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在生活中有各种交互,很容易产生各种的反应,比较、判断、介怀、生气,甚至是愤怒。
当这些反应升起的时候,我们通常能觉察到这种反应升起了,这种觉察可能让反应消失得快一点。
但是反应还是产生了,而且给内心带来很大的波动,怎么去应对这种精神挑战?Cico,你能分享一下你的观察吗?

C:你看,首先咱们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一下这样一个状态——
大家通过练习冥想,觉察逐渐有了,这是好事情。
之前可能我发脾气的时候,我压根就没有觉察,这种脾气可能非常非常大,对我的内心/大脑造成了很强的震动、影响,以至于要恢复一周两周,才能够恢复正常。
现在呢,我有了觉察,我能在生气那瞬间,觉察到自己生气了,这种觉察客观上的确降低了这些反应对内心的影响,恢复的时间可能要快很多。
但同时我们参考点也变了,我们希望没有反应,这个没有对与错,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去觉察,你看,在这样一个冥想练习路上,我们的参考点也在发生变化。
之前不能觉察的事情,现在有所觉察;但现在这个有所觉察,也希望能够做得更好一点,能够不让反应升起。
这样一个过程,也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但需要每个人去觉察到,这样一个参考点的变化,这也是咱们冥想训练的一部分。
▸
我们在这样一个场景下,当觉察到自己有反应的时候,其实反应已经发生了,觉察的出现,让我们能够及时不再给这些反应提供更多的想法,这已经有效地缓解了反应给内心带来的影响。
但如何能够让觉察来得更早一点,如果可以的话,能否在这些反应出现之前,觉察就在?
那这样一个问题,可能不仅是在那一瞬间觉察的问题,而是在平时我们如何看待周围的一切,如何理解内心。
或者说我们是否完全透彻的理解内心的规律,我们是否已经在日常的生活里面,能够觉察任何一个出现的念头。
反应之所以会出现,那也是多个念头、多个冲突综合的结果。这也意味着我们还可以把觉察做得更加细微,更加细致——
从觉察一个反应到觉察一个念头的出现,觉察一个判断,这样一个比较。
▸
问:觉察,就能让比较和判断消失吗?
比如说,在聊天、在交互当中,这个比较心很容易升起,那这比较心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那个源头不去发现,那不是会源源不断地升起比较之心。
C:要去觉察更加细微的念头,那意味着我们要通盘理解内心的运作方式,通盘的看清楚问题的本质,看清楚比较的危害,判断的危害,各种等同,各种细微心理动作所带来的影响。
比如说,我深刻意识到,盲目的判断所带来的危险,而且我能够即刻感知到这种盲目判断带来危险,这就会变成内心的觉察。
这个东西无法被控制,但一旦我们看清,这个看清的过程,其实就是重塑我们内心神经回路活动的过程,也是让觉产生的过程。
这样一种看清的状态,本身就是一个唤起非常细微、非常底层的觉察的过程。不可想象,但只要你去看清,去理解,这个觉察它会自然的出现。
▸
问:这个看清有这么一种情况,比如说在交互当中,有一个人在炫耀TA的某一些东西,我可能知道TA炫耀的东西,也是有问题的。
但为什么TA炫耀的这个东西仍然影响到了我,就说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为什么没有经得住这种碰撞或考验。
C:在想法上理解,其实很容易的事情,在想法上想通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问题是我能否把这种想通转化为即刻的感知。
比如说,当别人的自我一旦显现,我立刻会对自我产生高度的警惕,而不是我想着,哎呀,自我不好,自我有问题。
而是我即刻能够看到别人的自我出现,看到别人自我即刻的显现,我即刻的保持高度的觉察,意味着当一个人在我面前炫耀的时候,我的关注点是在观察TA自我的活动,而不是关注TA炫耀的内容。
但如果我的关注点在TA炫耀内容,我很可能就会被这炫耀带跑。
我能否即刻观察TA此刻自我的活动,为什么要炫耀?
炫耀,是不是TA自我的一部分?自我是不是怕空?怕别人看不起,怕被别人认为什么也不是,所以通过炫耀来找补。
我能否即刻看到这一点,而不是在看TA炫耀什么?哇,好棒的车啊,哇,好有钱啊。
合适的关注,才能让内心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感知和状态,这是觉察。
问:嗯,好,关于反应和觉察,咱们就聊到这里,以上就是本期的空唠唠,咱们下期再会。
C:下期再会。

Cico(张冲和),哲人,觉者,深入涉猎数学、人工智能、生物、神经科学、东西方现实,人类意识领域的通识者,用中英文阐释对人类意识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