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曼谛悟思 为什么没有去拉投资、搞创业?
Cico:表面上,也能行的通。
但始终会走到 人不可交流、不可沟通的死胡同里。
为什么这样子?
为什么会去拉投资?
因为人的隔阂是如此之深,因为钱、共同的利益,产生一种联谊的假象。
产生一种 能在一起做事的假象,好像可以沟通,在面对共同利益的时候。
但实际上,那是幻象。
问:有一种想法是,利用商业去普及,通过这种方式,让钱用在所谓传播正念冥想上。
C:那只是大脑实在感到虚无 和 没有意义的情况下,给自己整出这样 一个理由,通过这样一个言语的构造,让那个事情显得有意义。
但凡一个人完全安静下来,没有商业思维的时候,很容易看到商业思维也是延续人的隔绝。
而人不隔绝的时候,啥问题都解决了。
问:目前曼谛的情况,能维持,但没有资源、资金、人力的注入,感觉很难打开传播面。
C:需要钱,是一回事;钱怎么来,是一回事。
刚才说的”商业“是以资金为中心的一个事情,无论卖啥、做啥,都是以钱为中心的。
通过商业整来的钱,能否去支持、发扬善的事情?
和 让商业直接做善的事情,是两回事。
问:那商业就不善吗?人类社会需要交换啊,当然现在的商业远远超出了围绕生存所需的交换。
C:前者是一个人做商业,但没有陷入商业,才可以让商业做善的事情。
后者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商业里面,那 ta 就会整出美丽的托辞,来让这个事情变得有意义,来找意义。
”利用商业来传播什么“,这成了一个人无法让商业适得其所,沉溺于商业的一种借口,对应着还是整个身心的失衡。
如果一个人做商业,一个人能让从商业里来的钱,来做善的事情,那意味着 ta 没有完全陷在商业里面去,才有与善同行的可能性。
刚才问 ”商业不善吗“,
本质上 和善无关。
如果 一个人从事商业,但商业没有主宰 ta 的生活,ta 能够做商业,同时还能完全走出商业,那这个人生才不至于失衡,才有与善同行的可能性。
问:刚才是以商业为例,有人从事制造业、农业、其他产业,也是一回事。而且现在产业形态是融合的,不要被”商业“这两个字局限。
C:这个事,做归做,但不要贴上高大上的标签,关键是一个人能否不沉溺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