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觉醒在此刻」2022年4月直播实录的第一部分,谈寻求 ——
文稿和分段音频如下——
大家好,每位朋友好,此刻咱们再次相聚,咱们一起去思考,一起去观察,一起去理解。
能够这么做本身意味着信任,不是谁信任谁,而是信任。每个人能够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情,各种的想法,各种的画面,放一边。
此刻咱们轻装上阵,每一刻我们都得轻装上阵,去理解思考这些大问题。因为这些大问题,都在各种各样的小问题里面展现。理解大问题,小问题不再是问题。但如果这颗大脑整天忙着解决小问题,就很难触碰大问题。
信任意味着放下。
这颗心清空,
清空才可以全然,
全然才可以观察,
观察才可以理解,
理解才可以清空。
咱们一起去思考,不是一个画面,不是去想着某些话题、画面、词语、标签,而是一起去思考。这个思考本身的过程,就是一个疏通的过程,不让画面滞留的过程。让这颗心,让这整个意识四通八达。自然一切也就清空了。
当我们每个人真的在这一刻,在每一刻一起思考的时候,也是每个人独立思考的时候。这颗心感到安全,绝对的安全,绝对的踏实。
但为何你在寻求安全感,为何这颗心感到不安全,为何?这整个身心在折腾,为了寻求一种安定的感觉,安全感、踏实,但这整个身心却如此的折腾。
这颗心为何要寻求?寻求什么?要得到什么?想要变成什么?为何不接受此刻的样子。总想改变,总想实现,总想达到,图什么?
在这样一个寻求的过程中,在这样一个追逐的过程中,这颗心感到不安全,这颗心精神恍惚,这颗心需要安全感。但也正是因为这颗心在寻求,所以这颗心没有了安全感,所以这颗心要寻求安全感,为何每个人都在这个陷阱里面。
寻求本身带来不安全感,但却寻求安全感,能否看到这个荒谬,这个极其幼稚的错误,但却在重复上演。所以这一刻,每一个人亲自去观察,亲自去看,去理解,哎,这颗心为何要寻求,找啥?图啥?
或许一个人从小接受教育就是要有理想有目标,那样一颗年轻的心,空白的心,什么也不知道,自然很好灌输。
但随着这个心逐渐被填满,问题也越来越多,麻烦也越来越多,在这样一个不断寻求的过程中,这颗心啊马不停蹄,着急,不知道干啥,反正就是着急,着急寻求一种稳定的感觉,踏实的感觉,温暖的感觉,却很少很难停下来看一看。
因为那样一颗心,那样一个状态,停下来也会带来恐慌。别人都在寻求,我不寻求了,呀,好难受,好害怕,我得跟这个大部队靠齐。
一个严肃探索,观察的人,他得亲自问问自己,为何这个大脑在遵循,在模仿,在靠齐,这跟寻求不同吗?还是只是换了词语表达,其实还是寻求。
那什么是寻求?
寻求意味着这颗内心啊有个画面想要去实现,想要变成,想要达到。这个所谓的寻求安全感,就是要实现一个场景,让这颗心啊,感到安全。
呀,我得赚足够多的钱,我才能感到安全,我得整多么大一买卖,我才能感到安全,我跟别人一样,我才能感到安全。所以我得模仿,我得遵循、靠齐,这颗心总有一个画面想要去达到,想要去实现。
在这个所谓的学校教育中,小孩子要被告诉你得有理想,你得有目标,这样一个空白的心,把这样一个有理想、有目标,当成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这样一个社会构架中,这个现在不断的寻求,不断的实现,不断的达到,变得如此的根深蒂固。
这个脑海里面啊,总有一个应该是的画面,或者说应该不是的画面,不应该是的画面,都是一回事。或是想达到,想实现,想避免,都是一回事。就是这颗心总有画面,整个的行为、举止都是基于画面,这样一个过程本身就是寻求。
那个画面是什么,那个画面是想法,是言语,是符号,总之啊,是各种意识的活动。诶,这个跟幻象不同吗?还是这些意识活动本身就是幻象。我要实现什么,我要达到什么,那些我的画面,我的梦想,我的计划,都是脑海的画面在重复的播放。
大脑要去实现那个画面,大脑一旦有画面滞留,意味着这颗大脑在寻求。寻求,让画面滞留。当这颗心,没有寻求的时候,画面不会滞留,想法自然适得其所。这一个不是什么理论,需要每一朋友此刻,即刻验证。
大脑不寻求的时候,画面不滞留。画面一旦滞留,意味着大脑在寻求,寻求导致画面滞留。我要变成亿万富翁,我每天的行动,我每天的生活,都围绕这个目标展开,进行,那我会变成一个亿万富翁这个画面就自然滞留了。
那这个画面一滞留,这个我就出现了。我要变成亿万富翁,我很有钱,我真棒,我真能干。哎呀,我好优秀啊。你看,这样一个寻求导致画面滞留,各种关于我的画面一滞留,哎,这个我变得好真实啊。
这个是事实,能否亲自看到这个事实,亲自看到这个事实意味着这颗心不再随大流,不再模仿,不再遵循。
亲自去观察看到这样一个如此简单的事实,需要一颗简单的心。简单的心来自于一颗清空的心,能够全然的观察这个事实,非常的简单。
寻求构建了自我,当这颗心停止寻求的时候,这颗心才可以看到这个自我是幻象。否则这颗心一直在寻求,这颗心就会感到这个我特别的真实。
换句话说,这个寻求本身扭曲了感知,制造了幻象。只要这个大脑有寻求,意味着这个大脑的感知被扭曲,产生幻象。那这样的生活本身不可避免的基于幻象,这是多么一个严峻的事实。
这个寻求本身制造了幻象,这个“我”是幻象。放眼望去,这整个世界,都处在各种各样的幻象中。不是吗?每个人都在寻求,每个人都陷入自己的幻象,这个寻求本身带来自我隔绝。一个陷入幻象的大脑,也就实现了自我隔绝,每个“自我”本身都是自我隔绝的展现。
寻求带来这个画面的停滞,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脑开始出现分裂。画面的滞留本身,意味着意识层面、神经元层面出现分裂,分裂意味着冲突、矛盾。这整个神经系统,整个神经元的活动数以千亿计,神经元的活动是一体的,是动态的。
当有这个画面滞留的时候,那这动态的神经元活动就出现了冲突,因为其中有一部分神经元,它的运作出现了模式、模型。这种冲突展现在人的各种各样躁动的行为上和各种各样的心理挑战。
寻求产生画面滞留、产生幻象,但这底层的神经元活动在抵触这些东西,这本身就是冲突。
这颗心一旦陷入幻象,这个“我”就构建了。这个“我”感到特别的真实存在,但这种隔绝感也存在。这个“我”感到孤独,感到“唉呀,没人理解我呀”,没人理解“我”的幻象。所以这样一个“我”特别渴望陪伴,特别渴望交流,特别渴望被理解、被抚慰,因为这颗心想要去缓解那个隔绝感。但同时这颗心继续寻求,这个“我”继续存在,各种的实现,各种的想要,各种要达到的目标、画面。
但这颗心波涛汹涌,因为底层的神经元在抵触画面的滞留,同时画面的滞留带来这种极强的隔绝感。各位,不觉得很惨吗?
这种隔绝感想要跟他人靠拢,形成部落、形成组织、形成机构、形成团体,这样咱们可以一起寻求。通过这样一个所谓的集体的感觉,来缓解这个隔离感,这种不确定感。所以你看这样一个自我的活动本身是互相依赖、互相指望、互相依靠,来产生一种可靠、安全的假象来欺骗自己。
但同时这个自我不愿意看到另外一个自我跟他有完全一样的寻求,因为这个竞争嘛,这种比较在那里摆着呢。但这个自我也不愿意看到另外一个自我跟他寻求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冲突矛盾啊,受不了。
所以咱俩自我得寻求差不多,但不能完全一样,完全一样咱俩竞争,难受;完全不一样,咱俩老死不相往来。你看这个就是这个所谓的部落的问题,这个组织的问题,这个所谓的机构的问题,这个团体的问题,这个窝里斗啊,是持续不断。
一方面咱们互相依赖,取取暖,另一方面呢,这颗心又互相较劲。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战友模式,打仗的那个战友。
寻求让这个内心不安定,感到不安全,这颗心没有去观察为何要寻求,而是不断地去找各种外部的解决方案。通过所谓的团体部落,让一群寻求的人、一群感到不安全的人在一起来带来一种安全的假象。
同时呢?每一个人都在挣扎,这个事情在全世界各个角落重复上演,从办公室到党派,到集团,到机构,到各种的帮派,一个模式。大脑寻求的完全不一样,意味着大脑出现对立,形成仇家。
你看,在这个世界上,这个意识的形态东西对立。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各种的结梁子,各种的矛盾,不可调和的矛盾,都是来自于这个大脑有完全不一样的寻求,这个世界弄得是四分五裂。
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这个意识是更加的混乱。各种各样细微的寻求带来各种各样细微的分裂,这个大脑是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气。
你看这个人类社会,一旦把这个“自我”给正当化,那自我所对应的各种的需求,也就是各种的欲望也都正当化了。这个寻求一正当化,你看比如说以国家为单位,这种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依然是部落嘛。
在这样一个文化下,这样一个集体的寻求被正常化之后,问题是变得越来越多。这个人因为各种的寻求变得个人化、个性化,这个人的个性其实来自于寻求,寻求导致了各种各样的个人化,说的好听叫个人化,说的不好听一点还是我们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问题、对立。这个人跟那个人完全处不来,因为这俩人完全不一样的个人化,完全不一样的寻求,你看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的乱局、困局。
回到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这颗心为何寻求?这颗心为何在遵循这样一个糟粕的社会构架?在攀登,在爬梯。为何要和那么多战友一起并肩作战?问题是打仗合理吗?为何要打仗?不打仗,没有战友这一说。
但为何不去探寻?而是一味的想找各种的手段,让这些寻求变得切实际,来解决各种内心的冲突的症状。但实际问题没有解决啊,这颗心有冲突,感到不安、慌张、焦虑、担心,这颗心就需要有大量的愉悦来逃避这些问题。
通过逃避来暂时回避这些问题,但同时又继续加剧了这些问题。因为逃避和追逐愉悦是同一个方向的动作,越逃避越追逐,越追逐越逃避。
你看我们人类社会各种的愉悦:物质财富、名誉、社会地位、资源、娱乐节目、还有这个性。这样一颗不堪重负的大脑,这样一颗极其慌张的大脑,极其不安的大脑,一个总在寻求却不肯放手的大脑,愉悦变得极其重要。
但问题是丝毫没有解决,问题是变得越来越严重。这只能由一颗不再寻求的心看到,否则此刻若这颗心还在寻求,那讲话者所说的东西就是另外的一些想法、观点,那毫无意义。当这颗心在寻求的时候,这颗心听不进去啊。
寻求意味着这颗心有方向去追逐,它必然不能全然的观察,自然也会去自动翻译、投射讲话者在说的东西。一投射一转译,意味着逃避、意味着欺骗。
但当这颗大脑此刻停止寻求的时候,这颗大脑在亲自的观察,在全然的听,在亲自看到这个事实,也就是这个大脑在寻求愉悦,规避问题,但问题没有解决,问题越来越多,这是事实。
否则这颗大脑会说:“嗯,这是讲话者的观点,我跟他不一样。”你看,自然这个大脑又继续规避问题、逃避问题。
你能否亲自问问自己,这颗心能否停止寻求,能否即刻做,即刻感受,意味着这颗心即刻独处,不再随大流。
当这颗心真正不再寻求的时候,这颗心一定放下了各种的体面,各种虚假的体面。
当这颗心不再寻求的时候,这颗心本身给周围人带来巨大扰动。一颗正在寻求的心,看到另外一颗心不再寻求的时候,这颗心顿时为之一震。你能否经受给别人带来扰动,这意味着你放下了体面,这意味着你真正做自己的开始。
当这颗心不再寻求的时候,这颗心真正的独处,这颗心才能够看到问题,你才可以恍然大悟。否则这颗心一直在模仿,一直在遵循,一直在比较,一直在衡量,一直在寻求,自然就无法体会、理解为什么要停止寻求。
这个答案不是一个想象的问题,想象的一个理论,而是当这颗心亲自这么做的时候,这个心自然知道了为何要停止寻求。也只有这样一个心,这样一个心独处、观察、理解,才可以看到真正的危险。这个危险就是寻求本身所带来的这种内心的慌张、不安,进而产生一种对安全感的需求,这样一个幻象。
当这颗心没有任何寻求的时候,这颗心很安全,从来不考虑安全感。当这颗心不再寻求的时候,这颗心才充满爱,有爱的时候,没有人谈安全感。
这样的一颗心看到这样一个社会的危险,这个社会充满了各种的寻求,寻求制造了大量的影响,这个寻求本身也是勾引。一个能够不寻求的大脑,意味着结束被影响,结束被勾引。
也只有这样一个心才可以真正的看到,我们的生活实际在发生什么,没有幻象。那这样一颗心才可以真正的切实际,而不是让这个寻求的生活变得实际,那是个幻象。
一个陷入幻象的人生充满了挣扎,没有幻象,没有挣扎。面对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世界,这颗心能否没有寻求,能否泰然处之,完全在这一刻带着爱去生活。
当这颗心不再寻求的时候,这个能量也就不再耗散于各种的幻象里面。在这一刻这颗心充满了能量,这个能量就是爱,否则爱都是概念,都是画面。此刻有能量,只有行动,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行动在这一刻,因为能量汇聚这一刻。这颗心不再寻求,不再制造幻象,没有幻象自然清晰。也只有这样,你我咱们才可以真正的相见。这才是一个充满人性的生活,这需要每一位朋友亲自去做,亲自hold住,亲自看到。
觉醒在此刻,不在下一刻。只要在下一刻,觉醒变成了画面,永远不发生。
那咱们一起休息5~10分钟,之后咱们来继续接着观察、探索、理解,稍后见。
(字幕制作 / 文稿编辑 AB,WS)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