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co:一个人的一言一行,
能否没有任何的分裂感、隔阂感、距离感。
你看,个体意识一定对着分裂感、隔阂感、距离感。
当一个人大脑一直被个体意识所塑造的时候,
这个“我”是中心,一切都是以“我”为中心:
我的价值、我的地位、我的影响、我的收入、我的利益、我的好处。
当大脑被这个“我”主宰的时候,
那种分裂感、隔阂感、距离感一定在,
这已经变成了很多人生活的常态,它不正常。
但是大部分人觉得正常,因为彼此都互相模仿——唉,你也这么弄,好,我也这么弄,行,大脑就觉得正常了。
但它不正常,一旦有这个分裂感,大脑一定有冲突,它是个事实,它是个自然法则。
那你看,我们这个世界有多少分裂,多少隔阂。
你越是隔阂,越是分裂,
这个自我意识啊,它越是发达。
因为大脑从这种隔阂分裂中,
它会受伤,它会不爽,
所以它要寻求满足、愉悦,
越满足愉悦,越是自我活动,你看看。
HY:所以个体意识其实是讲一种自我状态,就是‘我的’状态,是吧?
C:对。
HY:但是像我们这样子的交流、做事,它依然可以发生,
这些活动、这些动作依然可以发生,
但可以是在一种无我的状态下发生。
C:当然了,而且没有这些隔阂,没有这些分裂,
没有这些距离的时候,
人做事情,才会展现美感。
LL:为什么会提到美感?
C:就是美感,你做事情时候,美滋滋的,没啥事。
但是有隔阂、有分歧之后,
你看,做事没意思,全是为着……
大家在这种隔阂下全是奔着自我利益,
赚钱啊、地位啊,这些事。
所以人谈话说话变得越来越肤浅,越来越假,
然后各种表面的伪和大行其道。
所以这都是整个社会的假象,
一个人能否看到这问题,
这个自我意识在被推崇着、延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