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在通盘的理解中,大脑在变,变就变,不去辨认过去的自己,过去什么样不再相关。什么是辨认?
Cico:为何这个大脑总在辨认?为何我们普遍接受了这个过程?
看到一只香蕉,大脑能够认出来,哎,这是香蕉,因为大脑已经有了关于香蕉的知识,它的名字叫香蕉。
大脑看到这个香蕉的时候,这个辨认的过程就“即刻”发生了。
这个过程在生活中,总在反复地进行——出门打车、坐车,去超市购物,大脑都得需要辨认,需要识别,这样才可以选购、付费等。
人类高度发达的辨别识别能力,才会造就如此发达的社会。
当大脑处于辨认状态的时候,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的辨认——它即刻带来一个“我”的感觉。
这难道是我们自我活动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吗?
大脑在辨认中形成这样一个“我”的形象,“我”的相,通过辨认、识别这个“我”的形象,“我”的画面,“我”的感觉在不断地延续加强着,是这样吗?
大脑能否看到这样一个辨认的过程?能否让这个辨认适得其所?在它最需要的地方辨认,但不去识别这个“我”。
辨认的过程,唤起了大脑各种细微的冲动,这些冲动的运行让这个相短暂滞留。
倘若这颗心、这个大脑一直在辨认,一直在识别,那大脑总是陷入到各种各样的相里面,不得安宁,这样一个无序的辨认,是不是这个大脑各种各样寻求的起源。
大脑在即刻地感知、感受,辨认才可以适得其所;
只要大脑疯狂地陷入到辨认的过程中,觉察没有了,感知被扭曲了,这恐怕是这个世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所经历的情况。
这颗心能否通盘地观察,全然地观察,这样一切才可以适得其所,否则通通地失衡,通通地出问题。
大脑能否清空一切关于“我”的画面?
只有这样,辨认对应所谓的知识、经验,在这个社会,对应的各种技能、各种生活才有它的位置,但这颗心没有任何的染着。
你看,只要大脑觉得自己是什么,是点啥,想要变成点啥,这些画面的滞留所构建的自我,就会在我们各种辨认的过程中,施展各种的“妖法”,这个“我”不断地唤起,不断地持续,大脑一直在出逃,一直在追逐。
所以咱们谈到这里,咱们一起发现,一个人能否没有任何的画面,关于我,关于自己,没有这些画面的滞留?
——
谈辨认 - 40分钟长谈 视频+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