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大家好,以下「觉醒在此刻 2022年2月 直播实录」主题分享的第一部分,一共46分钟,几乎无剪辑,完整保留了现场的节奏和氛围。

言语中的空白也保留下来,适合一边聆听,一边静观,这不是什么讲座,而是一场共同的探索;

既然是探索,那就需要讲者、听者都拿出同样的热枕,在静观中汇聚能量,让彻变发生 ——
中国大陆用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链接观看视频
audio-thumbnail
理解人生,须走出自我隔绝;鲜活的人生,没有任何寻求
0:00
/46:03
audio-thumbnail
1 理解人生,须走出自我隔绝
0:00
/9:28

大家好,每位朋友好,咱们这次活动又开始了,每月一聚。在这样一个时间,在这样一个场合,咱们放下所有的事情,一起去观察,一起去理解,理解这个人生。

不是说这是你的人生,这是我的人生,而是人生。否则这个我的人生,你的人生,都是故事;各种各样的画面,这个故事,这个画面,本身它是想法的活动,是我们意识的活动。

但大多数人误把这个意识活动当作人生。

所以你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个人生啊,也就是一场幻象。各种的想法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我们各种身体的感觉、疼痛,都有想法的影子。

所以纵观这样一个人类的世界,这个意识活动已经蔓延到几乎每个角落。各种各样离奇的话题,各种各样离奇的事情,都是通过这个语言来表达出来,吸引关注,满足各种各样猎奇的心理。

但一个人若ta完全陷在这样一个意识的活动里面,ta就看不清什么是人生。这个人生啊,它不在意识的范畴里面。



谈到人生必然要谈到人性,也要谈到自然,毕竟人是动物。但一旦被想法所隔离,被这个意识活动所隔离,我们就不谈人生了。

谈的是各种的抽象,各种的概念,各种的画面,各种的口号,各种的应该是,各种的不应该是,这样的大脑非常的肤浅。

肤浅来自于这个大脑,完全依附于文字、语言、表达。整个想法的活动就是各种各样的言语、画面的堆砌。

看似睁着眼,却什么也看不到;

看似有耳朵,却什么也听不到。

因为所有的一切都经过自己各种的想法、观念来进行翻译。无论你说啥,我从我的想法来投射理解。我压根就听不到你,也看不到你,而这整个的世界居然这么运转起来。

每个人活在ta自己的抽象里面,ta自己的这个想法里面,这样也就没法去观察这个人生,理解这个人生。



人生永远无法在自我隔绝中理解,要理解这个人生也就是要走出这个自我隔绝。

这个理解不是想法的理解,你去书店,你去网上的商店,有各种各样的书籍,各种各样的人都在写各种各样的关于人生的书、内容。但人生的理解不在这个意识上,也不在这样一个智识上。

人生的理解,需要来自你亲自这么活,这么过,否则那些所谓的理解都是自我欺骗。

当我没这么过的时候,我说,“我懂了”,我在干嘛呢?我就是依靠这个“我懂了”这句话来欺骗自己,可能也不小心欺骗了其他人。

所以,你看理解这个人生,不是只听讲话者在这里说,而是需要每个人亲自去过,在生活的每一刻去感悟和观察,理解来自于那里。



所以,理解人生就是修行——

修就是调整,在整个的全然的观察中调整叫做修;

行就是我们的行为,整个内心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动作叫做行。不光是外在的,那个其实是其次的,非常次要的,而是内在的这个心理动作。

这样一个观察的过程,这样一个修行的过程,本身就是理解人生,理解自性的过程。而这样一个过程,需要每一个人亲自去完成,去亲自看到,什么才是人生?

这样一个看到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去触碰真相,看到各种各样假象的过程。



audio-thumbnail
2 真正冥想的开始
0:00
/7:57

在我们这样一个现实的生活环境中,无论生活在中国,生活在哪个国家,西方社会,这个地球,可以说假象丛生。

这个自我的活动是非常的猖獗,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荒谬的事情,现在有这个技术,媒体很发达,各种各样的荒谬的东西啊。

各种各样的荒谬的东西,通过这些媒体手段来继续的传播放大。若这颗心不在这一刻去全然的观察,那这些各种各样的假象就很容易找上门。

一旦看不到假象,那就被假象带跑,生活就因此迷失、困惑、不解。所以咱们在这一刻汇聚所有能量,全然的关注我们所有的问题,咱们一起去看,一起去理解。

这里咱们敞开心扉,咱们坦诚面对,所有的人类真正需要面对的问题。尽管绝大多数人不愿意面对,各种的逃避,各种的回避,但也只有这份坦诚,我们才可以走得更远,走得更深。生活才不会变得复杂、荒谬,人生才可以变得实际。

那就是过一个没有任何幻象的生活,没有任何欺骗的生活。当这颗心看清了这个世界,这颗心必定会发现欺骗自己毫无意义。



💡
能没有任何的自我欺骗,如实的看这个世界,看待自己,这本身已经是真正冥想的开始。

之所以总是强调这个“真正”这两个字啊,是因为无论用什么词语,包括“冥想”这两个字,自我世界的投射,已经把这个词弄得很污很污的了。

各种所谓的神秘的体验,各种故弄玄虚的东西,都跟这个词有所联系。这个自我世界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个自我总想去解决问题,我想心情平静;我想没有焦虑;我想摆脱这个东西;我想变得快乐;我想能够更好的赚大钱。

同时呢,不感到紧张,也不感到焦虑,也不感到良心上说不过去;希望冥想能够让我大脑感到平静一点,然后我可以继续做我的事情。



你看,带着这样一个如此强的目的,必然冥想的含义也会被扭曲。变成一个工具,变成一个方式,能够让我暂时缓解问题,但继续我的生活。

这颗大脑丝毫不关切人类,不关心任何事情,只关心自己。

那在这样一种感知下,扭曲的感知下,这个冥想也就变成一些方法、路径、练习,但问题没有任何的解决。

我们在这里探讨、探索,就是要去理解什么是冥想。

去理解什么是冥想,那我们得放下任何的目的。

若你有目的,你就无法去理解它,因为一切的理解总是通过你的目的来投射,那这本身已经是扭曲。

所以此刻,每一刻,我们能否放下任何的寻求,任何的目的,全然的观察这一切,生活的方方面面,整个的世界的动态。

或许这样,这颗大脑才可以知道什么是冥想,不是来自于别人告诉的,媒体吹捧的,各种人的传言,而是自己亲自观察这个生活。



audio-thumbnail
3 多少心理挑战,来自遵循和模仿
0:00
/7:04

放眼望去这个世界,几乎每一个大脑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在哪个社会,哪个文化,哪个国家,有不一样的社会心理框架、模式,各种各样的思维套路。

几乎每个大脑都在自动的遵循、模仿,在这种遵循和模仿中,几乎每个大脑都在累积各种各样的画面。

应该是的画面,不应该是的画面,这个大脑也就这样完全基于画面来运转,来生活。我们得看到,当大脑在累积画面的时候,这个画面意味着停滞。

停滞意味着大脑开始排斥这个画面,一个非常典型的排斥的反应就是无聊,很枯燥,想要去寻求新的刺激。哎呀,没意思,想找点啥干。

另外一种反应,或许来得更加的贴切,那就是各种的冲突,内心的冲突,内心积累了不同的画面;

这两个不同的画面或多个不同的画面,都停滞了,互相有冲突,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几乎囊括了所有人的人生,当下的生活状态。



这颗大脑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充满了问题。因为总有画面滞留,总要去寻求新的刺激,总想摆脱各种各样的问题。

你看这样一个模式,有大量的能量浪费,耗散在这些内耗中,自我的冲突中,郁闷、烦闷、枯燥。

所以,你看放眼望去,大多数人都在去遵循这样一个社会心理框架,想要从中能够汲取愉悦,来获得一种刺激,爬升这个梯子,来获得各种的奖赏、名誉、荣誉、奖金,来获得一种满足,来获得一种激励,否则这个生活没有意思。



但同时这样一个过程本身,内心冲突满满,害怕得不到,又害怕失去,各种各样的恐惧。伴随着这样一个寻求愉悦,寻求刺激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两个字“挣扎”。

每一个在遵循这样一个社会心理框架,在遵循各种各样思维模式的大脑,都在挣扎。

在挣扎中这颗心变得愈发的麻木,通过继续积累各种各样的理论、画面,来正当化这些问题,让自己去接受这些问题。

通过去寻求新的信仰,或者意识形态,或者各种的理论,去强化这些意识,来安慰自己,来让这个大脑去接受,进而变的麻木。

但这颗大脑从来没有消停过,尽管没有人愿意说,愿意指出这个事实,毕竟这不是一件容易说的事情。



audio-thumbnail
4 鲜活的心,意味着什么
0:00
/9:12

对于每一位严肃探索内心的朋友,你有没有考虑过,你为何要这么做?你有没有观察过自己,为何要去严肃的、细致的观察这个内心?

理解自性,这样一个“选择”,其实并不是选择,并不是你选择,而是在各种各样的机缘的条件下,这颗大脑这么做。

内心的各种问题都是大脑在调整,在抵触各种的扭曲,因为这个大脑需要一个鲜活的状态。而探索内心,理解自性的过程,就是让这颗心恢复,保持鲜活的状态。



鲜,就是新鲜,新鲜意味着不老不旧。画面滞留,想法滞留,意味着旧,意味着老。一颗新鲜的心啊,意味着画面不滞留。

活,意味着活力,充满了活力,不呆板,不麻木,也只有一颗新鲜的心才可以充满活力。一颗充满活力的心,也必定是一颗新鲜的心。否则这颗心不新鲜,那个活力啊只是躁动。

这样一颗鲜活的心,ta不遵从,不模仿,不跟从,完全的独处,完全的做自己。

这样的一颗心没有毛病,没有那些所谓的心理问题,挑战。这颗心,自由、新鲜、有活力。意味着这颗心啊,没有受伤,也从这个伤害中走了出来,完全新鲜如初。

这颗心自由自在,这颗心也充满了关爱。一颗新鲜的心啊,没有画面也就没有仇恨。仇恨,不都是对基于那些画面的反应吗?没有这些画面的累积,这颗心才有空间去容纳,才可以hold住各种各样的事情。

所以啊,这样一场没有终点的探索,也就是在每一刻亲自去观察理解,在每一刻让这颗大脑鲜活,不受拘束,自由自在,充满关爱。



这样的一颗心不遵循,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颗心,ta自己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需要别人告诉ta,这个是对的你得这么做,噢,那个是错的,你不应该那么做。一旦这样,这颗心就不再鲜活,想必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

这颗心完全理解自己,这颗心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凡是能够说出来的对与错,很有可能都是错的。

这颗心能够亲自感知到,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非常错的,尽管这个社会都在说那个是对的。

💡
一个知道是与非的内心,能够看清、感知到大是大非的内心,ta不需要遵循,因为这颗心无论怎么做都是对的。

这颗鲜活的心,也正是因为不遵循,也就意味着不模仿。遵循意味着有个画面,我得去模仿,我得去靠拢,这样一个过程,是一个伤害内心的过程,让内心变得迟钝、依赖、被动的过程。

这颗心自己亲自看到,感知到什么是对的,那这颗心就不需要去根据任何的画面,来模仿,来实现,来达到,那这本身意味着自由,本身意味着画面不累积,不滞留,那也意味着这颗心有着无限的空间。



audio-thumbnail
5 鲜活的大脑,没有“我”
0:00
/12:20

这个空间 没有我


“我”是什么呀?我的房子,我的名字,我的车子,我的票子,我的家庭,我的财产,我的工作,我的教育,我的学位,我的职称……

这个“我”,是各种各样的画面。有了这些画面,这颗心就要去遵循那个社会心理框架,去让大脑有更多的关于“我”的画面。当然是那些能够汲取愉悦的画面,让我感到更爽、更自豪。

但同时,也有各种各样的让“我”不爽的画面:别人的闲言碎语、各种的捣鬼。这个“我”,有各种各样的让这个“我”受伤的画面。

你看,这样一个我的活动、我的世界,ta不鲜活,躁动、无聊、贪婪、嫉妒、羡慕,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刺激,各种各样的愉悦,来保持一个醒的状态,这个“醒”加引号,就是一种醒着的睡着的状态。



一个鲜活的大脑,这个“我”没有空间;“我”就是这个死气沉沉的代表。

这个“我”,也构建了一个空间。是一个很厚的墙的空间,有个中心,就是“我”——

我的这个,我的那个,那个空间非常地狭小,非常地令人窒息,非常地难以穿透。随着人岁数增长,这个空间越来越小,真是不忍直视啊。

这样一个鲜活大脑,“我”完全地不在;这个“我”的空间,这样一个非常狭小封闭的空间也不在。

但这个心,有一个浩大的空间,广阔的空间,没有任何的中心。

这颗心本身,才能够承载各种各样的事情,这颗心才是真正的大度、包容,也只有这样的一颗心,才可以去爱,才有能力去爱。



你看,若这个内心被“我”所困,这颗心啊,死气沉沉,充满了问题,整天在追求各种的解决方案,去解决那些永远无法解决的小问题,丝毫看不到大问题。若这颗心清醒,即刻清醒、看到。只要这颗心鲜活,什么问题也没有。

那我能否过一个鲜活的人生,而不是去寻求各种的方案、方法,在这个寻求中被各种的忽悠,被各种的影响,被各种的欺骗。

💡
一个鲜活的人生,没有任何的寻求。

在寻求中,这颗大脑变得不鲜活,这个“我”构建起来了,问题持续不断,这个自我总想让ta的生活变得实际,但却看不到这样。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不切实际。而探索,去过一个鲜活的人生,本身是一个极其切实际的问题。

但这需要一颗清晰的大脑去看到、去触碰这个问题,否则这颗大脑糊涂,整天忙着解决那些永远解决不完的小问题,没有时间,错了,咱不用时间这个词,没有精力、没有能量去解决人生的大问题,也就是让这颗大脑鲜活。

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永远解决不完。解决小问题本身,变成一个套路、一个坑,很大的坑。

但一个人若能触碰这个大问题,去解决这个大问题,所有的小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而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需要魄力,极强的魄力。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把这颗大脑抓住,抓得牢牢的。这颗大脑要放手的时候,这颗大脑还会经历戒断反应,就像戒烟一样有戒断反应。

所以,能否从这些永远解决不完的小问题中抽身,这变成一个大问题。抽身不是说忽略这些问题,而是让能量汇聚起来,不再全部用于这些小问题上。

有这个能量,我才可以去观察、去理解这些大问题。那这样做本身,才是这场探索内心之旅的开始。

汇聚这个能量,而不是让这些能量浪费在各种各样的想法里面、画面里面——各种各样的自我所制造的各种各样的奇特的小问题。



能够抽身出来,这个抽身的过程本身已经是能量汇聚的过程。

而这样一个抽身的过程对应着一个人大量的细致的观察,让各种各样的回路息止,也只有这样,这颗心才可以去真正地关切大的问题,关切这个世界,关切这个人生,关切这个自然,关切人类、人性。

也只有一颗鲜活的大脑才有这样一个空间,无限的空间去关切这些事情。这样一个“关切”本身的这样一个态度,意味着坦荡,意味着大气,意味着人性的绽放。

这样,咱们已经聊了有一会了,咱们休息5分钟,之后回来咱们继续一起观察、一起感受。好,稍后见。



字幕制作、文稿编辑:WS,XXL,EVE, SD


返回 觉醒在此刻 · 2022 · 目录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