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活动,一起安静,一起观察内心,
在此刻观察自己,观察整个想法的动态,这就是冥想,或者没有名字。
在生活的每一刻去观察咱们自己,想法、反应、行为。
观察意味着没有评判,不是说对与错,好与坏,这样想挺好,那样想不对,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错的,这样我们就无法观察自己,因为那时候啊,大脑已经被各种的是与非对与错,各种的标准所劫持,那些所谓的标准也都是想法。
观察意味着在这一刻看,这也意味着在这一刻完全的接纳自己,否则没法看。
你看,咱们有各种的活动,各种的事情,非常容易逃离当下,越逃离恐惧越多,问题越多越逃离,越无法正视自己。
因为脑海里有那些对与错,是与非,各种的文化标准,传统标准,社会标准,各种的结论,一看自己,各种反应都来了,所以就只能去继续逃避。
但问题是越来越多,观察就是完全接纳,放下那些标准,正视自己;
不去演绎,不去评判,不是正当化,也不去谴责,不自责,而是观察。
观察整个内心在整个生活、整个人生的动态中的变化,包括日常的交互,跟同学、朋友、家人,各种身份的人,都是人,但你看我们给ta各种标准,对吧——家人、朋友、同事、亲人等等。
在我们日常的各种的反映中,对各种言语,各种画面的反应中,来观察自己,为何我这么反应,反应这么大?
就是一串字,就是一行字,一个词语,我为何如此那么大的反应?
这些都是在观察我们自己,不是说“我不应该有反应”,这又进入了一个对与错的标准,而是观察自己的反应。
不说它对也不说它错,只是观察。在这种观察中,我们肯定要接纳自己,否则没法观察。
在这种观察中,我们开始理解自己,理解自性,理解人性,开始理解为什么人性那么容易丢失。
在理解我们自己的过程中,我们理解了更多人,更容易看清社会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都是内心的问题。
这个观察必须由你一个人亲自来做,这些东西,我们无法从任何的教科书中读到,即便有,那只不过是一些结论,别人的观点,跟我们自己无关。
我们需要亲自去看到,「亲自」意味着观察自己。自己是人,所有人也都是人,所有人都分享这一套内心规律,这也是冥想的妙处。
我不需要通过听别人的言论、观点,只需要通过观察自己,客观的、如实的观察自己,这种向内观察将打开这扇通往理解人性的大门,而这样的观察也是真正的科学,科学就是客观的观察,这就是科学精神。
当然不幸的是,很多人从事科学,但并不具备所谓的科学精神,但此刻若我们每个人都客观的如实地观察自己,这就是真正的科学精神。
这就是向内观察,这就是向内探索,冥想、禅修,什么名字都行,反正就这么个事儿。
▸
好,咱们现在一起冥想,Cico带领大家在此刻观察,观察我们自己。
如果可以的话,咱们现在闭上双眼,去聆听周围所有的声音,可能有窗外交通的声音,屋里各种的轰鸣的声音,狗叫、猫叫、无论什么,听。
听的时候,去观察你的反应,是否在脑海里面有某些画面生成,去观察,能否放掉那些画面,继续听,所以是边听边觉察你的反应。
(静观1分钟)
若脑海里面出现各种的画面、言语,不要管它,继续听,继续用心的聆听。
全然地听,无所不包,但只是去听。
(静观1分半)
现在,慢慢的回到呼吸上来,自然的吸气,自然的呼气,没有控制,一切自然的进行。
(安静15秒)
吸气的时候,意识到在吸气,感受空气进入身体的感觉,或是鼻孔的凉爽,或是身体的膨胀,或是任何你感到明显的感觉,全然的感受。
(安静10秒)
呼吸的时候,意识到在呼气,感受空气离开身体的感觉,或是鼻孔的微温,或是身体的回落,或是任何你感到明显的感觉,全然的感受。
(安静30秒)
全然意味着无所不包,意味着完全的接纳,不介怀,想法不滞留。
(静观1分半)
每当听到铃声的时候,检查一下注意力是否还在呼吸上,还在感受上。
若想法、画面、言语出现,接纳,放下,继续全然的感受。
(静观10分钟,每两分钟响铃一次)
动动手指和脚趾,挤挤双眼,慢慢地睁开眼睛,希望所有的大脑都安静下来了。
通过聆听、感受、清空想法、放下画面,咱们都只属于这一刻。
任何超越此刻的东西,都是自我的活动、想法。
能够过好此刻的人,才可以过好每一刻,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文稿
问:感觉冥想要做到放松很重要,请问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让自己较快地进入这种状态?
Cico:你看,很多朋友会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更快的方法,当我们这样问的时候,一定要觉察,这是一个新的思维陷阱,好像觉得总有更快的方法、更好的方法,这让内心产生好奇,产生新的幻象、新的画面。
这里,讲话者负责任的告诉大家, 没有所谓的更好的方法,也不要去期望有任何更好的方法。
方法因人而异,有的方法,有的人觉得挺好使,有的人觉得一般。
冥想和放松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在冥想中放松,在放松中冥想,没有先后次序,不是说我非得先放松之后再冥想——放松和冥想本身是一个交织的过程,一体的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去观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状态,你看有很多的习惯,比如说看视频,刷各种网站app,有很多习惯唤起了大量神经元的活动。很多时候,当我们能够观察到这些行为并做出及时调整之后,哎,说不准,大脑就放松了。
另外呢,加强运动,经常进行户外运动,跑步也罢,踢毽子,踢球,让身体出出汗,多消耗一些能量。
别整天忙着想法,各种的思维活动,这些也是一些可以考虑的放松方式
我们在冥想中,不断地清空想法,本身也是在放松,但不要去期待所谓实现放松的效果,因为那种期待本身也是一个思维陷阱。
所以,不要去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而是你一个人现在去试尝试,保持一个开放心态,不执着,不追求, 但可以试试不同的方法、运动,相信你一定可以发现适合你的方法和路径。
文稿
问:Cico,怎样可以不被烦心事困扰自己?
C:你看,千万不是来寻求方法,Cico不能给你方法,也没有方法可以给你的。
千万不要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解决问题,带着寻求,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烦心事,那什么让你烦心?观察为何内心有这些反应,观察内心在乎什么,观察自己的欲望,这意味着你得彻底理解自己,不光是那些表面现象,而是深入地挖掘内心的各种底层欲望、想要、各种恐惧,必须得深刻理解自己,看清自性,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但若你不去深度地观察自己,坦诚地面对自己,观察这些欲望、这些底层的假设、这些画面,那单纯想去寻求方法,来解决所谓的困扰,解决所谓的烦心事,内心又进入另外一个圈套。
这是为什么市面上有五花八门的冥想技术,都是在这样一个寻求方法的套路里面,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内心就得完全地独立,完全地走出这些圈套,亲自观察自己,看清了,啥事也没有。
或许这样说你还不信,你得亲自去试,你的行动,你的深刻的观察,将会改变这一切。
赶紧地,试试啊。
好,咱们看下一个问题。
文稿
问:为什么内心没有充足的能量去彻变?能量的缺乏有时表现为愿力、信心、行动不足,内心深处想要彻变,但碍于种种,总之没有真正行动起来。
Cico:回答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去理解整个自性,整个意识的内容,整个「我」的内容,这个自我,整个想法的构架。
为何内心没有能量去彻变?能量都去哪里了?每天都吃饭,每天人都活着,但能量呢?能量去哪里了?为何能量从未汇聚起来?
各种各样的事情,各种各样的交互,各种各样的想法……你看,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大量的精神内耗,表面和气,背后一团乱麻,想法、幻象,甚至是幻觉,到处都是。
这个大脑整天围着「我」转,我要做这个、我想实现那个、这样对我好、那样可能对我不好……大脑充满了各种的算计、衡量、比较……这些都是想法的移动、动态,大量的能量被这些想法所耗散,自然地就没有能量去用于在此刻行动,去观察理解人生、理解这个世界,让大脑发生彻变。
这种对抗能量耗散的方式,就是我们的冥想,它不是一个方法,而是一套完整的全新的生活方式,让内心跟想法、跟这些幻象脱节。
也就是说,我必须得——不是我——这个大脑必须在此刻、即刻拿出魄力,即刻行动,即刻切断任何想法的连续性。也只有这么做,整个大脑才可以重新调整。
想法的息止,「我」的息止,能量自然也就不再内耗,不再耗散。
但相反,你看,若此刻内心没有魄力,没有行动去打破这想法的连续性,「我」依然在持续,大脑的叙事依然在持续。
所以打破这个“魔咒”、轮回、漩涡,需要一个看清的心即刻行动,即刻跳出,即刻上轨。
大脑短时间的动荡,需要一个人hold住,才有可能让一场彻变真正地发生。
好,咱们来看下一个问题。
文稿
问:每天坚持冥想很难,为什么?
C:第一,内心没有看到、没有理解什么是冥想。所以冥想就沦落为一个方法,内心需要不断的打鸡血,告诉自己,“我每天得冥想”。
第二,还是第一,内心过度去追求方法,想要去解决此刻内心的问题,但此刻内心的问题来源于整个内心的问题,它不是一个局部问题,它是一个整体的问题,这意味着冥想本身也是一个整体的问题,理解内心,理解人生的大问题,本身是冥想的一部分。
所以,提问者所想象的冥想跟讲话者在这里所说的冥想,不是一回事。
冥想技术本身只是一个非常小的一部分,当然内心不知道冥想是啥,也没有看清,没有感知到冥想的绝对必要性、绝对意义的时候,坚持冥想就变得非常的困难。
一旦有“坚持”两个字在,这意味着内心困惑,内心还在使用所谓的意志力来强迫自己冥想,这个意志的存在本身可能也是问题。
所以,能否放下这样一个纠结,不要去纠结每天能否坚持冥想,能否先回到观察内心上来。
去理解什么是冥想,理解自己的问题,当一个人在每一刻观察的时候,还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吗?
所以,千万不要把冥想当做一个非常狭小的区域。
整个人类都活在自己狭小的区域,我从事这个职业,我从事那个职业,看什么都是一个小块一个小块的,而冥想是关于整个人生,却被大脑矮化成一个小块,这是对冥想极大的误解。
文稿
问:有人说,没有老师指导,自己学习静坐,需要高人一等的悟性与智慧,是这样吗?
Cico:这个冥想静坐,也不需要纠结于是否有其他人指导;无论是否有其他人指导,自己去悟,非常的重要。
哪有高人一等这样一说呢?
很多时候,人完全活在不同的境遇中,不同的环境中,神经元的运作也是五花八门,凑巧在某个时候、某个状态,有些人的确有悟性,能够开悟;也有很多时候,其他人在某些时候想法太多,诱惑太多,定力不够。
所以,去冥想,去观察,需要自己拿出严肃的态度,不要把所谓的悟性当一个标准去实现,也不要纠结于是否有老师指导,而是关键在于是否你亲自去做去观察,从你的生活里面去观察,一言一行。
可能跟其他人必要的交流,比如咱们在这样一个场合,有些交流,或许也能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总之,清空内心所有已经有的关于这些冥想的知识,在每一刻,带着初心,去观察、去玩味、去体会。
这个静坐本身只是技术层面的部分,相比这样一个技术层面,更重要的就是去理解什么是冥想,也不要轻易去说自己没有悟性或者有悟性,这样的评判没有意义;
而是在于每个人在此刻亲自去观察,无论进展是快是慢,那都不是问题,也不要去比较,每个人有自己的路,走好就可以了。
文稿
问问题的目的不是为了去寻求什么答案,通过什么言语的描述、讨一个说法,那些都不是在寻求答案,都是在自我欺骗。
真正的问问题是为了唤起内心的觉察,去理解、去观察,在观察中——通盘地观察,完整地观察,全然地观察,一切自然明了。
这种提问不是考试,不是出难题,不是走极端,而是让内心看到问题的症结,唤起内心对想法动态的觉察。
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答案,或者说答案就在问题本身。这种发问本身没有制造任何的分裂,是为了促进整个内心通盘、完整的理解。
所以,真正的提问,意味着这个问题不是你的问题,也不是我的问题,而是问题。这样的问题大家才可以一起去探索,去发现,去理解,去观察,去看清。
所以,合适的发问是为了消除困惑。若发问不合适,看到发问的不合适,这就是答案。看到不合适的发问本身变成了一个新的合适的发问。所以咱们每一个人都要带着高度的觉察,观察、聆听、理解。
Cico, 作为一个人,不属于任何的圈子、组织、群体。跨越中西方现实,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辅助更多人理解自性,过一个清空有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