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下面一起来品读《道德经》的第八章,首推音频,另附文稿——


audio-thumbnail
曼解道德经 · 第8章 · 全
0:00
/13:28

问:还是先来看一下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翻译成白话——

上善若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态善于深沉空静,交往善于仁慈友爱,说话善于诚信,为政善于治理,处事善于发挥能量,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水不争,所以没有怨恨过失。

这就是第八章的原文和译文。


audio-thumbnail
8-1 上善若水
0:00
/6:54

Cico怎么理解这前半部分呢?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C:从字面意思来看,这个水是一个拟人的表达,像水这样一个状态的人,ta的处事、ta的行为非常接近大道。

「上善若水」,上善也就是真正的善、真正的好,它一定是在意识之外;它不是一个意识状态,我要展现我多好,我要向你们展示我内心充满了善意,那这个跟善没有关系,因为那是一个意识的展现、意识的行为。

作者用水来打比方,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所以,水的存在本身就是有利于生命的延续、持续;但水没有这些意识活动,没有所谓的争、抢、展现。

处众人之所恶」,也就是说这个水不合群,喜欢独处,这样一个状态本身就是一个真正善的表现;不是去表现有多么善,而是这个「善」完全展现在行动中。


问:为什么不合群反而是善呢?你说的合群是指什么?

C:在这样一个人的意识活动中,合群意味着遵循,意味着模仿,意味着妥协,意味着恐惧。

问:常听人说这人合群,性格随和。

C:这个话出于说话者的自我投射,ta的欲望,ta的渴望,希望有人能跟ta一样,能够跟ta产生共鸣。

问:希望被这个群体接纳,所以也有一种安全感,是吧?什么是群?好像是同样一种行为模式,在很多人的心中同时运转着。

C:群,意味着共同的模式,在自然界,生存需要群。

但我们人类在心理世界里面,依然在追求群,可见这个心它不独立,总想归属于某个部落、群体,所以这个群啊,是大家互相依赖所构建的一个新的实体,但它不存在。

人存在,群不存在。

但正是人的依赖,构建了一个群,这个群可以是社群,可以是组织,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信仰、宗教。

我们得看到这样一个事实——

当内心在追逐合群的时候,实际在发生什么?

各种的内斗,反而影响生理的群的存在。各种内讧不都是来自于内心这个群吗?

相反,若每个人完全地独处,不合群,自然这个生理的群才可以延续我们人类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可以真正的延续。

在那样一个群里面,有爱,有关怀,有自由,而且没有人意识到那是个群,就像水善利万物一样,水意识不到它在利万物。


audio-thumbnail
8-2 居善地……夫唯不争,故无尤
0:00
/6:34

问:好,咱们接着往下看后半段——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Cico怎么理解这几句话?

C:在这几句话里面的「善」和上善若水的「善」,在Cico看来是一个意思——真正的善既是名词,也是动词。

这个善在意识之外,它是大脑的一个自然的倾向,所以也意味着善于、擅长。

放掉这个自我,真正的善在意识之外,在这个未知中,意味着这样一个大脑、内心的状态,自然是这样做——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就是活在真相的状态,活在未知中,没有内心那些控制、那些歹念,这颗心就是善,这种善体现在ta生活的所有方面。


「居善地」,这颗心,看到生活的本质是什么,ta自然就知道该住在哪里,而不是盲从、随大流、跟风,我们这个地球上有那么多的超级大城市,对吧?

「心善渊」,你看看这个世界多么的肤浅,大脑如此的被动,完全基于文字、符号、画面,被各种的影响、意识形态弄得团团转。从不深入观察和理解自己,整个内心被各种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占得满满的。

「与善仁」,这个自我的世界,各种的交往都是为了利益、交换,各种的虚伪,对吧?

「言善信」,更不用说了,这个自我从来就不靠谱,所以才有了合同,有了各种的契约,都是这些自我的控制。

「政善治」,这个政治可不是当今这个政治,《道德经》里面的政治和当今非常狭隘的一个领域——一帮人的自我欺骗所构建的那个政治不是一回事。

无为而治,政善治也就是无为而治,这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关怀的真正体现。

但这样一个品质的大脑在这个时代非常难以具有,因为它需要大量的观察,大量的清空,大量深入的理解和行动。

「事善能」,这颗心理解什么是人生,知道能量得没有冲突的耗散,事善能也是一个自然的结果,对吧?

「动善时」,这颗心不躁动,这颗心总在观察,全然的理解,全然的观察,自然把握时机的能力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只有内心清空才可以把握时机,否则内心被各种想法填满,压根都看不到时机。

所以这样一颗心,空寂,但极其充实,跟这样一个意识的世界没有任何的纠葛。

所以,「夫唯不争,故无尤」


问:好,咱们再一起回味一下这几句话——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好,这就是第八章,咱们下章再会。

C:下章再会。


返回目录(曼解道德经)↗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