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为什么会“想一出是一出”?想到什么,立马就去做,有点任性的意思。


Cico:换句话说,为什么大脑总是被想法摆布?


想法出现,冲动附着,所以,去实现它、去满足它,变得如此地强烈、不可收拾。


问:成年人的大脑,因为有很多的权衡、顾虑,可能“想一出是一出”没那么明显。


有的父母会担心孩子“想一出是一出”,因为这个世界有时也给孩子们提供了很多选项。


Cico:这个不好说。很多成年人,其实想法就是“想一出是一出”。


尽管看似在某些方面,想法会有一些衡量、考虑,
但是整体上,你看——
只要人在想法中,
就非常容易总是去满足想法,
大脑不舍得放下想法。


那很多孩子,或许有这个倾向,但因人而异。


问:我们和孩子的沟通,能不能就像和大人那样说话?就别把 ta 当孩子。


比如,克里希那穆提在学校里,和小学生、初中生那个年纪的孩子,也是这样去聊天呀。


如果父母看到了自己想法的活动,就把这样一个观察,和孩子一起去交流,那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一定会有所观察和发现吧?


Cico:所以这就来自于——
人怎么能够走出角色。
当我们能够去如实观察这些,
而且能够跟孩子交流的时候,
意味着没有角色。

成年人、孩子,都是人。
我们以“人的层面”来交流这些问题。


问:为什么很多大人会觉得——
“孩子就好像没法理解这些事儿”?真的吗?


Cico:还是成年人没有理解这些事?


如果成年人真的理解了这些事,
不是说“在想法中理解”,
而是真的理解,能够回到一个「专气致柔」的状态,
那跟孩子的沟通,或许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真正的理解,
展现在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中。


当ta的一言一行,就是那个理解的时候,
那跟孩子自然的互动也在传递、交流这个不可言说的真正的理解。


问:每一个人要看到自己脑海当中,整个想法的动态,自己先看到。


Cico:是。



【链接】

本文视频

养育,和孩子一起看到大脑的欺骗

曼解道德经 ·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回归人和人的关系

冲动着相,让相滞留

空谈 · 想法的本质

空谈 · 教育

空谈 · 代际沟通,谈心无关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