戏,都是意识的活动,那些愉悦,那些打发时间,那些填空。所以,这颗心一旦「窥牖」,意味着没有观察自己,停止了观察自己。

正是因为「窥牖」这颗心变成了井底之蛙,多么反直觉,而且整天向外寻找,向外搜索,不断地扩大意识内容,看似知识渊博,但这里面对应着大量的无知、愚昧,无论怎样,依然是井底之蛙。

所以,这颗心能否不再向外追寻,不再「窥牖」,不再通过任何的观点、渠道、窗口来看这个世界。无论窗口多么大,依然是个窗口,依然是个井口,这是事实。

这颗心但凡向内观察,通盘理解,不需要「窥牖」,自然向内探索,理解、观察整个人类意识的框架,也就是我的意识的框架,自然「见天道」。



audio-thumbnail
47-2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0:00
/4:07

问:好,咱们接着往下看,「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怎么理解这个「出」?

C:「出」意味着深陷到这样一个意识活动中,越走越远——这个自我的世界,我的追求,我的追寻,我的实现,我的价值等等。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意味着这颗心走得越远,越深陷意识活动,我的意识活动中,这颗心越是隔绝;越是隔绝,越是无知,这颗心自然就无法通盘观察。

通盘观察意味着这颗心在原点,对吧?在山顶,一览众山小,通盘地观察整个意识的内容。但凡这颗心陷入到这个意识中,被意识内容隔绝,这颗心也就无法通盘观察理解自己。


​问:比如说,有些人环球旅行,在世界各地的见闻其实也是一种知识、已知和体验,这个也是「其出弥远」,对应着意识活动的扩展,是吧?

C:没错。​

问:那「其出弥远」和见多识广有什么不同呢?

C:见多识广,见什么多?得看对象,对吧?如果你见的这些表象多,大脑有各种的画面,各种的新奇的东西,非常的肤浅,大脑能否承受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见多识广」指向这颗心有大量的观察,这才会让见多识广的意思适得其所。

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什么叫「其出弥远」?

一个人能否意识到ta已经走得太远了,也就是说这颗心被各种的社会心理框架、传统文化、意识形态捆得牢牢的,这个叫做「其出弥远」。

远离原点,叫「出」。

但你看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总想找方法来解决ta的问题,但问题是走太远了,能否回去?

“我只想要方法,请告诉我方法”,你看救不了,结果是越走越远。所以问题很简单,列位,能否回到原点?

在原点,这颗心清空才能观察,观察才可以清空。

真正的理解是清空,它不是一个画面,真正的清空也是理解。



audio-thumbnail
47-3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0:00
/2:21

问:你刚才说的意思和接下来这几句是不谋而合,「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C:你看这几句话跟前面几句话完全对应,就是这颗心理解自己,便理解整个人类的意识活动。人类那些意识活动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但这个模型、模式老一套,重复运转。

所以,这颗心看透了、看清了,不用出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什么事;不用去看,也知道是怎么回事;自然这颗心无为,不使劲,自然什么事儿也能成,反而一使劲,什么事儿成不了。

所以,这颗心在这样一个观察中、理解中清空,清空继续辅证这个理解、观察,但大部分人这颗心总爱看热闹,所以总是去接触不同的见闻,那个是无穷无尽的。

问:有的时候也喜欢读故事,觉得在故事当中好像能捕捉到一些道理,喜欢看人物传记,看人物访谈,似乎都想从别人的经历当中学习到一些什么东西。

C:都是幻象,对吧?那些故事、那些文字描述充满了坑,都是画面,这个画面能够给这颗心带来满足,那是愉悦,反而继续延续意识活动,看似能够带来什么,实际上自我欺骗。

真正的观察和理解来自于一颗勤奋的心,亲自看清。



问:好,最后咱们再一起来回味一下这一章,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好,以上是曼解道德经的第四十七章,咱们下章再会。

C:下章再会。



返回目录(曼解道德经)↗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