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中国、西方都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春节,西方的圣诞节,
在这个时代,人口流动、迁徙变得前所未有的大,
个性化前所未有的强,
人的意识活动变得更加的琐碎、更加的细分,
言语的交互,变得更加的困难。
因为言语的表达和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差别很大,
言语是一套说辞,
有礼节,有愉悦,
都是按章行事,维持表面和谐。
这个东西无需谴责,
「美言可以市尊」(市,流通交换;尊,尊重),
但前提是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
语言才可以适得其所,
但现实情况是,隔阂很容易存在,
所以言语交互变得很有挑战。
在西方社会个人主义盛行,
人的距离感很强;
在中国,物质的逐渐丰盛也增强了个体意识,
这种个体意识也在加强。
所以,无论春节、圣诞节,
在愉悦的气氛下,
可以给交互壮胆。
你看,都挤在这个时间交互,
平时不联系,
借由春节拜年,
或借由圣诞节互相寄送贺卡礼物,
理解这一切,
既不排斥,也不接纳。
而是在我们的生活中,
能否把这颗心打开,
能否没有隔阂,
能否一起看到那些本来显而易见的东西,
但却因为每个人自我的视角,
所以看不到那些本来显而易见的心理事实。
所以,在节日时间段里,
交互、言语、刺激少不了,
但一个人在通盘地理解,
完整地理解,
hold住,
看到事实,和事实为伴,
一切言语、相皆为假象,
不要往心里搁。
平安度过这个“欢”“聚”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