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觉醒在此刻」2022年11月的第一部分——

中国大陆用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链接观看视频

完整音频——

audio-thumbnail
觉醒在此刻 · 2022年11月 · 第一部分
0:00
/45:49

分段音频和文稿——

audio-thumbnail
1 理解,意味着行动
0:00
/3:59

大家好,每位朋友好。

咱们再次在这里,在同一时空相聚。相聚意味着咱们都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情,不光是手头,还有心头所有的事情。在这一刻,其实也是在每一刻,我们能否撇开各种的事情,去观察,去洞察,去看清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种观察,这种理解,不是出于好奇。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好奇、猎奇、偷窥。总之啊,这颗心总是不安生。但理解自己不是去好奇,不是出于好奇。好奇意味着这个意识活动的延续、持续。理解就是看清,跟好奇无关。理解这颗心,意味着这颗心看到了理解这颗心的必要性——绝对必要性。

理解的过程,如果用“过程”这两个字的话,其实有误解,因为过程意味着时间。去理解这个“理解”两个字,意味着这颗心行动,行动才可以理解,换句话说,理解本身就是行动。但你看这个世界,这个理解已经沦落成一些想法、意识活动。在这个智识上能够理解这个,但行动没跟上,行动没跟上,等于没理解。

理解人生,理解这个世界,它不是一个想法的理解。不是读一本小说,读谁写的书,或听谁说的话,那些都是想法的活动,想法无法带来理解。真正的理解在想法之外,在于这颗心、这整个的机体是否有行动。所以去理解这个“理解”两个字,那我们得放下这个想法,意味着每个人亲自在这一刻,在每一刻,去实践它,去亲自看到——理解是行动,行动是理解。




audio-thumbnail
2 心的秩序指向什么
0:00
/8:12

你看,每个人生活中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毕竟这个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相,各种的自我的活动,创造了无数的各种的心理需求。这些需求,不满足它,会产生暴力,会产生问题,但满足它,这颗心疲惫不堪。

所以,这样一个意识的活动,也是这个自我的活动——自我的活动无论多么大、多么小,充满了冲突、困惑。

在这样一个世界,或许只有这样一个世界,一个人该如何生活?如何在这样一个极其混乱、荒谬、没有秩序的世界里面,活得有秩序?

这个意识世界充满了坑,充满了各种由文字、语言、画面所钩织的问题回路、套路,通过大喇叭、媒体不断地重复,不断地传播。放眼望去,每个自我都在干这个事儿——想方设法把别人拉入到自己的套路里面来。

在这样一个极其荒谬的、充满冲突的世界里面,无论在中国、在东方社会、在西方社会,哪都一样。这颗心该如何健全地生活,完整地生活,不失秩序?尽管这个世界没有秩序,这颗心完全有秩序,意味着这颗心跟这个世界“反”着来,加引号的“反”,不是造反。

这个世界没有秩序,都是混乱,都是各种的无脑行为,都是各种的冲动。那这颗心该如何充满秩序地、极其清醒地活着?作为一个人,活着。不是作为谁谁谁,或者干什么的,而是作为一个人完整地活着。能够这么生活,能够这么存在,意味着这整个的机体、整个的神经系统需要高度的敏锐、警觉。

失序、秩序只是一刹那,没有中间态,这是事实。要么这颗心运行在这个秩序中,要么这颗心即刻失序,这就是活在这个世界它的危险——秩序、失序不可兼容,加引号的“你死我活”。

那你看,这颗心该如何回应?该作何行动?如何在这样一个世界上存在着但不失秩序?我们得先谈一谈什么是秩序,什么是失序。

内心的秩序指向什么?

宇宙有它的秩序,自然有它的秩序,万物生长有它的秩序。人——Ta的秩序是什么?

是各种的纪律?各种外在强加的、规定的?尽管这种外在秩序有它的位置,比如说交通,对吧?得有秩序,否则车互相乱撞,也不行。排队也得有秩序,这些都没问题。

但这颗心能否有秩序?

有秩序意味着不乱、不散、不困惑;

有秩序意味着这颗心清晰、清醒、清澈、清透、清明;

有秩序意味着这颗心能够即刻放下各种的问题,即刻不相关,即刻看清看到问题的本质,解决它。

秩序,意味着这颗心知道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秩序,意味着这颗心跟自然完全接壤,不封闭,这颗心没有各种的条件依赖,否则自然跟这个自然无缘——绝缘。

所以,这一切的秩序,你无法通过想象来想象,尽管讲话者刚才用语言描述了,但你无法想象它,无论怎么想象,这颗心可能依然处在失序中,去想象秩序,依然是失序的一部分。

所以去理解秩序,这颗心必须知道什么是失序。「反着来」—— 这是理解内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不是过程,步骤,也不是步骤,总之啊,那个东西。那就是这颗心得从反面理解。反面理解意味着否定。否定假象,这颗心才可以触碰真相。但这颗心无法直接想象什么是真的。只能是遇到假的,把假的看清、否定掉,这颗心才触碰真的。




audio-thumbnail
3 为什么会失序?
0:00
/8:50

所以理解秩序,这颗心必须得看清什么是失序。那这个失序多了去了,对吧?生活中充满了失序——各种的荒谬,各种的冲突,各种的矛盾。这颗心有各种的躁动,各种的伤痛,各种的不解、郁闷、痛苦,各种的精神挑战,各种的埋怨、憎恨、排斥……总之啊,数不胜数。这颗心整天在嘀咕,整天在叽叽喳喳,还有各种的恐惧、担心、焦虑。

总之,这个失序的症状数不胜数,每个人心里清楚。若ta真的去观察,用心体会的话,这些不难发现。失序到处都是。但凡这颗心拿出魄力去理解、去观察,这颗心去触碰、去发现这个失序的根源是什么,为何这颗心失序?

这颗心满着就失序,失序意味着这颗心满着。

为何满着?为何这颗心被各种的细节、内容填充得满满的,为何这颗心没有空间?

自然、宇宙因为空间才有秩序,但这颗心没有空间,也没有秩序,都是混乱,都是反应,都是幻象。

为何这颗心满满的?是怎么填满的?那这个观察的过程就是理解内心的“过程”,“过程”加引号。

看清这颗心,就是清空这颗心;看清这颗心,意味着这颗心理解什么是自我。

为何这个世界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这颗心亲自去发现、去看到,正是自我的活动让这颗心填得满满的。

这个自我非常得复杂,非常得细微。这个自我的基础、根本是愉悦,还有规避痛苦。其实你看,规避痛苦也是一种愉悦。这颗心整天围绕着这个名字、这个人相、这个“我”来奋斗、挣扎、努力、拼搏,这颗心被这些事情、被这些无数的画面、细节填得满满的。有成就感、有自豪感,也有挫败感,各种的苦楚,喜忧参半,这颗心每天跟过山车似的。

这颗心能否看到这些自我的活动是这颗心失序的根源?自我是这颗心失序的根本来源。

那这颗心看到了这个事实,不是听讲话者这么说,没有用,那是讲话者的言论——如果这颗心看不到这个是事实的话。看到这个是事实,心,自然知道什么是秩序——因为这颗心在行动,在放下、清空、熄灭这个自我。那这颗心自然触碰秩序,不是想象的秩序。

那在这样一个世界里面,无数的自我活动、无数的影响、无数的失序在不断地去危及这个秩序。这个危及本身意味着紧迫。因为这颗心看到秩序的“脆弱”,加引号的“脆弱”。“守护”这个秩序,加引号的“守护”,意味着这颗心必须果断地行动,让秩序持续。

那这样一个事情本身,意味着这颗心在全然地观察,高度的警觉。因为对于一颗已经看到这个事实的心来说,它是一个真正的物理危险。这颗心失序是物理危险。失序的心困惑,完全被自我隔绝,完全看不到危险,与狼为伴,结果是越陷越深,问题是越来越多。

一颗充满秩序的心,看到这个世界的危险在于危及这个秩序——各种的影响,各种的语言钩织的奇特想法、观点、回路,各种自我非常狡猾的表述、举止。

有秩序的心特别敏感,敏感这个词在这个大众语汇中往往指向这颗心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这个人特别敏感”。但放掉这层意思,放掉人相,放掉这个自我的活动,在这样一个极其混乱的世界里面,这颗心能否依然敏锐?也叫敏感。这两个词差不多,咱用敏锐。

这颗心能否敏锐?捕捉到这些非常具有危险的细节——自我展现的细节。




audio-thumbnail
4 敏锐的心,从不习惯
0:00
/7:57

敏锐意味着这颗心从来不适应、不习惯于什么。

生理上,整个神经系统得适应温度,适应气候,这是生存必须;但为何心理上也得适应,也得习惯于什么?

为何要适应?适应意味着什么?你看“适应”这个词、“习惯”这个词,在日常语汇中我们说了很多,却很少去把它挖出来看看,这个适应和习惯是否适得其所。

在心理上适应、习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麻木。这颗心接受了某种想法,某种回路,因此这种回路在心里面转起来,也就看不到了,这个叫做适应,这个叫做习惯于什么,是吗?

这是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在经历的事情,适应了这个世界,适应这个社会,所以这颗心变得麻木、倦怠、困乏。

你看,在心理上适应这个社会框架、这个世界,还能够带来一种愉悦——一种顺从的、没有冲突的,尽管是短暂的一种愉悦——所以生活变得异常的容易,接受这些框架,接受这些规则,所以这颗心就完全没有了觉察,已经接受了。

所以,这颗心已经条件依赖于这些东西,这颗心也就无法再去观察、理解。但问题是如果这样做,啥冲突没有,那就完美了。这颗心接受了、接纳了这些东西,适应了,但整个的神经系统不服,要么是有各种的精神挑战、冲突,要么是极其的无聊、困乏,“哎呀,生活好没意思”,但这颗心却不知道原因出在哪里。

你看看,因为这颗心已经接受了,所以困惑啊,这样的心怎能敏感?怎能敏锐?怎能警觉?这样的心怎能有秩序?

这颗心有秩序,意味着有诺大的空间,无边无量,意味着这颗心自我的息止,没有“我”,那就意味着这颗心不适应于,不接受,也不拒绝,也不习惯于任何的想法。

但凡有适应,意味着填充,对不对?习惯于什么,心填了东西了。

空间意味着秩序,保持空间意味着无我,没有这个我,意味着这颗心绝不适应于任何东西;一旦适应于任何东西,心理活动就开始运作了。

尽管生理上整个机体在适应气味、温度、气候,都是必须的生存必备。但这颗心什么也不适应于、什么也不习惯于,这也是生存必备,但得反着来,对吧?这就是我们整个的内心的状况、规律,就像老子所说,「反者道之动」。

这样一颗心,绝不习惯于、绝不适应于任何的想法、套路,意味着这颗心特别的敏感、敏锐,这颗心在观察。

无论这个套路多么老套,这颗心每次观察都是新鲜如初,因为只有这颗心在这一刻看到了,回路才不会传进来,否则一不留神,各种的影响被这颗心接受了、适应了就会出问题。

所以,这颗心能否在生活的每一刻观察,这颗心绝不适应于任何东西,不是说排斥或者拒绝或者接受,而是这颗心不适应于任何的心理框架、任何的想法,因为任何一个想法、框架都对应着画面,都对应着相。




audio-thumbnail
5 去回应人生唯一的挑战 & 与不确定为伴
0:00
/8:06

那这颗心在每一刻生活,它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如此——那就是这颗心能否空着,能否不让画面滞留?这颗心能否保持鲜活、清醒,这颗心能否不失序?

当这颗心在每一刻去迎接这样一个始终新鲜的挑战的时候,所谓各种的生活挑战自然也不再是问题。因为这样一个唯一的、巨大的、始终存在的挑战,胜过一切数不胜数的、独特的、生活的挑战,这一直是生活的重心,也是中心。

不再是以“我”中心,以这个自我的视角来生活,而是这颗心能否完全活在这个真相中?

这个世界充满了人的意识活动,心能否不被占据,能否看清、清空、放下,无论做什么事情,当这颗心始终在回应这样一个人生唯一的挑战的时候,自然各种其他挑战不在话下。

这意味着这个状态和这颗心——整个的神经系统触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语言、想法根本无法触碰的东西,但却是极其明确、的确存在的、毫无疑问的这样一个真相的现实。真相无相。触碰这个现实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回归人性、看到人性的必经之路。

当这颗心不再寻求各种的确定、确信,不再去抓住某些东西不放,来获得一种安全的假象的时候,这颗心才可以跟不确定性为伴。

当一个人真正地、严肃地观察自己,ta一定会发现我们这个人特别动态,总在变化,因为整个神经系统数以千亿级的神经元无时无刻的运作,是我们整个人生各种所谓的不确定性的“内”部写照,“内”加引号。

这颗心不懂得自己,总想去追逐一种永恒,一种确定,一种安全感,结果只会给内心带来更大的冲突。因为这颗心总在变,它无法固定下来。任何一个滞留的相、画面会给整个神经系统带来巨大的扰动。

所以,这颗心能否跟不确定性为伴,不再寻求?不再通过语言来构建一些理论、想法,来获得一种短暂的慰藉和确认感。无论叫意识形态也罢,理论也罢,无济于事,这颗心依然混乱、失序,渴望愉悦,渴望满足。

只要没有秩序,腐败一定在,这个腐败不是定义的腐败,什么金钱腐败,只要这颗心腐败,那什么事都有。所以,这颗心不失秩序,意味着清醒,意味着这颗心不再追逐任何能够让这颗心即刻感到满足、感到确信的东西。

这颗心看到整个的神经系统就是如此多变,我就和它待着——我无法让浪花息止,那我只能乘风破浪,任何的抵触毫无意义。因为事实是如此,这颗心能否没有任何的寻求,完全跟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动态的事情为伴,不再通过语言汲取愉悦,通过语言来获得一种确信的假象,这颗心完全看透语言、超越语言。

当这颗心真的这么做的时候,这颗心自然触碰了这样一个人类灵魂深处的“现实”,加引号的东西。真相不是一个画面,而是看到假象;这颗心看到假象,看清假象,这颗心触碰真的。




audio-thumbnail
6 爱,人生的意义,生活永远在原点
0:00
/8:44

当这颗心在这样一个真的状态的时候,相适得其所,它不会滞留,也只有这样,心才可以发现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看似极其遥远,但极其切实际的问题。

人活着的唯一意义是爱。爱的状态没有反义词,不是说别人没有爱,我得有爱,那跟爱无关。“呀,我有憎恨情绪,不行,我得有爱”,那也不是爱。

爱,来自于这颗心完整、完全的秩序,秩序意味着能量,意味着空间。心有空间意味着能量,没有被想法耗散,有空间,能量自然汇聚,没有冲突,没有矛盾。这股能量无论幻化成什么,都是爱。

这股温暖、这股力量是滋润我们生活每一刻的必备品,这东西正在变成稀缺品。当我们每一个人在这里,我们一起去看到、理解这些事情,我们一起看到事情原本的样子,「一起」来自于每一个人独立地观察、理解,我们看到这些事情的本质。

一起看到意味着我们所有人能量的汇聚,这颗心空旷无边无量。这颗心看到了那些所谓的人,ta的问题、冲突、根源,以及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这种同理心,这样一个状态,就是爱。

看到每一个人深陷其生活的细节,无法自拔,看到那样一个状态,充满了冲突、问题、后悔、憎恨、愤怒等等,这颗心看到了无可奈何的局面。除非这个人本身亲自行动,亲自看,这整个的、全然的、通盘的观察,这样一种极其紧迫的人生,在这样一个不让内心失去秩序的行动中,在每一刻,充满爱的心空着,因为这颗心充满的是能量,能量来自于空间。

这颗心安静着,寂静着,但这种能量如同泉水一般在翻滚着,但内心却极其得安静。

你看,老子也说过这句话,「大音希声」,这是我们生活的原点。归零,不需要时间,也不需要什么所谓的知识。尽管知识有它的位置,而这颗心能否全然地观察,绝不适应,绝不习惯,绝不排斥,绝不拒绝。

我们的人生能否永远在原点?

所有这一切都来自于一个人亲自地行动,亲自地看到,亲自地放下,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原点相遇,也只能在原点相遇。当我们在原点相遇,无论是否见面,已经不再重要,因为能够在原点相遇,本身就是真正的缘分。

所以你看,冥想是什么?冥想就是回到原点,生活永远在原点持续、进行。这样的人生本身就是冥想。

时间过得很快,咱们已经一起观察、理解,走了一个小时了,咱们可以中途停下来,歇一会儿接着观察,接着理解,来触碰另外一个话题,咱们稍后见。




字幕制作 / 文稿编辑  AB, ST, LSJ

返回 觉醒在此刻 · 2022 · 目录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