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打开今天的空谈,我们来聊聊迁徙。

迁徙发生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但像中国这样规模如此庞大的迁徙,可以说是举世罕见。

迁徙,在影响着每一个人。你可能有过迁徙的经历或想法,或是正在面临这样的选择,即便都没有,你身边的人多半也在迁徙。

我们为什么迁徙?迁徙又在怎样影响着我们?怎么去理解这整个过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它。

内容如下——


迁徙发生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不同国家的人们都在迁徙,动物们也在迁徙。

大雁南飞是迁徙,很多鸟类、鱼类,甚至能够从北极迁到南极,然后再迁回去,也是迁徙。

鸟和鱼的迁徙是为了生存,为了繁衍,似乎人也是为了生存,咱这里说的是「似乎」。因为咱们得看看,人为什么要迁徙,它的因素可能更加复杂,因为人心非常复杂。

很多人都有迁徙经历,无论是自己有,还是周围人有,这个话题涉及到每一个人。

人们迁徙的程度不同,

有的是在不同的村落之间,

有的是从一个小的城区到所谓的中心城区;

还有人从一个小的城市到更大的城市,

还有从地球的这一边迁到那一边,

估计再过几十年、几百年,人类可能从这个星球迁徙到另一个星球。

咱这里不说迁徙的对与错,咱得看看迁徙图个啥?





一个常见的理由是想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可是被各种人用了个遍,中国人用中文,西方人用他们的语言,都在表达这个意思。

这似乎变成了我们迁徙的一个非常底层的动力或者借口。

但真相却是,和「世界」没关系,和「想去」有关系。

在山区的人,想去大山外面看看;在国内的人,想去国外看看;而发射火箭的马斯克,想去火星看看。

问题出在这个动词——「想要」上,想要去看看。这里咱们再次声明,迁徙没有对与错,但咱们得看一看,迁徙的整个心理动态,或者说迁徙对我们的影响。





世界各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人,都有迁徙的现象,但能够形成像中国如此规模的迁徙,叹为观止,对不对?

咱们得看看这么一个如此庞大的“当代游牧民族”,去理解一下所谓的集体迁徙。尽管每个人的迁徙方式不一样,但它似乎是种集体迁徙。

所谓集体迁徙,实际上就是我们似乎都被某些想法所左右,被某些幻想,被某些心理动作所左右,比如刚才说的「想要」。

不同于动物为生存而迁徙,人类的迁徙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了好多的心理活动。





当我们每个人去观察内心,都会发现迁徙似乎没有解决那些人生中真正重大的问题,反而带来了新的人生困惑。

看似迁徙可以让我们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但最终还是回到了本质问题,迁徙图个啥?

现在,商品经济在高速发展,互联网盛行,物质发展、信息同步,很容易唤起欲望。

大家想过一种更舒适的生活,没有问题,问题出在这两个字上——想要。

一旦让经济发展变成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在这样一个维度下,它必然会出现不均衡,必然会出现发达,不发达。

当我们用金钱去衡量一切,有了衡量,就可以比较,有了多和少,穷和富,有了所谓的发达和欠发达。

当我们已经完全适应这种规则的时候,整个的思维体系、精神状况都被框限。在这种衡量体系中,我们有了一个方向。

我要变得有钱一点,要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希望我能活到300岁,让我的孩子有更好的教育,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有出息,也很有钱,也过得很舒服。

在这样一种以金钱为主导的衡量体系下,人生似乎有了方向,我要变得更好,过得更好。





问:中国有句俗话说的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有一个方向,然后去奋斗、去拼搏,有什么错呢?

你看,问题在于咱们说的「高」都是同一个高,都是经济衡量尺度,这导致什么?

这导致一帮人往一个高处走,所以就出现这种北上广深这种超大城市,面积且不说,人口确实超级巨大,4个字——叹为观止。

当我们的社会标准、价值体系如此单一的时候,「高」就变成一个地儿。

而当一个社会没有一个固定衡量标准的时候,那时候的「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可能去不同的高地。

问:这种人往高处走,和我们在远古时代,人类为了更好的栖居地而迁徙,为了更温和的气候,更丰沛的水源,更肥沃的土壤,和那种迁徙不一样吗?

现在的迁徙不是一种出于生存本能、趋利避害的迁徙吗?

在古时候,我们人已经开始被各种的精神挑战所困扰,你看庄子,在2000多年前,已经能够透彻的理解人的内心世界了。

我们现在所说的东西没有超过庄子那些东西,这说明2000多年前人已经开始受制于这些问题。

我们人类的生存问题,都是来自于想法里的问题。

当我们人真正饥饿的时候,你什么也不想,你就出去找东西吃去了。

而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害怕饥饿,这时候你没有行动,为啥,因为你还没饿着呢。

当你饿着的时候,你啥想法没有,立刻行动起来,去解决饥饿问题。





问题出在,当还没饿着、却害怕饿着的时候,人就陷入想法了,TA被「饿着」这个想法所劫持着,产生了反应,那就是恐惧,也就是焦虑。

这种焦虑会让TA短时间没有任何的行动。因为行动只在当下,但焦虑是在想法里面。

正是这种想法的不断延续,让焦虑在延续。因为人不断在想,如果我饿了怎么办?这扭曲了TA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意识。

在TA未来的某些决策中,比如说在迁徙这样一个决策中,这种恐惧很可能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们被这些想法所驱使着,什么想法?说白了就是恐惧,被恐惧驱使着,要迁徙,想离开这里。





迁徙也暗含了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不满意当下,如果你满意的话,你也不可能考虑迁徙,不满意当下,我们才考虑迁徙。

但人迁徙之后,能否满意当下?我们需要反思一下。

有的时候,我们想象着离开了一个地方,去一个新的地方,那些不如意的事情就改变了。

但有的时候当你真的到了新的地方,你发现自己心里的那些困惑和问题还在,或许又增加了新的不如意的事情。

比如,现在有些人会觉得国内的环境令人焦虑,他们想象着出国之后就不会焦虑了,但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当你焦虑的时候,你在哪里都焦虑。

迁徙似乎不能改变我们的一些精神习惯、心理习惯。焦虑,也是一种非常强的心理习惯。

离开一种文化,或许管用,或许不管用。

管用的时候,我们就说迁徙管用;

不管用的时候,我们就会说,迁徙不管用,还有其他因素等等。

我们人特别的狡猾,总爱用各种的理由,来支持自己想要支持的论断。





为什么人会对当下不满意?

因为我们的想法里面有一个「应该是什么」的画面,当我们把「应该是什么」的画面,跟我们当下「是什么」的画面做比较的时候,必然会有落差。

你的目光如果一直被「应该是什么」所劫持,这种落差只会带来不满意,需要接受当下是什么,这样一个心理过程。接受,不是不改变。相反,接受,才能有真正的行动。那时的行动,不是出于幻想,而是对现实的合适感知。

接受,需要我们理解整个社会的构架。

当我们被单一的标准所劫持,会带来了很多极端的思维方式。

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些问题,才可以让大脑松弛下来。

知道,哦,我被社会唯一的这种标准体系所劫持,产生这种思维惯性。这样才有可能会接受此刻。

如果我们不能理解社会的框架问题,单纯谈接受,那只是一种摧残。


当我们理解了整个社会的心理构架,看到人们被单一的标准所劫持着,这种看清就是一种觉醒——从一种现实中,醒过来。

冥想,就是走出想法,让每个人能够走出分割化的小现实。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被困在一个小小的现实里,整天围绕着TA的那些小问题,关注TA的焦虑,TA的压力,却丝毫不去关心和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这个世界的运作规律,就是内心世界的规律。

当我们能够理解内心的规律,也就理解了整个人类的心理构架的运作规律。

当你看清了大问题,再回到小问题,你会发现,小问题不再是问题。

但如果我们每天都被自己的小问题所困扰着,就永远无法看清整个世界的大问题。

正念冥想是帮助每个人从整体上认识内心世界的规律;也只有从整体上认识,我们才会有透彻清晰的感觉来理解人生。





回到开头的问题,当社会被一个或几个单一的衡量体系所劫持的时候,就有了比较,有了方向,让每个人身陷其中,造成了一窝蜂现象。

因为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就那么几个梯子,大家都往这几个梯子上爬,就会有各种竞争、各种压力。

在这样一种高度扭曲的环境里,每个人的自我都被高度唤起——想要过得更好,想要安全感,想要尊严,想要地位。

而自我是一切内心冲突的唯一来源。每个人的自我都被唤起,意味着每个人都在经历混乱。

看看当下中国多少人在经历这些问题,迁徙似乎只是让这些人靠得更近了。

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看看大家的生活方式,看看这些压力,这些内心的焦灼,都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大问题所带来的结果。这里没有对与错。

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能否从自身做起,走出这些思维陷阱,放掉跟随大部队的思维方式。

所谓的大部队,只是一大群迷失的羔羊。

真的,列位。

当你能够看清楚内心世界的规律之后,你会发现大部队就是一帮迷路的羔羊。

貌似你跟着走,有安全感,但实际上你只是这一群迷路羔羊中的一只而已。


如果你一个人在森林里面迷路了,你怎么办?你是不是首先得停下来?

当一帮人在森林里面迷路之后,你能否也停下来,不管其他人,这就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心理挑战——

敢不敢停下来?敢不敢脱离这样一个迷路的大部队?

走出迷失,那就是要看清自己、看清自性,也就是观察内心,也就是冥想。

人生的路,很孤独;但只要你理解内心的规律,看清世界,你从不孤单。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看迁徙。

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土之内,文化的差异可能并不是那么大,但每个迁徙过的人依然会觉察到,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人文习惯、思维习惯,新的环境也在影响着每个人的现实,所谓现实的漂移。

如果你在一个地方生活多年,再回到自己从小长大的家乡,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现实,已经跟原来成长的地方很不一样。

每年春节,中国的人口流动都非常大,很多人回到自己的家乡。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这种现实不一样的冲击,包括父母,从小的同学、朋友;现实的漂移,让交流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甚至很多人会去质疑这些交流,这些见面真的有意义吗?

同学聚会上,很多人发现无话可说,没什么可交流的,大家的现实不一样,观点不一样,生活环境不一样,唯一一样的是都有一个类似的记忆,那一段曾经在一起的时光。

在迁徙之后,人们的现实发生漂移,如果沟通,还停留在生活的表面,那就会让沟通变得很困难。

但有一种现实是可以被所有人共享的,那就是对内心世界的观察和理解。但有多少人,敢去直面内心世界,袒露心声呢?





当你走出一个现实,踏入另一个现实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你哪个现实都不完全属于。

原来的现实,你无法完全回去,新的现实也很难完全融入。对很多迁徙的人来说,能否找到和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现实,关系到了内心的稳定。

这样的情况不仅适用于国内的迁徙,也适用于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迁徙。

那些在海外生活的华人们,对此的感受或许更加明显,因为中西方完全不一样的现实,不一样的文化,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精神挑战。

对这部分人来说,「正念」是一个可以让内心安住的状态。

正念是超越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基于内心规律,来理解世界、度过人生的方式。

正念冥想,就是走出想法,让心安住下来,让心恢复自由。

这里的「自由」是一种内心无拘无束的状态,不被各种想法所框住,不被各种套路所框住,没有受伤,没有冲突。

如果以前受过伤、有过冲突,此刻能否做到没有冲突、没有伤?

伤来自想法,想法总在过去,我们能否安住在此时此刻,让心平静,没有冲突。

如果能做到这样,迁徙也不再是一个问题了,迁也行,不迁也行。大家自己能够去掂量、去看。

所谓的自由迁徙,不是想迁到哪,就迁到哪,而是不被想法所劫持的迁徙。

自由在想法之外。想法来自过去,来自已知,若一直在想,就一直没有获得从已知中解脱的自由。





如果你现在就面临着一种迁徙的选择,其实不必多想,顺着生活的河流,看看会有什么样的机遇出现,选一个就行了。

当一个人被想法劫持的时候,无法去看清真正的得失。

只有当我们走出想法,让内心变得安静,不再寻求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去感知所谓的得与失。

当我们把所有的衡量标准都放下之后,你发现没有对与错,没有得与失;放掉自我,来重新做选择,哪个地方都行。


(收听节目音频,亦可转至微信公众号Mindiverse的页面 ——  《空谈 · 迁徙 · 上 · 为什么迁徙》     《空谈 · 迁徙  · 下 · 自由与安住》



返回空谈目录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