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布「觉醒在此刻」2022年2月直播实录的第二部分,能否过一个没有任何比较的人生?
时长40分钟,5000字。因为不是念稿,而是在当下即刻观察、即兴表达,故中间留白较多;这个“即兴”和平时用功是在一起的,正因为平时每刻都在观察,所以,分享时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
这恐怕不是一个能在通勤路上听的内容,而是需要你放下一切事情,和讲话者一起坐下来,一起探索、一起静观。一颗主动、郑重的心,自然知道如何让这些内容适得其所。
▾
Cico:那咱们继续。
去理解这个人生,去理解这个世界,也是去看到这个人性是如何丧失的,是如何泯灭的,那我们不得不去看这样一个事情,那就是比较。
比较,是一个非常非常常见的、极其细微的、极其普遍的心理动作,只要一个人去观察内心的活动,严肃地观察、仔细地观察,必定会发现:这颗心啊,本身它的活动、大量的想法活动充满了比较。
比较来自于衡量,衡量意味着标准,意味着尺度。这里讲话者没有任何的谴责,但只是客观的指出来,有了这个衡量,就有了标准、有了尺度,这也就意味着比较。比较呢,也就意味着竞争。
整个人的想法的移动,很多都基于这个比较。
可以这么说啊,这个比较本身,带来了大量的意识活动。这整个人类的意识活动,充满了比较衡量。在这个技术的世界啊,这个所谓的知识的领域,无论在哪个所谓的学科里面,这个衡量一直有,一直存在。
对于知识,这个衡量是有必要的,对吧?你看这个技术进步,本身需要有衡量,更快、更小、更方便、更便捷,对吧?这些都在驱使着人们的想法来完成各种各样的技术进步。
当然这个技术是否用到正地方是另外一回事。这些技术进步有它的必要性,改善了人类的这种生存状况等等。这些衡量比较在这些知识领域里面,在这些各种基于想法所完成的、各种各样的知识、经验的积累中,有它的必要性。
但问题是,为何这样一个比较的动作,也在这个内心里面如此的猖獗?
为何这样一个可以原本只在知识领域的东西,流入到内心里面,变成了这个生活的一部分?
能否看到这颗心一直在比较?
你看,人有各种的所谓的雄心壮志:我要变成怎样怎样的,我要实现怎样怎样的,我要达到怎样怎样的,都是比较,不是吗?都是有衡量,所以才有想要,变得更好、更棒、更出色。
甚至我要摆脱这个焦虑,我要摆脱这个问题,我要摆脱那个问题,也是比较,也是衡量,不是吗?
因为脑海里面有一个理想的画面:不应该有焦虑,我不应该这样,但我现在这样,所以我要摆脱,这也是比较,也是衡量。
比较、衡量意味着有个画面要去实现、要去达到、或者要去远离。
总之啊,这个画面就是尺度,就是标准。当这颗大脑被各种的画面、想法所劫持的时候,这个比较变得如此的猖獗。
基于这种标准,基于这个画面,基于这个衡量,这个大脑也在制造各种各样的言论、观点、意见。
因为这个大脑有一个「应该是」的画面,然后就开始发表意见了,应该这么着,应该那么着。你看,有些大脑特别爱给建议,把自己的画面给别人,简称给建议。
这样一个比较的过程,衡量的过程,也是大脑跟想法深度交互的过程。若这颗大脑习以为常,那这颗大脑就自然无法觉察到这些比较,但依然能够感受到比较所带来的问题,但却很困惑。
大脑这样一个比较的过程本身在扭曲感知,这样一个比较的过程本身唤起了更多的想法的活动,也唤起了更多的感觉。
但这些感觉是跟想法直接相关的,比如说,这个比较可以带来一种愉悦,一种自豪感,一种荣耀感,一种自己很重要,一种自己很了不起、很尊贵的感觉,一种优越感,自我感觉良好。
你看,这些东西啊,这些伎俩,就被用来被各种的这种商业宣传,还有这种意识形态里面,来去影响人。通过这种比较来框限大脑,让大脑觉得你挺好。
你看,这是一个值得荣耀的事情,你看,哎呀,我们这国人真了不起,那国人不行。这种非常狭隘的比较,本身扭曲了感知,让这颗大脑忽略了本应该真正去关注的问题。
在教育里面,从小到大,各种的成绩、各种的考核,在很多的工作单位、工作环境里面,也是有各种各样的考核,什么末位淘汰制,各种还有什么996还是699,反正就那些东西。
种各样的标准,各种各样的考核,带来各种各样的竞争,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个没有觉察的大脑一旦陷入这个竞争,它不好停止。因为整个想法在那个环境的推动下特别的强,而这颗心又没有觉察、也没有这个魄力去停下来。各种的考核意味着标准,标准带来各种的衡量比较,带来各种的竞争。
在比较上占优的人,你看,这个自我就容易构建起来,各种的荣耀,自我感觉良好,等等等等;
在比较中不占优的人,自我也会构建起来,可能会出现各种的伤痕、自卑。
所以,这个竞争就出现了,我要想方设法,在这个比较中占优,来获得一种优越感、一种愉悦,让这个“我”能够舒展开来。
所以,这个竞争啊,带来大量的追逐,几乎所有人把能量都用在这个竞争中,要付出更多的能量,付出更多的代价,来希望能够从这个竞争中获得一个有利的位置、那个愉悦。
所有的人在这个比较中、在这个竞争中迷失了。看不到什么是真正需要看到的问题、解决的问题,完全陷入到这样一个没有什么意义的竞争中。
这样一种如此大规模的竞争对应着非常狭隘的衡量比较,导致整个人的内心变得如此的盲目、狭隘,这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的失败、教育的失败,也自然在这样一个竞争中,在这样一个比较中,人性的感知也扭曲了。
大脑变得非常的机械,总希望有一个新的目标去实现去达到、去超越。那些在学校里面成绩出色的人,到了社会发现没什么可爬的时候,这种内心的这种失落、这种郁闷、这种枯燥都出现了。
而这颗心已经变得如此的机械,不再鲜活。而这样一个整体的人类意识变得如此的被动,如此地容易被操控、被影响。
一个全知全觉的内心在全然的观察,这种细腻的比较就没法发生。
这个大脑一去比较,一去衡量就陷入到专注模式,大脑一专注,意味着其他区域就看不到,那这个大脑就出现了漏洞,就被影响,就被操控。
在这样一个自我的世界里面,互相玩弄、互相捉弄、互相影响、互相陷害,除非这颗大脑全知全觉。那这样一个全知全觉的过程,也意味着这个自我的息止、熄灭,也就意味着一颗鲜活的内心。
当这颗心看到、深刻地体会到这个比较是如此的危险、如此的能够让这颗大脑丧失人性、丧失这个全知全觉,那这颗心必然能够即刻的行动起来,在每一刻亲自观察,我能否过一个没有任何比较的人生。
当没有比较的时候,这个大脑非常的鲜活自在。
但一旦开始比较这样一个大脑,这样一颗鲜活大脑,就被矮化成一个数字、一个画面、一个标准。
为何要这么做?为何要矮化?在这样一种矮化中,比较自然的发生,但我们所有人都不再把对方看做人,都看成了一个数字,一个画面。你看,在这样一个比较中,我们所有人彼此隔离了。
很多人会问在当下这样一个环境里面,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这个竞争是无处不在,那别人还在竞争,我该怎么办?
这样一个套路运行在每一个人的脑海里面。
去让这样一个事情彻底的结束,发生一个根本的变化,让这样一个事件能够发生一个根本变化,我只能从我做起。
别人脑子里的回路我干涉不了,但我可以息止我这里的回路,通过细致的观察,探索理解,我不管别人怎么样,但我看到了竞争比较的无用之处、危险,对内心的影响,对人性的泯灭,让这个内心充满了各种的影响,被各种的操纵。
我看到这样一个极度危险,我要观察这个内心,这颗心能否生活,没有任何的比较?
这样一个魄力本身,这样一个行动本身意味着,这颗心在脱离这样一个主流,脱离这样一个大众的过程。
一个人叫“人”,
两个人叫“从”,
三个人就形成“众”,
互相模仿,互相遵循,互相适应,然后大家一起迷失,对吧?
内心停止任何的比较,意味着这颗心保持新鲜,不让画面滞留,这个心才可以全然的看到,看清问题,一切才可以适得其所。
这样一个整体理解内心,理解自性,理解人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观察。
这个教育,不是去选拔什么,选拔意味着有着选拔,意味着有选拔者,选拔者是谁?谁有资格来选拔?
这些问题都得去仔细的去探寻,去理解,当这个教育依然处在这样一个选拔模式的时候,我们得质疑,得大胆的质疑,这是否是教育?
看清这个世界,而不是通过教育——所谓的教育——来盲目的改造大脑,塑造大脑,坑害大脑,内心即刻停止这个比较,你看看,这个心理的活动能够少多少。
放下这个比较,我们才可以可能看到彼此,不是那些数字,不是那些标准。
你看,若放不下这些东西,两个人若是陌生人,一看,互相一对眼看,那种竞争的心态就出现了,因为彼此没有看到对方,而是那些各种的标准衡量都来了。
所以,真正的教育从心出发,理解自己,理解自性,看清这个世界,这样这个知识技能可以适得其所,才可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否则你看这颗心,为心所困,为所欲为。各种的所谓的知识技能,都变成自我的扩展的方式,自我舒张的方式。
这颗心真的这么活的时候,发现媒体中的各种内容都没法读了。
因为这些媒体的内容中,也充斥着很多各种各样的比较衡量,这些衡量和比较在制造各种各样的影响。
你看,这个流行时尚,都是这些东西,通过这些衡量比较来去影响其他人的意识。
你看各种的产品的介绍中,全是衡量比较“更快”“更强”,用数字,强健多少倍,快了多少,能否看到这颗大脑,对数字的反应。
数字所带来的衡量无处不在,现在有很多人从事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能够去收集各种各样的数据,有各种的分析,什么分析用户行为等等。
里面有大量的衡量比较,这个大脑陷入进去之后,完全变得机械,通过衡量比较来充分压榨、挖掘这些信息,所以没有衡量、没有比较本身需要这颗心非常细致的观察。
包括这样一个非常小的数字,你看,这个年龄也能带来各种的比较,说到多少岁,有各种的画面就出现了;这个时间也都是数字,昨儿今天明天,去年几点几点几点。
能否看到这样一个,以数字来作为标准的时间,也是想法,也是概念,也是各种各样想法的移动。
当这个大脑完全活在这样一个,以数字为轴的时间的范畴里的时候,大脑它的移动本身就是这些想法的移动,就是这些衡量和比较的延伸。
全然的观察,这些都是观察的范围,观察留意的对象,去亲自看到,这个时间这个数字,所唤起的各种的画面,各种的衡量,各种各样的意识当中,而这些东西是完全可以通过真正的教育传递的。
在亲自教给一个小孩子识数的时候,能否也把这种感觉、这种危险传递过去。但可惜这种教育很少很少,或许不存在,只顾着让一个人去识数识字,却没有让ta意识到,看到引导ta去看到这些数字,这些文字背后的威胁。
所以啊,这个比较竞争,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非常庞大,非常重要。
我们在比较中,自我被唤起,那些“我”的画面即可浮现。
在比较中,我们继续汲取愉悦,在比较中,我们不断的受到伤害,这样一个“我”的人生充满了挣扎,能量浪费在各种的恶性竞争中,无序的竞争中。
其实也不用加什么形容词,无序啊、恶性啊,就是竞争。没有能量去观察自己,没有能量去感受这个自然,没有能量去看到这个事情。
能否亲自的看到这个世界?
能否让这颗心,无论有多少知识,多少技能,能否始终处在未知中?
一颗未知的心,也是一颗新鲜的心,也是一颗谦卑的心,比较无从生起。
当我拿我自己跟别人比较的时候,这已经意味着我知道我自己,但我真的知道吗?还是那些“我”的画面?让“我”误以为我知道,“我”知道自己。
所以,你看这样一颗心在比较,自然就不再谦卑,这个心也自然变得懈怠,失去了活力,尽管比较可能会迸发出短暂的能量,但整个的人生没有平衡。
只有一颗心没有任何的比较,这颗心才不会恐惧,这颗心没有比较没有恐惧,这颗心才可以真正的学习观察。
所以,这个心理上没有任何的比较,在这样一个精神的世界里面,内心的世界里面,没有任何比较,这样一个人生,没有任何的比较。这本身,就是这个修行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生活中去看到体会到,这个危险,这个比较的危险,衡量的危险。
感知即行动
这颗心没有“我”的时候,看到这个危险,这颗心,自然就知道该如何行动。
转眼间,咱们已经又聊了40分钟了,咱们今天第一个环节也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咱们就进入到这样一个互动环节。
在这样一个场合,咱们所有人都用心发问、倾听,一起去理解,观察。
这里没有任何人是权威,讲话者也不是任何的权威,咱们是一起去看到这个问题,所以任何问题,咱们带着觉察提出来,一起去观察,在此刻咱们一起去看到问题的症结。
好,咱们此刻先休息5分钟,之后回来咱们继续聊,继续一起看问题,稍后见。
(问答部分待续)
(字幕制作、文稿编辑:LSJ,EVE)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