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起来品读《道德经》的第四十四章,原文如下——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问:来看这第一句——
「名与身孰亲」,名分和身体哪个更亲近?
「身与货孰多」,身体与物品哪个更重要?多。有贵重的意思。
「得与亡孰病」,得到和失去,哪一样是毛病呢?
Cico怎么看待这三个问句?
C:你看,「名」,名分、名号、名声,那是个画面,那是个意识活动,对应着愉悦。「身」整个的身心是实际存在的东西。
大多数人爱名声胜过爱身体,爱面子胜过爱身体,意识活动构建了太多的体面。所以这颗心总在控制,总在遵循,自然就看不清「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这个人除了追求名声,还追求物质财富,对吧?去享受一种拥有的感觉,享受一种挥霍的感觉,享受一种支配的感觉,还是愉悦,还是意识活动。在这样一个累积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就忘了谁真的重要。
这样一个累积各种财富的过程,总是一个「得」的过程,对吧?获得带来一种满足,一种成就,还是愉悦。
有得就有失,「亡」是自然的过程,人最终要消亡,这些所有积攒的东西——名声、财富、满足通通消失,所以「得与亡孰病」?
追求愉悦的人认为「亡」有病,所以不希望「亡」,希望能够永生,你看这个自我怕死的,对吧?
在这样一个社会里面,有多少的封建迷信,多少的坊间传说,还有各种的故事,在这样一个世界上,这个“怕死”驱动了多少事情?这个自我积攒的东西、名声、财富越多,越是怕死。
老子的时代,2000多年前,人跟当下的人一样的腐败,一样的糊涂,这些问题重复来重复去。看似我们这个时代有了这么多技术,有了更多的东西、物质,但人的习性一点没有变。
所以列位,老子问,你该怎么回答呢?
能够看到整个的身心,能够与它为伴,意味着活在当下,那答案自然明了,对不对?一颗完全活在这一刻的心,它自然死去。
每一刻都在死去,每一刻都在重生。
所以,孰亲、孰多、孰病,一目了然,对吧?
问:好,咱们接着往下看,「甚爱必大费」,过分的喜好追逐必然会大费周章。
C:什么叫甚爱?甚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大量的意识活动,有大量的画面,有大量的细节。细节越多,爱得越疯狂,这颗心越是被这些芝麻大的细节带进去,所以整个大脑进入到一个非常聚的状态,那里面有大量的愉悦,但为此耗费颇大。
比如说,有人甚爱古董,在这样一个经济环境下,要花多少钱,多少银子。有些人因为能够钻进去,大脑能够捕捉到更多的细节,那种「甚爱」对应着各种的小众需求。
这颗心钻进去,会有大量的愉悦。这个东西有愉悦,没问题,但你要看到,这个愉悦对应着大量的意识活动。
问:就是说,愉悦是理解这一章的关键词。
C:是,为了愉悦,这颗心不惜一切代价,忘乎所以。
当下经济模型也是各种的小众产品,所谓的什么高端产品,都是为这些甚爱的人。
问:甚至在培养这种甚爱的倾向。
C:通过媒体来制造趋势、流行,各种的喜好、品位,品位这个词跟愉悦有关系的,所以,这个世界乌七八糟,多危险。
还有疯狂的追星,对吧?疯狂的喜爱某个公众人物,这都是偏执,都是意识活动的一个问题,都是“我”在构建,“我”在加强。
问:接着往下看,「多藏必厚亡」,敛藏的多,必然失去的也多,或者说是丰厚的藏货必定会招致惨重的损失?
C:一个意思嘛。
藏的越多,不光是物质财富多,内心的活动、想法的活动也是不断地积累,这个“我”是愈发得深重。
我的那些伤痛,我的那些画面,我的那些想要,我的那些欲望,我的那些品位……大脑变得越来越琐碎,越来越小气,那这颗心怕死得要命。
问:这个自我等同的东西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
C:也就意味着恐惧越大。怕失去嘛,所以这是一个非常要命的问题。越是寻求,越是执着,越是等同,这个问题越是严重。
问:接着往下看,「故知足不辱」。
C:知道满足就不必自取其辱,但知道满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我”在,我的贪婪,我的想要,我的追求,我的品位,我的喜好……不可能知道知足,知足必定来自于这颗心彻底地无为,没有这个“我”,才可以自然地看到,自然地知足。
不是“我”知足,“我”永远不知足;知足的时候“我”不在。
问:好,看下面这句「知止不殆」,能够停下来才不会有危险,殆有危险的意思。
C:为何停不下来?不正是因为“我”一直在使劲,一直在追逐,所以「知止」意味着能够即刻放下我。
但它是非常的反直觉,能够这么做,是因为这颗心一直在全然地观察,它没有我的活动,才可以「知止」,既可以知足,也可以知止。知止才可以适可而止,不至于自讨苦吃。
问:所以最后也就是「可以长久」。
《道德经》之前提到长久,有这么一句话,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C:跟这里是完全对应的。
不自生,自我不出现、不存在,所以这个身心才可以长久。这个长久也是人类一直想追寻的永恒的东西。所以能够触碰这个东西,能够真正在这样一个长久的状态中,意味着“我”完全不在。
问:好,最后咱们再来回味一下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问:以上就是曼解道德经的第四十四章,咱们下章再会。
C:咱们下章再会。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