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起来品读《道德经》的第十八章,先来看一下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audio-thumbnail
曼解道德经 · 第18章
0:00
/10:21

问:咱们先看第一句,「大道废,有仁义」,大道废弛,才有了所谓的仁义。大道彰显的时候,人心淳朴厚道,谈不上仁义不仁义,但当大道荒废衰败的时候,才有了仁义这种说法。

C:「仁义」都是画面,应该是的画面,这意味着意识活动,这意味着画面的滞留——“咱应该仁义啊”,对吧?你应该“仁”,也应该“义”,这自然是跟这个大道背道而驰嘛。



问:下面这句呢,「智慧出,有大伪」,“出”在古汉语里有脱离的意思。

C:大道和智慧指的都是一回事。

大道意味着清空这个想法,清空这个意识,这个需要智慧,这个没了意味着什么呀?大道也废了。

那在想法里面只有人为的操作,伪嘛,“人为”意味着假,都是各种想法的控制。所以,没有了大道,没有了智慧,这个意识也不清空,只有各种的造假、虚伪。

问:人心里面没有那些画面的时候,这个人自然就是质朴,纯真。

C:不假。



问:嗯,好,再看下面这句,「六亲不和,有孝慈」,家庭不和睦,才有了孝慈。

C:这个可是戳中了中国当下的痛点阿,这个「六亲不和」是常态,每个人活在自己的想法里面,不同的想法之间犯冲,所以,这个「六亲不和」太常见。

不光六亲,任意揪出两个人,这个想法「和」的概率几近为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画面,不同的执着,那为了维持这样一个所谓的家庭关系,整出这样一个所谓的「孝慈」这些说法。



问:「孝」通常指的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慈」通常指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C:这全是画面,全是应该是的画面,听上去,这个画面能够带来愉悦,但实际发生什么?

这个内心啊,都不自在,因为这些画面在滞留,这些画面本身不能带来爱,也无法保证有爱。

这个爱一定是来自于清空的内心,有爱的时候也没有孝,也没有慈;没有爱的时候,整天谈这个。



问:好,那看这最后一句,「国家昏乱,有忠臣」,国家清明的时候,每个人各司其职,没有所谓的忠臣;国家昏乱之后,忠臣才随之出现。

C:忠,忠于谁呀?忠对应着奸,有忠有奸意味着分裂,意味着对立,也就意味着昏乱。

所以,这句话看似在说治国,其实还是内心。内心昏乱,都是来自于各种的分裂、冲突、对立。

没有昏乱,意味着内心真的平静,也就意味着没有分裂,没有冲突,没有对立,也没有忠,也没有奸这么一说。



问:那第十八章里阐述的思想和《道德经》的第二章,也有相通之处。

第二章里是这么说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Cico,怎么看待这第二章和第十八章的联系呢?



C:所以,这样一种对立本身,好坏,忠奸,孝慈,不孝不慈,都对应着我们人的自我的活动,意识的活动。

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活动,它的活动方式都是基于对立,只要有一个正面的画面,必然会出现一个反面的画面;

而这两个画面之间的冲突本身,就意味着这样一个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的活动,自然这颗心不得安宁。

这个世界本身它的冲突也是来源于此,各种应该是的画面,各种不应该是的画面,这都是控制。

所以,第二章和第十八章还是在说同一个事情,清空这个意识,也就没有这些对立,啥事没有。

否则在这个意识中啊,有仁有义,不仁有不义,有伪有不伪,有孝有不孝,有忠有不忠。



问:问题是,大道为什么会废呢?六亲为什么不和呢?国家为什么昏乱呢?其中已经有意识和自我的活动。

C:这需要每位朋友亲自去观察,为何大道这么容易被荒废?为何这个意识的活动如此猖獗,如此容易唤起?

以至于这整个世界、全球都沦陷。

这需要一个人非常严肃的、细致的去理解整个人类大脑意识的最底层,需要亲自观察语言、画面、符号、想法、自我、控制、寻求等各种各样的内心的状态和动作;去通盘理解这个想法的本质是什么?语言的本质是什么?

在那样的一个全盘的观察中,这些话不难理解;但只凭这些话,永远无法理解内心是如何运转的。



问:所以,读《道德经》还是得先读自性,《道德经》只能是去辅证这个观察。

C:当一个人读懂了自性,这个道德经,读还是不读,不重要了,可以不读,也可以读;就像咱们这个节目一样,也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尽管咱们还做着呢。

问:好,那这就是《道德经》的第十八章,最后咱们再来回味一下原文,再来回味一下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好,咱们下章再会。

C:咱们下章再会。


返回目录(曼解道德经)↗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洞悉中西方现实,涉猎数学、计算机、生物、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哲学和认知领域;以简单、质朴的中英文,阐释内心本质即禅的精髓。看清即平静,看清即行动。