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空谈第2期,聊聊为什么有时候总是在想,却行动不起来?
内容如下——
问: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Mindiverse Talk。
今天我们想聊一个话题,你脑海中可能有一个想法,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是却一直行动不起来,这个问题该怎么破?怎么解决?
Cico:OK,很多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总爱“想”,希望能把问题“想”出来,但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想不出来,结果也没有行动,属于两败俱伤。
问:是。我们想聊这个话题,是因为从我们和周围朋友聊天时发现,很多人都有一个很好的想法,但却一直行动不起来,比如说有人想拍美食视频,但一直没有行动;
再比如,有一个荷兰人,他想从中国进口保温杯到荷兰来卖,他和他的同事都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但也是一直没有行动起来。
怎么才能行动起来呢?
今天想和Cico讨论这个话题,是因为据我观察,Cico的行动力还是很强的,如果他想做一件事情,他很少纠结。
Cico想做什么事情,会立马去做。比如说最近你想给英国《卫报》投稿,然后你马上就在《卫报》的网站上找到编辑的联系方式,给他发了邮件,然后你也得到了回复。
最近你还想和荷兰媒体的记者联系,去分享你的观点,然后你马上就给荷兰媒体的记者发了一个邮件,也得到了回复,他们说正在休假。当你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感觉你不怎么纠结。
Cico:对,不纠结。
▸
问:所以你大脑当中的有些回路是值得和大家分享的,为什么你有了一个想法之后,你就去做,你不纠结?
Cico:从我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事情的话,就是说为什么我们想太多,然后行动不了,这个地方我们需要去培养合适的这种技能,就是思考技能。
不能过度思考。
因为在现在这种比较忙碌的生活方式下,过度思考太容易了,想得太多。
我们要意识到,从大脑思维角度来看的话,任何想法它只是一个角度,一想多之后,它会出现多个角度,它会互相冲突,互相抵消,这是很大问题。
比如,刚才问说我发邮件给媒体记者,如果我想多了,我可能就行动不了了。如果我想万一别人不回复怎么办?万一别人拒绝我怎么办?我害怕拒绝,那怎么办?
各种思维的陷阱会让我不自觉地产生各种思维方式,最终就是相互抵消,得了,别干了。不做了,据我观察,大部分人都存在这种现象,想太多了。
▸
问:你的这番话让我想起来有一个美国的作家叫Natalie Goldberg,她就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说通常人们的first thoughts、第一个想法在脑海当中闪现的时候,人们通常没有按照第一个想法去做,然后这个时候你的大脑马上会给你第二个想法,第三个想法……在第一个想法的基础上,马上跳到第二个想法,再跳到第三个想法,然后想法越跳越远,然后你想的越来越多,然后也就做不起来了。
Cico:很多时候它是互相抵消的,因为我们现代社会特别推崇理性思考,但很多时候据我观察,这种理性思考容易跟过度思考混淆。
▸
问:好,那接下来,我们可以列举几种阻碍人们行动起来的心态,所以由我来提问,你来回答,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Cico:我竭尽全力。
问:好。比如说我有一个想法,但一直没有行动,因为我觉得这个事儿好像挺复杂的,我不知道从哪里着手。
比如我要拍美食视频,然后我要在中国和荷兰之间做保温杯的贸易,这事好像有点复杂,我不知道该从哪着手。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去理清自己的思绪,找到第一个切入口来做呢?
Cico:首先,比如说做视频这个事情,它可能有很多的入口,很多入口都可以,但是我们可能一时无法做出合适的选择,觉得这个入口也行,那个入口也行,这样我们就会推迟。
实际上哪个入口都可以,你不要做过多的判断。如果你非得想我要选一个最好的入口进去,不行,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在这种情况下,先从一个入口进去,随便哪个入口,可能是第一感觉,或者是你突然想到这个挺好,做,就行了,不要想多了。
因为你只有行动之后,才会发现更多的新情况,这些新的情况会反过来改变你的想法。
问:就是说,想到就去做,比如说今天我想拍怎么做一个蛋糕,如果现在我没有什么设备,那我就用手机拍;或者是说我看这个美食博主拍得特别好,然后我想研究一下他的拍摄角度,那就去研究,然后去学习去做;或者我想买一本食谱书,学习烹饪,那我就开始买。
Cico:对,因为没有唯一正确的入口方式,每个人有自己的方式来切入这个问题,be yourself,足够了。
问:总结成一个简短的口号,就是不要想太多,开始做。好,这是一种心态,就是说觉得这件事情挺复杂的,不知道该从哪入手。
▸
问:然后第二种心态就是说做这件事情要和别人联系,然后我隐隐当中害怕被拒绝。
比如说你和英国卫报的编辑或者荷兰媒体的记者联系,如果对方不回复你,或者是对方拒绝了你,会不会让你觉得是不是我的文章不够好,所以他们没有接受我的文章,就是害怕被拒绝,同时容易把别人的拒绝当成对自己的否定。
Cico:对这个问题,我们有非常有效的方法。
第一是期待问题,你如何期待别人给你的答复,这是很大的问题。
我建议,合适的期待就是说你在任何情况下被拒绝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被拒绝对方和你的一种互不认同,而不是对方和你之间的一种评价。
别人拒绝我,是因为别人不赞同我的看法,跟我的观点不相符,仅此而已;不是说别人说我不好,而我也并不依赖于他的评价,来说我好还是不好,所以这地方一定要平等。
当你跟别人交互的时候,你是平等的,当别人拒绝你的时候,仅仅代表的是他并不赞成你,你们的观点并不一样,所以没法合作,仅此而已。
问:那这个情形也适用于找工作,如果对方拒绝了我,并不是说我不够好,而是说你的技能和公司的需要可能不匹配。
Cico:对,一定要平等,心态一定要平等,这非常重要。没有什么人比你真的好,也没有人比你真正的不好,大家不一样,但是大家都平等。
所以在跟别人交互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种平等的心态。拒绝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我们很难找到匹配的,匹配是个小概率事件。这样想的话,你就不会遇到太大的心理问题了。
问:你刚才说到,一个是期待的问题,首先被拒绝是正常现象,你应该期待的是被拒绝,如果这个时候别人拒绝你是正常的;接受,反而是小概率事件。
好,第二个就是平等,这是一个非常底层的逻辑,你一定要深深地认同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别人拒绝你的时候,你才不会觉得是因为对方手里掌握的权力而否定了你。
Cico:没错。这个可能需要调整一些心态才能实现,因为很多时候这种平等是非常底层的一些价值取向。
问:好,刚才我们讨论了两种行动不起来的心态,第一种是觉得事情很复杂,不知道从哪入手,第二种是担心害怕被拒绝。
▸
问:然后第三种心态,比如说我有一份全职工作,然后我还想做另外的事情,然后就觉得时间精力不足,我没有那么多时间;或是觉得现在的工作衣食不愁,收入也不错,想做一件事情,但又觉得好像没必要去折腾、去付出那些额外的辛苦和努力。你怎么看待这种心态?
Cico:最主要问题是你要做新的事情的目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做那个新的事情?你要找到purpose(目的)很重要,这个“目的”如果找不到的话,那就会在这打转嘛。
因为很多时候,当你对现有的生活,没有特别不满意的时候,其实你很难找到一个新的purpose来改变现状,所以说是温水煮青蛙嘛。
如果你要做一个新的事情,当你没有非常强的愿心的话,这种现象是非常正常的。
问:这个时候我该怎么做呢,是要去找我的“目的”还是……?
Cico:如果新的目的远远高于你对现有生活的渴望,可能你会做非常大的动作,比如说你会辞掉当前的工作,去追求这个大的目的。
问:如果这个大的目的让你觉得找到了人生的使命感,是吗?
Cico:很多时候,人的大脑是非常的好玩的,当你生活在一个非常优渥的环境里面的时候,其实它很难让你形成一个非常强的、新的动力和目的来摆脱这个环境。
这未必是好事,但也没必是坏事,这主要看你如何去定义你的人生目的。
你的purpose of living(生活的目的), purpose of being(生存的目的),这很重要。这可能是你一生都要去考虑的一个话题。
但同时你要意识到,当你有这份工作的时候,它确实会占据你很大的精力。但如果你真正需要重新去规划你的精力的话,你必须得考虑这个工作是否要保留和去除的问题。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时候我们这种贪婪,我们想同时做很多事情的贪婪,实际上已经在妨碍我们自己。
▸
问:对,这也是下一种要提到的心态,就是说我有一个想法我想去做,但是做这件事情,对我的时间和精力肯定是有要求的,我要放弃很多事情,但是我做这个事情的收益还是未知的,我在近期之内可能都看不到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人很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Cico:首先你刚才进入了一种经济学思维模式,就是权衡成本和收益,但你要意识到从佛学角度、冥想角度讲的话,一切皆空。
你不做就不做,也没有什么这种机会成本,收益什么的,这些东西都太复杂了,反而让你在多个这种不同的mental process(心理过程)之间来回做权衡,实际上这种犹豫是让我们产生很大这种痛苦的。
问:你不建议去权衡成本和收益?(我不建议)因为有一种方法是说,当你犹豫,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拿出一张A4纸,然后在中间画一条竖线,分成两边,左边是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右边是你为什么不做这件事情,然后你把它都列出来,然后再对比要不要去做。
Cico:我的建议是,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要做任何新的事情,你只有在特别坚定的情况下,在你特别冷静的情况下,才去做那个事情。
如果你遵循这种所谓的经济学模型,我不建议你做任何新的事情。经济学给这个社会带来很大改变,但是如果过度使用经济学思维,那未必是个好事。
问:好,Cico,听你说了这么多之后,我决定行动了,我决定要做这个事情了。你有什么建议吗?
Cico:建议是,行动啊。
因为你还在考虑,你还没想完呢。
行动!一定要很简单,就是不要想太多。
顺水推舟。人生就像一条大河一样,你无法让你自己停下来,但你可以掌舵它,同样,你要顺水推舟。
做,就行了。
做,会改变你周围的环境因素,改变你周围这种trigger(诱发因素),你的mind(心智)也会随之而改变,但你无法预测会怎么改变。
所以,想太多没用,想太多之后你纠结、难受,然后我们这种犹豫、焦虑、担心都是我们想太多造成的。
做,就行了,做之后环境会改变,之后,会有新的情况出现,或有好事,或有坏事,我们不知道。
问:好,现在这件事情感觉是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好像挺难的。我怎么才能停止过度思考,去行动起来,我应该怎么去说服自己?
Cico:简单说的话,如果要去实现这些东西的话,我建议大家要进行这种冥想训练,就是正念冥想,这是最简单的方式,也是最复杂的方式。
因为你要达到这种状态的话,要让你大脑一直处于一种be present(活在当下)的状态,这个非常重要,但是对于现阶段的人来说,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生活下,活在当下,不太容易,需要做很多调整,做很多精神上的调整来实现这一点。
如果大家想要去更好的改变自己的大脑状态,来实现能够行动起来,那需要做全面调整。这可能跟大家想得不太一样,想着我可以针对某一点改进就可以,其实不可以的。
内心是整体的。
比如说刚才我们说到要调整自己的期待,这个需要时间,不是说你一下子能够接受新的期待;还有这个活在当下;还有不要做过多判断,non-judgemental,这些东西都需要做调整、做训练才可以达到一个稳定的精神状态。
▸
问:好,就是说冥想是我们调整和修心的一个很好的场景,是吧?
Cico:正念冥想嘛,英语叫mindfulness(正念),meditation(冥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需要通过冥想来观察我们的mind,同时我们还要去实践些价值观就是morality,还有wisdom(智慧),比如说不执着,non-striving(不努着去做)。需要做很多调整, 你的mind才会进入一种非常强的“活在当下”的模式。如果你调整好期待之后,行动起来就很容易了。
问:你说的“活在当下”,这个词已经有点被滥用了,对此,我的大脑有点麻木无感,我怎么才能刷新自己对这个词的认知呢?
Cico:从这个角度看的话,我们仍然需要回到正念角度,就是说不做任何判断。因为实际上你在听到“活在当下”这个词的时候,你已经做了判断了,因为你之前通过各种鸡汤对你的影响,所以你做了一个prejudgement(先入为主的判断),实际上如果你要遵循正念的话,你需要放掉判断,就像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一样,beginner's mind(初学者思维)。
同时我要说的是,当我说“活在当下”的时候,这个状态是一种无意识状态,它不是在我们意识上出现的,就是说,你不可能通过意识来实现活在当下,不可能的。
从这个角度的话,它是一个非常强的mental skills(心理技能),你需要去培养它,然后让它在你的一种自然状态下表现出来,那才是一种真正的be present,而不是现在我们在谈论的be present。
你认为活在当下很好,和你活在当下,是两码事。
问:好,今天咱们就聊的差不多了,很多话题点到为止。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今天节目的精髓,如果让我来说的话,就是不要想太多,行动起来。
Cico:简单一点。
问:简单一点。好,谢谢大家的收听。下期再见。
Cico:下期再见。
(收听节目音频,亦可转至微信公众号Mindiverse的页面 —— 《空谈 · 想法和行动》)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