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起来品读《道德经》的第四十五章,原文如下——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audio-thumbnail
曼解道德经 · 第45章 · 全
0:00
/13:24

audio-thumbnail
45-1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
0:00
/3:26

问:来看第一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字面意思是最完满的好似残缺,但是怎么用都用不坏。

Cico觉得这句话可以怎么翻译?

C:圆满,不是完美。完美,不圆满。

「大成若缺」,这样一个真正圆满的事物、东西,本身一定不完美,那自然无论怎么用,也永远用不“坏”,加引号。

但若这个东西完美,那怎么用,这个完美可能瞬间消失。

问:圆满和完美有什么不同?

C:完美是相,是意识的构造、想法的构造。

圆满跟外形、跟意识的构造没有关系,圆满意味着这颗心清空,能够放下,它是一个最切实际的东西。

但若这颗心去图完美,希望无缺,这是个意识的寻求。

你看商业社会,各种的商品都在图外观,都在图所谓的完美,抓眼球,但实际上「大成若缺」,这颗心得放下这些对外观、表象的一种完美的追求。真正切实际的,其实不完美;不完美,怎么用也就不完美,这颗心也就不再执着于完美还是不完美。

若这颗心一旦执着于完美,就害怕不完美。

你看,很多人心理活动,有所谓的完美主义,追求完美,这样的心特别容易受伤。

问:好,接着往下看,「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盈,充满、圆满的意思。

冲,有空虚的意思。

最充盈的却好似空虚,但用起来没有穷尽。

C:这颗心充满能量,意味着这颗心空着,有空间,所以「大盈若冲」。

但凡这颗心充满能量,怎么用也用不完,因为这样一个内心的空间,这样一个无边无量的状态,是能量不断汇聚的过程,所以「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audio-thumbnail
45-2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0:00
/5:54

问:下面呢,

「大直若屈」,最正直的好似弯曲;

「大巧若拙」,最灵巧的好似笨拙;

「大辩若讷」,最善辩的却好像不善言辞。

C:都是反直觉,在这个意识活动中,想象的“直”和实际的「直」不一样。

真正的正直一定来自于这颗心特别的灵活,能屈能伸,能够「屈」意味着灵活,意味着这颗心完全看透了这些想法的东西,不介怀、不执着才可以「屈」。

正是因为这样,这颗心自然跟所有的想法——这些想法的动作、想法的勾当无关。这是正直,正直没有反义词。而是这颗心完全活在想法之外,因为这颗心能够游刃有余地面对想法世界的各种事物,所以能屈能伸。只有这样一个状态,才是真正的正直。

「巧」,真正的巧,不是这个想法上的智巧。但活在想法里的人认为的巧,往往是这个想法上的狡猾,但实际上真正的「巧」跟想法无关,它不是一个意识的活动。但从想法的世界来看,这个不在想法世界之内的「巧」好似笨拙。

同样,「辩」,辩论全是想法的、意识的活动,各种观点的堆砌,互相对峙,全是想法意识的活动。这颗心看清了这些想法活动的本质,这些所谓在想法上、言论上辩论的局限,自然这颗心远离这些没有意义的辩论,自然就出现了这样一个说法——「大辩若讷」。

所以,这都是来自于我们人总是从想法中去想象这些状态,结果想象的跟实际的往往相反,大相径庭。

去体会「大直、大巧、大辩」,这颗心得亲自去实践,亲自体会在想法之外是什么感觉?自然也就能够理解这三句话在指向什么。

问:这三句话和《道德经》第四十一章里的几句很像——「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C:都是反着来,想法中的想象的跟实际的情况大相径庭。

问:怎么理解这个「若」字?

C:在意识活动中,在想法中,看上去是那样,因为它符合人在想法中的直觉,看上去好像是弯曲的,好像是笨拙的,好像是木讷的。

实际上,那颗心早已看破整个想法的局限,不在那里面搅和,但却被想法中的人误解。

因为想法中总想追求直,自我的爽,那个叫直;

总想追逐巧,各种的聪明、狡猾、拼智力;

总想去辩,好像能够辩过谁,都是自我世界所追求的东西。

这颗心但凡看清自我的构架,果断地抛弃,果断地放下,自然这整颗心的状态,就不再去追逐所谓的“直、巧、辩”,反而真正实现了「直、巧、辩」。



audio-thumbnail
45-3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0:00
/2:36

问:好,接着往下看,「躁胜寒,静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关于这三小句,历来解释就很多。

「躁胜寒」,胜在古汉语当中有时也读shēng,有能承受、能承担的意思。「静胜热」,似乎好理解一些,是吧,心静自然凉。

Cico,怎么理解这两句话?

C:「寒、热」指向的是周围的温度,体外的温度,体外的冷热。

「躁、静」都是整个神经系统的展现。「躁」就是躁动,有大量的想法的活动,这些想法的活动就是自我的活动,产生了一种躁热的感觉,心烦意乱,毛躁。

当这颗心毛躁的时候,还容易出现盗汗,感觉很热。尽管体外的温度不高、冷,但整个的身体感觉不到冷,因为这个躁动在产生热的假象,所以「躁胜寒」。

所以当这颗心真的清静,意味着没有这些想法的活动,没有自我的活动的时候,即便外面再热,这颗心也不会感到毛躁,所以这叫做「静胜热」。

可见,「清静」最重要,「清静」,这颗心才知道是冷是热。这颗心不清净,冷的时候可能感觉不到冷,稍微一热还承受不了,所以「清净为天下正」。

问:好,以上就是曼解道德经的第四十五章。最后咱们再来回顾一下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咱们下期再会。

C:咱们下期再会。



返回目录(曼解道德经)↗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