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推送「空谈」,本期的话题是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觉察和控制交互?内容如下——




/1/   我们沉浸其中,却对它的深刻影响无知无觉



互联网改变了整个一代人或是两代人的生活方式,它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也给我们的身心状态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设想一下,如果给你断网几个小时,你会是一种什么感觉?有一次,我们家里断网3个小时,在那三个小时里,我感到非常不舒服。这时我才深深地意识到互联网在生活中占了多么大的一部分,或者说我对互联网有很强的依赖。

每天都有网络的时候,意识不到,但那天突然断网的时候,各种情绪都来了,焦虑、担心,像是抽烟的人犯了烟瘾的感觉。

我们完全沉浸在使用互联网中,却忽略了互联网对内心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我们有很多种执着,今天就来观察一下这种「网执」。



/2/   50年席卷全球,互联网切中了人心的哪个弱点?



2019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最早在1969年,美国军方启用了用于协调和联络的网络,紧接着从军事到民用,从美国到其他国家,逐渐蔓延至全球。

中国在1994年接入互联网,截至2019年,25年时间,8.5亿人接入互联网,成为网民。当这样一种新生事物摆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人们毫无抵抗力地接受了。

为什么互联网能做到这一点?它戳中了人类内心的哪个空子?

是不是我们内心都有一种倾向,一种害怕空的倾向?我们希望把内心填满,喜欢一种充实的感觉?是不是互联网提供了一种填空(kōng) 的方式,让我们感到充实。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的内心世界真的是很空的。但我们都害怕空、拒绝空,我们总希望能够用某件事情、理论、知识、想象、信息来填满我们空的内心世界。这是互联网能够席卷全球的一个契机。

「填空」这件事,人类几千年来一直在做。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没有手机、电脑可以填空,我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围炉夜话,棋牌游戏,体育锻炼,琴棋书画,吃喝玩乐,各种业余爱好……那互联网的方式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呢?

过去那些方式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不方便,组织这些活动,要花很多气力和时间。而互联网有个“优点”,特别方便。

想聊天,打开手机开始聊;想打麻将,打开手机开始玩;想体会恋爱的感觉,看恋爱的真人秀;想养狗撸猫,看萌宠的视频;甚至连做爱,都不需要身体力行,可以看成人录像……我们把各种体验变成了信息,用来填满大脑。

因为我们怕空,需要填空;而互联网又提供了一种最方便、最省力、最廉价的填空方式。这些心理因素导致互联网能够很快侵袭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但是,如果一切来得很容易的时候,我们容易过度;互联网恰恰太容易了,而且变得越来越容易,这个度就很难把握,容易上瘾,容易成瘾。



/3/   互联网让一切变快,但内心就是快不起来



互联网让一切变得更便捷了,更快速了。这个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我们在过去上千年的历史,人的交互仅限于你当地的圈子,除了能跟你的家人、朋友每天都有交互之外,在你们一个村里、镇里,市里的人交互,可能也需要几天时间往返。

跟在另外一个地方的人,几个月,甚至于几年才能交互一次。但互联网彻底打破这种地域限制。

你跟谁都可以在同一刻交互。

当没有了物理的隔绝之后,技术的便利让我们对「快」这个东西有了新的期待,过去两个月不联系没什么事儿,现在俩小时不联系,心里难受,心里痒痒。

一切都变得看似更有效率了,但是我们也更着急了,不是吗?过去一个包裹两周送到,没问题。现在当日到,晚10分钟,你心里难受,不断地刷跟踪信息,看看快递到哪了。

正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说,当整个社会变得有效率的时候,整个社会也变得无情。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很容易想到的一个例子是,外卖送餐。有的送餐员如果晚了半个小时,有的顾客就会给差评。

当整个社会都在追求效率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忽略了内心本质的一些东西。内心的某些东西快不起来,一旦快起来,我们就会变得着急,失去理智,失去耐心。

现在人们通常把互联网视为一种进步。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它不是进步,是一种倒退,是一种反人类的倒退。反人类?有这么严重吗?有,因为它违背了人类内心的这种本质。

我们到底在急什么?网络对于速度和效率的追求,把我们人性深处的不耐心发挥到了极致,正因为这样,我们变得越来越不耐心、焦虑、浮躁。

你能说,现在很多人的焦虑和这种不耐心没有关系吗?这些东西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人内心的运转。因为我们是在满足内心的弱点,而不是在纠正它;我们一直在去满足不耐心,而不是去纠正不耐心。

换句话说,通过互联网,我们把追求愉悦做到极致。我们不做任何内心的调整,而是通过改变外部事物来不断满足内心的需求,也不断在惯坏我们。

但互联网给我们提供的娱乐方式,是一种虚拟的替代品:我们没有真实的经历或去感受,而是通过看视频、听音频这种多媒体方式,来唤起很多的图像、想法,从这些图像、想法中寻求愉悦。

但是问题来了,我们不断地沉溺在互联网里面的时候,大脑变得异常繁忙,因为神经元要不断地处理听觉和视觉接收到的信息。大脑变得过得活跃。而当神经元过度活跃的时候,便开始新的随机连接,你控制不了。这时,各种想法、情绪随之而来。

很多的心理问题,比如说压力大、紧张、不安、焦虑,不能说和大脑过度活跃没有关系。

这种繁忙的状态,实际上还是在逃避空。过去,很多人会无聊至死;现在,我们会忙碌到死;一码事,两个不同的极端而已。



/4/   互联网的多任务操作,让大脑很累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信息过剩,有人说,人类的大脑也在随之进化,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怎么看待这种观点呢?

这是一种胡扯。

因为互联网,我们发展出了一种非常“卓越”的能力,叫做“多任务操作”。现在很多人都在进行多任务操作,走路的时候看手机,工作的时候聊QQ,在家里的时候,边吃饭,边看视频、边聊天……

现在还有手机号称可以多任务操作,你说缺德不缺德?

我们为什么要多任务操作呢?着什么急呢?当我们多任务操作的时候,大脑的关注点来回切换,它会过度激活我们的神经系统,让大脑处于一种高度的活跃状态,也正是这种状态是我们各种负面情绪袭来的主要原因。

当神经元过度活跃的时候,你不可能平静的。就是说,多任务操作的实质,是人的注意力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快速切换,上一秒是这个,下一秒是那个。其实,人并不能够在一个时间内同时注意到多件事情。

如果我们一天内,这三个小时做这个事情,那三小时做那个事情,这个不是多任务操作,因为这个不是快速切换。因为我们大脑切换是需要时间的,如果30秒内来回切换,我们大脑就会出现一种紊乱状态。

所以大家要留意到这种多任务操作,它只会过度激活你的神经元,过度活跃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的各种情绪都会起来,你控制不住,为什么控制不住?因为神经元过度活跃,它自己随机连接了,你控制不了,然后你会有各种负面情绪、压力、焦虑。

所以说,多任务操作不是一种好的状态。但是,现在很多手机厂商会跟随着用户的需求来支持用户的这种多任务操作,这是多么反人性的东西,对不对?

所以,互联网所带来的多任务操作,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5/   科技公司的“善意”提醒



现在,有的互联网公司意识到数字技术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想了一些办法,来帮助用户控制交互。

谷歌在2019年2月推出一款APP叫数字健康。它能够监控你每天使用手机的数据,然后呈现给你。今天每个APP你用了多长时间,通过这种提示你的方式,让你有一个意识和觉察。

国内也有一个手机厂商,给手机上设置了一种禅定模式,比如你可以设定这一天使用手机的上限时长,超过这个时长,手机就不能用了。就是说手机变砖头,只能打紧急电话,或者是拍照。

但是,这种做法和在烟盒上写着「吸烟有害健康」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应该想一想,咱们能否尽量少用手机?当你看到手机给你提供使用时长的数据时,它又是一层额外的信息,需要你额外的处理,我们能否尽量地少用手机,能不用就不用。

当然我不是说手机没有好处,说这些是提醒大家意识到,很多时候你不需要手机,能否少用?不用?

一切以让大脑简单为主,一切以少用脑为主,少用你的精力为主。



/6/   互联网带来的归属感,只是一种虚幻



为什么我们不能少用手机呢?有人可能会想,至少有两个需求需要手机:第一个就是娱乐需求,比如说在通勤的地铁上,不玩手机,不知道干嘛。

如果在地铁上,你观察周围人,这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观察一圈人都在看手机,好像大家的大脑都中了一种病毒一样,表现出一样的行为模式。5个人坐一排,然后一样动作,唯一不同的是有人用右手,有人用左手,有人看小说,有人听音乐,有人看视频,头倾斜的角度都一样,非常整齐,你光观察那些事情也够你乐的。生活里的乐趣很多,不只是玩手机。

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没有手机,可能无法满足社交需求。不看微信,不和人联系,可能会有一种失群落伍的惶恐。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怎么看待这种想法呢?

这种归属、这种欲望只是个想法。现实情况是,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我们总是想去拒绝现实,所以我们会发明各种归属感。

但也正是我们拒绝现实,才会产生各种内心冲突。因为这种冲突,我们的生活变成一场永不止息的挣扎。因为你无法面对我们是孤独的现实,放下幻想,做你自己。

每个人真的是孤独的。大家都有体会,不用过多解释,与其把这些时间花在互联网上,让自己产生一种虚幻的归属感。

不如多花时间陪伴你周围的人,你的家人、你的孩子,你的父母、你的朋友,我们是人,我们也是动物。作为人,作为动物,我们的圈子不会那么大的,只有周围那几个人而已。

大家需要意识到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对你真正重要的?

这让人想起之前有一个TED演讲,说的就是一个人的亲密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幸福感。



/7/   为什么不用微信?



很多人知道Cico不用微信的时候,都会问一句:你为什么不用微信呢?

首先要承认,跟人交互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哪怕你跟一个人交互,你需要去倾听、去关注,是很耗费精力的;何况我们同时跟10个人交互,20个人交互,它会非常快地消耗精神能量。

跟人交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想你跟你的朋友、家人是经过那么多年的交互,大家才能够适应调整,接受,信任。

你看,这是多么矛盾?我们渴望社交,但是跟每个人交互又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需要耗费我们的精力和注意力。而当我们有时候过度追求社交所带来的愉悦的时候,我们忽略了内心的能量。

大家想一想,我们跟人交互,有多少时间能够不引起误会,不引起怀疑,不引起猜忌呢?两个人通过交互,建立信任是个非常曲折的过程。

所以当我们通过互联网能够一下子能够跟那么多人交互的时候,我们的这种精神能量的上限很快被碰到了。

你看我们在互联网上聊天是一种交互,对吧?当我们网上看别人的文章,那也是交互,因为文章也是人写的。我们看别人评论,那也是交互,因为评论也是人写的。这部分内容是我们常常低估的东西,忽略这些也是人写的东西。

所以在这种使用互联网情况下,我们的精神能量很快的消耗殆尽、透支。所以,管理我们的交互,在互联网时代变得更加重要,几乎成了一项必备的生存技能。


首先我们不存在任何所谓心理进化,有人说我们现在大脑能够适应了,没有这一说。我们能适应的是有限的东西。但是我们内心神经元的这种运作,内心世界的交互是有很大的局限。

因为互联网我们和每个人都可以交互,所以如果10个人之间交互的话,他是一个指数级的增长,100个人,1000个人,8亿中国网民,每个人的交互数量是多么大,而互联网也唤起了更多的这种交互需求。

因为大家怕空、怕孤独。实际上我们是空的,我们也是孤独的。你看这样下来,它改变了我们多少?

问题是我们需要这么多交互吗?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信息吗?我们只是一个人,只是一个动物而已。

互联网时代大家都沉浸在各种想法里面。我们得想一想,真的需要这样活吗?

这里我们没有否认互联网,但我们需要去反思,需要意识到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互联网是我们人类发明的一个工具,但是你不去驾驭和使用这个工具,它反过来就会奴役你。

我们人类总是被自己发明的工具所奴役。互联网只是一个例子。你看人类发明了金钱、货币,现在我们变成钱的奴隶;我们人类发明了时间,我们也成了时间的奴隶。这里说的时间是一种心理时间。

一切都是关于我们的内心世界。当我们去毫无节制的去满足内心世界的东西。这是一种纵欲,一种纵容。

可以说,学会控制交互是在网络时代每个人必备的生存技能,或者说是一种生存智慧。如果你想在网络时代或者是数字时代过得更好,更幸福、更平静、更快乐,你就得学会去控制,你就要去觉察和控制交互。

互联网时代,我们能够接触到各种人的信息、评论、观点、互相冲突,互相矛盾,它给我们带来一种非常混乱的感觉。

当这个世界越来越喧嚣的时候,我们反而需要一个特别安静的心。这个世界的信息过剩和爆炸的时候,我们反而更要严格的把守信息交互的入口。

少则是多。

没有必要把这些信息放在脑子里面。


你看我们在过去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仅只是局限在一个小的城镇,信息也就不过那么多。但我们现在能够收到来自全球不同人的观点、声音。

我们内心无法承受,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视角的冲击。互联网给我们这种影响是非常大的。但如果我们不向内探索的话,我们有时候就难以察觉它。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把时间留出来,去向内探索。我们人生的路很长,也很短,需要理解我们内心世界,懂自己,我们就需要去向内探索。当今世界的这种混乱,也正是因为每个人内心的混乱所导致的。

如果我们真想去理解这个世界,就需要去理解内心世界。因为外部世界总是每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大脑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所接触的信息远远超过我们的祖先们,但我们的大脑并没有进化。

所以向内探索会让我们更好的更准确的意识到这些东西对我们的影响。然后当你观察到的,你自然有了答案。



/8/   如何觉察和控制交互?



如何带有觉察的使用互联网,或者说在使用网络的时候,怎么去控制自己的交互,这里有9条具体的建议。它们未必适用于每一个人。最重要的还是每个人自己去观察内心,当你观察到了内心的规律,自然会找到你的答案。

第一,一定要意识到你交互的每个人对你的影响,你要把交互当个正经事儿,去观察每个交互对你的影响。

第二,尝试把真人交互的优先级高于网络交互,多语言交流,尽量少用纯文字交流。就是说能见面最好见面;不能见面就视频;不能视频就语音;不能语音再文字。对,然后避免一些没有必要的交互,一定要觉察自己的想去交互的倾向,但要避免没有必要的交互。

有人会问,如果我觉察到了我想和别人交互,这个时候是去交互还是不去交互呢?你要去观察你自己,智慧在你手里,你既可以满足你的欲望,也可以消解你的欲望。

第四,保持一种不介怀的状态。因为交互意味着你要跟不同人的行为模式交互,不要介意,不要往心里去,不要当回事。差不多就行。如果你较真,难免会受到刺激。

交互意味着我们要求去拥抱多样性,每个人都不一样。尝试拥抱多样性,去拥抱每个人的不同。

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这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功夫」,需要修炼。当你正念之后,你会意识到拥抱多样性是这样子的。

所以大家需要通过正念来感受拥抱多样性的重要性。不是简单的说,我能拥抱就拥抱,不是这样子的。一切都是源于大家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然后以平静为中心,在平静中感到快乐,而不是从交互中寻求愉悦。

第六,不要读一些没有用的文章,不要看一些没有用的评论,不要看一些没有用的视频。任何跟你交互的东西都会对你产生影响。互联网是需要的时候用,不需要的时候放一边。

放一边不要去碰它,不要去看别人评论,不要去通过读别人评论,来寻求共鸣,不要有这样的心理。做你自己,别人爱说啥说啥。

第七,避免多任务操作,在同一时间段内做一个事情,享受每一刻做事情的感觉。当你切换任务的时候,尝试先去正念冥想,来放掉来自上个任务的想法,切换任务不要太频繁,一次只做一个事情。

第八,把手机上各种没有必要的提醒都关掉。忘掉手机的存在,意识到你对手机的依赖,意识到你总是想去检查信息的这种倾向。

如果刚开始,你可以把手机放在看不见的地方,可能会有效地延长你去查看手机的间隔。

当你正念冥想之后,你可能就不想碰手机了。或是看到手机也能做到不反应。通过正念训练,让我们逐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最后,第九点,一定要保持友爱,不要总是关注自己,沉迷自己,去爱、包容,去为别人做事情,一定要留意自我的影响,留意对我的执着。

这些建议仅供大家参考。一切以每个人的独立的精神世界探索为主。你去观察你自己,我想只要你能观察到了,你便有了答案,也有了解决方案。

关于互联网时代如何控制交互,咱们就聊得差不多了。感谢大家的收听、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收听节目音频,亦可转至微信公众号Mindiverse的页面 ——  《空谈 · 管理交互》



返回空谈目录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