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被催婚、催生,怎么办?

Cico:理解,一个人得理解这整个背后大脑在发生什么,不光是一个人的大脑,是所有人,是整个社会、文化中那个想法的移动是什么。

为什么“催”带来如此强的压力?为何这股力量如此之强势?当有这么多人,十几亿人,都在靠拢一个类似观念的时候,这个黑洞的磁场变得如此之强,那个共同去维护的应该是的画面,变得一个很强的心理需求。

这样一个集体意识,对应着各种各样共同的应该是的画面,直观上给一个活在想法中的大脑带来确定感。当大脑发现自己和这个群体不一样的时候,或者看到自己周围的人跟大脑中所对应的那个群体不一样的时候,那期待就来了,“催”就来了。

希望眼前这个人 和 自己大脑中所遵循的那个框架、那个集体意识保持一致,以免让自己觉得不安全;

而且保持一致了,大脑还有愉悦,“哎呀,匹配了,太好了”。

那“催”就发生了,能否看到“催”的机械性?能否不要去抵触,而是如实地看到。

当一个人决定结婚了,ta可以结婚;一个人想有个孩子,ta可以有个孩子,但能否和“催”没有关系?

一个人也可以不结婚,也可以没有孩子,能否跟与抵触“催”无关?能否让“催”跟自己不相关?

当大脑不被任何机械性套路所困的时候,大脑才真正有爱,才知道什么是关心。

去期待别人完成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让自己舒服,否则自己感到不安全,这是爱吗?

真正的关心,就是呵护这颗心,让ta自由。也只有一颗自由的心,才可以呵护、关心,因为这份自由本身走出了一切想法的框架,看清了想法的束缚。

看到了真正的安全不是来自于靠拢、遵循,而是自由。

只有一颗自由的心,才希望所有人都安全。这份希望也不再是期望,因为自由本身就是安全。

整个的节日、传统、文化,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对应着无数的机械性回路、套路,集中展现。那一个人能否hold住?平安地度过。

穿越这一切假象,让这颗心静下来,一颗寂静的心,不被撼动,怎么催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