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起来品读《道德经》的第五十二章,原文如下——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mò)身不殆。
塞(sè)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问:从头看,「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母,引申为根源,这说的是什么呢?
Cico:什么是「天下」?
若此刻大脑对“天下”这两个字赋予一个画面,一个想象,那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天下」。因为这个画面永远是脑海里的形象,整个神经系统的造作,它的起源在哪里?是不是我们的意识活动?
那整个「天下」的内容就是我们的意识活动,所以这句话在问,意识的起源在哪里?
这颗心能否看到意识的起源,意味着心能否看到、看清整个意识的构架,这个看清的过程本身,是理解「天下有始」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这个意识的起源。
这颗心理解了整个意识的框架,也就看到了意识的起源,这是这句话所对应的「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问:那怎么看待,有的解释说「天下有始」是指宇宙有它的起源。
C:那这个是“谁”的言论,这个言论本身也是意识活动,“宇宙”这个概念也是意识活动,“老子”这两个字对应的相也是意识活动。你看,这样一个观点绕来绕去的,还是意识的活动。
问:那在人有意识活动之前,在意识之外,宇宙到底有没有起始?
C:如果说宇宙有(起始),那这个宇宙就是人的意识活动,人的意识活动有(起始);
人若没有这个意识活动,这个“宇宙”可能指向不同的东西,那个宇宙没有头,没有尾。
所以当人去问宇宙的时候,看似ta在问宇宙有没有头,实际上在问,这个意识有没有开头。
问:就是说,人说的“宇宙”是Ta的想象,是个画面。
即便现在探索太空或者有些天文望远镜能够看到多少光年之外的星系,即便有这些画面在,但是我们在用“宇宙”这两个字所指向的东西,依然是人在意识当中的一个想象,一个相。
C:真正的宇宙在我们的意识之外。
宇宙没有头,没有尾。如果宇宙有了头有了尾,那意味着宇宙之外还有东西,可能叫大宇宙。
请问,大宇宙有没有头和尾呀?有,好,那外面还有一层叫大大宇宙。
请问大大宇宙有没有头,有没有尾呀?有,那外面还有一层叫大大大宇宙。
请问大大大大大大宇宙有没有头和尾呀?问题就在这里,如果有,那外面还有一层叫大。
回到数学问题,∞+1=?,无穷大加一等于多少?
还是无穷大。
所以你看,一旦你给无穷大设定了边缘——假如说无穷大,它是有界的,那无穷大加1,怎么办?所以这样一个定义本身就违背了无穷大本身的本质。
所以,去问“有没有边缘”这样一个意识活动,本身是一个局限的,是一个可以衡量的,但宇宙本身是无法衡量的。
所以,这就是内在的矛盾,这个内在的矛盾来自于我们意识的问题,就是说一个无穷大的东西,大脑想象成有穷的、可以穷尽的,那我们就加一,加一之后,发现还是无限地加一。
因为大脑的好奇是无止境的,有没有尽头啊?有,那外面还有一层。外面有没有尽头?有,那外面还有一层。
请问何时终了?
所以你看,一切都是我们意识活动的扩张、扩展。
问:所以在这里,当老子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的时候,其实「天下」指向人的意识的活动,是真正的宇宙,不可思量,无穷无尽。
C:只要有穷尽,那一定是意识的投射。
任何无穷的东西,只要通过有限的意识去投射,都变成有限的了。
所以我们整个人类通过意识的投射来不断地矮化,不断地贬低各种事物,同时人还自以为了不起,看看这样一个亘古不变的矛盾体——自我的活动。
▸
问:好,接着往下看,「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mò)身不殆」,Cico怎么理解这几句话?
C:「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这样表述是为了打破文字所带来的次序感,因为这个次序感是假象。
问:「母」和「子」是不是对应着克说的,什么是“我”?什么是意识?意识就是它的内容。
C:没错,意味着全然地看,全然地理解。
你理解了意识的框架的内容、构架,你才理解意识的起源;你理解意识的起源,你得理解整个意识的内容,这个理解是一体的。
意味着没有这个“我”,只有全然地观察,只有全然地看,通盘地理解,没有“我”在,没有观察者在,「母、子」在一起,对吧?
整个意识活动的内容是怎么展现的?整个想法的移动是怎么导致这个意识的活动内容的?
问:是指起心动念的整个过程。「母」指向的是根源,「子」是衍生的东西。
C:或者说,「母」指向各种的心理动作,「子」指向各种内容、各种的相。
通过意识的内容,可以看到想法的移动,各种的心理动作;
通过看到想法的移动,各种的心理动作,也能预测各种的内容。
这就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智能,但对应着这16个字——「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特别是后面这8个字,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意识内容的假象。能否通过这些假象触碰真相,「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这样的活法,可是真正的永垂不朽,不是那些意识形态上说这个人永垂不朽。
而是这颗心完全活在真相中,那生死无别,这个意识在清空,意味着这颗心每一刻都在死去,这样的心无死地。
「没身不殆」意味着,无论肉体是否在,这样一个精神,这样一个存在的价值,不依赖于它的物质、肉体,而是完全活在自然和真相中,所以「没身不殆」。
问:下面这几句也很妙,「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有个成语是闭目塞听,塞有堵的意思。
兑,在古文中有口的意思。
C:现在说话的“说”也跟这个有关系吧,加个言字旁,专门用来鼓捣文字的口,简称说。
问:还有一种解释是把「兑」引申为孔窍,鼻子耳朵什么的,还有一说是心理上也有漏洞,所以叫「塞其兑」。
勤,劳、辛苦,也有努力、尽力的意思。
Cico怎么理解这三句话?
C:这颗心能否闭关?能否远离一切尘嚣?
远离,来自于这颗心能否在每一刻真正地下功夫,也就是「塞其兑,闭其门」。不是捂上鼻孔,那个憋死了,也不是关上大门;
而是心的门能否关上,不是排斥,不是回避。而是这颗心能否活在全然中,一个全然的心天衣无缝,自然「塞其兑,闭其门」。
只有一颗真正闭关的心,才充满活力,才充满能量,才充满欢喜,才真正地开放。
你看文字鼓捣的这些假象——一颗真正闭关的心是一颗极其开放的心,也就意味着这颗心全然,全然意味着无死角。
因为这颗心在全然地观察,通盘地理解,那这颗心没有缝,也没有门,也没有兑。
这也意味着「终身不勤」,因为这颗心不被画面所驱使了,不再被各种的影响所捆绑,不再去遵循这样一个毫无意义的社会框架,像机器人一样整日奔波,图什么?
所以,「终身不勤」意味着这颗心不再机械,只有一颗机械的心在「勤」,对吧?「勤」意味着机械。
问:咱们接着往下看,因为这几句话都是在一起的,下面说的是,「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济,有接济、救助、帮助的意思。
Cico觉得这几句话的妙在哪里?
C:大实话嘛,对吧?
这颗心一旦不是全然,意味着进入到各种的聚,每个聚都是一个口子。
这个有事,那个有事,都是意识上的事儿,所以这颗心总在掺和事,这就是人类这样一个意识的长河——无头无尾,永无止境,真的是「终身不救」。
除非这个人看清,果断地行动,远离,通过这颗心全然地生活,无为。
所以「济其事」,都是这颗心喜欢参与,喜欢打听,喜欢各种的互动,各种的交互。
你看当今这个互联网的世界全是这些事儿,各种新闻整天在播报,各种的八卦,整天在重复,家里家外的各种事儿,全是言语、画面。
你看,整个互联网这样一个极其混乱的意识活动,对吧?每个自我都在寻求影响、控制,这都是我们人的现实挑战。
这颗心如果不能全然,不能无为,那意味着「开其兑,济其事」,各种的新闻,各种的内容在吸引眼球。
问:对,还有在生活当中,总是掺和各种事。
C:周围的各种人,有各种的事,事事不断,但问题没有解决。
问:这几句话真的是很妙,「塞(sè)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问:往下看,「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C:「见小」,意味着这颗心敏感、敏锐,能够捕捉到各种的心理动作,各种的内心动机,这个叫明,很显然,对吧?
问:明察秋毫,视力好到能看到秋天鸟兽新长出来的细毛,形容人目光敏锐洞察一切
C:是,如果这颗心在全然地观察自己,理解整个内心的动态,就这个意思。
「守柔」意味着什么?
无为。
这颗心看到整个想法的移动,看到危险、危害,这颗心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自然是「守柔曰强」。
问:好,接着往下看,「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Cico怎么理解「用其光,复归其名」?
C:什么叫「用其光」?
或者说,我换个表达来代替「用其光」,我该怎么说?是不是我们可以这么说——这颗心在全然地看,看叫「用其光」。不看,你不需要光。
全然地观察,看,意味着你在「用其光」,否则你不需要光的,就像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一样,黑灯瞎火的、稀里糊涂的过,不需要什么光的。
但「用其光」意味着这颗心在全然地观察、理解,看整个事物的变化发展,这自然是「复归其名」啊。
「用其光」才可以「见小」,「见小」意味着「复归其明」。
「无遗身殃」,不给自己带来灾祸,这是必然的事情。这颗心完全看到这个事情的发展,实际上看到物理危险,自然这颗心远离危险,也自然是「无遗身殃」。
「是为袭常」,「袭」和「常」其实意思都一样,对吧?
袭,沿袭,也就是常,常就是永恒,那这就是永恒的生活,永恒的人生。
有没有一种人生是永恒的?有,但你找不到。
这个永恒,它来自于一颗能够理解自己的心,能够清空意识活动的心。
问:「常」,永恒,它是不是对应着克里希那穆提所说的timeless,没有时间的。克也说过,这个心理时间就是想法。
C:时间就是刻度,时间就是想法,也是想法的移动。
问:那没有心理时间,意味着什么呢?
C:你无法正面去描述它,因为正面描述依然是一个相,依然在添加意识活动的内容,而是能否清空这个意识活动?
亲自做。
问:清空意识活动,不就是清空所有过去累积下来的东西(对),也就清空了心理时间。
C:这意味着观察,全然地看,看到想法的移动,看到整个想法的起源,「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问:好,本章就解读到这,最后再来回顾一下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mò)身不殆。
塞(sè)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好,咱们下章再会。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