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初探 · 5.2 · 全然观察

5.2-1 深刻理解,觉察自然就来了
0:00
/201.1712

文稿


问:“什么是觉察?感受身体、呼吸和观察想法就是觉察吗?什么不是觉察?被想法画面带走,被情绪绑架,即没有觉察吗?”


Cico:觉察就是当你没有觉察的时候,你意识到了你没有觉察,这就是觉察。

觉察意味着一个人对内心深刻的理解,对整个社会问题、人类问题的展现的深刻理解。

因为整个社会问题、人类问题都是内心问题的外部投射,这些理解本身就会让大脑产生觉察

一个内心看清了它的问题,自然内心就会出现警觉,把各种的想法、画面的累积、滞留看作大敌,因为实际上它们就是大敌——我们生存的敌人,清醒的敌人,清醒的反面,或者说让我们失去清醒的重要因素。

内心看到一头猛兽,饥饿的猛兽,自然会意识到那是危险的,把我吃掉。但内心却看不到这些想法,画面的危险,意味着这样的内心已经被想法、画面所腐蚀、所麻痹、所欺骗。

所以,觉察不是只在观呼吸中那一点点东西,觉察意味着一个人要深刻地理解这整个人生所有的东西,需要亲自观察——观察周围人,观察自己,观察各种各样在社会上流传的荒谬东西,在媒体上、在书本上所传授的各种的令人质疑的东西。

这样的心本身就在构建觉察,所以一定要把内心打开,去理解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生活里面,不要去判断它,不要去演绎它,不要去正当化它,去观察这样的过程本身,觉察自然就来了。

好,咱们看下一个问题。


5.2-2 谈冥想、全然观察和“走神”
0:00
/242.4512

文稿


问:开始冥想的时候,在感受呼吸,过一会儿就容易走神,是平时冥想做的少,还是什么原因?


Cico:这个走神,不知道提问者指的是什么?指的是被想法带走,被各种画面带走?能否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不要拒绝,而是全然的接纳,同时内心自然回到呼吸上来。

去观察为何内心走神,为何内心如此容易被画面带走,为何我只在呼吸冥想中去观察,为何我不在生活里面去观察?

生活里面有各式各样的事情,各种各样的交互,各种各样的画面,从媒体宣传到意识形态,到你的工作学习,人与人的交互、言语,各种各样的画面,这都是我们去观察理解自性的最佳时机。

但为何不去做?只在这呼吸冥想里面跟大家一起做一做。所以咱们说的冥想,就这个观察,全然的观察。

回到提问者的问题里面,那就是说平时我不怎么观察自己,观察的很少,所以我在做呼吸冥想的时候,发现大脑老走神,老是被各种画面所带跑,那问题回来了。

咱们能否在生活里面观察自己呢?这意味着少浪费能量,在这些言语中,在这些画面中把能量省下来用来观察,观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交互,各种的画面、各种的画面、各种的影响。

当你真的这么做的时候,这整个人生就是冥想,大脑即刻开始发生转变。

所以,这个走神我们说的是个现象,不是说,我在观察呼吸的时候,内心必须完全在呼吸上,其他什么也不需要管,这叫不走神。

若内心不在呼吸上,这叫走神了,若有这样一个定义,这样一个印象,这是自我的欺骗,因为这是一个划分。当内心在全然地观察、生活,观察呼吸的时候,当内心不坠入画面的时候,一切都是自然的切换,哪有走神不走神这一说,除非内心被画面带跑。

所以你看在这样一个问题里面,提问者的言语可能跟讲话者、回答者ta的言语类似,但可能意思非常的不一样,这就是语言交流的局限,需要咱们都得超越语言,去亲自观察理解内心究竟是啥。


5.2-3 冥想时,如何处理和想法的关系
0:00
/234.6272

文稿


问:冥想时,如何处理和想法的关系?

Cico:想法是我们众多感官的一部分,人活着不能没有想法,想法有它的位置,但问题是能否不让想法主导你。

想法往往对应的就是画面,各种非常具象的东西,大脑把这个画面当真了。所以,很多时候在我们生活里面有很多的想法元素掺杂其中,我们内心误把想法当真实,各种的自我欺骗。

观察想法,意味着不跟想法的内容交互——也就是这些画面,非常具体的东西。内心一旦跟这些具体内容一交互,内心就容易被它带跑,被这些内容欺骗。

而是把整个的观察放在想法的动作,比如说评判、比较、排斥、嫉妒、愤怒……

各种想法的动作,它是抽象层面的,只要内心全然的关注,内心真的在观察这些抽象动作的时候,想法的画面,就不会误导自己,劫持自己,当然这个需要你亲自去试。

所以,“不关注想法”这样一个说法是有非常强的误导,很容易让人联想成“我得控制自己,没有任何想法,只需观察身体知觉”,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也是错误的。

因为它制造一个新的分裂、划分——那就是想法、知觉;而是当我们去观察整个身体知觉的时候,内心才可以去观察想法层面的这些抽象动作。

因为这些身体知觉也是抽象的,当内心完全在关注这些抽象东西的时候,整个是全然的,所以关注身体知觉,也意味着在观察想法,而不是排斥想法。

所以,总之,全然的观察就是放下画面,不被画面带跑。整个操作层面就是去观察想法的升起、回落;观察各种细微的心理动作——自责、评判、比较、排斥等等,所以一定要亲自去做,不要总是听这个人说,听那个人说。

言语的表达非常的有局限,非常具有误导性,除非你亲自去观察,才可以超越语言,找到确信。


5.2-4 为何要把某些事情标为“不开心”
0:00
/226.6352

文稿


问:“冥想时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会浮现,意识到以后回到呼吸上来,可不一会儿不开心的念头又冒出来了。”

Cico:观察,观察为何大脑会把那些事情标注为不开心、不愉快?

为何大脑会有这样一个判断?这个判断让大脑陷入到一个画面中——这个画面就是这事儿令人不爽,不开心。

有了这样一个画面,大脑就有反应,对这个画面有反应,那就是想回避,想回避,但老是浮现,大脑又出现恐惧,焦虑,能否在你自己身上看到这些东西?冥想不是说去逃避这些事情,而是全然地观察,看到这些事情在自己身上展开。

我能否继续深入地理解自性,不是理解我的自性,你的自性,而是理解自性,要放掉任何自我的视角去观察这一切,放掉任何的标——不要说这个开心,那个不开心,只要你认为“这个开心、那个不开心”你就没法观察了。

大脑评判意味着偏见的产生,有了偏见,怎么观察?

除了冥想本身,所谓这些技术本身,一个人还得去洞彻理解想法的构架,自我的构架。

你看咱们过往有各种各样的节目,空谈、空唠唠,还有觉醒在此刻,去理解想法的构架,为何大脑总在生成各种各样的画面,这些画面是什么?这些画面跟判断、评判有什么关系?都需要一个人去深入的思考,理解,这些反而对冥想本身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你看冥想是一个整体的事情,不要总是纠结于此刻冥想技术怎样,而是要去通盘理解想法的构架,“我”的构架,大脑自然就发生变化,去做,去试试,去探索,拿出魄力,去做吧。

好,咱们看下一个问题。


5.2-5 冥想放松,深层的想法开始浮现……
0:00
/153.174313

文稿


问:有时候,冥想很放松,但是在这种放松下来之后,身体突然又紧张起来,不知道为什么。是不是越放松,无意识的东西就越会浮现,也可能给内心带来扰动呢?

C:感谢这位朋友问这样一个问题,很好。

的确,当我们整个内心变得放松的时候,内心变得非常的安静,各种之前在我们无意识大脑部分,活动的想法、观点、结论、画面会浮现起来,会浮现出来。

一旦浮现出来,大脑又开始对这些画面产生反应,所以身体可能会出现新的紧张。

但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继续全然的观察,全然的看。在这种观察中——没有观察者的观察中——有更多的想法,从无意识部分浮现出来,这是我们整个理解内心的过程。

一旦看到,一旦觉察到,问题解决了。

随着我们观察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无意识想法展现,也越来越少的想法浮现出来,这是我们能够走得更深、理解自性更深的过程的一个必经之路。

所以,这就是冥想,全然的观察,在观察中让想法自然的浮现,能够让自己意识到更为底层的、更为深层次的各种的问题。

所以,你看,在冥想的过程中,可能时而紧张,时而放松,但最终整个的身心走向彻底的放松,彻底的解脱。


5.2-6 全然意味着什么
0:00
/158.7392

文稿


问:真正的冥想是全然关注,全然观察,什么是全然?

Cico:全然就是没有任何的排斥。你看,如果我集中注意力在某一点,周围我是看不到的,这就形成了排斥。

若我整天关注我自己的形象、表现、成绩、成就,关心我的收入、财产等等等等,这种关注本身意味着排斥,你看不到其他人,看不到所有人,只看到自己,这本身也是排斥。

你看,我们生活中有非常多的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去所谓的集中注意力,卯住一点,排除其他点,这都是排斥。

我们仔细看看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排斥占了很多的比例,不是吗?

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也是排斥;我非得想做这个,我就不想做那个,也是排斥。排斥意味着内心陷入到某一个小的区域,排斥意味着内心看不到整体。

全然意味着没有排斥,意味着内心需要无所不包,能够接纳一切,能够看到整个内心整体的状态。

在此基础上,可以去适当关注一个细节,但不失整体,不失完整,叫做全然。

全嘛,完全;然,样子,全然就是完全的样子。

好,咱们看下一个问题。


返回目录 · 冥想初探 · 简问简答


‌Cico, 作为一个人,不属于任何的圈子、组织、群体。跨越中西方现实,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辅助更多人理解自性,过一个清空有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