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感觉自己现在很多的行为是对社会需求的响应,但那个不是真正的行动,真正的行动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能量总是用于被动的应对,而不是主动的行动。
Cico:有主动的行动,意味着大脑要有发力点,发力点在哪里?大脑要致力于不让任何画面滞留。
问:为什么去应对各种事情,因为不应对可能有后果,这种担心就让能量流向去应付社会的心理需求。
C:恐惧嘛,害怕被惩罚。
但问题是,大脑是否通盘地观察,整个社会全是想法,想法在压制和扭曲感知,通过言语可以传递想法,为什么大脑即刻做出响应,要么去实现那个画面,要么去回避那个画面。
是因为大脑没有完全意识到整个想法的局限,对整个身心的影响?是因为有愉悦?有愉悦,一定有恐惧。
真否定的时候没有恐惧,你也不在乎什么愉悦了。但为什么这个否定没有发生?
问:否定在未知中,但恐惧在已知中。
C:想法构建无数的圈套,担心害怕都在那个圈套里面,愉悦也在那里面,但整个真实情况不是想法。
但问题是大脑能否有这个果决的行动,否定,不再纠缠。
否则,这样一个状态无休止,今天换这个事,明天换那个事,事总在换,模式没有变。
整个还是大脑被想法困住,因为在已知中,好像我办完这种事,能怎么着,带来莫名的确信;不办这事,能怎么着,也带来莫名的恐惧。
只有大脑能够清空,不再有任何画面的滞着,通盘的否定,真正的行动才可以发生,否则不可能。
一个人得看到这个严峻的事实。
这个大脑必须照顾好一切能量泄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