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常常被认为有一个先后顺序,先有这个,才能做那个,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认知偏误。一旦进入线性逻辑,大脑就容易停滞。

今天,我们一起来戳破这个假象。



问:大家好,今天我们来看看,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这个常见的思维套路。Cico,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C:你看,这句话,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其实展现了我们人类非常狭隘、偏颇的思维方式。

放眼整个生命的演化,其实不可想象,有很多突然的变异,导致了今天有了鸡,鸡在不断地下蛋,蛋在不断地孵化出小鸡。

但我们人的思维方式总是局部的,只看到现在有蛋有鸡,又执着于先后顺序,那究竟是先有蛋呢,还是先有鸡呢?

其实,

蛋既不是开头,也不是结束。

鸡也不是开头,也不是结束。

为什么我们要纠结于谁先谁后呢?




问:意识到这一点,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C:我们在想法上,总想找出一个所以然,总想找到一个先后顺序。

比如说,我做这个,才能有那个;为了有这个,我必须得做那个。

你看,我们这种思维方式,总是有先有后,有步骤,各种的条条框框。

能否觉察到,内心非常容易被这些步骤、条条框框所局限,结果大脑变得非常得僵硬,非常得执拗,非常得死板。

内心因此产生各种的挑战、波澜、担心、焦虑、各种的胡思乱想……

能否意识到这是想法的局限,这是想法所带来的问题?

总是想去找出一个先后顺序,然后按照先后顺序来做事情,希望能够通过先后顺序,来找到一种安全感,一种确信感。

但同时找不到这个顺序,脑子就慌了,结果是没有行动,大脑也变成一锅粥。



问:有时候,所谓的顺序已经成了人们脑海当中一种潜在的假设。

比如说,人经常想,哎呀,我得准备好了,才能去做某件事情,我得攒够钱了,才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等等。

C:当你真的攒够钱了,你就想干别的去了。

你看,想法上通过这样一个所谓的顺序,想要获得一种确信感,这是一条路,可以走,可以遵循。

你看,在现实生活里面,我们老是这么看别人的路,哦,别人也是这么走的,大家也是这么走的。

另外,整个社会的构架,它就是基于这一些衡量尺度,自然会出现一个所谓的顺序感、次序感。

大家生活在一个社会里面,非常容易把这些整个社会所呈现的顺序、次序,变成了自己底层的生活逻辑,没有意识到整个内心在遵循这样一个方式来走。

自然大脑更容易把任何事情都理解成这种顺序、次序。



问:这种按部就班运行在底层思维中,好像都很难意识到了,比如说,工作中,要一级一级地晋升。

C:比如说,“我得先买房才能结婚”,

“我得找到一个合适的人,一起共事”,结果啥事没干,就整天找那个合适的人。

问:那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吗?

在一起共事的过程当中,互相磨合,培养出合适的人。

C:非常有可能。

刚才说到整个的社会构架,它呈现出这样一个次序。

但每个人又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意味着这样一个构架根植在每个人心里,究竟是我弄坏了社会,还是社会带坏了我,这又是一个蛋生鸡和鸡生蛋的问题。

我们没法说,这是社会的原因,也没法说,这是我的原因。我们只能观察这种相关性。


能否去观察这样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而不是执着于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

问:如果把这一点运用到生活中,就是说很多事情并没有一个所谓的先后顺序。

C:对,要敢于打破这种先后顺序,按部就班,条条框框,打破它。

打破这些套路,不一定非得按套路出牌。

为什么不敢打破?

难道内心还是被这些次序感,被这些幻象所劫持,追求稳定、确信?

你看,在现实中,我们一旦去遵循、追逐这种秩序感,内心一片混乱,问题也没解决了。

咱们能否看到事实,而不是为这样一个先后顺序,给控制着?能否看到内心在这样一个小点上,依然去追求这种确信的一种幻象,一种自我欺骗。


问:就是说一件事情未必有什么套路,未必是非得从哪里开始,然后才能到下一步,它可以在圆的任何一点开始。

C:在这个圆上,任何一点都是开始,任何一点都是结束,意味着没有一个点是开始,没有一个点是结束。

我们认为的开始和结束,一定是我们的思维定势,一定是我们的偏见,一定是我们的一些观点、结论,如果被这些东西所劫持,我们就无法采取行动。

即刻行动,让这样一个循环转起来,跑起来。



问:如果我们认为非得有个先后顺序,那就卡在先后顺序的想法里了,没办法行动起来。

C:一旦行动起来就有变化,这个变化可能你无法想象。

问:你看,道德经里也有这么一句话,和咱们刚才说的逻辑是一样的,这句话是——

不欲以静。

放下欲望,心才能安静;

同时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解读,

静下来了,欲望才能放下。

C: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安静和放下欲望它是一回事。

回到咱们冥想的过程中,它没有什么先后顺序,不是说放下想法之后,才会平静,而是平静本身就是放下想法。

但语言本身能展现一种次序感的假象。因为哪个词先从嘴里冒出来,它确实有个先后顺序,也正是这样一个假象,特别容易误导人。

包括咱们经常谈自我,自我是一切精神挑战的唯一来源。

你看,人不断的寻求,意味着有各种欲望,这个寻求的过程本身就是自我建立的过程。

不是先有寻求,后有自我;
也不是先有自我,后有寻求,
而是整个寻求的过程本身就是自我构建的过程,它是一体的。

寻求是个心理动作,后面加不同的词,就对应了不同的场景,寻求方法,寻求利益,寻求情感,寻求解脱,等等等等。


同样,冥想,咱们必须得静观,也必须得反思,理解内心,理解自信,这是一体的。

定慧一体。

没有先有定后有慧,或是先有慧后有定,定慧本来就是一体的。

但是语言上呈现出“定”“慧”两个说法,有时候说定多一点,有时候说慧多一点,造成一种先后的假象。

能否觉察并放下这些认知偏误/思维定势去理解?

可能在现实生活里面,的确有先后顺序,这个物理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但在心理上,没有。

要么即刻行动,要么内心就进入各种先后顺序的比较里面。


问:就是说,不必纠结于先有这个,后有那个,从任何一点都可以开始,都可以结束,重要的是,行动起来,让这个过程发生。

C:即刻行动起来。

任何一点都可以变成开始,任何一点都可以变成结束。这一定是在想法之外。

一旦用想法去想它,人就开始追逐,哪里是开头,哪里是结束。

这个社会被各种假象劫持,这个社会所呈现出来的次序感,是一个我们每个人都要玩的游戏。

玩,没问题,但你内心里面能否没有这些次序感,能否清空你的内心,去玩这个游戏,去有的放矢地玩这个游戏。

你看,去观察这样一个思维定势,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但这的确是冥想的一部分。





问:听完你这么说,再看看自己的情况,可以想象的是,按照先后顺序去做事,有很强的确信感,别人都那么多,我也那么做,八成能达到那个结果;

但如果在周围的环境里,只有我自己去挑战这个顺序,心里会感到没底,有点心虚。

C:如果你跟随着那个确信感,所谓先后顺序做事情,没有问题、没有冲突,没有矛盾、没有纠结、没有焦虑、没有担心、没有恐惧,没问题的。

但当你那么做,遇到这些内心挑战的时候,这些问题就可能变得无解。

那一个人就得去看一看,我内心为何执着于这些先后顺序?能否跳出来?

能否打破常规,能够打破这些条条框框,让思维解套,让内心回归自由自在。
无先无后,循环往复。


(收听节目音频,亦可转至微信公众号Mindiverse的页面 ——  《空谈 · 不执著于先后顺序》



返回空谈目录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