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怎么把曼谛的分享,应用于实际生活,来处理每一个事情,处理和每一个人的关系?为何看了很多内容,但依旧不知道怎么做是好。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取决于其他人,学校的老师,单位的领导,不知道该怎么打点这些关系。”
Cico:一个人自己说看了很多,但实际上真的理解了多少,真的在贯彻吗?不要把以为看了很多,就觉得理解了,这可能是自我欺骗,可能没有贯彻。
没有贯彻,还期望读的东西能指导你,不可能的事情。
能否贯彻?
亲自观察,亲自贯彻。
贯彻你所观察的,你所理解的。
但很显然,在你的实际生活中,你的角色在妨碍你观察,妨碍你贯彻。在那个角色下,你考虑的是怎么处好关系。
当这颗心能脱离一切角色的时候,你和任何人都有关系,你不需要处关系,因为你有关系。
否则,在角色里面,人与人都是隔绝的,没有关系。处来处去,都是问题。
所以,一个人为什么总是那么快地进入角色,能否没有任何角色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是因为这个角色带来一种安全感吗?
一个学生,能否没有学生这个角色,一个老师,能否没有老师的角色。
问:作为学生,我如果能没有学生的角色;但老师还认为ta有老师的角色呢?
Cico:别人有没有角色是ta的事,你能否没有任何角色?
当你这样存在的时候,整个事情的局面都变了,但你能否愿意这样?
问:有时候会觉得,顺从能搞好关系;不顺从可能会有后果。
Cico:但你不在任何角色里面,是另外一回事。
当你不在任何角色里,既不是顺从,也不是不顺从。这句话已经给一个人支招了,一个人能贯彻吗?心理上,否定一切角色,心理上,自己就是个人。
当一个人真的不在任何角色里,大脑一定充满同理心,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这是一个过程。你不会再把ta看成是老师、是领导,你会看到ta的痛苦和烦恼。
周围的人,如果ta心地善良,ta一定能感受到;如果ta心地不善,ta一定会后怕忌惮。
但那个状态,呵护每一个人。
你只有亲自那么做了,才会发现,事情会怎么发展。
人在角色里面,只关心角色里面的事,“怎么处好关系”,还是自我中心那些事情,没有同理心的,这是很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