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thumbnail
3-1 哲思+冥想引导:能量是怎么被浪费的
0:00
/1643.388375

文稿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活动,咱们一起冥想,一起观察内心。

这一天无论多忙,此刻咱们在这里一起清空内心,一起在清空中观察。


你看啊,有时候内心很忙碌,一天都很忙碌,其实也没干啥;有时候一天做了很多事情,内心也没有觉得忙碌。

所谓的观察就是去观察这些非常细微的状态,看似细微,但对我们的生活、人生有很大的影响。

当内心感到忙碌的时候,你看,也就是各种想法在运转,各种的算计,各种的衡量,会带来很多的错觉。

其实也没干多少,能量都浪费在这些想上面,各种的想。

很多时候,当一天能够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大脑其实没怎么想,大脑也没觉得多累,多忙,但效率不错。

很多时候,当整个内心充满行动力的时候,其实能做很多很多事情。


能够让内心保持充满行动力,意味着我们得观察、理解内心,理解能量是怎么被浪费的,怎么被各种的想法,各种的自我行动浪费的,这就得观察。

我们不需要去学习任何关于内心的知识、理论,那些都是想法层面,而是我们即刻观察——这个观察没有观察者——不是说我去观察,而是内心在每一刻去捕捉这些细微的动态。

当内心看到这些变化之后,看到这些动态之后,内心本身就会发生变化,不是我变化,而是内心变化。


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要去冥想,让想法从主要的位置走下来,内心不能被想法所主导,也就是清空内心,让内心变得安静,让想法的活动变得最少。

这样咱们才可以观察内心,否则都是想法所产生的画面、联想、各种的虚幻,那些全是一叶障目。

所以,为什么咱们得经常冥想,经常清空想法,清空那些幻象。


你看,在想法中我们有各种的情绪,喜欢不喜欢、憎恨、仇恨,各种的怨气,各种的不爽,各种的磕磕绊绊,全是想法方面。

陷入想法很容易,跟想法打交道也很容易,但后果很严重,不是吗?

反而清空想法,很反直觉,但这就是智慧。


无论你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状况,确保头脑不要发热。

这个发热怎么讲,你看,只要有动态,有运动,有活动就会产生热量。

比如工厂那种齿轮,当在旋转的时候,有摩擦也会生热,身体这样,当内心有大量活动的时候,各种想法活动的时候,脑袋也发热。

你看,很多时候,大家在某些场景下,自我高度唤起,头出汗,脚心出汗,手心出汗,明明周围环境很凉爽很冷,但身体依然感觉很热,那都是因为自我活动所带来的幻觉问题。

所以,无论在什么场景,确保头脑不要发热,这就是为什么咱们得冥想,清空想法,冷静处理所有一切事情。



咱们现在那就一起冥想,Cico亲自给大家来引领,每个人所做的事情,就是好好坐着,安静的坐着。

如果你戴眼镜的话,可以把眼镜摘下,闭上双眼。

咱们来做几次深呼吸,

深深的吸一口气,

感受身体的膨胀,屏住呼吸一小会儿,

慢慢的、尽量慢的把气呼出来,

感受身体的收缩、回落。


咱们再来一次,深深的吸一口气,感受身体的膨胀,屏住呼吸一小会儿,慢慢的、尽量慢的把气呼出来,感受身体的回落。


恢复到自然的呼吸节奏,

自然的吸气,自然的呼气,

不用去控制,这是全然的关注。


吸气的时候,意识到在吸气,感受空气进入身体的感觉,或是鼻孔的凉爽,或是身体的膨胀。

无所不包,全然的感受。


呼气的时候意识到在呼气,感受空气离开身体的感觉,或是鼻孔的微温,或是胸腔的回落。

海纳百川,全然的接纳。


无论是想法、画面、言语,不滞留,不介怀,放下,接纳。

每当听到铃声的时候,若走神了,意识到走神了,立刻放下所有的想法,不要评判,即刻回到感受上来。

继续全然的感受。



(静观10分钟)



慢慢的睁开眼睛,希望刚才这一段冥想练习,已经给每个人带来一点平静。


audio-thumbnail
3-2 感知即行动
0:00
/234.0032

文稿


问:“想知道没有想法,如何行动呢?”


Cico:不幸的是,如果你想知道,你永远无法知道。

​“想知道”永远是发生在想法层面,意味着你有了想法,那就永远无法知道没有想法是怎么行动的。

这不是一个文字游戏,这是一个事实,不是吗?

当提问者在问“我想知道的时候”,大脑又开始好奇各种的画面,这个画面又变成新的想法的一部分,想法依然在持续。


这样,讲话者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当你饿的时候,你不需要想我饿了,你饿的时候,你自然会吃饭,吃饭是行动。饿的时候,饿不是想法。

当你在烧水的时候,壶很烫,手碰了一下壶,手自然就缩回去了,这个缩回去就是行动;你不需要想,“呀,手好烫呀,我得把手缩回来”。

当一个人能够感知到,看清,行动自然发生,就像我饿了一样,我自然想去吃饭,想法哪有空间?


但反过来看,这个社会把整个人类都沦陷,人完全陷入到想法里面——做啥事情,都是通过想法来驱动,要有动力,要有目标,要有理想,在这样一种模式下,整个人有极强惰性,得靠画面活着。

这种思维方式来自于你接受过的所谓的教育,各种的意识形态灌输,各种的画面灌输。小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随着人心智成熟,这些问题开始展现它的威力。

所以想要知道,不是通过讲话者跟你说什么,而是你亲自去这么活,去验证它,去理解整个想法的构架,去亲自探索怎么活,如何过好这一刻,一切自然明了。

赶紧的,去试试,人生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的。

好,咱们看下一个问题。


audio-thumbnail
3-3 真的看清,即刻行动
0:00
/197.5712

文稿


问:“只有行动时才能从想法中走出来,如何判断自己该去行动,还是不该行动,继续等待?”


Cico:你看,这个问题核心,不是在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该行动,而是能否让内心恢复合适的感知,不被想法扭曲。

能否真正地理解整个的内心,整个的自性,整个想法,世界的运转。理解这一生图啥,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能否看到在这样一个局里面,在这样一个场里面,这个自我是否还在运转,我的欲望,我的想要,我的实现。当内心看到、看清的时候,内心没有犹豫,没有选项,也不会问我该如何判断?是否去行动?

当内心真的看清的时候,内心即刻行动。看清即行动。

否则在看清和行动之间有了空档,就出现“我该如何判断?我该怎么行动”。你看,这个自我就开始活跃了。正是因为这个自我的活跃,内心才感到困惑,才会问我该如何判断。

所以问题的本质,不是去回答这个问题本身,而是去理解、去看清整个自我的构架。

一颗看清的心,看清本身就是行动。

就像当一个人站在悬崖旁边,ta什么想法也没有,ta会即刻去远离危险。因为大脑看清了悬崖就是危险,整个身体、整个神经系统,自主地行动起来。一切都是自发的,来自于看清。

所以问题咱再重复一次,那就是要理解整个自我的构建,熄灭自我问题,一切自然明了。

咱们来看下一个问题。


audio-thumbnail
3-4 自发的行动,不依赖想法的驱动
0:00
/499.6352

文稿


好,咱们来看下一个问题,“在做事的时候,如何能够放下对结果的期待,又能行动起来,充满动力?”


Cico:这个问题好贪婪,一方面想要放下想法,另一方面又想捡起想法,我能否把这个想法抛弃,把那个想法捡起来——这个想法是对结果的期待,我很难受,容易产生失望,同时我还想依靠那个想法来给我提供动力,哪有这么好的事?


你看,这就是在想法中既有愉悦的东西,也有带来各种麻烦的东西。

问题本身就在于内心总是被想法带跑,被想法带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内心没有看到,没有观察到整个想法的移动。无论在一个人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一旦做事情,即刻起心动念是即刻的发生,非常容易出现寻求,寻求一个结果。

对于大多数人做事情,还得需要有一个理由、想法、画面,来产生所谓的动力。

这里,咱既不谴责期待,也不谴责动力,而是看到在这样一个做事的过程中,或者说从做事开始,整个想法的动态,做事的启动,需要靠这些画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画面很重要,我得有个画面、目标、动力,要看到这样一个画面对内心的影响,把内心推动起来,一旦开始做事情,内心又有新的动态出现,那就是产生关于这个事情的结果。


你看,大脑不自觉地在寻求回报,寻求奖赏,能否看到观察到整个想法的动态,看不到,意味着内心就会被想法所累.想法的出现非常的迅速,非常的细微,需要内心非常细致的观察。

在每一刻观察,这意味着内心得深刻理解这个做事情究竟图啥?这个做事情真的必要这么做吗?

还是内心被各种的欲望、画面所劫持,但凡要做这事情,内心能否在每一刻全然的观察,观察想法的移动,才不会被想法的移动带跑,这意味着在每一刻带着关爱,带着关怀,内心全然地观察整个想法的移动,这颗心不再追逐,不再追逐奖赏,不再追逐所谓的目标动力,而是看到「做」本身就是奖赏,「做」本身就是动力,这意味着内心需要通盘理解整个人生,内心不再需要任何的外部目标。

这颗心在每一刻全然地观察整个想法的动态。

活着本身,做事情本身,就是奖赏,而不是去做什么事情,去图什么奖赏。这样一来,什么问题也没有做,既没有动力,但依然在做;也不图什么回报、什么结果,但依然在做。

因为做,行动,整个生命的运转,需要行动,一颗看清的内心,必然知道行动的紧迫性,这样行动是自发的,内心依然在这一刻,在每一刻,什么问题也没有。

当然这需要一个人亲自去理解整个内心的构架,想法的构架,自我的构架,这一切不要着急,纠结于当前如何做事情,若一直纠结于如何做事情,这也在妨碍一个人真正地、深入地探索内心。

因为探索内心意味着要先把任何的问题放在一边,别着急去解决这些即刻的问题,而是先去理解整个人生,再回来看这些问题。这个世界就不一样了。

咱们来看下一个问题。


audio-thumbnail
3-5 不合适的发问,陷入细节和画面
0:00
/240.3392

文稿


什么是合适的发问?要理解什么是合适的发问,那我们就得去理解什么是不合适的发问。

那些基于各种画面、各种细节、各种信息的问题,都是不合适的发问,对吧?各种的想法、画面——问你多大、你体重多少、你身高多少,这些都是细节,这些跟内心无关,这些就属于不合适的发问。

还有过分在意冥想中那些非常细微的感受,想要发问、想要表达对那些东西的好奇,这也属于不合适的发问。

比如说,各种所谓的奇异现象,大脑特别的好奇,想要去知道那是啥,哎,这些都是一些画面,这都是不合适的发问。

不合适的发问意味着内心进入画面,被画面带跑,所以合适的发问就是能否唤起自我觉察、自我反省,不让内心坠入画面、坠入结论、坠入观点的发问,这就是合适的发问。

这意味着一个人得亲自观察,在生活里面,哪些是画面,可能这是个非常细微的问题,需要一个非常细致的内心,非常平静的内心,去看到生活中哪些是画面、哪些是虚幻,也只有这样内心才可以看清什么是抽象、什么是具象。才可以深刻地意识到,噢,抽象才是事实,具象不是事实。

只有这样,一个人才可以合适地发问,意味着让内心合适地关注,带来合适的理解,也就意味着这样的发问,不让内心陷入到某个点,而是内心依然保持全然的觉察。只有一颗全然觉察的心才可以合适的发问。

要做到合适的发问,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每一个人亲自去做,亲自去观察,全然地观察,而不是想 “我想合适的发问”。

当内心全然观察的时候,合适的发问会自然地出现,不需要你的控制,也不需要你的欲望、想要、实现,而是一切都会自然地展开。


audio-thumbnail
3-6 哲思:主动意味着什么
0:00
/743.0192

文稿


大家好,此刻无论你在哪里,这一天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此刻什么也没有。

此刻就是此刻,这意味着内心需要清空它自己,才可以安然在此刻,要不然大脑就陷入到各种各样的叙事中,各种各样的故事,那里总有一个主人公就是“我”,自我。

此刻能否放下,卸下各种的负担、重任,能否在这一刻、在每一刻轻装上阵?

卸下内心所有其他人的负担,在这一刻,咱们一起去观察,一起去理解,这意味着内心要主动。观察意味着内心去觉察,这是一个主动的结果。


这个主动不是自我的主动,自我想要什么,想做什么,看似很主动,其实都是来源于各种各样的影响,各种各样的画面,来自别人的、社会的、媒体的、国家的各种各样的灌输,这并不是主动。

一个自我活跃的内心,其实跟主动没有关系,因为这颗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在这些影响的驱动下,内心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动作,这是一个极其被动的过程。

主动意味着内心要卸下各种的负担,让内心走出各种各样的影响,这是一颗主动的心的开始,或者说心变得主动的开始。

不受影响,内心完全一个人,独处,亲自去观察、觉察、体会、验证,这是一个极其主动的过程,这也决定了内心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活法。

人内心的被动,其实也就是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构建了基础,各种所谓的文明、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全是基于这样一颗被动的状态,这样一颗被动的心。

一颗主动的心,意味着内心要彻底否定这些被动的东西。否定意味着看清,不是排斥,不是拒绝,而是看清被动的危险,被动让心陷入到各种各样的境地,两难的境地,三难、四难、各种难的境地,各种的冲突矛盾。


主动不仅意味着走出影响,内心独处,也意味着解脱,内心的解脱,否则内心总想依赖,总想确认,总想追求各式各样的安全感,总想汲取愉悦。那这样一个被动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各种挖坑的过程。

一颗主动的心意味着全然的观察,理解自性,不陷入画面,不陷入语言,不陷入言语,不陷入各种各样复杂的、充满冲突的意识活动。只有这样,这颗心才可以简单纯真,也只有一颗简单纯真的心,才可以不挖坑。

所以你看,这样一个非常、极其主动状态,需要一个人做出很大的调整,或者说这样一个内心主动的过程,就是内心彻变的过程,内心觉醒的过程。


也只有一颗主动的心,才可以安然在当下,在此刻,去观察,为何在这一刻各种各样的想法依然在继续,这个意识活动依然在持续,但这一刻似乎不需要有什么意识活动,但为何这些意识还在持续?

仔细看来,这样一个意识活动,它的整个内容就是“我”,这个自我。整个意识活动的延续、持续,意味着内心、整个生命体没有在当下,完全跟这一刻错失。

这样一个以“我”为所有内容的意识活动,白天在持续,晚上做梦依然在持续。


去探究为何这个意识活动如此的顽固、持续,也就意味着一颗心要亲自观察自己、理解自己,也正是这样一个观察自己、理解自己的过程也是清空旧的意识的过程,也就是熄灭那个我。

只有旧的意识熄灭、息止,一个崭新的意识,一个在不同维度展开的意识活动才可以开始。

而这整个过程也是内心彻变的过程,是内心变得极其主动的过程,也是觉醒的过程。


返回目录 · 冥想初探 · 简问简答


‌Cico, 作为一个人,不属于任何的圈子、组织、群体。跨越中西方现实,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辅助更多人理解自性,过一个清空有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