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起来品读《老子/道德经》的第四十九章,原文如下——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xī)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问:来看第一句,「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这个「心」在指向什么?
C:哪个「心」啊?这里有三个「心」。
咱先说第一个,「圣人常无心」,什么叫「无心」?没有心思,这颗心不使劲,因此没有自我的活动,这个叫「无心」。
使劲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寻求、努力、挣扎,这都是自我的活动,所以「无心」意味着无为,无为,我何在?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什么叫百姓?有名有姓,这个名字就有画面。
你看,人的意识活动就会围绕这个画面展开堆砌,所以「百姓」指的就是以“我”为中心的大众意识,「百姓心」就是这样一个深陷自我意识、各种画面的代名词。
「以百姓心为心」,意味着这颗心在观察,看到这个自我的心实际上在怎么运转。
那去观察这颗心,能够看到这个状态,意味着这颗心里无心,空着,有空间可以去观察,所以这颗心必须「无心」,才可以「以百姓心为心」。而且只有「无心」才可以「常」。
「常」在这里可不是经常的意思,而是这颗心无心,才可以「常」,才可以持久,持久便是「常」。
问:好,往下看——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Cico从这两句话当中捕捉到的信息是什么呢?
C:「吾善」,因为这颗心本身是善,跟对方善不善没有关系,这颗心并不依赖于对方是否善而作回应,否则那是交换,对不对?
所以这颗心始终在这样一个善的状态中,这颗心本身就是真正的善——德善,真正的品德。
问:这个「信」字偏向哪个意思?是诚信、信任,还是信服这些教导?
C:什么叫「信」?之前咱们在其他节目中谈过这个字。
你信了,是因为你接受这些画面了,接受ta的说法了,这个叫信?还是这颗心放下了所有的防备,清空了,这个叫「信」。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个信就是接受一个说法,实际上这颗心又再次条件依赖于新的说法, 犹如洗脑一般,这不是「信」,这是一个言语的堆砌、画面的累积。
「信」意味着这颗心清空,无论是对方有没有诚信,这颗心都清空;也只有清空,这颗心才可以善,才可以全然地观察。
所以这两句,「善」和「信」实际上指向一回事,那就是这颗心无论怎么着,别人好不好,别人怎么表现,这颗心都清空,不累积。
信者也可能不信,不信者也可能信,所以一切都在变化,表象充满了困惑,所以这颗心必须得清空,这是善的状态。
所以,「德信、德善」都是一回事,真正的「善」就是真正的「信」,信善合一。
问:好,接着往下看,「圣人在天下,歙歙(xī)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歙,收敛。
为,治理。
浑,混同。
C:「圣人在天下」,什么是圣人?
本章第一句话,前两个字也是圣人,「圣人常无心」,所以「常无心」是「圣人」。
「在天下」什么意思?意味着ta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上世界上,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永远是充满了混淆,充满了困惑,充满了冲突,所以这颗心必然要收敛,常无心,跟「歙歙焉」一回事。圣人常无心等于圣人歙歙焉。
整个的生活方式、外在的行为都展现在「歙歙焉」这三个字上。
「为天下浑其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颗心因为清空,因为有空间,所以才可以容纳,才可以灵活。
之前《道德经》也有这么一句话,叫「浑兮其若浊」,这颗心特别得清透,所以跟啥都能混在一起,但这颗心却是大善,「和其光,同其尘」,这就是圣人的状态。
但这都是言语,你能否亲自做圣人?能否清空,能否没有任何冲突,没有任何困惑,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冲突和困惑的世界上。
▸
问:下面最后这两句,「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字面意思就是说,百姓都关注自己的耳目,圣人却孩童般的看待他们,这个是字面意思,Cico怎么理解这两句话?
C:字面意思就是实际意思,实际意思也是字面意思。
你看回到第一句话「百姓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这就是百姓——这样一个大众意识的内容,依赖于耳朵、视觉,意味着听到的内容、看到的内容变得异常重要。
所以这样一个意识活动充满了相,一个充满相的意识活动,必然是「注其耳目」。
这样一个自我为中心的大众意识,整天在说,分享、道听途说,从媒体上,从报道上,从各种的信息来源,全是画面。
现在这个技术也全是去满足这个耳目,对不对?能听的音乐,各种的声音、声响,各种的言语,各种的叽叽喳喳,各种的画面,各种的视频,那种短视频,估计还有超短视频,都是在满足所谓的「百姓注其耳目」的需求。
所以,这样一个大众意识是互相满足,互相坑害,互相缴杀,互相把对方惯坏,这就是我们大众意识的内容。
圣人这颗心是「常无心」,这颗心清空,所以在观察,这个观察不正是在看人类不断上演的娱乐大片吗?
在每一刻,各种的自我世界的荒谬、表演、欺骗,在不断地重复播放,不同的内容,同样的模式。那只能笑一笑了呗,对吧?「圣人皆孩之」。
这颗心能否跟混乱的世界无关,也只有这样这颗心才可以「孩之」,否则就「注其耳目」。
你看,没有中间态,怎么办?所以每个人亲自看着办。
▸
好,最后来回顾一下原文,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xī)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以上是《曼解道德经》的第49章,咱们下章再会。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