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在此刻2022年2月直播实录 · 第四部分,视频、音频、文稿如下——

中国大陆用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链接观看视频
audio-thumbnail
【完整版】全然关注 · 想法 · 接纳自己 · 教育 · 重要但不容易的事
0:00
/32:15

audio-thumbnail
全然关注意味着什么
0:00
/11:22

主持人:今天有三位朋友都提到全然,所以咱们再来聊聊这个话题。

“如何做可以更加全知全觉?怎样才算达到了全然觉知的状态呢?怎么算全然的呼吸?“

Cico:“可以更加全知全觉,怎样算才达到了全知全觉的状态?怎么算全然的呼吸?那什么是全然的呼吸?”

你看,提问者在寻求什么呀?在寻求一个标准,想要去遵循这个标准,想要寻求一个画面,想要去模仿这个画面。

这个“更加“意味着什么呀?比较,能否看到这颗心啊,此刻依然在追逐画面。

在全知全觉中,没有比较;

有比较的时候,一定不在全知全觉中。

你说咋办,你在比较,又在问全知全觉,你看矛盾不?



为何这个大脑总在去指望一个标准?想要去达到那个标准,实现那个标准,当你这样问的时候,你在把Cico当权威,好像他可以给你一个画面,你可以去遵循,去实现。

能否看到这样一个状态非常的被动?被动意味着容易被影响,被操控。

呼吸就是呼吸,但看这个问题里面,这个提问者总想去实现某个状态的呼吸,应该这么呼吸、应该那么呼吸,能否看到这个“我”在干涉,在控制,在强制,在想要实现。



你看在生活里面,在工作里面,在学习里面也是这个套路——想要去被告诉,想要有个标准去达到、去实现、去完成、去追逐,只是那些对象换了,对吧?这里换成“呼吸“了,换成这个“全知全觉”了。

呼吸本来怎么进行就怎么进行,跟你无关啊,跟这个“我”没有关系

但这个“我”总在去追寻、质疑、控制、达到、实现、扭曲。

能否看到这个“我”在干涉,在多管闲事,全知全觉意味着这个“我”停止管闲事,这个“我”走开。

能否此刻即刻不去追逐画面,不去想要知道是什么,能否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背后的心理动作就是:“快告诉我吧,是什么”。

能否看到这种状态,意味着这个内心被把持着,能否看到这颗心想要一个答案,来获得一种满足,能否即刻停止寻求。

这样一个寻求,你看意味着是个专注,意味着没有全知全觉,想要去达到,实现,完成。

通过这种追逐,这种比较,来获得一种愉悦,获得一种满足,这整个都是想法的活动,意识的活动。

能否看到这个问题,当你不再去追逐的时候,当你亲自去观察,没有任何的模仿,自然这颗心就开始触碰,什么是全知全觉。



点亮这个自性之灯意味着你自己是你的老师,亲自看到这个“我”的活动在干涉,在强加,在翻译,在扭曲。

不让这个“我”横加干涉,不让这个“我”多管闲事,这本身就是在息止这个“我”,这颗心才可以触碰全知全觉。

但此刻大脑在想什么是“全知全觉”,在追逐这样一个“什么叫更加全知全觉”的画,这已经意味着,这颗心,没有在全知全觉。

而意识到这整个问题发问的心理动机,整个对应的心理的这个状态的变化,这本身也已经是在观察理解,也已经是在全知全觉的状态中。



主持人:好,这里稍微补充一点,也是之前其实Cico也反复提到过的,可能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就是说观察内心,去观察心理的动作,不是被这个内容带跑。

各种的心理动作包括判断,还有今天重点谈的“比较”,“想要”,“寻求”,“控制”,“跟随”,“模仿”。

平时生活中这些心理动作一再的上演,是在别的事情上;等到冥想或者是说观呼吸,这些心理习惯又在这个方面出现了。所以说,观察到心理动作,自然也是离开那个专注,回到全然的过程,是吧?

C:没错。观察这样一个心理动作,本身它是一个抽象(注:亦是抽相,从相中抽离出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画面自然适得其所。

但若大脑总在追逐画面,那这个大脑就看不到这些非常细微的心理动作,那就意味着这个大脑继续陷入画面中,追逐画面中。



S:刚才这个问题在屏幕上出现之后,心里浮现这么一个想法:曼谛悟思,真的是不厌其烦的,在回答这些问题。

不同的人,可能在这么一个阶段,问的所有的问题,好重复啊;不同语言,不同表述,但是都是在重复的再问,就觉得这个现象很有趣。

好,说完了。

C:谢谢S的分享,你看这个不同的朋友,不同的人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生活环境,但是呢,却面临同样的思维套路,陷阱和问题。

所以,你看,咱们这个大脑只要陷入到这样一个机械的套路中,问题都非常类似。



但讲话者可能已经回答了很多问题,但对于每一个真正提问的朋友来说,或许他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个“答案”加引号,就是说这样一个回应。

所以,对于讲话者来说,每个问题即便问问了1千遍、1万遍,但回答的时候还是像第一次回答一样,面对这样一个机械性的问题,那我们就不断的重复,陪伴着这个机械性回路,直到它息止。




audio-thumbnail
听歌 & 脑海中的声音
0:00
/4:43

主持人:那咱们看下一个文字的问题,怎么看待脑海里的声音,脑子里经常响起各种歌曲的声音,这意味着什么?

C:这意味着,这个大脑里面有回路运转着,没有息止下来。

这对应着什么呢?对应着有一个”我”的活动在进行着,也对应着这颗大脑有非常强烈的寻求。

你看,当这颗心在听这些音乐的时候,这颗心被画面所劫持,被音乐所唤起的画面所劫持,所以Ta并没有真正听到这些音乐,所以这些音乐才会滞留下来,反复播放,在脑海里面来反复唤起那些画面。这,意味着我们内心有大量的、没有必要的意识活动,”我”的活动。



这个问题、提问,可能也非常具有代表性,这样一个歌曲的声音的这种滞留,也是一个画面的滞留,能否观察但不要谴责它。

观察意味着什么?

清空。意味着去聆听周围的环境,去打破这样一个隔离,此刻,让心行动起来,那就是去全然地觉察、聆听,来对抗这样一个自我隔绝。

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大脑有很强的寻求的时候,去满足它,比如说通过听音乐来暂时化解、缓解问题,但,很快,这个音乐便成了问题。

当内心混乱的时候,当内心各种强烈寻求出现的时候,当这颗心能够看到它的时候,能否即刻无为、清空,完全地放空这颗心,不让这颗心陷入到任何的闭合的回路里面去。

亲自这么做,亲自观察,亲自看到,这个神经系统的智能,是如何把这个问题消解的。所以,这样一个问题背后,对应着可能一个更大范围的内心观察和检索——这样一个生活方式,这样一个被动的一种思维方式。

当这个问题出现的时候,能否即刻彻底地无为,全然,让这个神经系统的智能,来发挥它的作用。

所以,咱们不得不说,真正的放松是清空,是无为,而不是去短暂地去汲取愉悦——通过寻求这种声觉、视觉的刺激。

能否hold住,看你了。

来,咱们看下一个问题。




audio-thumbnail
此接纳非彼接纳 此观察非彼评价
0:00
/4:38

主持人:接下来这两个问题,措辞不太一样,但感觉这背后是一个问题,背后的回路都一样——

如何看待在想法上接纳和内心在接纳的不同,评价自己和观察自己如何区分和调整?



C:在想法上接纳,意味着在想法上适应,意味着自我欺骗,意味着麻木。

在内心的接纳,意味着看清这样一个现状,无可奈何的现状,这个“我”完全不在。

想法上的接纳,它有一个主人公是我,你对这样一个画面接纳,意味着一种麻木,对内心的一种压制,对吧?

承认了“我”的存在,在内心的接纳就是要看到整个生活的动态。



人与人的交互,这个“我”完全不在,所以内心的接纳意味着看清;

而想法上的接纳,意味着自我欺骗的持续。

关于评价自己和观察自己,

评价是什么?言语。

评,意味着衡量。

价,价格、价值、尺度。

评价自己就是说看看自己在这个尺度上,在哪个位置。这意味着有大量的想法的活动,意识的活动、衡量比较。

那评价自己,是评价自己还是评价自我呢?准确的说,是不是说评价自我。意味着这样一个评价的过程,也是在制造故事的过程,各种的记录,各种的记载,依然是我的延续。



观察自己意味着清空放下这些画面,看清整个内心是怎么运转的。这个跟“我”没有关系,也不是我的人生,是人生,是整个神经系统的运转规律。

看清才会有接纳,内心的接纳。

这个评价自己呢,只是在想法上知道一个画面。都是我的延续,所以能否清空这个画面,不让那个画面滞留。

反观这个社会的心理框架,都是各种的评价体系,在这种比较竞争中,我们完全的丧失了对自己的观察,没有精力,没有能量来观察自己各种的画面的累积。各种恐惧的累积,生活是越过越狭隘。



所以想法上的接纳,评价自己,与观察自己,与内心在接纳,观察自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维度。

信赖前者,便无法触碰后者;

触碰后者才可以去“玩”前者。

好,咱们来看下一个问题。




audio-thumbnail
真正重要但不容易的事
0:00
/6:56

主持人:下一个是个文字的问题——如何将自己的精力聚焦于重要的事情上面,而不是被各种没那么重要的事情占据精力(很多时候重要的事情比较难,会倾向于拖延,先去做没那么重要,但相对容易的事情)。



C:Cico认为啊,这个观察内心,理解自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但这个提问者说了嘛,这个重要事情比较难,会倾向于拖延,你看咋办,无解啊。

那Cico反问提问者,你所说的重要的事情是啥?什么才是重要的事情?为何那些事情觉得重要?这个重要来源于什么?来源于你的倾向、你的喜好、你的评判、你的追逐。

所以,想要把精力聚焦在那些所谓你认为的重要的事情上,而同时排除那些自己认为不重要的事情。

那若是这样,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再提炼一下——那就是问,我如何才可以专注。

如何才可以更好的专注,这种文章放网上去点击量可高了。

所以,我们得看到这些问题背后的套路,内心在制造一个分裂——认为这个重要那个不重要。大脑想去追逐那些认为重要的事情,可能这种重要是大家都觉得重要,所以有竞争有拼抢,自然就很难。



能否去观察这颗心是如何做这样一个区分的,为何重要。这个重要是来自于各种的影响呢,还是内心亲自感知到很重要。如果这颗心真正感知到很重要的时候,这颗心必然会即刻的汇聚能量来做那个事情。

否则,这个“重要”只是个画面,跟那个“不重要”一样也是个画面,所以最终哪个画面变得很费劲。

所以,提问者会问,“我如何把这个能量,放在那个叫做重要的画面上,同时能不被那个不重要的画面带跑”?

你看这种挣扎,你看这种纠结,你看背后各种的这种执着、追逐。

那讲话者问,这些事情真的重要吗?为何在这些事情中去区分重要还是不重要?

能否看到,去看清这些问题本身很重要,理解这些问题回路,理解自己的这些思维的套路很重要,理解自性很重要。



理解自性是一个通盘的事情,全盘的事情,不是一个小角落,这意味着全知全觉,意味着能量不去被各种的所谓的事情所耗散。

这个自我的世界啊,总在制造事情,你放眼每个人,只要跟ta一接触,会发现有数不数不胜数的事情。当一个人能够看清自己那些比较、衡量、区分、判断的时候,再回头看看这个问题。

能否看清背后内心的各种的心理动作,没有看到这些心理动作,意味着内心其实没有在做真正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理解自己,去忙于把其他事情划分为重要不重要。

所以啊,当你去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不是只解决这个问题本身,那没有意义。

而是要去通盘的看你的生活,看你的整体的思维方式,看这个整体的状态,看这个问题背后的各种的心理动机、动作,看看这些动作是不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体现,在制造看似内容不一样,但实质上同样的问题呢。

好,咱们来看下一个问题。




audio-thumbnail
教育是个大事情
0:00
/4:35

C:教育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我们得承认,我们得看到当下的教育并非真正的教育。

有很多人从事教育行业,但这些老师们有真的有几个够格?

当他们自己都不观察自己,都不理解自己的时候,这些人自己把自己当作权威,耀武扬威,去摧残这些年轻的生命,年幼的生命。

当一名老师能够看到这些问题的紧迫性的时候,那ta才有可能去付出所有能量,去感觉把这种对的感觉传递给学生。

但这样一种教授教书教育的方式,已经是对当下教育的一种彻底的推翻,但可惜这样的教育者凤毛麟角。

这个体制,这样一个教育环境,都是在塑造各种的权威,在选拔、在筛选,所以你看这些事情都需要我们每个人亲自去观察, 亲自去行动。

教育是个大事情,咱们在过往的活动中,也是不断的提及这个事情,也希望咱们能够把能量汇聚起来,能够以某种方式某种形式,无论怎样,一起做点事情。

曼谛悟思的存在,其实就是想方便更多人去看到这样一个真相,唤醒更多的心灵。

所以咱们看看能否一起做点啥,这样一个做事的过程本身,也是汇聚能源的过程。



咱今天这个时间已经不早了,咱这个活动已经进行了三个多小时,想必每个人大脑多少都有些疲惫,这种清醒一定都在。

刚才Joyce也分享了很多关于曼谛悟思的一些动态,像Joyce ,像Cico也是如此,也是想在生活中去打点各种的事情,去让这些能量汇聚起来,继续做曼谛悟思,继续把这样一个火种传递给更多人。

咱们把这个事情能够做大,不是图任何的目的,而是把这样一个真知灼见,让它触及到更多的人。

也只有这样,当这颗内心发生转变,这个社会才有可能出现转型。



好,咱们今天的活动结束了,咱们每个人都好好的休息,放松,继续观察,理解。

咱们也争取在以后的活动中继续相遇、相见。

好,晚安,列位,咱们在以后的各种的节目中,再见:)



(字幕制作 / 文稿编辑   XXL,LSJ,STY)


返回 觉醒在此刻 · 2022 · 目录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