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Cico,在曼谛的语汇中,你极少提到“修行”两个词,刚在公众号里搜了一下,在过去5年的日更中,只有5条结果:

一条是解读坛经,
一条是解读道德经,因原文都提到了“修”字;
还有两条其实是一篇文章,发过两次,是觉醒在此刻的直播;
还有一条是在空谈中。

为什么你极少提到“修行”两个字?


Cico:你看在《坛经》《道德经》中,提到这个字的时候,很少单独使用,都有前后文,包括觉醒在此刻,也是如此。


在大众语汇中,这个词常单独使用,这意味着不合适的关注。单独使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过分强调,当过分强调这两个字的时候,意思一定发生曲解。


这个曲解包括了什么?有时候和宗教有些联系,有些人可能会倾向于宗教,有些人会排斥宗教,这个词会带来很多问题。


但你看,放下“宗教”两个字,“修行”这个词单独使用的时候所带来的曲解,它会引入这样一个时间观念,貌似要修行去达到什么状态,修行变成一个过程。


这跟大脑总爱成相、总爱正面想象,不无关系。(正面想象:想象一些积极的画面,我能达到什么状态,这全都坠入幻象。)


那去实现、去达到,那这个修行一定是充满了控制,那它一定有路径、有阶段、有方向,那这个词就毁了。


什么是修行?咱能否现在给它重新赋义?来纠正它的意思。
没有画面,
没有过程,
没有时间,
大脑在这一刻如实地观察内心里面、外面实际在发生什么。


这不是想象,不是应该是的画面,不是理论,不是观点,不是结论,当大脑致力于这么做的时候,它看到了,那它的「行」一定会发生变化。


那大脑能否看到,在这一刻,点在哪里?


点在如实看到此刻在发生什么,
「行」自然发生变化,
而不是去强调修行,
所以这是为什么这个词咱们提的很少。
因为根本不在这个词所指向的地方。


一个人能否去回应根本——也就是致力于发现这颗大脑在发生什么,经历什么?
如实地看到,
不经想法的扭曲,
这么做本身,
让大脑从一切套路中解脱出来——
这个不是时间,也不是过程。


那如果非得用“修行”两个字的话,
那这就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