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为什么想法如此善变?
心情好的时候,有一种念头浮现;
心情不好的时候,又有另一些念头浮现。


C:还有很多人,大脑能够见风使舵,对不对?
然后想法变得特别快,特别狡猾。


那一个人能否先留意到这个现象?
无论从别人身上,
还是从自己身上,
能够看到想法是如此的多变,
变来变去的。


问:那比如说,
就同一个人,同一件事,
我现在看到了,
我心情不同的时候,
浮现那个念头也不同。


那我怎么能在好的念头浮现的时候,
也不被劫持?
然后当不好的那些想法浮现的时候,
也不被劫持?


C:为何会出现“好”与“不好”这样一个划分呢?

什么是好念头?
那些令人愉悦的想法,
能够获得满足的想法,
我们称之为好念头,是不是?
很爽,很高兴,很满足。


那不好是什么意思?
糟心的事儿,产生冲突,产生矛盾。


你看,当一个人能够去亲自观察的时候,
Ta 能看到,
大脑总在想要去追逐各种好的念头,好的想法,
同时想要去排斥各种不好的念头。


但无论是追逐还是排斥,
大脑总是在跟念头、想法纠缠。
这个是事实。


一个人能否如实地看到它?
那大脑能否不去追逐好的念头,
也不去排斥不好的念头?


当大脑能够这么做的时候,
即不去追逐好的念头,
也不排斥不好的念头的时候,
说不准,大脑就不跟想法纠缠了。


问:比如说,情绪有波动,然后那些想法很黏着的时候,
怎么能去否定那个假象,
不陷入到那个漩涡当中,不纠缠?


C:这是一个人需要亲自做的事情,
即能够观察想法的活动,
而不是陷入到想法的内容里面去。


我们这个世界大多数人,
总是把想法当真,
即总是卷入到想法所构建的内容里面去。


那大脑能否自己调整自己?
自己可以看到整个想法的活动、移动,
但不陷进去,不陷入到这内容里面去。


这是一个人需要用心体会,
让大脑自然做到这个。


你看,平时一个人总是把想法的内容当真,
当这个大脑有情绪的时候,
一个人把想法当真就出问题,对不对?


当一个人能够意识到“哟,想法不是真的”,
那当有情绪的时候,
大脑能够意识到,
想法不是真的,
所以能够去看到想法的活动,
进而不被内容卷入进去,
这就是觉察。


所以你看,去理解想法,
不是在这个理论上,
智识上去理解它,
而是一个人有觉察,
能够亲自看到想法的移动,
不陷入到想法的内容里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