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一起来品读道德经的第6章,这一章的内容比较简短,先来看一下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audio-thumbnail
曼解道德经 · 第6章
0:00
/498.4832
audio-thumbnail
6-1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0:00
/341.0432

问:先来看前两句——「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关于谷,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地理上的山谷,虚怀若谷,形容虚空;神,形容变化莫测;另一种把谷神解释为生养之神,总之,谷神在这里引申为道。

玄,幽深难测,也通元,元始的意思;

牝,母性的代名词;

玄牝,玄妙的母性。

勤,通尽。

这一章翻译成白话——道,虚空莫测而生养万物,是永恒存在的,这就是玄妙的母性。玄妙的母性之门是天地的根本,绵绵若存,用之不尽。

Cico,怎么理解这几句话?


C:当然,不知道这段话在那个时代,它对应着怎样的语境。

但从现在来看,这段文字似乎也是在重复之前几章的表达,那就是所谓的大道,内心的规律,整个意识活动的规律,它永恒存在。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的意识活动始终在进行着。

整个动物都有各种各样的意识活动,人类的意识活动更加的复杂,常常产生各种的扭曲、滞留,去让这样一个扭曲的意识、滞留的意识恢复正常,那就是清空这个意识,这也是大道的玄妙。

扭曲,总会有,那意味着大道的运用,那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你看,咱们人类的意识,因为语言的过分使用、大量的滥用、误用,让这样一个意识变得极其的混乱、扭曲,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幻象,各种各样的自我隔绝。

去理解这颗心就是看到这些扭曲、这些问题,这个过程也是清空这些问题的过程,也只有这个意识不扭曲、不滞留,这颗心才可以理解自然,所以,大道也可以说是天地之根。





问:那《道德经》有没有在理解整个天地自然的规律,而不仅仅是人类意识的这个规律呢?

C:看似是理解,但这个理解对应着清空,清空这个意识,便有对自然的理解。

这个理解是看到自然原本的样子;

而我们人类的意识活动让大脑陷入到自己的幻象里面,各种自我投射里面,看不到自然的规律,也就无法理解这个自然。

真正的理解是清空扭曲的意识,这颗大脑不被画面所隔离,才能看到自然原本的样子;那这个理解就不再是所谓意识上理解了,它是感知

所以,人类清空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才可以去触碰、深刻感悟什么是自然。



audio-thumbnail
6-2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0:00
/157.4912


问:那这句「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怎么理解呢?

关于「用之不勤」,有一种解释是“勤”通“尽”,还有一种解释是把“勤”就解释为用,用之不勤。

C:这个“勤”,Cico倾向于尽,用之不尽。

若“勤”当做“勤快”的话,似乎有一种“时时勤拂拭”的感觉,但是没有对与错,怎么解释基本上都能说得通。


你看,这个意识的滞留,意识的扭曲,构建一个自我,这个自我的感觉非常的真实,好似存在,但也正是自我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清空、熄灭这个自我其实就是大道的根本原则。

大道的绵绵若存,对应着“我”在不同人身上各种的展现,正因为这个“我”存在,大道才有所谓的用武之地。

也正是“我”存在这种假象,对应着大道的绵绵若存;若这个“我”不存在,也没有什么大道,这个自然原本就存在。

问:这就是道德经的第6章,挺简短的,咱们就解读到这里。

最后再来回味一下——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pìn)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好,这就是第6章,咱们下章再会。

C:下章再会。



返回目录(曼解道德经)↗

第05章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